漢江是屈原一生的守候

屈原 漢江 賽龍舟 楚辭 鄖陽網 2017-06-04

漢江,屈原生於斯,長於斯,仕於斯,疏於斯,貶於斯,放於斯,逝於斯。十堰,是屈原的祖籍地,是屈原的行吟地,是屈原的投江地。這是我市學者凌智民通過多年研究得出的結論。

凌智民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國屈原學會的高度認可並在 《光明日報》發表。凌智民的研究過程被著名作家寫成報告文學在 《中國作家》發表。

5月26日至27日,中國屈原學會專家學者為緬懷詩祖屈原,感受 《楚辭》文化,探尋屈原足跡,弘揚愛國精神,專程來到十堰,與我市專家學者一起重走屈原路、觀摩龍舟賽、召開研討會,舉行了 “屈原與鄖陽研究基地”揭牌儀式。

參加這次活動的有中國屈原學會會長方銘,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姚小鷗、黃震雲,中國屈原學會高級研究員、 《光明日報》國學版主編樑樞等十位著名專家學者,以及我市專家學者、鄖陽區 “四大家”領導、鄖陽屈原文化研究會研究成員。

重走屈原路緬懷屈原

5月26日上午,中國屈原學會專家學者參觀了屈原在鄖陽留下的活動遺蹟,表達了對屈原的崇敬和哀思。

屈原河:現名曲遠河。據 《敕建大嶽太和山志》記載,該河名為屈原河,是屈原的食邑。

屈原灘:因位於屈原河對岸而得名。

歸鄉河:民間傳說屈原有賢姊,聞原放逐,亦來歸,故名歸鄉。亦即歸鄉河是屈原姐姐歸來後居住的地方。

讀書洞:傳說為屈原讀書的地方。

恨陡坡:傳說為屈原經過之地。

大楸樹溝、小楸樹溝:傳說為屈原種植楸樹的地方。

姚方: 《水經注》載姚方是舜居住的地方。亦為娥皇、女英的生活地。是屈原 《湘君》、 《湘夫人》、 《涉江》的創作地。

大夫山:屈原 《離騷》的創作地。

滄浪洲:滄浪文化發源地,屈原 《漁父》創作地。

沉子河:相傳為屈原沉江之處。

奠子河:相傳為屈原投江後遺體出水的地方,也是人們祭奠屈原的地方。

鯉魚洲:中國民間故事中, 《神魚馱屈原》中的神魚。

鯰魚洲:中國民間故事中, 《神魚馱屈原》中吃神魚的魚精。

白馬井:相傳為屈原的葬地。

羅公廟:證明古羅國的所在地在鄖陽區柳陂。古麇國博物館——證明古麇國的所在地在鄖陽區五峰鄉。 《史記》記載屈原“遂自汨羅以死”。並不是指屈原投汨羅江而死,而是指屈原死於麇國和羅國之間。而漢江上的沉子河正處於古麇國和羅國的分界線之上。

阿谷之隧:現在的堵河口。證明孔子適楚曾從這裡經過。孔子聽歌處——現在的滄浪洲。證明相隔200多年的兩位聖人——孔子和屈原在同一地點聽到了同一首歌。

伍子胥堰:位於鄖陽區城關。證明伍子胥追擊楚昭王時來過此地,伍子胥所駐紮的麇地就是現在的五峰鄉。與楚昭王沿著漢江的逃亡路線形成印證,與楚國的發源地及屈原祖先屈瑕的封地就在十堰漢江以北地區形成了印證。

以上這一系列紀念屈原的遺蹟,勾起了大家對屈原的哀思。這是中國屈原學會專家第三次蒞臨鄖陽區對這些遺址進行考察。專家們對這些遺蹟的相關性、地理特徵予以了高度認可,並發現了許多與 《楚辭》相關的地理特徵、風俗習慣、花草植物,對沿途的古文化遺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這些古文化遺址分別是:距今約6500~13500萬年的恐龍蛋化石群;轟動世界的“鄖縣人”頭骨化石;被譽為 “人類地下通史”的遼瓦店子遺址;楊柳灣古人類遺址;龍門新石器遺址;安城西周時期古銅礦遺址;雲蓋寺古綠松石礦遺址。

參觀結束後,中國屈原學會專家學者感嘆道: “在鄖陽這個地方,億萬年來,生命沒斷線、文化沒斷層、歷史沒斷代,不愧為‘恐龍的故鄉、古人類的發祥地、漢文化的搖籃、楚文化的源頭’。”

中國屈原學會 “鄖陽與屈原研究基地”授牌

5月26日下午,中國屈原學會專家學者觀摩了 “鄖陽第六屆水源頌龍舟節”。在龍舟節上,藝術家們用詩歌、舞蹈表達了對屈原的崇敬之心,賽手用龍舟比賽再現了當年鄉民駕船救屈原的情景。

