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案例 |《權力的遊戲》:權謀故事的集大成

《權力的遊戲》大結局了!

你淚目了,還是憤怒了?

反正研習君作為原著黨,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渴望馬胖趕緊填坑。

雖然從這一季開播之後,編劇就被劇迷們集體吐槽,甚至網絡上有上百萬人請願要求劇組重拍,但這絲毫不影響《權遊》收視率之王的地位。

在劇迷的瘋狂吐槽下,《權遊》大結局直播收視依然高達1930萬,刷新了 HBO 的單集收視記錄,但這也不過是打破了它自己創下的記錄而已,因為上一個記錄是大結局的前一集。

甚至在第八季播出前,最高紀錄一直由《權遊》第七季最後一集創下的 1690 萬收視保持著。

故事案例 |《權力的遊戲》:權謀故事的集大成

除了官方播出渠道外,看盜版的也大有人在。在第八季播出的24小時內,網絡盜播次數已經將近 5500 萬,第七季在全球的盜版下載量也已經超過 10 億,以至於獲得了吉尼斯記錄“盜版最多的電視劇”稱號。

《權遊》還保持著其他多項吉尼斯紀錄,如獲得最多“艾美獎”的電視劇(38項獎項)、最大的電視劇聯播(播放國數量)(173個國家),以及最受歡迎的小說改編電視劇……

說起《權遊》的原著小說——《冰與火之歌》,成績也是絲毫不輸花大成本拍出的劇。

整部小說被譯為了30多種文字,銷售達億冊以上,長時間霸佔著《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前十位的多個位置。

故事案例 |《權力的遊戲》:權謀故事的集大成

越挖越大的“坑”

不論是對於劇迷還是書迷,喬治·R·R·馬丁應該都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畢竟馬丁不僅是原著小說《冰與火之歌》的作者,還深度參與了《權遊》前幾季的編劇工作。

故事案例 |《權力的遊戲》:權謀故事的集大成

(喬治·R·R馬丁)

和很多作家相比,1948年出生的馬大爺,寫作生涯起步階段還是相當順利的,人家第一部作品就被雜誌買斷出版,生涯早期就獲得過雨果獎(即把《三體》推向全世界的那個科幻奇幻屆諾獎)。

好故事裡不能沒有轉折。1983年,馬胖人生的大轉折來了。

他的第四本長篇小說遭遇銷量滑鐵盧;他進入好萊塢,想在編劇行業大展拳腳,可他負責的劇集不是被砍,就是合約到期之後不再續約。

鬱悶的馬胖一度絕望地宣佈封筆。可終究還是沒抵住文字的誘惑,有一天他突然想到一個場景:“一隻冰原狼被鹿角戳中咽喉而死,留下了幾隻小狼,然後小狼們被一群小孩子抱走撫養……”

至此,馬丁靈感大爆發,開啟了持續三十多年的《冰火》造坑運動……

其實他原本打算和偶像托爾金寫的《指環王》一樣,寫成三部曲,結果坑越挖越大,寫了1400頁書稿仍然沒能完成第一本書故事,於是他開始計劃寫成四到六本,甚至是更長的故事……

可是馬丁寫文太慢,他的小說至今只寫完五卷,美劇的六、七、八季沒有原著支撐,只能靠編劇根據馬丁的意圖現編劇本,可是如此龐大的世界怎麼可能是那麼輕鬆就能編圓了的?網友的一張圖生動詮釋了《權遊》的現狀:

故事案例 |《權力的遊戲》:權謀故事的集大成

在最新的一次採訪中,馬丁也隱約表達了不同於劇組的意見,他說自己設想的劇集應該再多三到五季……(可您老爺子小說趕緊寫啊喂!)

