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媽媽陪孩子走過小學三年,分享給你這3條黃金經驗

於瑩是果媽閱讀的會員,她的女兒現在已經8歲,就讀小學三年級。在小學的3年裡,她糾正了看待老師的態度,從質疑老師到理解支持老師;她學會放手讓孩子獨自完成作業,不再為寫作衝孩子發火;她充分享受女兒學琵琶帶來的樂趣,不再為孩子學樂器顧慮。

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她的故事,看看這兩年的多的小學時光裡,她們是怎麼度過的。

這位媽媽陪孩子走過小學三年,分享給你這3條黃金經驗

大家好!我是於瑩,是有一個8歲女孩的全職媽媽和兼職講師,這也算是我給自己的一個標籤吧。

因為我覺得以前我是真真正正的一位全職媽媽,但是現在我同時還做著自己最喜歡做的事情,那就是給孩子們上社會情感課程和閱讀課程。

我現在非常熱愛閱讀,而我也把這種閱讀的熱潮帶到了我的家庭當中,我們家真的變成了全家人一起讀書。

聽了果媽這幾天的分享,讓我回顧並思考自己同女兒共同經歷的幼小銜接之路,往事歷歷在目,更多的感觸是與果媽相見恨晚的遺憾,要是我那時候有果媽這些分享我得少走多少彎路啊!

當我們的孩子步入小學,成為一名真正的小學生時,老師在他們的生活當中是從幼兒園像媽媽一樣每天帶著他們遊戲、唱歌、跳舞,變成了一位真正教育他的老師。

給他傳授知識、解決他在學校遇到的問題,引導他們自己面對事情想解決方法,和他們一起度過每天的校園生活。

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師也是各式各樣的,當我問到孩子們,你的老師是什麼樣子的時候?他們會有很多想象,像老虎、像法官、像個太陽······

讓他們把老師的樣子畫下來那就更是花樣百出了。果媽這幾天已經從很多方面講解了怎樣做好幼小銜接,需要做好哪些準備。我將從3個方面來分享我經歷的故事。

1、心理準備:老師不是怪獸

我就是之前果媽講書中的那位遇到嚴厲老師的媽媽,女兒的班主任老師是一位極其負責任也很嚴厲的老師,她對自己的教學要求高,同時對孩子的各種表現要求也高。

在一個高標準嚴要求的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該怎麼辦呢?

記得我自己當時就想過很多的問題:孩子會不會壓力太大了?作業會不會太多?孩子會不會情緒受到影響?老師這麼嚴孩子會不會膽子變小?

隨著一堆的問題,也增加了我很多的焦慮,當聽到哪位家長說他們的老師怎麼怎麼好,我兩眼都發光,真恨不得趕緊把孩子弄那個班去。

記得有一段時間,老師會對孩子們發火,那時候我也很不能接受老師的做法,我覺得老師就是要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不能把自己的情緒帶到工作中去,她對待學生要時刻保持自己的那份愛心。

在家裡我更是會出現一些對老師的看法和評價,這些也間接影響著我的女兒,讓她在學校更加焦慮和關注這件事情。

當我遇到了繪本《我的老師是怪獸》,也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當初的舉動和想法,我從這本書的故事細節中看到了老師的另一面,老師她也有很可愛的時候。

孩子們在學校看到的也只是老師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他們更多的看到的都是老師嚴格要求他們的時候,這像烙印一樣印在他們的腦海裡,忘記了老師也有和藹可親的一面。

記得當時聽著女兒的描述,看著她數學書上塗塗改改後黑乎乎的痕跡,我的腦海裡就自己腦補了畫面“老師掛著一張憤怒的臉衝女兒發火,女兒則是一邊哭還要一邊改題直到完全做對”。

