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裘錫圭 雲南 秦漢 明朝 我在宮裡做廚師 上海 小漢字見大歷史 2019-09-11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注1

《說文》對「爨」的篆文字形構造解釋是:「象持甑,冂為灶口,廾推林內火」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注1

《說文》對「爨」的篆文字形構造解釋是:「象持甑,冂為灶口,廾推林內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依據《說文》將篆文來分解一下,有五個字符構成,如下所示: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注1

《說文》對「爨」的篆文字形構造解釋是:「象持甑,冂為灶口,廾推林內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依據《說文》將篆文來分解一下,有五個字符構成,如下所示: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馬敘倫先生認為「爨」字的上部字形其實「雙手持鬲」【注2】: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注1

《說文》對「爨」的篆文字形構造解釋是:「象持甑,冂為灶口,廾推林內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依據《說文》將篆文來分解一下,有五個字符構成,如下所示: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馬敘倫先生認為「爨」字的上部字形其實「雙手持鬲」【注2】: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綜上可見,不管是「持甑」還是「持鬲」,「爨」字其實有「四隻手」,這就是在描述古代用柴火灶做飯的場景:一人在灶臺上「抖鍋」,一人在灶頭加柴燒火: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注1

《說文》對「爨」的篆文字形構造解釋是:「象持甑,冂為灶口,廾推林內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依據《說文》將篆文來分解一下,有五個字符構成,如下所示: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馬敘倫先生認為「爨」字的上部字形其實「雙手持鬲」【注2】: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綜上可見,不管是「持甑」還是「持鬲」,「爨」字其實有「四隻手」,這就是在描述古代用柴火灶做飯的場景:一人在灶臺上「抖鍋」,一人在灶頭加柴燒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後來引申可用以指做飯的爐灶,與「灶(灶)」同意: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注1

《說文》對「爨」的篆文字形構造解釋是:「象持甑,冂為灶口,廾推林內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依據《說文》將篆文來分解一下,有五個字符構成,如下所示: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馬敘倫先生認為「爨」字的上部字形其實「雙手持鬲」【注2】: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綜上可見,不管是「持甑」還是「持鬲」,「爨」字其實有「四隻手」,這就是在描述古代用柴火灶做飯的場景:一人在灶臺上「抖鍋」,一人在灶頭加柴燒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後來引申可用以指做飯的爐灶,與「灶(灶)」同意: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同注1


二、今文字「爨」:訛變為「興字頭」和「大字底」

「爨」在今天是冷僻字,在秦漢時代並不是很冷僻。秦漢簡牘和璽印中可以見到這個字: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注1

《說文》對「爨」的篆文字形構造解釋是:「象持甑,冂為灶口,廾推林內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依據《說文》將篆文來分解一下,有五個字符構成,如下所示: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馬敘倫先生認為「爨」字的上部字形其實「雙手持鬲」【注2】: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綜上可見,不管是「持甑」還是「持鬲」,「爨」字其實有「四隻手」,這就是在描述古代用柴火灶做飯的場景:一人在灶臺上「抖鍋」,一人在灶頭加柴燒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後來引申可用以指做飯的爐灶,與「灶(灶)」同意: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同注1


二、今文字「爨」:訛變為「興字頭」和「大字底」

「爨」在今天是冷僻字,在秦漢時代並不是很冷僻。秦漢簡牘和璽印中可以見到這個字: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可以看出《睡虎地秦簡》的古隸,有些字形相比篆文有所簡省: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注1

《說文》對「爨」的篆文字形構造解釋是:「象持甑,冂為灶口,廾推林內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依據《說文》將篆文來分解一下,有五個字符構成,如下所示: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馬敘倫先生認為「爨」字的上部字形其實「雙手持鬲」【注2】: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綜上可見,不管是「持甑」還是「持鬲」,「爨」字其實有「四隻手」,這就是在描述古代用柴火灶做飯的場景:一人在灶臺上「抖鍋」,一人在灶頭加柴燒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後來引申可用以指做飯的爐灶,與「灶(灶)」同意: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同注1


