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打造紫東地區發展的“橋頭堡”

今年年初,南京市委首次提出“東部地區崛起”。4月19日,南京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一個新的名字——“紫東地區”出現在議題清單中。4月28日,紫東地區發展動員大會舉行。2019年度重點交通工程項目集中開工,21個年度重點交通工程圍繞打通斷頭路、完善路網體系要求進行規劃,將打通江寧和棲霞之間的道路聯繫,以及加強紫東地區各板塊之間的互聯互通。

“紫東”即紫金山以東地區。規劃中的“紫東地區”,是以紫金山為扇心、以長江和寧杭高速為兩條扇邊,西至繞城公路、東至南京市界(與鎮江句容接壤),跨玄武、秦淮、棲霞與江寧4個行政區,總面積達758平方公里的大片區域。

棲霞區位於南京市“東大門”(西鄰南京主城,東接句容,北鄰六合和儀徵,南接江寧和下蜀)、地處寧鎮揚核心區域、擁有交通科技產業等優勢,是南京東部崛起的重要板塊。日前,該區出臺了《南京紫東地區棲霞板塊近期發展規劃綱要簡介》,將一步聚焦區域產城融合,以重大項目引領城市高位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助力紫東地區發展。

棲霞板塊產業、科教、創新、文化優勢資源,融入“紫東”發展

紫東地區棲霞板塊範圍包括:北至長江,東、南至寧鎮市域邊界和棲霞區行政區界,西至繞城高速。面積為282.53平方公里(含長江水面37.59平方公里),2018年末常住人口有42.7萬人。涉及7個街道,包括:龍潭、棲霞、仙林、西崗4個街道的全部和堯化、馬群、燕子磯3個街道的部分地區。

紫東核心區,北至龍王山、南至滬寧高速、西至繞越高速、東至七鄉河的青龍片區約22平方公里。東西向連接主城和鎮江、揚州,南北向溝通紫東地區產業、科教、創新、文化資源,其中棲霞片區11.09平方公里,佔到核心區面積的50.2%。

鑄就產業優勢

棲霞是南京東部高端產業集聚區、產業經濟主戰場,重點發展“2+2+2”產業體系,即:新型電子信息、綠色智能汽車等先進製造業,科技和信息服務、文化旅遊等現代服務業,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未來產業,擁有世界500強投資企業70多家,規上工業企業240家。這些產業中,人工智能產業已經具備了規模優勢,形成了集聚效應,正著力打造“全省第一、全國前三、全球有影響力”的產業地標。

進入“十三五”以來,棲霞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地區生產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等主要經濟指標分別實現了8.7%、14%、11.6%的年均增長,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市第一方陣。棲霞區通過人才集聚優勢,科創配套優勢,產業集群優勢,形成了大學城創新圈、行政區孵化圈、經開區產業圈“三圈融合”,走出了一條“創新在校區、創業在園區、產業化在開發區”的路徑。

聚集科教優勢

棲霞板塊匯聚了眾多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園區以及大量的人才和創新機構,總數位居全市第一。

棲霞板塊依託仙林大學城高校資源優勢,逐步成為全省發展高等教育重點區、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集聚區。目前,大學城已彙集16所高校(高職),在校師生人數達到23.7萬。東部地區共有大學20所,棲霞高校師生數量佔東部地區師生總數的90%以上。

棲霞成立高校技術轉移聯盟,與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郵電大學等高校共建大學科技園,新增產學研合作和成果轉化項目106項以上,專利授權量和PCT專利申請量分別增長44%和152%,獲評“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

獨特文旅優勢

棲霞板塊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具有強烈的文化魅力和旅遊優勢。棲霞山作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素有“六朝勝蹟”之稱,有“一座棲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譽,如今逐步向休閒旅遊度假區及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方向發展,周邊即將建設棲霞古鎮、棲霞廣廳、華僑城、郵輪母港等一批文旅項目。

棲霞的鄉村旅遊,充分發揮農業農村資源優勢,打造“水一方”生態旅遊度假區、樺墅美麗鄉村、水美鄉村等旅遊景點,打響芳草渡、樺墅大米、西崗凝露等特色品牌,帶動鄉村旅遊發展。

為提升服務水平,打造文旅之城,棲霞目前正在加快推進酒店建設,白金漢爵、地中海俱樂部等多家五星級標準酒店已啟動建設,其中白金漢爵酒店今年底可試營業。

完善交通優勢

棲霞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棲霞將進一步完善通達便捷的區域交通優勢。在對外交通方面,目前擁有國鐵線路5條,包括京滬高速鐵路、滬寧城際鐵路、滬寧鐵路、寧蕪鐵路、仙西聯絡線;地方鐵路5條,新生圩港鐵路專用線、環北鐵路等。

在港口方面,棲霞區擁有長江岸線42公里以及2個12.5米水深岸線的港區(新生圩港區、龍潭港區);在公路方面,已形成“四橫兩縱”高快速路網,仙新路過江通道開工建設,龍潭過江通道開展前期研究;在公共交通方面,地鐵2號線、4號線承擔地區40%公交出行。地鐵7號線、S6寧句線在建。地鐵6號線、S5寧揚城際軌道推進前期工作。