那時候的我情緒一下子也被帶出來,自己接下來無論是言語還是表情都是對老師的質疑。

也有很多的擔心,老師把情緒都發在了女兒的身上,她會不會把這種不好的情緒發洩在我身上,她會不會受到什麼影響,以後會不會沒有自信,甚至是害怕老師,不敢再去提問……

總之出現了一系列自己想象出來的故事。

此時的我第一反應是趕快給女兒分析一下老師哪裡做的是對的,哪裡是不對的,她千萬不要受到老師的影響,可女兒不知道為什麼反而變得越來越敏感。

回家也會經常抱怨老師做的多麼的不好,眼裡看到的也全是老師在學校對哪個同學的批評,那段時間每天接到她時的話題都離不開這些。

當我發現這一切的時候,我才知道原來最需要改變的人是我,是因為我放大了老師負面情緒對她的影響,是我讓她更焦慮,也是我讓她感覺到自己很無力無法改變任何事情。

看到這個繪本的時候,我也明白了一切,開始從另一個角度來和她分析老師生活的另外一面,這也讓我看到了她的同理心。

我對女兒說:“老師在副科老師請假的時候甚至會給你們上一天的語文數學,還會遭到你們的反感,但你有沒有想過她要說上一整天的話,如果讓你連續說話說上一天,你是什麼感覺呢?課間你們休息的時候,她要判作業,你寫一頁作業,她要判39頁,遇到你們有錯的時候,她還需要重複給你們講直到聽懂;今年因為三年級很關鍵,她還提出每週免費給你們需要的同學補課。”

女兒聽到這裡,她由衷的說了一句“媽媽老師其實對我們挺好的,夏天熱的時候還給我們買冰棍吃呢,她真的挺辛苦的,對我們嚴格要求也不是沒有好處,我上個學期末的時候複習都沒覺得太費勁,上個學期也是我考試成績最好的一次了。”

女兒在聽了果媽講的“一諾的故事”後她說:“果媽講的那個故事,我們老師也有過,她也給我們梳過頭髮,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當天沒體育課,她利用課後一小時帶我們下樓遊戲呢!”

到此,讓我發現我的言行對女兒的影響其實比老師的影響要大多了,當我用一種理解的心理去和她討論老師的問題時,她也看到了老師不同的一面。

在學校裡她是一個老師,在家裡她也和我一樣是一位媽媽、妻子、兒媳、女兒,她也有情緒、也有焦慮,她也是一個女人,一個不完美的女人。

我從前為什麼態度那麼苛責,從來沒有以一個接納的態度去思考她作為老師的這份職業呢。她和我的內心是一樣的啊,也是希望孩子們能夠學好,能夠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這學期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說了一句讓我很感動的話:“如果一個孩子他變得對什麼都沒有興趣了,對我給他的任何激勵都沒有感覺,那我真的沒有任何辦法了,我其實真的也特別需要家長們的理解和支持”。

這就是我女兒的老師,她是從心裡喜歡這些孩子的,她還說:“自己的孩子怎麼說都行,別人說他我心疼,這也是毛病護犢子,要改”,多麼幽默的一句話,同時也展示了她內心的火熱!

曾經有一個朋友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我們沒有付給老師一分錢,讓她來嚴格要求我們孩子的學習。”外面的課外班,我們是支付了費用老師才來教的。

但學校的老師她付出的是她的那份責任與愛。選擇一所好學校,不如選擇一位好老師,選擇一位好老師,不如選擇我們看待老師的態度,這才是我們做為媽媽可以做到的,也是影響孩子至深的。

2、作業準備:作業不是媽媽的事

說完了看待老師的態度,我想大家也特別想聽聽“作業”這個讓我們頭疼的難題。在未上小學之前,我們也許已經聽到了很多的說法,孩子剛上學寫作業特別磨蹭。

一年級老師都不給孩子留作業,三年級以後作業特別多,孩子天天回來都先玩夠了才寫作業,我陪孩子寫作業總愛發火……

這麼多的問題到底怎麼辦啊?

