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現場·區塊鏈項目不斷湧現,VC投資著眼何處?

區塊鏈資訊 巴比特 2018-07-26

6月29日下午,“世界區塊鏈大會•烏鎮”分會場“發現下一個獨角獸——烏鎮區塊鏈投資論壇”上舉行的圓桌論壇上,時戳資本CEO李宗乘、點亮資本合夥人郭峰、普華資本合夥人蔣純、中倫律師事務所於魯平、樂米資本創始人張璐萍以及DCG創始成員、Coindesk前CEO Ryan Seliks以《發現下一個獨角獸》為議題進行了討論。 烏鎮現場·區塊鏈項目不斷湧現,VC投資著眼何處? 普華資本合夥人蔣純表示他在投資區塊鏈項目時看中三個方面:第一位是社區,不管技術多精巧,沒有社區的支持,項目是空的;第二就是技術,大家都在探索,試圖跳出現有的技術;第三則是經濟體系,一旦運營起來,會發現運營一個項目和管理一個國家的經濟是一樣的,利益之間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中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於魯平則從法律角度表達了自己對區塊鏈投資的看法。他認為合規性帶來投資安全性的影響,其次投資的領域在習慣於自己獲取財富的便捷性的同時,可能往往關注這個財富再次獲得的便捷性,而忽視了本身沒有一個合規、法治體系所帶來的巨大風險。很多投資人在古典投資者的穩健與新型投資者的眼界和勇氣兩者的平衡中,往往會面臨很多法律甚至刑事風險。一定要腳踏實地,讓金融為實體服務。

另外,於魯平也針對傳統企業向區塊鏈方向轉型和與區塊鏈進行連接提出自己的建議。他表示,區塊鏈所帶來的通證經濟學實際上將原來的公司股權架構進行了通證化改造,股權的作用是風險規避、責任共擔和風險綁定,但是Token是由團隊、由個人發行,一旦出現道德性的問題就會給投資人和被投資人帶來很大的問題。準備做區塊鏈的企業,要加強內控,對企業架構要做好應對準備,應對監管和應對投資人。

以下為蔣純和於魯平在圓桌論壇的發言速記,由巴比特整理髮布(有刪減):

主持人:第一個問題,我想問一問各位,你們的投資過程當中,剛才幾位嘉賓聊到,我投資一個和區塊鏈相關項目到底看重哪些方面?是技術嗎?是團隊還是其他?

蔣純:區塊鏈項目比如說像錢包、交易所,更像是傳統互聯網項目,這種流量運營,誰能夠把流量運營得好就佔優勢。如果是我們一般理解的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比如說公鏈項目,我認為其實是要看三個東西:

第一,社區,這可能是第一位的。不管多麼精巧的技術,沒有社區支撐這個東西是空的。哪怕是比特幣,如果沒有幾個人挖礦,很容易被攻擊掉。如果社區里人很少,你真的不知道里面是好人還是壞人,哪怕是做一個大聯盟鏈體系,全部是封閉的話,人家也會說不是區塊鏈,所以社區是第一位。

第二位就是技術。雖然區塊鏈技術也有很多很成熟了,但是大家都在探索,企圖跳出這個技術,包括剛才說到像加密技術,裡面有很多的內容可以探討。大家有的時候是門戶之爭,有人說EOS的技術沒有以太坊好,但EOS的重心是在社區運營方面,社區做的非常好,這是兩條路線。社區、技術都很重要,都可能在一個地方做出很成功的事情。

最後是關於經濟體系的。一旦運營起來我們發現和管理一個國家的經濟一樣,整個利益之間的平衡非常重要。這個投早期項目不一定能夠看的出來,但是這個非常重要。

於魯平:我們對投資人的理解分兩個方面:第一,傳統型的投資人,我們稱之為古典投資人。第二,創新型投資人,也叫新型投資人。傳統投資人更考慮的是資產投資安全以及對企業的可控性,這個過程當中他們吸納了所謂古典投資策略,但是著重考慮了現在創新型的要求。新型投資者對這些所謂的架構、所謂的投資風險、所謂的規避風險、所謂的價值傳導體系不那麼在意,更在意是如何有效、儘快地讓投資價值儘快實現,這就是通證經濟學引起了更多的新型投資者關注的原因。我們注意到一個問題,新型投資者帶來的投資風險是遠遠高於古典型投資者,因為本身他們就有風險。

從法律角度來說,我們看到的問題就非常之多。首先,合規性帶來投資安全性的影響,其次投資的領域在習慣於自己獲取財富的便捷性的同時,可能往往關注這個財富再次獲得的便捷性,而忽視了本身沒有一個合規、法治體系所帶來的巨大風險。

