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死裡逃生,67歲再創業,捐獻數以億計,這個福建人開掛的一生…

童年充滿苦難,18歲遠赴新加坡謀生;經營企業差點破產,67歲再創業東山再起;首創全國民間基金組織,澤被科教文衛;慈善家陳水俊——

窮獨善其身 達兼濟南北

他死裡逃生,67歲再創業,捐獻數以億計,這個福建人開掛的一生…

南安詩山,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唐貞元八年,在詩山境內高蓋山結廬攻讀的歐陽詹高中進士,喜登龍虎榜,“開八閩文風之先”。南宋大理學家朱熹曾多次登臨高蓋山,瞻仰歐陽詹讀書處,由衷感嘆:“此詩山也”

詩山鵬峰村與朱熹也頗有淵源。朱熹路過此地時,見山勢如鵬鳥展翅,即在岩石上題刻“鵬峰勝地”。“鵬峰”之名由此而來。

時過境遷,誰也不承想過,100年前,在這個富有詩意的小鎮,一戶窮苦家庭誕生的一名男嬰,此後會出人頭地,成為著名的愛國華僑、企業家、慈善家。這位華僑鉅子就是陳水俊。

“陳水俊先生雖然只念過4年私塾,但他學識很高,長期學習詩詞,孜孜不倦地創作。其跌宕起伏的人生,造就了他傾其所有報效祖國,造福桑梓,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談及陳老先生,南安鵬峰中學校長林金途由衷敬佩。

捐獻以億計 惠及大江南北

說到陳水俊,不得不提到他的家鄉鵬峰村,以及他在當地斥巨資擴建的南安師範學校。

他死裡逃生,67歲再創業,捐獻數以億計,這個福建人開掛的一生…

泉州師院詩山校區。

一進學校大門,便可見陳水俊題寫的“承先啟後,責無旁貸”八個大字,繼續往前,“俊園”坐落在道路右側,蔚為壯觀。

他死裡逃生,67歲再創業,捐獻數以億計,這個福建人開掛的一生…

位於泉州師院詩山校區的俊園。

俊園首層是假山池水,二層有序排著5只青石龜,馱著各級政府為他建立的白石碑,三層樹立著陳水俊全身雕塑像,凝望著整個校園。四層入口處為“水俊陵”,朝東正面有個神龕,裡面鑲掛著陳老的半身影雕像,兩邊有副“窮獨善其身,達兼濟南北”的對聯。

他死裡逃生,67歲再創業,捐獻數以億計,這個福建人開掛的一生…

學校辦公室主任葉文斌解釋道:“這兩句語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陳老親自改定的,也是他一生的寫照。他在世時就囑咐後人他百年後,將骨灰撒向大海,神龕放置著他健在時的頭髮、牙齒和指甲。”超然脫俗,令人肅然起敬。

站在俊園前,抬頭仰望,便是俊秀文藝院、陳水俊先生紀念堂。俊秀文藝院設有音樂教室、練琴房、合唱廳等教學場所,一樓大廳牆壁掛著陳水俊與伉儷李燕秀的影雕像。葉文斌介紹:“李燕秀實為陳老的繼室,在陳水俊最貧困潦倒的時候,一直在身邊陪伴,支持他義舉,回報社會,奉獻祖國。先生一直唸叨,三遷得福離不開她。”

他死裡逃生,67歲再創業,捐獻數以億計,這個福建人開掛的一生…

頂層的紀念堂陳列著陳水俊生平事蹟及留在世上的詩作,還珍藏了許多墨寶及外界頒給陳老的榮譽。這樣的紀念館鵬峰中學、鵬峰二中也有。“在陳水俊的關心支持下,當時的南師校容校貌、教學質量躍居全省前列,為社會培養了無數人民教師。”葉文斌說。

他死裡逃生,67歲再創業,捐獻數以億計,這個福建人開掛的一生…

時間撥回到24年前。1995年4月,應泉州市政府邀請,陳水俊來到泉州,經過洽談,由振興中華教育科學基金會資助1455萬元,泉州市政府籌措配套工程款550萬元,用於擴建南安師範學校系列工程。1997年6月底,南安師範學校正式完工。2001年11月,為適應新時代教育事業的發展需要,南安師範學校正式併入泉州師範學院,成為現在的泉州師範學院詩山校區。