書迷們能有啥辦法呢,繼續等唄╮(╯▽╰)╭

故事案例 |《權力的遊戲》:權謀故事的集大成

歷史與權謀的大合集

一部《權力的遊戲》,可以說廣採博集了全世界各國曆史上“權力的鬥爭”素材。

中國作為權謀大國,當然也沒被馬胖漏過。

慧眼識珠的網友們早就扒過,像權遊第二季的高潮戲“黑水河大戰”,就有濃厚的赤壁之戰的影子;像百花騎士假扮死去的藍禮動搖敵軍軍心的行為,就赤果果地借鑑了諸葛亮臨死之前吩咐部下弄個假諸葛亮動搖司馬懿軍心的橋段……

作者陸離發給研習君一張照片,可以說“弒君者”詹姆的原型之一是呂布這事可以石錘了——

故事案例 |《權力的遊戲》:權謀故事的集大成

當然,還有地球人都知道的,馬丁從歐洲,尤其是英國曆史上奉行的“素材拿來主義”。

小說中的維斯特洛大陸,其實就是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的翻轉及放大。

在維斯特洛大陸上,有七個王國圍繞著鐵王座不斷進行著權力的爭鬥,這七個王國的原型就是古英格蘭的七個王國。

不僅是整體上的設定,其中的家族和人物設定也是有跡可循的。

《權遊》中兩個重要的家族:“獅子家”蘭尼斯特家族VS“狼家”史塔克家族,這兩大家族之間的戰爭就是源自於英國史上著名的“玫瑰戰爭”。

故事案例 |《權力的遊戲》:權謀故事的集大成

(玫瑰戰爭兩大家族族徽)

“玫瑰戰爭”的一方是蘭開斯特家族,你聽聽這名字,明顯就是對應蘭尼斯特家,馬胖都懶得多改幾個字也是厲害了;另一方是約克家族,跟斯塔克家族也有一點點像吧。

話說英王愛德華三世(1312年11月13日~1377年6月21日,時間大致同我們的元朝)後期,這兩大家族為了爭奪王位,持續互懟了30年,期間各種機關算盡,那叫一個亂爽。

他們之間的戰爭之所以叫“玫瑰戰爭”,是因為兩家的族徽分別是白玫瑰和紅玫瑰,顯然馬胖把這一點也用在了小說裡,只不過小說裡的“玫瑰家”是擅長在幕後搞平衡的提利爾家族。

蘭尼斯特家族的“小惡魔”提利昂,其原型就是中世紀加洛林王朝的創建者——丕平三世。他曾是墨洛溫王朝的宮相,和小惡魔在君臨城的職位相當,身材也和小惡魔一樣矮小,以至於在史書上被人稱作“矮子丕平”。

故事案例 |《權力的遊戲》:權謀故事的集大成

(左:提利昂;右:丕平三世)

小說裡頭號陰謀家“小指頭”和著名的克倫威爾也頗有幾分類似,兩個人都是出身都很低,都是一路苦心籌劃爬到了王國的最上層,而且二人都是當過王國的財政大臣。

至於小說裡的著名橋段,如“王后裸體遊街”“紅色婚禮”等,在歷史上都有對應,研習君打算以後多講幾期權遊裡的八卦逸聞,敬請期待哈。

故事案例 |《權力的遊戲》:權謀故事的集大成

從碼字成文到火遍全球,總共分幾步?

在這個世界上,也許有人不知道馬丁的名字,但不論是書名還是劇名,早已傳到了世界各地。

寫權謀的故事千千萬,為什麼單單馬胖的作品就能成爆款呢?

· POV大法:獨特的多視點寫作

大部分故事是用少數的人物經歷來推動劇情,《冰與火之歌》卻不同,它將多條故事線共同鋪開,卻又互相穿插,其中的情節緊湊向來為讀者所稱道。

故事案例 |《權力的遊戲》:權謀故事的集大成

對於人物眾多、場面恢弘的故事,馬丁的機智之處就在於他突破性地運用了POV寫法。

POV(Point of View)指的就是“多視點人物寫作手法”。

舉個栗子,你要寫郭靖黃蓉闖蕩江湖的故事,如果你跟隨視角人物寫“他”“她”如何如何,那就是普通的第三人稱寫法.

