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河岸邊的孤島老師

泉河 幼兒園 大豆 社會 潁淮記錄者 潁淮記錄者 2017-09-25

泉河岸邊的孤島老師

彎彎曲曲的泉河流經臨泉、界首、潁泉三個縣市區,自然形成了一個面積約1.5平方公里的孤島——界首市代橋鎮南季灣村。

村子四面環水,村民外出必須乘坐渡船。幾十年前,政府投資在南季灣村建了一所小學,校長、教導主任、教師由當地村民郭福民一人擔任。

5年前從教40多年的郭福民老師退休,劉寨小學教師孫士體主動請纓,進駐孤島。5年來,孫士體早晨乘船而來,下午乘船而去,送走一批批孩子。

泉河岸邊的孤島老師

孫士體是界首市代橋鎮劉寨村大孫莊村民,以前在代橋鎮劉寨小學任教。

五年前,南季灣小學教師郭福民正式結束40多年的教學生涯,代橋中心學校動員幾位教師到南季灣小學任教。

“那裡是座孤島,地處偏僻不說,進出都要乘坐渡船。”中心學校動員多日,始終無人響應。眼看新學期將至,校領導急得直撓頭。

“還是我去吧!”關鍵時刻,孫士體找到劉寨小學校長和中心學校校長。

面對孫士體的主動請纓,兩位校長有些猶豫,時年孫士體已經54歲,身體也不好,家中尚有年近九旬的父親和岳母需要贍養,下有年幼的孫子需要照顧。

“不能讓南季灣的孩子們沒有書念。”孫士體態度堅決,第二天就帶著3歲的孫子來到了南季灣小學。在這裡,孫士體的孫子完成了幼兒園的課程。

泉河岸邊的孤島老師

孫士體清楚的記得,他來南季灣小學的第一天,從家中騎自行車走了三四公里,然後乘坐渡船過河,下船後又走了近一公里才到學校。

當時,校園內垃圾遍地,窗戶外張滿蜘蛛網,屋簷下到處都是馬蜂窩。他一個人打掃了兩天,校園才有了模樣。

泉河岸邊的孤島老師

“小鴨自己水裡遊,小雞自己路上走……”9月21日上午,潁州晚報記者來到南季灣小學時,教室裡童音嘹亮。

南季灣小學只有一個班級,7個學生中年齡最大的5歲,最小的只有2歲半。

因為年齡較小,而且剛剛入學20天左右,上課時有的孩子自己站起來走出教室,跑到院子裡撒尿。有的則跑到教室後面,一屁股坐在地上玩了起來。

孫士體不得不暫停教學,先到院子裡為孩子提褲子,然後到教室後面把孩子拉起來,哄到座位上。

孫士體告訴潁州晚報記者,南季灣村共有500多口人,年齡稍大的孩子送到村外讀書。南季灣小學名為“小學”,實際相當於幼兒園和學前班。

這裡的孩子年齡較小,每天乘坐渡船上下學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因此南季灣在農村中小學校的撤併中保留了下來。

泉河岸邊的孤島老師

中午時分,放學的時間早已過了,校園裡只來了兩位接孩子的家長。孫士體讓孩子們排好隊,護送他們回家。

秋收到來,鄉間道路上晾晒著大豆和玉米,孩子好奇心強,故意向大豆和玉米中走去,一會兒丟了鞋子,一會扯到了衣服。

孫士體左手抱起一個小的,右手拉著幾個大的,逐一將他們送回家中,交到家長手中。

途中,有孩子突然喊孫士體“爺爺”,其他孩子聞言連忙糾正道:“錯了,錯了,喊老師。”

孫士體哈哈哈地笑,“錯就錯了吧!我孫子比你們大,現在放學了不用喊老師。”

泉河岸邊的孤島老師

護送並不順利,其中一個孩子家中大門緊閉,家長的電話怎麼都打不通。

原來孩子的爺爺、奶奶忙於收割大豆,忘記了孩子的放學時間。孫士體說,南季灣的年輕人大多在外地打工,孩子主要有爺爺、奶奶照管,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但是,無論時間早晚,孫士體始終堅持把孩子交到家長手中。村子四面臨水,讓孩子獨自回家,孫士體放心不下。

時針指向下午1點左右時,孩子終於送完。孫士體終於有時間到辦公室準備自己的午飯。他打開電飯鍋,倒進一些水,煮了一些掛麵。

泉河岸邊的孤島老師

5年來,孫士體就是這樣打發自己的午餐,並落下了胃病,身體消瘦。他的身體變化也引起了當地村民的注意。

麵條在鍋裡翻滾時,一位村民走進校園,“先生,今天到我家吃午飯。”孫士體不允,對方留下一捆青菜轉身就走。

古代稱別人先生有向別人學習的意思,達者為先,師者之意。後延伸為對人的一種尊稱。今天當我們習慣與“老師”意思稱呼教師時,南季灣的村民卻堅持用“先生”一詞稱呼孫士體,上至九旬老人,下至20多歲的青年,態度畢恭畢敬。

去年,代橋中心校準備將孫士體調回劉寨小學。南季灣的村民聽說後,集體來到鎮裡,把孫士體請了回去,“孩子們離不開他。”

泉河岸邊的孤島老師

今年孫士體已經59歲,明年即將退休,他心裡總放不下班裡的7個孩子。

5年前,孫士體從郭福民老師手中接下了接力棒。時光輪迴,今天他不知道這個接力棒應該傳給誰?

孫士體說,他做夢都希望時光走得慢一點。這樣的話,他可以陪孤島村的孩子們多走上一程。

潁州晚報記者 曹亞偉 通訊員 張允之 /文 戴文學 /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