世界上很多國家,包括中國在內,雖然沒有明確規定數字資產應該如何配置和使用,有效的項目應該如何進行監管,但是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法律是有邊界的。例如數字資產項目底線是眾籌,如果突破了眾籌就會引起眾籌類法律監管;同樣上限可能是證券,這也是很多國家都在倡導的。如果你的Token設計、經濟層面的設計引起了IPO的監管和證券類監管,就要受到證券法律制約,同樣兩邊還有刑法的邊界性問題,這種邊界是非常清晰地。

合格投資項目的設定我希望是既有古典投資者的穩健,一定要考慮到你這筆投資出去以後如何有效的進行一種架構的保障,同時有新型投資者的眼界和勇氣。在找平衡的過程當中,我們看到很多項目從開始投到產生信用風險、道德風險,最後是法律風險。一個好的項目,我希望一開始做的時候帶一點理想、帶一點幻想,但是要腳踏實地,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金融一定要為實體服務

主持人:最後問題問一下於律師,傳統企業希望向區塊鏈方向轉型和進行連接,這個過程當中請您從法律角度再給一些具體建議。

於魯平:區塊鏈企業的發展剛開始的思路和普通互聯網企業是一樣的。區塊鏈技術剛剛引進到中國的時候,那個時候的企業正在想做區塊鏈如何實際落地,也在想如何吸引投資人,然後怎樣去上市,怎樣解決問題。但是後來ICO的橫空出世,讓原來很多投資人在等著區塊鏈企業相互殘殺出現類似獨角獸苗頭的時候,這些企業全部轉身自己做自己的數字資產去了。

我們注意到目前區塊鏈所謂的創新型企業,可以分為兩種:第一,技術出身,真正做技術,有技術大牛在研究。這種新的理念必然帶來新的技術模式的開發和研究,也會產生一些新的應用場景。第二,原來就有自己的資本,結合新的技術以後意識到要承接新的未來。對於後一種企業而言,實際上也是需要格外引起我們重視的。

從傳統的領域過渡到區塊鏈,有幾種表現形式:一是直接進行投資,以併購形式進入;二是對自己產業進行區塊鏈改造,和區塊鏈佈局。區塊鏈所帶來的通證經濟學實際上將原來的公司股權架構進行了通證化改造。為什麼很多投資人既要Token還要股權,而且明知道股權沒有任何作用,因為我們更關注Token經濟學,所有公司價值流轉通過通證,股權有什麼作用?股權的作用是風險規避、責任共擔和風險綁定。律師最傳統的業務就是對投資、對股權進行有效股權的控制,但是Token是由團隊、由個人發行,一旦出現道德性的問題就會給投資人帶來很大的問題,同樣投資人也會給另外一方帶來影響,因為現在很多人在採用通證進行投資。

我們在全國蒐集了1980多個法院的判決,分析以後發現,通證涉及的買賣、投資活動,絕大多數法院認為是無效的行為。這是非常可怕的,如果認定無效,這個投資行為最終的結論到底是什麼,值得每一個人思考。 前幾天杭州互聯網法院剛剛通過一個判決,第一次通過司法判決的形式確認了區塊鏈是一個可信的、不可撤銷的、不可修改的數據庫。這種認定非常重要,這是中國首次,很高興是杭州的互聯網法院所確認的。區塊鏈被納入到司法確認的認可範圍內,但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區塊鏈被認可了,只是溯源、身份確認、鏈上應用被確認,但是不代表所生成的通證一定被確認。

無論投資者還是被投資者,如果以新型投資者的心態進行通證投資還要考慮另外一條風險性保障,就是對團隊、對項目,尤其對公司的一些協助性的、傳統性的控制。反過來說你是準備做區塊鏈的企業,要對企業內控也要投入很大的精力物力研究,對企業架構要做好應對準備,應對監管和應對投資人。如果沒有這兩方面的準備,一旦出現道德風險和價格風險,受損害的都是雙方。我們接觸到的很多項目,大家往往看到幣馬上要漲了,項目馬上要啟動了趕緊衝進去,但是衝進去以後有怎樣的法律風險,很多人沒有考慮,這就是集合性投資帶來的盲目性。

隨著區塊鏈相關實踐越來越逐步完善,尤其是吃虧的人多了,良幣驅逐劣幣。法律監管和市場競爭階段還沒有出現所謂的針對性監管的過程,我希望在座的投資人、在座的這些項目人、在座的區塊鏈研發人員大家能夠形成一種共識機制,就是如何用有效的、踏踏實實的態度真正做事,相信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你想騙別人的錢,總有一天找到原罪根源的出現。我們加強內控、研發新的科技項目、做好金融產品,就會在未來的發展當中有一條合規、合法,這樣才能夠持續走下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