5月27日上午,中國屈原學會授予鄖陽區屈原文化研究會 “鄖陽與屈原研究基地”的授牌儀式在鄖陽國際大酒店舉行。授牌儀式上,鄖陽區區委書記孫道軍表示,鄖陽區因古老的歷史而更加厚重,因燦爛的文明而更具魅力。鄖陽區轄內發現了有距今約6500萬年13500萬年的恐龍蛋化石群,有轟動世界的 “鄖縣人”頭骨化石,有距今50萬年至100萬年的梅鋪猿人、白龍洞猿人、黃龍洞猿人,有4000年文明不斷代被譽為 “人類地下通史”的遼瓦店子遺址,是恐龍的故鄉、古人類的發祥地、漢文化的搖籃、楚文化的源頭。億萬年來,這裡生命沒斷線、文化沒斷層、歷史沒斷代,被稱為 “中國鄖陽·人類老家”。

孫道軍說,據相關文獻記載,從春秋至戰國,鄖關一帶的麇、庸、濮、絞、羅等方國與楚國有長達400年的文化交流,這裡留下了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足跡,也留下了紀念屈原的歷史典故和千年習俗。流傳千古的龍舟賽是對屈原最好的紀念,屈原河、韓家洲、滄浪洲是對屈原生於斯、長於斯的真實寫照。鄖陽屈原文化研究會會長凌智民通過多年對鄖陽的考察、論證,得出了屈原的祖先在鄖陽,屈原曾流放於漢江、創作於漢江、投身於漢江的結論。為此,鄖陽區專門成立了鄖陽屈原文化研究會,進一步開展了深入研究。

漢江是屈原一生的守候

授牌儀式後,鄖陽屈原文化研究會會長凌智民就 “屈原和鄖陽”的研究工作作了專題彙報。

凌智民說,歷代學者通過研究屈原的作品,認定屈原沒有到過湖南,屈原的行吟地在漢北,屈原的投江地在漢水流域,這是一種內證法。由於缺乏其他證據的支持,且地理特徵與 《楚辭》中描述的地理特徵有出入,而不被學術界認可。而鄖陽的屈原研究是從《鄂君啟舟節》的研究開始。 《鄂君啟舟節》記載的鄂君啟船隊航行河流及停靠地與屈原作品中經常出現的地名有驚人的吻合度,且地址間邏輯關係明確, “湘、資、沅、澧”四水及相關的地名列於其中。

過去,學者普遍認為 《鄂君啟舟節》所記載的 “湘、資、沅、澧”四水是湖南的同名河流,其研究結果與 《鄂君啟舟節》的邏輯表達相差甚遠。而凌智民通過對 《鄂君啟舟節》的數字邏輯分析,找到了符合 《鄂君啟舟節》邏輯表達的真實地址,論證了 《鄂君啟舟節》所記載的湘水並非湖南的湘水,而是漢江丹江口至旬陽段;沅水並非湖南的沅水,而是丹江支流淅水;澧水不是湖南的澧水,而是丹江支流淇河;資水不是湖南的資水,而是丹江支流滔河。凌智民對 “湘、滔、沅、澧” 四水的重新定位,找到了屈原沒有到過湖南的第二層證據,佔領了屈原研究的邏輯高地。

屈原既然沒到過湖南,在漢水流域是否留下了歷史遺蹟?凌智民以 《鄂君啟舟節》研究成果為基礎,通過對 《禹貢》、 《山海經》、 《水經注》、 《華陽國志》、 《楚居》等古籍的研究。發現許多原來標識在其他流域的古地名和事件,其實是漢江流域的地名和事件。這些地名和事件,直接影響人們對楚國地理和歷史的理解。

為在漢江流域找到這些地名和事件的發生地,凌智民進行了長達十年的田園調查,共找到了71個在漢江流域的地名和事件,這些地名和事件被誤記在其他流域之中。

有了以上研究結果,凌智民開始研究《楚辭》。通過對屈原作品的解讀,凌智民確定了《湘君》、《湘夫人》、《哀郢》、《涉江》、《抽思》中的人物在漢江流域的行動軌跡,確定了 《湘君》、《湘夫人》、《山鬼》、《招魂》、《大招》、《雲中君》中的人物特徵,分析了《離騷》、《遠遊》、《涉江》、《哀郢》、《抽思》中屈原的行動軌跡及思想形成過程,得出了漢江是屈原一生的守候、《楚辭》是漢水孕育出的耀世經典之結論。

六大課題支撐屈原與鄖陽的關係

為夯實凌智民的研究成果,鄖陽屈原文化研究會在中國屈原學會及相關專家的指導下開展了一系列後續研究。鄖陽屈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蘭善清向中國屈原學會報告了課題設置和研究進展情況。