二、今文字「爨」:訛變為「興字頭」和「大字底」

「爨」在今天是冷僻字,在秦漢時代並不是很冷僻。秦漢簡牘和璽印中可以見到這個字: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可以看出《睡虎地秦簡》的古隸,有些字形相比篆文有所簡省: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睡虎地秦簡中的「爨」

傳世的傳抄古文字有各種簡體和異體: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注1

《說文》對「爨」的篆文字形構造解釋是:「象持甑,冂為灶口,廾推林內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依據《說文》將篆文來分解一下,有五個字符構成,如下所示: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馬敘倫先生認為「爨」字的上部字形其實「雙手持鬲」【注2】: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綜上可見,不管是「持甑」還是「持鬲」,「爨」字其實有「四隻手」,這就是在描述古代用柴火灶做飯的場景:一人在灶臺上「抖鍋」,一人在灶頭加柴燒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後來引申可用以指做飯的爐灶,與「灶(灶)」同意: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同注1


二、今文字「爨」:訛變為「興字頭」和「大字底」

「爨」在今天是冷僻字,在秦漢時代並不是很冷僻。秦漢簡牘和璽印中可以見到這個字: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可以看出《睡虎地秦簡》的古隸,有些字形相比篆文有所簡省: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睡虎地秦簡中的「爨」

傳世的傳抄古文字有各種簡體和異體: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後來,「爨」字的「雙手持甑」的部件,漸漸訛變成「興字頭」,下面的「雙手」則連筆草寫成「大」形: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注1

《說文》對「爨」的篆文字形構造解釋是:「象持甑,冂為灶口,廾推林內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依據《說文》將篆文來分解一下,有五個字符構成,如下所示: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馬敘倫先生認為「爨」字的上部字形其實「雙手持鬲」【注2】: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綜上可見,不管是「持甑」還是「持鬲」,「爨」字其實有「四隻手」,這就是在描述古代用柴火灶做飯的場景:一人在灶臺上「抖鍋」,一人在灶頭加柴燒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後來引申可用以指做飯的爐灶,與「灶(灶)」同意: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同注1


二、今文字「爨」:訛變為「興字頭」和「大字底」

「爨」在今天是冷僻字,在秦漢時代並不是很冷僻。秦漢簡牘和璽印中可以見到這個字: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可以看出《睡虎地秦簡》的古隸,有些字形相比篆文有所簡省: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睡虎地秦簡中的「爨」

傳世的傳抄古文字有各種簡體和異體: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後來,「爨」字的「雙手持甑」的部件,漸漸訛變成「興字頭」,下面的「雙手」則連筆草寫成「大」形: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古文字的「興」其實也有「四隻手」,字形如下: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注1

《說文》對「爨」的篆文字形構造解釋是:「象持甑,冂為灶口,廾推林內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依據《說文》將篆文來分解一下,有五個字符構成,如下所示: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馬敘倫先生認為「爨」字的上部字形其實「雙手持鬲」【注2】: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綜上可見,不管是「持甑」還是「持鬲」,「爨」字其實有「四隻手」,這就是在描述古代用柴火灶做飯的場景:一人在灶臺上「抖鍋」,一人在灶頭加柴燒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後來引申可用以指做飯的爐灶,與「灶(灶)」同意: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同注1


二、今文字「爨」:訛變為「興字頭」和「大字底」

「爨」在今天是冷僻字,在秦漢時代並不是很冷僻。秦漢簡牘和璽印中可以見到這個字: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可以看出《睡虎地秦簡》的古隸,有些字形相比篆文有所簡省: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睡虎地秦簡中的「爨」

傳世的傳抄古文字有各種簡體和異體: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後來,「爨」字的「雙手持甑」的部件,漸漸訛變成「興字頭」,下面的「雙手」則連筆草寫成「大」形: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古文字的「興」其實也有「四隻手」,字形如下: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注1

《說文》對「爨」的篆文字形構造解釋是:「象持甑,冂為灶口,廾推林內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依據《說文》將篆文來分解一下,有五個字符構成,如下所示: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馬敘倫先生認為「爨」字的上部字形其實「雙手持鬲」【注2】: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綜上可見,不管是「持甑」還是「持鬲」,「爨」字其實有「四隻手」,這就是在描述古代用柴火灶做飯的場景:一人在灶臺上「抖鍋」,一人在灶頭加柴燒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後來引申可用以指做飯的爐灶,與「灶(灶)」同意: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同注1