投資擴建南安師範學校僅是這位海外華僑熱心公益的一個縮影。陳水俊在世時捐獻數以億計,澤被科教文衛,惠及大江南北。

67歲再創業 輾轉多地迅速崛起

近日,在鵬峰村村委會工作人員陳良海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陳水俊故居。“這是具有閩南特色的大厝,陳水俊在這裡生活了18年。上世紀70年代末,陳水俊回鄉在故居上厝堂左側新建勝昔居,以表落葉歸根之情。”陳良海說,這位鵬峰之子的童年充滿苦難。

他死裡逃生,67歲再創業,捐獻數以億計,這個福建人開掛的一生…

1919年4月25日,陳水俊出生於詩山霞宅村(現鵬峰村),出生時父親已過世。母親帶著哥哥和他,艱難度日。母親常為人家縫製鞋帽衣裳和裝飾品,而他則放牛、幫忙種田。12歲那年,母親去世,失學後的陳水俊跟著家人放牛、種田、砍柴、做工、當挑夫,到舊軍隊裡當勤務兵,到永春學理髮。

他死裡逃生,67歲再創業,捐獻數以億計,這個福建人開掛的一生…

為了謀生,1937年,18歲的陳水俊從廈門搭船遠赴新加坡。到了新加坡,先在一傢俱店當粉刷工,4個月後輾轉到檳城,因謀職困難,只好到一家理髮店重操舊業。不久,“七七”盧溝橋事變,南洋華僑紛紛響應,成立支援祖國抗戰組織,熱血的他還堅持每月從16元的固定工資中捐出3元給籌賑會。

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逼向新加坡。他參加了華人自發組織的抗日義軍。由於義軍裝備簡陋、訓練差,很快敗散。日軍佔領新加坡後,他的身份敗露,被日軍卡車運走,必然會被處死。當卡車進入彎道減速時,他急跳車而下,鑽入附近小巷逃生。

絕處逢生,猶獲新生。日本投降後,他開始涉足商界,尋覓商機。當時,有一家洋行庫存大量豬鬃急於脫手,價格便宜。他與親朋集資購進,一年後分批打包出口,第一筆生意盈利頗豐。而後涉足橡膠行業,也很順利。

從上世紀40年代中後期至上世紀60年代末,白手起家的陳水俊艱苦經營,涉及橡膠、日用百貨、木材加工與木材出口、開錫礦與錫品出口行業。上世紀70年代,在馬來西亞,他的產業或社會慈善事業和公共服務事業都達到巔峰,成為吉隆坡商界明星。

事業有成後,陳水俊一方面關注中馬邦交,密切注視祖國情況;另一方面積極捐資參與華人社會的公共福利事業,開發傳承華族傳統文化。由於過多參與公益慈善事業,疏於企業經營管理,他的企業負債日益嚴重。1985年3月15日,在盤點清理並還清債務後,67歲的陳水俊攜夫人李燕秀、幼子陳植浩,帶著5000馬幣,離開吉隆坡,先後到了香港、馬尼拉和臺灣。

在馬尼拉,陳水俊與朋友一起註冊投標買下了一家瀕臨倒閉的星級酒店,幾個月後轉賣獲利頗豐,並將所得在香港購買股票。上世紀80年代末,他在臺灣經營房地產業,因臺灣樓價攀升,臺幣升值,再次獲利。從1985年至1990年,5年的時間裡,獲利超過在吉隆坡45年的營收。

慷慨慈善家 首創全國性基金會組織

陳水俊不僅是位卓越的企業家,更是慷慨的慈善家。在鵬峰中學的鵬峰大禮堂3樓,有個“振華基金會”。學校老師鄭月萍說,這是上世紀70年代末,陳水俊首創的全國性基金會組織——振興中華教育科學基金會。正如他在章程中所說的願將尚餘積蓄以效故人拋磚引玉之義舉,他之後的人生便是不斷回饋社會。

創辦這個基金會,背後有段鮮為人知的故事。鵬峰中學副校長陳益聰介紹,1978年10月,陳水俊到北京,受到時任國務院僑辦主任廖承志的接見。得知華僑大學準備復辦時,陳水俊表示願意捐30萬元供購置設備。

隔年10月,陳水俊再到北京,廖承志再次接見。他向廖承志表示,“本人願拋磚引玉,捐資在北京倡辦基金會,藉以激勵我國內外同胞及其後裔,為祖國的教育、科學事業作出貢獻。”隨後,振興中華教育科學基金會成立。1983年3月,廖承志親筆書寫“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贈予陳水俊。至今,在陳水俊先生紀念堂內,依然陳列著這幅墨寶。