蘭善清說,2016年8月,鄖陽屈原文化研究會成立後,在會長凌智民的帶領下,確定了十大研究課題,包括堵河龍舟會與端午祭;滄浪文化探源;鄖陽古方國與屈原;漢江民俗與 《楚辭》;地方誌與屈原;屈原作品中的香草、香木;楚文化源頭與屈原研究;《創世歌》與 《天問》的關係研究;屈原漢北足跡研究;堯舜與鄖陽的關係研究。

為研究好這十大課題,鄖陽屈原文化研究會與國內一些高校、鄖陽區作家協會合作,成立了包括6個課題研究項目組共36人的課題研究專班。目前,已啟動的六個課題,在研究人員的努力下已取得初步成果,這些研究成果進一步支撐了屈原與鄖陽的關係。

堵河龍舟會延續兩千年曆史

在專題報告會上,鄖陽屈原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黃忠富報告了他的 “堵河龍舟會”的研究情況。黃忠富說,在堵河與漢江交匯處的堵河口,保留著賽龍舟的習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從堵河龍舟會的起源看,有三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是因紀念斗子文。斗子文出生在鄖陽並葬在鄖陽,其生日為農曆五月初五。

第二種可能是因紀念伍子胥。伍子胥在追擊楚昭王時兩次到過鄖陽,這裡有伍子胥堰。

第三種可能是因紀念屈原,因為屈原的投江地就在這裡。

堵河龍舟會的規則與全國其他地方龍舟賽的規則不同,不是比速度,而是比誰在水中撈起的物件最多,這些被撈起的物件就是獎品。所以龍舟不分大小,船上人數沒有限制,也沒有比賽的起點和終點,只有參賽的時間限制,參賽隊伍中途不準離開。

從堵河龍舟會的參加者看,固定為韓家洲、沉子河、奠子河、曲遠河、鄧家窪一帶的村民。其他村莊的村民只有在接受邀請時才參加。

從堵河龍舟會的組織形式看,常年參加堵河龍舟會的村均設有龍舟會,龍舟會有專門的房產和地產。龍舟會設有會長,由戶主輪流擔任,負責當年龍舟會賽事的準備工作和經費。

從堵河龍舟會的儀式過程看,龍舟會有正月十八的議龍、農曆三月三的晒龍、農曆五月初四的請龍、農曆五月初五的賽龍、農曆五月十五的回龍、農曆八月十五的藏龍等。

黃忠富認為,堵河龍舟會是中國古老龍舟賽的活化石,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典範,是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屈原作品中的香草香木在鄖陽均可找到

鄖陽屈原文化研究會會員陸永強從小就對香草花木有獨特的愛好,他在接受《屈原作品中的香草香木》這一課題後,購買了大量書籍資料進行研究。陸永強的研究成果表明,屈原的作品中共涉及植物百餘種,在鄖陽都可以找到,其中60餘處所提及的香草香木共計41種。與《本草綱目》及相關植物學典籍對照分析,這些香草香木都是鄖陽本土生長的原生性植物。如木蘭、江離、薜荔、石楠、留夷、蕙草、宿莽等,在鄖陽區漢江沿岸及五峰鄉、柳陂鎮、茶店鎮、青山鎮、大柳鄉、青曲鎮、城關鎮、楊溪鋪鎮等地大面積野生分佈。

雖然這些香草香木不是鄖陽區地標性植物,但這些植物卻體現了鄖陽區的物種特徵,證明了屈原曾到過鄖陽。同時,屈原作品中的這些植物是四季皆有,證明屈原在鄖陽居住的時間很長。

打造與屈原相關的文化元素

企業家魏玉福是一位傳統文化愛好者。受凌智民研究成果的感染,他決心為鄖陽區打造屈原文化貢獻力量。

魏玉福表示,他立足 “以生態為本,以人為尊,以產業為基礎,以文化為魂”的發展理念,計劃用10年時間,在鄖陽區柳陂鎮、青曲鎮、五峰鄉長達85公里的漢江谷地裡,精心打造夢幻古麇、詩經畫廊、中華祖庭、漢風楚韻、白堊記憶五個片區,完成概算投資100億元,修復100平方公里生態林地、湖泊溼地,建設10平方公里養生度假核心區,實現年1000萬遊客接待能力、100億元年產值的目標。並重點打造湘君湘夫人雙廟、屈秭歸鄉、屈氏故里、屈原紀念館、《橘頌》休閒採摘體驗園、白馬井、東皇太一廟、沉子河楚辭文化公園、行吟澤畔以及國際龍舟賽主賽場、龍舟祭研究中心、滄浪之水觀光園等與屈原相關的文化元素,實現屈原文化保護與開發的綜合利用。

