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見愛情--------------觀《妻子的浪漫旅行》有感

曾經看過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創作的隨筆集《旅行的藝術》,作者將旅行寫成一種精神上的體驗,隨著飛機的起飛,開始了人生轉換了的角色,雲朵帶來了一種寧靜,穿梭於普羅旺斯等美輪美奐的地方,不僅僅在於觀看風景,享受人文,也不僅僅在於追求身心享受,更多的是對於生命本身以及生命處境的思考,教會了人們如何好奇,如何觀察,然後重新審視生命。

旅行的確能夠讓人重新找回精神的初衷。

那些被自己遺忘很久的願望,那些不敢奢求的目標,都能在旅行中重新被審視、被挖掘出來。

而夫妻在旅行中所獲得的能量,還不止於目標與生活,更多的是重新對彼此的角色做了審視。

這正像是綜藝節目《妻子的浪漫旅行》的策劃者的初衷:我們希望人們不懼怕婚姻,而是熱愛它。

在旅行中,夫妻脫開了彼此是對方婚姻的承諾者之外,還有父親的角色以及母親的角色,彼此終於完完整整地成為對方的精神寄託,他們在旅行中發現彼此的需求,更瞭解彼此的夢想,更懂得為對方付出自己所僅有的全部。

這,更像是呼喚愛,並揭露愛的本質的過程。

旅行中見愛情--------------觀《妻子的浪漫旅行》有感

我們一直很迷茫,愛情究竟是什麼?有人說:婚姻是它的終結者。一旦步入婚姻,那愛就遠離了。

2019年隨著數據統計出高離婚率和低結婚率的現實打臉的情況下,以及各類情感出軌背叛的故事催化下,很多年輕人不再敢相信愛情,寧可自殺式單身,也不願湊活著被婚戀市場買賣。

愛情、婚姻、經濟、兩個家庭的結合、婚姻法的重新修訂、第三者、兩方勢力的較量等等詞彙都跟隨著愛情的腳步,而煩擾著現代的年輕人。

年輕人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個問題:究竟該不該相信愛情?

復旦大學心理學女神陳果老師說:丘比特為什麼要蒙著眼睛亂射?

那是在告訴人們:愛情是盲目的,它只有在蒙上了眼睛,看不見外在的情況下,更能看見內在。

社會心理學中有一個首因效應。

指人與人在第一次交往過程中給人留下的印象,而這一印象將在對方的腦海中形成主要的地位。就像人總是忘不了他們的初戀情人一樣。

而蒙上了眼睛之後,沒有了首因效應,我們不再被對方的華麗的衣物,偶爾露出的名牌手錶,寫字時拿出的專用鋼筆,甚至放大到他擁有的房子、車子、票子等外在條件所吸引時,我們更能看到對方的靈魂與精神。那這樣的精神匹配度將會更高。

精神的吸引將是真正的吸引。

帶著妻子去旅行的男人們,將婚姻的實制解露出來。

好的婚姻是愛情的昇華

什麼樣的婚姻才是好的婚姻?

利他的婚姻,就是好婚姻。

利他是什麼?怎麼去理解?

一種自發形成的,把幫助他人當作唯一目的的,且不期望任何外在籌賞的社會行為。

利他行為有四種特徵:

1. 以幫助他人為目的。

2. 是完全出於自願。

3. 不應該帶有外在愁賞的期望。

4. 利他者本身可能會有損失。

旅行中見愛情--------------觀《妻子的浪漫旅行》有感

《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包貝爾與包文婧,一起回到了他們曾經蝸居過的小屋,在這樣的小屋裡,他們不離不棄,互相鼓勁,顯示出雙方婚姻的利他性。

袁詠儀與張智霖,因為丈夫的喜歡,而討厭鞋裡進沙的袁詠儀還是陪伴丈夫走完了海邊漫步,

也顯示出婚姻的利他性。

為了你更好,我寧可放棄更多。

旅行中見愛情,拋開雙方的社會角色,重新進入兩個人的精神世界,在相處中一起創造新的美好回憶,更加了解彼此的需求,更願意為對方犧牲自己,這是不是愛的實質呢?

精神的契合。

旅行中見愛情--------------觀《妻子的浪漫旅行》有感

也許這也是將來年輕人的愛情走向,也許今後不再會是單看物質匹配的婚姻形式,更多的會是寧缺毋濫的精神契合而慎重地選擇進入婚姻殿堂的男女。

這樣的婚姻更讓人覺得靠譜吧!

我是螢火蟲老師,我在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等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