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縣八大景漢家傳統文化'

"
"
杞縣八大景漢家傳統文化

圉城夜月,圉城夜月在杞縣十四景中叫圉鎮譙歌。在明朝時候,圉鎮是丘陵地帶,山包上土嶺上長著很多樹木,當地的百姓砍柴,又揹著挑子的,有揹著柴斧的,唱著說著,在十四景中叫圉鎮譙歌,砍柴的叫樵夫。在組織八大景的時候,內容也改了,名也改了叫圉城夜月,也叫圉城望月。這一景和蔡文姬有關

高陽晚渡。高陽晚渡在咱們杞縣十四景中叫黃河遠眺,“眺”是往遠處看的意思。在宋朝宋神宗年間,黃河分為兩股,改道南移,從常寨林入咱杞縣,經過高陽、邢口、蘇木,有流到寨崗流到郭和裡。明朝嘉慶年間,黃河北移,遷出杞縣境。這一個黃河古道,現在名叫“鐵底河”,

雙塔秋風,雙塔秋風在咱十四景裡叫上宋聯芳,“上宋”指的是北宋,宋朝有北宋和南宋,北宋都城在開封汴梁,南宋都城在臨安,“聯芳”就是弟兄二人一起做狀元,一榜兩狀元我們杞縣人

南溪流雲,南溪就是縣城南關護城河以外護城堤以裡,這一段河、溪水,就叫南溪。現在的位置就是桃莊和計劃生育指導站就那一片,按地理位置來說。溪水清澈透底,天上的白雲倒影在水中,天上的雲在走,水中的雲也在走,水天一色,渾然一體,分不出那是天上哪是人間,有時候還有木筏小舟在溪水上盪漾,“舟行溪水上,人在畫中游”,還有野鴨、水鳥、魚翔淺底。

河橋官柳。這一景是縣城東關護城河上有一座橋藍磚砌成了單孔大橋,南邊是黑龍潭,北邊是金水灘,一橋連著兩潭。“官柳”就是管道上的柳樹,管道就是杞縣到裴村店鄉的公路,在明清時候這是一個古驛道,從開封城到歸德府,歸德就是商丘,有打馬揚鞭的差官傳遞公文,從管道上馳過,再一個管道上有升遷做官的有做生意發財的,有哦春風得意的,但是也有失落的,也有離鄉背井的,也有乞討的乞丐,

辰樓春霽。辰樓,就是“撫辰樓”,就是現在的縣政府大門。撫辰樓建於元朝時候,杞縣的知縣孫柟棟以五萬緡楮幣購買縣民史某‘岑樓’一座,當時孫知縣買回來“岑樓”,當時不叫撫辰樓。在樓上高懸兩個字“齊政”,叫“齊政樓”,就是齊心協力的“奇”,政權的“政”。到了明朝杞縣的知縣朱尚文加以擴修,又將“鍾”和“鼓”置在樓之上,又叫鐘鼓樓

西崗挺翠,在十四景裡頭叫富崗鶴唳。說的就是高高山,縣城西邊的高高山,現在已經成為平地了,成為工廠、居民住宅了。但是在明清時候,這個高高山,高數仞,方圓數百畝,在宋朝時候叫谷林山,在明朝時候叫新高山,後來還叫高高山,現在就叫高高山,這個高高山上樹木蔥鬱,野花遍地,鳥獸棲息,小橋流水,“明月林間照,清泉石上流”,景色優美。

空桑夜雨,還叫空桑煙雨。空桑夜雨在十四景裡叫伊廟靈桑,就是杞縣葛崗鎮的空桑村,是伊尹的出生地,伊尹出生在一個大空桑樹之中,靈氣很大,在十四景裡叫伊廟靈桑,“伊廟”就是空桑樹,靈氣很大。在組織八大景的時候叫空桑夜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