融合創新優勢

棲霞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創新人才方面,截至2018年,共集聚諾獎2人,兩院院士24人,省雙創人才69人,市創新型企業家和科技創業家29人,市頂尖專家集聚計劃7人等。

在創新機構方面,截至2018年,全區新型研發機構32家,市級備案17家。累計引進、孵化科技型企業150餘家。擁有拜騰汽車總部1家“獨角獸”,5家培育“獨角獸”,和7家“瞪羚”企業。

2018年淨增高新技術企業156家、累計達34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766億元、增長31.7%;累計建成各類科創載體400多萬平方米,創建各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0個。棲霞先後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範區”等稱號。

彰顯生態優勢

棲霞板塊北臨長江、南依鐘山,棲霞山、幕府山連成一線,靈山、青龍山鑲嵌城中,九鄉河、七鄉河等通江河道貫穿南北,生態環境已經成為棲霞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和最大的發展優勢。長江岸線南京段主要的可開發利用岸線基本集中在棲霞,沿線有新生圩和龍潭兩大深水港區,岸線長約42公里。

棲霞的仙林地區,綠化覆蓋率超過65%,空氣質量穩居全市前列。在此基礎上,仙林大學城管委會持續實施環境提升計劃,編制仙林片區生態資源保護和利用專項規劃,堅持規劃留白,“不推一座山、不填一個塘”,最大限度保持原有生態風貌,並迎來“彩色仙林”的靚麗風貌。

高質量打造幸福宜居“四個城”,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滿意度

市委對紫東地區建設的功能定位是“四個城”,即創新之城、文旅之城、產業之城、生態之城。棲霞在紫東地區發展中,將充分利用國家戰略、區域戰略和南京戰略的疊加機遇,主動擔當提升南京首位度的歷史使命,緊緊圍繞“創新名城、美麗古都”的目標願景,積極融入寧鎮揚一體化發展,在高質發展、產城融合、特色塑造上打造幸福宜居城。

創新之城:

營造核心競爭力的創新生態

棲霞板塊將塑造“兩廊兩核多平臺”的創智格局。打造312國道、繞城公路兩大科技走廊,融入滬寧科技走廊;打造仙林大學城、中國智谷兩大科創平臺,聯動麒麟科創園—江寧高新園;大力推進寧鎮揚一體化建設,加快推進仙林—寶華科技城建設論證。

今年將新開工招商紫金智穀人工智能產業園、中國智信追溯產業基地、京東城市計算南京研發中心及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項目13個。

強化棲霞高新區、新港高新園 “雙招雙引”,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1350億元,棲霞高新區爭創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文旅之城:

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公園城市

棲霞板塊將踐行生態、生產、生活“三生融合”理念,秉承生態低碳、緊湊集約、智慧便捷、文化傳承的思想,高標準高水平營造城市空間環境,完善服務配套,吸引多元人群,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公園城市。

以棲霞山和長江為核心,聯動華僑城文旅開發資源,打造棲霞山文化旅遊度假休閒區、濱江文旅遊憩帶兩大特色文旅板塊,依託萬達茂、羊山湖、樺墅等旅遊資源,打造文化休閒旅遊集群。示範項目重點包括,國際郵輪母港、南朝石刻文化園、民國文創小鎮、歡樂谷等。

產業之城:

深化區域共建共享合作模式

在高端製造業方面,棲霞板塊打造新型顯示和人工智能兩大產業地標。依託中電熊貓液晶顯示、LG等重點企業,加快建設中國(南京)液晶谷,新型顯示產業規模達到1100億元。依託圖靈研究院,加快建設“江蘇第一、全國前三、世界知名”的中國(南京)智谷。依託開發區4.7平方公里的中德產業園建設,打造智能製造產業集群。

在現代服務業方面,生產類服務業今年新開工華平大數據中心、琴島物流液晶谷配套設施、天加廣場綜合樓等3個重點項目,續建中電28所仙林新所區,總投資30億元。

深化區域合作,推進仙林——寶華科學城、龍潭下蜀濱江港城建設,爭當寧鎮揚同城化“先行區”,加快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示範園中試孵化園。與鎮江、揚州板塊形成產業共建共享模式,打造沿江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基地。

生態之城:

棲霞長江兩岸建千里綠廊

棲霞區內長江水域面積66.08平方公里,長江岸線長達84公里,為全市之最。近來年,棲霞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精神,集中開展長江沿線綠色空間建設,致力打造沿江生態保護網絡。

棲霞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路徑指引,全面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對各類排口進行全面排查,對長江岸線進行清理整治,加強沿線溼地管理、綠化提升、水源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在山體修復方面,完成李家山、中國水泥廠、江南小野田等廢棄露採礦山生態治理工程;在河道整治方面,開工建設便民河——大道河水質提升、七鄉河水質提升工程、宕口整治復綠工程。

棲霞區相關負責人說,棲霞將按市裡要求,謀定後動、統籌推進。突出創新驅動,抓牢產業支撐,提升功能品質,增強鏈接能力,確保1年立框架、2年打基礎、3年見成效、5年大跨越。

來源:南京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