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的波動對於區塊鏈行業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對於數字貨幣市場來說,2019年的5月無疑是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時期,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比特幣從5000點開始驟然發力,風馳電掣地突破了一道又一道壓力位,甚至一度逼近9000點的大關,讓無數業內人士在意外之餘高呼“牛市已至”。儘管人們對新一輪週期是否已經開始尚存爭議,但在大部分人看來,數字貨幣市場已經徹底走出了去年年底慘淡的陰霾。 人們的意外是有理由的,嚴格來說,5月行情的根源出自何處,目前業內仍然沒有一個公認的結論。最重要的是,數字貨幣市場和作為其基本面的區塊鏈行業,出現了極不相稱的背離:就在全世界將目光和資金投入到幣市上時,鏈圈內的諸多企業卻仍然沒有走出資金短缺的困境,由於缺乏足夠的支持,部分初創公司仍然是在盈虧線、甚至是生死線上掙扎。根據此前某媒體所公佈的數據顯示:區塊鏈行業5月份的股權融資額創下年內新低。儘管市場的投資慾望似乎正在上漲,但其主要的入資形式是專注於數字貨幣IEO炒作的短期熱錢、而對區塊鏈企業的“價值投資”並不感興趣。幣圈與鏈圈呈現出對比鮮明的“冰火兩重天”之勢。 為什麼會這樣? 一、宏觀經濟對於區塊鏈行業的影響:發展初期的支撐 正如世界上很多問題都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一樣,導致區塊鏈行業融資遇冷的原因很多,而且每個因素的權重尚不明確。一直以來,外界的分析主要圍繞著行業形象的下降、技術發展不達預期、啟蒙教育普及所導致的信息不對稱消失等主觀原因進行點評。但很多人似乎都忽略了一個因素:不是人們不想投,有些時候是沒能力投,就好像普通人在熊市期間難以為繼的“定投策略”一樣。而沒能力投的最主要原因,則是源於一個幣圈人已經有些陌生的詞——宏觀經濟。 對於很多從事區塊鏈這種高新產業的朋友來說,在看到“宏觀經濟”一詞時,多少會有一種距離感,尤其是很多處於城鎮化與工業化進程中的發展中國家,他們的“宏觀經濟”經常是跟各種傳統產業、甚至是傻大黑粗的各種輕重工業聯繫在一起。畢竟,姑且不論傳統行業與科技行業之間的畫風差異有多大,這兩者之間的產業週期首先就不一樣——傳統行業(包括鋼鐵、化工、銀行等)經常會呈現以“庫茲涅茲曲線”為主的波動性週期,而新興產業(比如互聯網)在過去十幾年間,則整體是以震盪向上的趨勢發展。這種迥異的行業週期,讓很多人從直觀上就覺得:新興產業跟傳統產業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並沒有什麼太直接的關係。 然而,事實恐怕並非如此,雖然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週期跟傳統行業的發展週期軌跡有所不同,但問題在於,與傳統行業進行對比的那些科技公司,往往是在業務已經成型、擁有成熟的營收模式之後,才會被納入討論。典型的例子,就是2011年之後的一些移動互聯網公司,尤其是像付費電子遊戲這類,不僅不符合傳統週期性行業的發展軌跡,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還呈現出逆週期的特點。但是,像目前區塊鏈領域內的這些小企業,他們還處於發展初期,尚未找到成熟可靠的商業模式,缺乏獨自造血能力,因此,他們賴以生存的資金實際上是來自於投資機構,而投資機構的錢又是哪兒來的?你猜對了,是從出身於傳統行業的從業者那裡募集來的。 這樣一來,像區塊鏈這樣的、處於發展初期的高科技產業,它們的命運就此和宏觀經濟、甚至是傻大黑粗的傳統行業聯繫到了一起。就算對後者再有距離感,其也要依賴後者的資金來維持生存,這就好像很多年輕的朋友雖然經常看不起老一輩人的生活作風,經常宣揚“我們不一樣”,但每當生活費不夠、或是要買車買房時,還是得厚著臉皮向上一輩人借錢。 二、宏觀槓桿率三次波動的啟示:生不逢時區塊鏈 具體來看宏觀經濟發展與區塊鏈等科技行業之間的聯繫。由於最近20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動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人口結構所引發的“內生性消費”、以及由其而帶動的投資(如房地產等),因此,代表著貨幣政策的宏觀槓桿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經濟的擴張與收縮,而由下圖可以看出,在21世紀以來,宏觀經濟槓桿、連同科創領域經歷了三次“升降”週期: 第1次:2001~2008年。 其中2001~2004年加槓桿;2004~2008年去槓桿。 隨著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國內總儲蓄率不斷上升,企業債務融資的難度大大降低,直接導致債務的累積和槓桿率的上升。