陳益聰介紹,基金會成立以來,受益學校、師生無數。1999年,北京政府規劃改造首都,振華基金會會址必須遷移。自2000年會址搬到家鄉之後,基金會章程做了修改,實行定時定點捐助,確定每年捐助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廈門大學等12所大學院校,同時捐資廣西百色和貴州餘慶的兩所振華僑心小學。

此外,1994年以來,陳水俊以振華基金會的名義,將大量捐資轉向泉州與南安,而且有著諸多創舉。“學校歷來不開設外文課,1995年擴建後,陳老先生覺得學校應該跟上國家開放步伐,開設外文教育。因此在1998年開設英語專業,此舉打破了國內中等師範學校不設外語專業課程的先河。”葉文斌說道,為了更好地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陳老先生在學校興建一座5層的尊師塔,塔內懸掛著孔子、歐陽詹、朱熹等名人畫像。

他死裡逃生,67歲再創業,捐獻數以億計,這個福建人開掛的一生…

尊師塔。

除了振華基金會,1995年4月,陳水俊又創立了“鵬峰村郎裔基金會”。通過兩個基金會,先後捐出巨資建設南安師範學校、鵬峰中學、鵬峰二中、泉州師範學院、南安市醫院、福建醫科大學泉州附屬二院、柳城中心小學、金光中學、鵬峰小學、鵬峰村等院校單位,並捐建華東師大俊秀藝術樓、廈門華廈學院俊秀圖書館。

此外,陳水俊還定期資助全國僑聯華僑史研究,捐助廈門華僑博物院,獎勵資助國家澳星發射人員,資助希望工程等。

出門搭公交 三個人出門才打車

雖學歷不高,但陳水俊學識淵博。“國法家規世嚴守,教導有方裔自訓;功德無量壽安康,闔家和氣天倫樂……”在鵬峰中學、泉州師範學院詩山校區,這篇《德行賦》被廣為傳頌。很難想象,飽含人生哲理、為人處世的《德行賦》,竟是出自只念過四年私塾的陳水俊之手。

陳益聰說,這是陳水俊81歲那年所作,陳老曾開玩笑說:“我81歲了才寫出這162字,每年才寫2個字啊!”這句話何其深刻,陳老用自己的人生閱歷為後人留下寶貴的財富。

原來,重視科技教育的陳水俊,自身也熱愛學習,兒時條件艱苦不能滿足求知的渴望。在新加坡從商期間,他發現給客戶開單寫字時許多文字寫不出來,於是下定決心要再學習文化知識。白天辛苦工作之後,陳水俊每天晚上堅持到夜校學習,工作之餘常常翻看筆記和練字,開始學習看報紙,關心時事。

鵬峰中學等幾所陳水俊捐資修建的學校,都是他親自編寫校訓校歌。在校長林金途帶領下,記者參觀了陳水俊圖書館,以及旁邊的後花園。林金途說,這座後山種有99株桃樹,有“桃李滿天下”的寓意。這一山一水,一花一木全是陳老先生親自督促設計完工的。

他死裡逃生,67歲再創業,捐獻數以億計,這個福建人開掛的一生…

儘管身居海外,陳水俊對家鄉特別有感情。鄭月萍介紹,彼時新加坡有個規定,超過80歲的老人不能乘坐飛機,但陳水俊在夫人的陪同下,堅持每年回國,到學校走走看看,並在家鄉住上一段時日。

“陳老先生非常低調,為人樸素,不愛張揚,不求回報。從他的穿著打扮,根本看不出他是個富翁。”讓鄭月萍印象深刻的是,2011年4月,他們跟隨老校長陳文取前往新加坡,給陳老先生帶去了鮮花和蛋糕,為其慶生。然而,陳老先生一直強調太浪費錢了。“陳老先生極其節儉,沒有專車,出門搭公交,三個人出門才打車”。

2012年10月9日,陳水俊在新加坡去世,享年93歲。參加追悼會的陳益聰至今不能忘記陳老先生60多平方米房間的擺設,簡陋得不能再簡陋。

“陳老先生的一生,是艱難創業的一生,是光榮奉獻的一生,他心繫桑梓,樂育英才,他樂善好施的赤子情懷、克己待人的高尚情操令人欽佩。”2012年10月12日,在泉州師範學院舉行的追思會上,時任校長黃子傑對陳水俊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

值得一提的是,陳水俊將其一生財富捐給社會,沒有留給子女,他以林則徐“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為宗旨,只安排妻兒的生活費和教育費。這也就不難理解,他生前在鵬峰村建設的幸達堂寫出那副對聯:事難盡如人意,但求問心無愧。

海絲商報記者 蘇清彬 李楊瑜 黃奕群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