我也來說說我的故事,我是一個堅定的沒有給女兒上幼小銜接的媽媽,當時和老公商量過後,就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幼兒園生活,女兒幼兒園大班有一個很隆重的畢業典禮,我覺得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美好的時刻,也是為她的幼兒園生活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可能有的家長會說,你的心態太好啦!說實話那真是表向,越臨近開學我是越焦慮,又是一連串的想象力故事“馬上要開學了,她什麼都沒學過,會不會跟不上,上課會不會聽不懂,以後會不會不愛學習了”自己也會陷入這種焦慮中。

這時候我很清楚的知道需要調整的是自己,帶著這份覺察,我開始讀書幫助自己真正的靜下來。而對於自己當初的選擇,即使後來也有焦頭爛額,我依然沒有後悔過,現在偶爾和女兒回憶起她的畢業典禮,她也很開心那個最幸福的時刻。

開學後頭疼的事情終於來了,語文作業開始老師的要求是“寫美觀不要求遍數”,於是開始追求美觀,我理解的美觀是“和書上一樣”,就這樣讓女兒照著書上認真寫,看著她的作業本擦了寫,寫了擦還是無法達到“老師”的要求。

我倆也會經常陷入無限的痛苦中,直到看到老師展出的幾個孩子的作業,我才被點醒了“美觀”其實並不是我們想象的樣子,是我自己給孩子提高了要求,當意識到問題之後,馬上調整了方案。

我不再去要求孩子寫的和書上一樣才叫美觀,讓她自己來決定寫幾遍,自己去對照書上的漢字覺得寫的不好的地方自己去改正,一切都交給她自己來決定,讓她成為真正為自己作業負責的人,正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也慢慢讓她不再反覆的擦寫,漸漸地寫作業時的情緒也穩定了很多。

入學一個月後,正當我暗自慶幸她的適應能力真好的時候,她開始出現身體上的反映——蕁麻疹,每天只要是寫作業就特別的心急,之後不停的抓,越抓就越多,那段時間我也很著急。

只要在家寫作業就會變得很厲害,我知道這是她無法釋放自己而向我發出的一個信號,做媽媽真的要有一雙慧眼,要時刻觀察孩子的變化。

經過溝通,我們決定放手她的作業問題,學習是她自己的事情,作業是她學習的一部分,我和老公只負責帶她玩,其他的事情自己搞定就好。

我們一起討論了週末的計劃,有爬山、去奶奶家、圖書館、看跑男或朗讀者。一番計劃下來發現,我們沒有特別安排她的學習時間,而學習變成了她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來完成。

記得剛開始的時候,我也挺擔心的,雖然計劃的很好,難免心裡著急,想去提醒,很多次都是硬生生的把自己到嘴邊的話吞回去。

有一次我們爬山結束後去奶奶家,午飯後她就一直跟小弟弟玩的很嗨,我強忍著自己不做那個“嘮叨”媽媽。

到了下午五點多我們準備回家了,剛一上車她就拿出自己的語文書,一路上都在讀課文,還沒到家自己就已經全讀熟了,我和老公相互對望而笑,也是經過這一次,我真的開始放心了。

既然選擇了放手那就要徹底做到,要相信孩子的能力,她會安排好自己的學習,否則真的只會招來孩子煩。

隨著慢慢適應了節奏,我們的計劃也在進行微微的調整,既然有了這次成功的放手,對於自己削鉛筆、收拾書包、準備衣服真的逐步都不再需要我了。


這位媽媽陪孩子走過小學三年,分享給你這3條黃金經驗

現在女兒上三年級了,我甚至都沒有再看過她的書,也不知道她們都在學些什麼,她會為了老師能減掉一部分作業要求我幫她聽寫,自己覺得不懂的地方主動去找老公求助,學業上的問題我經常說的就是“你學的這些媽媽已經不會了,儘量自己想辦法吧,實在需要幫助去找爸爸”。