但如果你用人物視角來組織小說結構,比如第一章寫“郭靖”(注意,這一章就只能用郭靖視點寫他的所見所聞所想哦,否則就是犯規);第二章寫“黃蓉”,第三章寫“歐陽鋒”……同樣,每一章都必須侷限在各自視點人物的視角,這才算POV。

馬丁不是第一個用POV的,但他是第一個把POV玩得這麼666的,可以說是POV的集大成者,以至於現代人一提到POV首先就會想到馬丁。

POV能夠幫助讀者很容易產生代入感,從不同的角度進入那個龐大的故事世界;同時又方便擴展故事線,讓一條條線索可以有序地生長成令人慾罷不能的複雜故事。

故事案例 |《權力的遊戲》:權謀故事的集大成

(《冰與火之歌》卷一的部分目錄)

當然,這種寫作手法並非任何人都能輕鬆駕馭的。很多同類型的作品常常會出現一些弊端,如時間線索混亂,敘事攪成一團等。

但馬丁經過精心梳理,每個章節的時間互不交叉,而是呈現精巧的上下承接的關係,雖然視點人物不同,故事卻在不斷前進。

· 極致的人物弧,寫死了一堆主角

在權遊的世界中,傳統意義上的主角光環是完全不存在的。

艾德·史塔克:狼家掌門人,北境領主,王國首相,好父親、好丈夫、偉大的騎士……妥妥的主角設定,結果第一季就被斬首。

研習君當時看這段的時候,那感覺就是:哎呀我。。。。這就死了?

想象一下你看射鵰,剛看十分之一,郭靖就被斬首的感覺,一樣一樣的。

研習君相當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接受,上網尋找安慰,發現有人甚至因此棄劇了23333……

艾德死後,長子羅柏成為“北境之王”,這回該是真正的主角出場了吧?結果沒風光一陣,一次血色婚禮,羅柏也被幹掉了,還搭上了老媽和懷孕的老婆。

故事案例 |《權力的遊戲》:權謀故事的集大成

所以馬丁為什麼總是喜歡將自己筆下的角色寫死呢?

在外媒最近的一次採訪中,他給出了答案,原來這一切都源於他小時候看故事的經歷。

在13歲的時候,馬丁最喜歡看《指環王》,他在採訪時說:“在看到甘道夫死後,我的內心很難平靜下來,畢竟那個時候我才13歲,但另一方面我也受到了啟發,角色們的死亡總是會讓人留下深刻的影響,尤其是主角。”

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也許前一秒你還以為這個人物是主角,後一秒他就能突然領了便當。

· 以世界為中心推進劇情

當然,總讓主角突然死亡,並不單單是為了嚇唬讀者。

其背後的深意是,馬丁並不像傳統作家一樣,想通過小說立起一個人物,他想寫的,是整個世界,是支撐這個世界運轉的觀念。

這個世界,就是權謀主導的世界,這個觀念,就是世界的前進,不以個別人意志為轉移,而是以權力的合力為所向。

故事案例 |《權力的遊戲》:權謀故事的集大成

(象徵權力的鐵王座)

固然,馬丁可以給“狼王”艾德加光環,開金手指,讓他一直偉光正地活著,像爽文一樣打怪升級,直至統治全世界。

可這樣一寫,作品的立意就低下了,就缺少現實可信度了。

艾德身上承載了讀者的感情,這沒錯,但他太在乎禮義廉恥,太為國為民,這樣的人,在一個赤裸裸玩權謀的世界裡,就是一個bug一樣的存在,即使小喬國王不殺你,將來總有覺得你擋道的人要殺你。

當權力競爭退化成比拼實力,那麼禮義廉恥就是毫無必要的遮羞布。

所以宋襄公依照春秋時期的君子仁義,不對正在渡河的敵軍進攻,那麼他所收穫的,就不再是別人的稱讚,而是身敗名裂,以至於兩千年後的人們還在罵他“蠢豬式的仁義”。

世界變了,再講你那套仁義禮智信,叫人笑掉大牙。

不過好在世界還會繼續變。

故事案例 |《權力的遊戲》:權謀故事的集大成

根據馬丁透露出的三言兩語,以及《權遊》大結局的走向,馬丁應該還是遵從了英國史的發展邏輯,殘酷的權力鬥爭,終究讓位給了大憲章、自由公約、議會民主。

從這一點來說,馬丁終究還是給了《權遊》一個光明的尾巴。

翹首以盼新書出版。

求你了,馬大爺!

好,關於權力的遊戲,不僅僅是馬丁的權遊,而是古往今來所有讓人熱血沸騰的權力故事。

你有什麼想說的呢?來跟研習君一起聊聊吧~

點擊屏幕右上【關注】按鈕,讓你的寫作不再迷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