“屈原學”概念的提出是當前屈原文化研究的當務之急

鄖陽屈原文化研究會的報告得到了中國屈原學會專家學者的高度讚賞。

《光明日報》國學版主編樑樞說,去年,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一個關於傳統文化的意見,簡稱 《兩辦意見》。 《兩辦意見》發佈以後,傳統文化研究和推進的形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以前,傳統文化的研究以學術界自己呼籲為主。如今,傳統文化的研究必須成為以政府為主導的頂層設計。

樑樞說,過去對屈原的研究都是 “碎片式”的,沒有系統性。而凌智民的研究是在解決這些 “碎片”之間的矛盾,把原來 “碎片式”研究變為 “整體式”研究。建議鄖陽區對屈原文化的研究,應該在學科意義方面重新進行思考和定位。這既是 《兩辦意見》的要求,也是國學學科化的大勢所趨。 “屈原學”概念的提出應是當前屈原文化研究的當務之急。

把屈原文化當作生產力的重心來進行研究和打造

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文學院教授黃震雲說: “聽了鄖陽區幾位專家學者的論文報告,讓我受教很深。”他指出,黃忠富田園調查法是老方法,但行之有效。關於龍舟賽的問題,還要進一步研究。龍舟賽是紀念屈原的活動,中國正史中第一次講到龍舟賽和屈原有關。 《隨說》中的敘述和黃忠富的考證,是對凌智民觀點的佐證。陸永強的報告也證明了屈原曾經在鄖陽生活過。因此,我們要把漢水文化當成發展生產力的抓手,把屈原文化當作生產力的重心來進行研究和打造。

對歷史的研究具有長久價值

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姚小鷗表示,研究文學的人不去研究歷史是不行的,研究歷史不研究地理也是不行的。從凌智民的報告可以看出,他對歷史和地理的研究非常深入。

“我個人對鄖陽與屈原的研究是非常敬佩的,以凌智民為代表的學者對屈原的研究超過了很多專業研究人員,這種歷史的研究具有長久價值。”姚小鷗說。

鄖陽對屈原文化的研究值得肯定

南昌大學國學院院長程水金表示,鄖陽區的專家學者對屈原文化的研究,尤其是把屈原流放、遊歷的行程做了一個非常系統的考證,這些成果值得肯定。

“雖然我也是做先秦文化研究的,但主要圍繞經、詩、詞等內容,對 《楚辭》的研究較少。這次到鄖陽區來,我發現凌智民對古代地理、地質的研究非常深入。我和凌智民進行深入交談,對他的學術結論表示敬佩。”程水金說。

武當道教的神仙說與屈原 《遠遊》內容有關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黨委副書記楊立志表示,作為本土文化研究者,他雖然對屈原文化沒有專門研究,但是對凌智民的研究非常關注。

20多年前,楊立志在寫《武當道教史略》時,在武當山南面航拍了一張照片。照片中,武當山金頂和旁邊一座山峰構成了一個天造玄武的形象。最早關於玄武的文獻就是《楚辭·遠遊》,其記載 “時曖曃其曭莽兮,召玄武而奔屬”。因此,楊立志認為,楚文化與武當道教的神仙說與屈原《楚辭·遠遊》內容有關。

爭取把屈原文化的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鄖陽區政協主席焦宗啟表示,希望今後對屈原文化研究的主攻方向放在開發和利用上。鄖陽區委、區政府對屈原文化研究工作要進一步加強重視,爭取把屈原文化的研究成果轉化成生產力,為鄖陽社會經濟轉型跨越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這次鄖陽地方專家學者一起交流屈原文化的研究,我感觸很多。凌智民對屈原文化、鄖陽文化、滄浪文化的研究,讓我大開眼界。其他幾位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滄浪文化、屈原文化的研究,對我的啟發也很大。我認為,對屈原是否生於鄖陽、長於鄖陽、流放於鄖陽,最後在這裡投江,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研究。”焦宗啟說。

推進屈原文化研究工作再上新臺階

中國屈原學會會長、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方銘在對此次活動的總結髮言中說: “我們都知道,屈原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非常獨特的意義。從漢代開始,人們把屈原看作一個清廉正直的代表,特別是司馬遷說屈原 ‘博聞強志、正道直行’。屈原作為戰國時期最能體現儒家價值觀的人,其個人價值對我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方銘說,凌智民等幾位專家學者對屈原文化的研究成果非常有價值。作為學術研究,要在搞清楚問題的同時,為文化建設服務、為社會發展服務。鄖陽區屈原文化研究會要繼續深入挖掘屈原文化,並將研究成果與社會發展相結合,助推鄖陽屈原文化研究工作再上新臺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