我把自己從她的課業中剝離出來,也間接避免了和她不必要的衝突,我只負責跟她甜言蜜語,好好享受她最後需要我陪伴的幾年。

看到身邊一些上五、六年級的孩子,她們真的很多都不再需要媽媽了,我明白自己擁有她的時間有限,反而也更加珍惜和她在一起的時光。

3、興趣準備:樂器不是魔鬼

談起學琴,我想太多琴童的媽媽們都知道這個過程可以用極度崩潰來形容。

人都說“一入琴門深似海”,這進了樂器的門,我覺得堪比,可能有些朋友看到我朋友圈經常分享女兒練琴狀態很好,其實我也曾經和很多媽媽們一樣。

記得剛開始學琵琶的時候,她很開心每天練習,沒多久對於基本功的練習開始反感,這也是最痛苦的一個階段,我倆每天都在“鬥爭”,她對我的要求是:需要陪練並指出一些問題,但不能一直說問題,還要能夠看到她哪裡進步了,時刻有鼓勵準備著。

那段時間我感覺不到樂器帶來任何的美感,每天對陪練的工作怕的要死,而且我們每天都有作業,時間上的衝突也很煩惱,經常糾結是先寫作業還是先練琴。

她也會經常把練琴這件事排到最後,那時候時間很晚了又困又累情緒也不好,她還特別想晚上能出去輪滑,一晚上這麼多的事情糾纏在一起,只恨時間過得太快。

經過長時間的摸索、請教專業的老師,終於實踐出一套適合我們家的方法,既用到《全腦教養法》中的科學理論,也用到社會情感課程中的溝通約定等。

女兒上了一天的學更多時候在用左腦,左腦是邏輯思維,接受更多的知識,而右腦更注重情感和藝術體驗。在她放學後,我用科學的引導建議她可以先練琴,這樣用的是右腦。

也可以讓自己運動了一天的左腦稍作休息,之後再寫作業,左右腦的交替使用,也提高她的寫作業效率。給她提出指導思想,剩下的實踐是需要她自己去做的,我們約定好,可以先償試一下,可以的話再繼續堅持。

在她不斷的嘗試過程中,她體會到了這其中的妙處,也從中得到成就感,她發現自己的時間節省出來了,情緒也比以前更好,在這樣交替以後她自己的心情更加愉悅了。

不僅彈琴的時候能夠享受到琴聲帶來的樂趣,還能夠在彈的過程中構思自己的作業,像作文這類沒有思路的,先彈上一會琴自己就知道怎麼寫了。

從前都是寫完作業,到外面輪滑,回來再練琴,一回來就磨蹭,稍有一句話沒說對的,她就發脾氣哭。現在我們都輕鬆啦,回來先練琴40-60分鐘,之後寫作業,中間串插晚飯,輪滑的時間也隨著她的節奏。

有時候還能提前,有空出來的時間還可以增加一些家庭娛樂項目。

這樣的改變不僅她很開心,我也輕鬆很多,因為增加她每天的輪滑時間,直接增強了她的體質去年整個冬天,在班裡不斷有同學生病請假的時候,她始終保持健康,這也是我覺得最大的收穫了。

每一位琴童媽媽都有一段心酸史,近期我也會分享做為琴童媽媽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我是怎樣一步步成長為“氣定神閒”的去享受女兒琵琶帶給我的樂趣。

這位媽媽陪孩子走過小學三年,分享給你這3條黃金經驗

做為一位曾經對生活充滿迷茫到現在的不斷認識自我,完善自我,一路的成長和改變,真的是痛並快樂著。我用正念享受當下所擁有的一切美好,用心去感受身邊的每一個人,繼續我們相互陪伴的日子。

現在我就隨時準備在女兒需要我的時候,回頭就能看到的地方,我的身邊永遠是她最溫暖的避風港!

從前我帶她行走,到現在站在她的身邊與她並行,未來的日子我將慢慢退到她的身後,放手讓她獨立前行,而我永遠是她無條件的支持者!

我是果媽閱讀創始人果媽李璇,喜歡我歡迎點擊上方加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