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拳擊並不業餘,中國拳擊在誤解中前行'

""業餘拳擊並不業餘,中國拳擊在誤解中前行

(資料圖)

在距離太原近百公里車程的忻州市,摔跤運動已有逾800年曆史,城區內摔跤館遍佈,或許正因為此,同為格鬥類項目的拳擊在這裡會如此受歡迎。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舉辦期間,忻州市跤鄉體育館內人聲鼎沸,即便拳臺上的青年選手籍籍無名,也無礙觀眾們的熱誠。有時,當對決進入白熱化,就連在運動員通道口遠遠望向拳臺的安保人員,都忍不住模仿起拳手們的樣子比劃幾拳。這樣的景象,即便是對國內專業隊的多數成年拳手而言,也並不多見。

“以前也參加過一些比賽,從沒見過那麼多觀眾。”上海拳手張中鴻的回答並不令人意外。無論熊朝忠、鄒市明、徐燦在職業拳臺掀起怎樣的熱潮,無論民營的拳擊俱樂部如何如潮水般湧現,寂靜無聲似乎才是“體制內”的中國拳擊常有的狀態。作為改革重點,本屆青運會將許多項目的賽事拆分為體校組與社會俱樂部組。對於其他一些運動而言,來自社會俱樂部的選手往往意味著較低的競技水平,但在將專業隊運動員稱作“業餘選手”的拳擊世界,一切似乎截然相反。在這之中,有著太多誤解以及混淆的概念。

“業餘”定義並非競技層面

不同於職業拳擊,本屆青運會的拳擊賽場,社會俱樂部組與體校組同樣採取三回合的奧運規則。從教練到運動員,幾乎所有人都認為,社會俱樂部培養出的選手目前還不具備與專業隊拳手較量的實力。事實上,在社會俱樂部裡,真正有能力甚至有意願觸及職業拳壇的選手鳳毛麟角。據上海體育學院拳擊教練潘峰介紹,社會俱樂部本就水平參差不齊,既有由高水平退役運動員開辦的,又不乏一些由半路出家、甚至健身房教練轉行的人員執教,更重要的是,在他看來,“在中國,職業拳擊的整體水平要比業餘差一些。”

這是一個極具爭議的觀點,截然不同的規則,讓職業拳擊與業餘拳擊難以被公平比較——過去這些年,專業隊選手挑戰職業拳壇失敗與成功的故事都不勝枚舉,首度向職業拳手敞開大門的里約奧運會,則見證了多位職業拳王的慘敗。但這些至少足以證明,在拳擊世界,區分“業餘”與“職業”的標準並非競技水平,而是規則與商業化水準。或者說,拳擊領域還需要一個更準確的名詞,來將專業隊裡所謂“業餘拳手”,與那些競技層面從字面意義理解的“業餘拳手”有所區分。

然而同樣不可爭辯的是,從影響力到經濟效應,職業拳擊的發展已遠遠走在了業餘拳擊之前,也不由得引發了另一個猜想——儘管職業拳手生存壓力與風險更大,但面對著不在同一體量的收入與關注度,會不會有更多專業隊出身的業餘拳手湧向職業拳壇?答案多少有些令人意外。來自河南、雲南、內蒙古等地的教練一致認為,職業拳擊的火熱從未真正影響拳擊專業隊的招生或是發展,當然也未能給其帶來更多關注。潘峰甚至直言:“因為太過商業化,不少家長其實有些牴觸職業拳擊。”拳手們的回答同樣一致,都只留下一句“從未考慮”。

當礦工出身的熊朝忠、“外賣拳王”張方勇闖蕩職業拳壇的故事被越來越多人所熟知,那些被部分人認為在專業隊裡不必為生計擔憂的拳手也有著自己的堅持。練拳不過兩年多的張中鴻,一直嚮往著如師兄胡建關那樣站上奧運領獎臺。“我原以為練拳擊很輕鬆,但其實不僅辛苦而且枯燥。”張中鴻將幾乎所有時間都獻給了拳擊,他很明白,即便理想實現,屬於業餘拳手們的燈光與掌聲最多也只能持續到奧運會閉幕,收入更不可能與職業拳王們相比,但他從未想過轉向職業拳擊。其中或許有不願冒險的因素,但不到16歲的他在回答這一問題時真摯的眼神,卻足以令人相信其中的每一個字,“職業拳擊太多談論金錢與商業,我更喜歡業餘拳擊,因為它更純粹一些,一切都是為了站上領獎臺,為了國家的榮譽。”

社會俱樂部湧現拓寬出路

“無論業餘還是職業,都是中國拳擊。”雲南省拳擊隊教練周彥清並不認同圈子內外那些將兩者割裂甚至對立的看法。在他看來,業餘拳擊與職業拳擊間如今已有密切的交流互通,“很早開始,就有專業隊拳手退役後去打職業,現在隨著奧運會接納職業拳手,我身邊也有一些打了職業拳擊的選手回來打業餘拳擊。”

站在專業隊業餘拳手的角度,職業拳擊為其退役後的生存提供了出路,但卻未必是合適的出路。拳手們退役的原因大多類似,或是因年齡、傷病導致競技能力下滑,或是受限於天賦只能早早放棄,正如潘峰所言,主動尋求從專業隊走向職業拳壇的拳手其實並不算多。無論出於何種原因,退役後再去挑戰職業,成功者終究只會是少數。

而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社會化俱樂部的湧現,事情在慢慢發生改變。當初與周彥清一同練拳的十餘個師兄弟們,已先後在雲南開起了屬於自己的拳擊俱樂部,其中既有強調競技性質的高水平組織,也有將目標受眾定在零基礎愛好者的業餘社團。這也解釋了那個看起來有些邏輯混亂的現象——在職業拳擊的帶動下,中國的拳擊市場與受眾正快速增長,但始終未能惠及業餘拳擊,為其帶來足夠的關注度。而社會俱樂部因能夠帶動再就業,使得業餘拳擊界始終期盼其更多出現。在頂尖職業選手依然收入微薄的女子拳壇,情況更是如此。

“或許很多人都還不知道,中國也有女子職業拳擊,但與男子拳擊不同的是,走職業道路的收入與生活條件相比專業隊可能還是要差一些。”內蒙古拳擊隊教練包旋表示,儘管目前為止,社會俱樂部的水平還不足以為專業體校培養拳手,卻聘請了大量退役運動員作為教練,或是在俱樂部名下繼續參賽。從最現實的角度而言,這比打職業拳擊更能解決生存問題。在較早結束的社會俱樂部組比賽中,不少帶隊教練都是從專業隊走出的退役拳手。

二青會的拳臺沒有職業賽事眼花繚亂的絢爛燈光,不見鋪天蓋地的商業宣傳,卻從多個方面真切地展示了中國拳擊人的生存狀態。

(本報太原8月11日專電)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