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的淘汰賽早已打響,本以為在這場車市寒冬中,那些沒有核心技術,只會賣“樣子貨”的自主品牌會最先倒下,沒想到,最先扛不住的會是這個韓系汽車品牌——起亞。

入華之初,起亞憑藉著較高的性價比和外觀優勢,收穫了不少的用戶群體,2016年銷量更是達到了65萬輛的巔峰狀態,但隨著優勢不再和發展戰略問題,其銷量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別下滑至36萬輛和37萬輛,而起亞在國內三家工廠的產能卻有89萬輛,出現產能過剩的困境。


起亞關閉在華第一工廠自救,成為第一個走上代工的合資車企


近日,據外媒消息稱,由於起亞在華銷量接連下滑,為尋求轉型進行戰略調整,其位於江蘇省鹽城市的第一工廠將在本月底停產關閉,未來該工廠在經過升級改造之後,將長期出租給合資股東悅達集團。

而江蘇悅達集團同時也是華人運通(江蘇)技術有限公司的股東之一,也就是說,華人運通新能源車製造將在起亞第一工廠生產製造,而這也是國內首例造車新勢力由合資車企進行代工,背後展現了起亞的無奈與自救。

優勢銳減銷量下滑


外資汽車品牌入華之後,通過不斷髮展自身優勢而打出名堂,如豐田的耐用性、本田的發動機、日產的舒適性,而韓系品牌包括現代、起亞在內,則是以性價比著稱,同時,還擁有一個吸人眼球的外觀。

而一輛車的核心技術主要在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三大件方面,時代在發展汽車行業也在面臨著“新四化”的挑戰,大眾在不斷更新自己的造車平臺,本田不斷在發動機上提高自己的造詣,豐田推出新的TNGA造車架構優化產品,而現代、起亞還停留在堆配置、拼外觀的年代。


起亞關閉在華第一工廠自救,成為第一個走上代工的合資車企


為什麼說起亞的優勢銳減,自主品牌在經歷過多年的發展之後,性價比上已經堪比韓系品牌,價格宜人配置也非常豐富,而豐田、本田、大眾等品牌在外觀上也更加與時俱進,而韓系車還是給人“樣子貨”的感覺,技術趕不上日系,產品架構老化還出現多代同堂銷售的情況。

上受主流合資品牌打壓,下受自主品牌追趕,這兩年起亞的銷量遭遇了滑鐵盧式的下滑,但起亞能夠拿出的解決措施也是比較少的,缺乏一個清晰的定位,在自主品牌如吉利、長城不斷向上發展高端品牌的時候,起亞的戰略決策卻是向下發展。


起亞關閉在華第一工廠自救,成為第一個走上代工的合資車企


煥馳、奕跑等低端車型為起亞帶來一定程度上的銷量上漲,但卻使起亞的品牌影響力在合資品牌中日趨下降,尤其是如今市場競爭不斷加劇的大背景下,美、德、日系品牌價格也不斷下探,中低端市場競爭進入火熱化階段,起亞是處於背腹受敵的困境中。

據數據顯示,1-5月,東風悅達起亞累計銷量為128711輛,同比下降11.4%,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今年的銷量連去年都不如,銷量持續低迷讓起亞無利可營,還同時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

出租工廠更加划算


起亞目前在華有三家工廠,年產能達到89萬輛,以起亞近兩年的銷量表現,超過一大半產能處於閒置狀態,產銷量不成正比,過多的產量勢必會壓垮經銷商,而產能閒置對企業的營收也是一個負擔,起亞有必要對國內工廠進行一系列調整。

而第一工廠是最佳選擇,首先,第一工廠設立於2002年,年產能14萬輛,關閉後剩餘兩家工廠年產能75萬輛是絕對夠用的,其次,歷經17年的風雨,第一工廠設施過於老化,技術上已經無法滿足“新四化”的需求。


起亞關閉在華第一工廠自救,成為第一個走上代工的合資車企


將第一工廠停產,並出租給華人運通生產新能源汽車,有助於東風悅達起亞消化過剩產能,一方面可以收取租金縮減成本,另一方面轉型新能源生產既順應了時代的趨勢,又符合了節能減排的政策,對於起亞、悅達集團、華人運通三方都是有利的。

在第一工廠關停後,員工將轉崗至第二、第三工廠相似崗位繼續工作,這次工廠調整不會涉及到裁員,相比於福特、通用等車企關廠又裁員的做法,起亞的做法更可取,一定程度上也是轉型新能源的破局之選。

新佈局能否自救


由於起亞的產品更新迭代速度較慢,中國市場戰略不明確,市場的疲軟加上銷量的低迷,東風悅達起亞也開展了一系列自救舉措,除了關閉工廠轉租之外,東風悅達起亞還在年初將原本50萬的年銷量目標下調至42萬輛,緩解經銷商壓力。

2019年也是起亞的產品大年,多款重磅新車連發,新一代KX5以及新一代K3,搭載1.4T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智跑車型,加上K5、KX3、K3車型未來將完整佈局純電、插電混動、油電混合車型,從更長遠的角度出發,起亞有望佔據一定的新能源市場份額。


起亞關閉在華第一工廠自救,成為第一個走上代工的合資車企


起亞的銷量低迷表現不只在中國市場,今年1-5月,起亞的全球銷量為111.6萬輛,同比下降1.6%,主要是因為缺乏足夠競爭力的車型,沒有爆款車型的出現,起亞想要重回巔峰,必須迴歸到產品本身,不要一味地追求性價比走低端路線,推出更具核心競爭力的車型,提高品牌影響力,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如今,起亞關閉在華的第一工廠,頗有壯士斷臂的勇氣,如果藉此機會順利實現戰略調整和轉型,東風悅達起亞還是有機會實現復甦的,但除了要有強勁的產品力之外,也需要足夠的品牌力與營銷力作為配套保證,如今,韓系車企正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你們覺得起亞能在產品大年實現復甦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