進而帶動包括電商在內的互聯網項目大發展。隨著經濟高速增長、債務溫和上升,宏觀槓桿率在2004~2008年間有所下降,由於這一階段的去槓桿乃是被動為之,並未導致經濟降溫,因此對科創領域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第2次,2009~2012年。 其中2009~2010年加槓桿;2011~2012年去槓桿。 隨著4萬億計劃的開啟,中國的宏觀槓桿率在2009年開始迅速攀升,在暗潮湧動的熱錢支撐下,2010年的科創領域催生了可能是史上最激烈的補貼競爭——亦即發生於團購領域的千團大戰,然而,隨著監管部門在2011年意識到4萬億刺激計劃可能的後遺症(譬如地方政府債務),開始嚴格控制銀行向融資平臺提供信貸,宏觀槓桿率開始有所回落,儘管幅度並不大,但對繃緊了弦的各大團購公司來說,此時的現金流是一刻也不能斷的,遂紛紛因補貼燃燒殆盡而宣告謝幕,最後僅留下美團一家公司。 第3次,2012~至今 其中2012~2017年加槓桿;而2017年至今為去槓桿。 監管部門在2011年的嚴厲舉措並沒有延續多久,自2012年起,隨著地方債務飆升,宏觀槓桿率也開始持續上揚。在這一段時期,中國的創投市場迎來了最為黃金的時刻: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突破,大大刺激了市場的信心,而彈藥充足的資本市場,也使得海量的資金湧入到科創領域,縱觀前幾年爆火的一系列概念——無論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還是O2O、共享經濟等商業模式創新,均是湧現於這一時期,而且燒錢速度一個比一個猛。然而,隨著金融去槓桿行動開始,貨幣擴張趨勢不再,外加前沿技術與商業模式的發展程度低於外界預期,上述概念再一次如同2011年的團購一樣,逐漸陷入沉寂當中。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便不難看出,為什麼區塊鏈創業公司目前面臨的融資局勢並不容樂觀,這不僅僅是因為人們對這項技術預期過高等主觀因素,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是:區塊鏈行業的發展,正好趕上了金融去槓桿的時期,收緊的貨幣政策,使得外界沒有充裕的資金來投入到這一看似虛無縹緲的新概念裡試驗,這就是區塊鏈創新項目發展的受限來自於宏觀經濟的原因。 三、數字貨幣市場的穩定性可能要比區塊鏈行業更高 從區塊鏈與數字貨幣的命運分野、以及宏觀經濟發展對這一新興技術的影響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頗具顛覆性的結論:那就是對於資本市場來說,數字貨幣市場、比區塊鏈行業股權市場更具吸引力、生命力。因為前者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的是社會對於“一夜暴富”、“穿越階層”這種位於馬斯洛理論最底層的剛性需求,而後者則公開宣稱的目標、是“社會去中心化”、“改造生產關係”、“社區替代企業”這種位於馬斯洛理論高階層面上的“(準)自我實現需求”。很顯然,對於外界而言,前者的目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比輪廓模糊不清、看似遙不可及的後者更具有吸引力,這就決定了數字貨幣行業會比區塊鏈行業更具持續性的吸引到資金。雖然主流輿論出於體面的考慮,有時會對外宣稱“比特幣已死,區塊鏈永恆”,但實際情況很可能恰好相反,在更穩定資金流的加持之下,數字貨幣市場的行業波動幅度,可能要比區塊鏈領域更小。上半年幣市與鏈圈冰火兩重天的融資甚至生存情況,就是這一情況的最好體現。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於很多迷茫中的區塊鏈企業來說,有兩點是需要注意的: 1、一定要想盡辦法,生存到下一輪宏觀槓桿率上升之時。儘量避免在區塊鏈概念低潮之時出售企業,因為此舉與低點出貨價值股票無異。必要的時候,可以在已成型的產品基礎之上,通過代幣在穩定程度稍高的數字貨幣市場上進行融資,畢竟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現在相當一部分的互聯網應用,其實都是可以稱之為是“去中心化”的。 2、持續打磨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尋找潛在的合理商業模式。在經歷了上一輪“區塊鏈革命”的洗禮之後,現在社會對於“區塊鏈”普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識,僅僅依靠概念的炒作,已經無法從資本市場上獲得資金。合格的產品或是商業模型才是未來征服資本市場的關鍵所在,畢竟,能夠活到週期到來時是一回事,而能不能從飆升的槓桿率中獲益,則又是另一回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