二、今文字「爨」:訛變為「興字頭」和「大字底」

「爨」在今天是冷僻字,在秦漢時代並不是很冷僻。秦漢簡牘和璽印中可以見到這個字: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可以看出《睡虎地秦簡》的古隸,有些字形相比篆文有所簡省: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睡虎地秦簡中的「爨」

傳世的傳抄古文字有各種簡體和異體: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後來,「爨」字的「雙手持甑」的部件,漸漸訛變成「興字頭」,下面的「雙手」則連筆草寫成「大」形: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古文字的「興」其實也有「四隻手」,字形如下: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裘錫圭先生認為「興」四隻手共同一起舉起「筒」或者「桶」一類物體,表示「舉起」。

所以,《說文》釋「興」為「起也」:

《說文》:起也。從舁從同,同力也。

「四個手」的符號其實就是《說文》所說的「舁(yu2)」,《說文》釋為「共舉」也: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注1

《說文》對「爨」的篆文字形構造解釋是:「象持甑,冂為灶口,廾推林內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依據《說文》將篆文來分解一下,有五個字符構成,如下所示: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馬敘倫先生認為「爨」字的上部字形其實「雙手持鬲」【注2】: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綜上可見,不管是「持甑」還是「持鬲」,「爨」字其實有「四隻手」,這就是在描述古代用柴火灶做飯的場景:一人在灶臺上「抖鍋」,一人在灶頭加柴燒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後來引申可用以指做飯的爐灶,與「灶(灶)」同意: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同注1


二、今文字「爨」:訛變為「興字頭」和「大字底」

「爨」在今天是冷僻字,在秦漢時代並不是很冷僻。秦漢簡牘和璽印中可以見到這個字: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可以看出《睡虎地秦簡》的古隸,有些字形相比篆文有所簡省: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睡虎地秦簡中的「爨」

傳世的傳抄古文字有各種簡體和異體: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後來,「爨」字的「雙手持甑」的部件,漸漸訛變成「興字頭」,下面的「雙手」則連筆草寫成「大」形: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古文字的「興」其實也有「四隻手」,字形如下: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裘錫圭先生認為「興」四隻手共同一起舉起「筒」或者「桶」一類物體,表示「舉起」。

所以,《說文》釋「興」為「起也」:

《說文》:起也。從舁從同,同力也。

「四個手」的符號其實就是《說文》所說的「舁(yu2)」,《說文》釋為「共舉」也: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注1

《說文》對「爨」的篆文字形構造解釋是:「象持甑,冂為灶口,廾推林內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依據《說文》將篆文來分解一下,有五個字符構成,如下所示: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馬敘倫先生認為「爨」字的上部字形其實「雙手持鬲」【注2】: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綜上可見,不管是「持甑」還是「持鬲」,「爨」字其實有「四隻手」,這就是在描述古代用柴火灶做飯的場景:一人在灶臺上「抖鍋」,一人在灶頭加柴燒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後來引申可用以指做飯的爐灶,與「灶(灶)」同意: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同注1


二、今文字「爨」:訛變為「興字頭」和「大字底」

「爨」在今天是冷僻字,在秦漢時代並不是很冷僻。秦漢簡牘和璽印中可以見到這個字: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可以看出《睡虎地秦簡》的古隸,有些字形相比篆文有所簡省: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睡虎地秦簡中的「爨」

傳世的傳抄古文字有各種簡體和異體: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後來,「爨」字的「雙手持甑」的部件,漸漸訛變成「興字頭」,下面的「雙手」則連筆草寫成「大」形: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古文字的「興」其實也有「四隻手」,字形如下: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裘錫圭先生認為「興」四隻手共同一起舉起「筒」或者「桶」一類物體,表示「舉起」。

所以,《說文》釋「興」為「起也」:

《說文》:起也。從舁從同,同力也。

「四個手」的符號其實就是《說文》所說的「舁(yu2)」,《說文》釋為「共舉」也: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所以,從字源角度來說,「爨」字中並沒有「興字頭」「大字底」,而是經過訛變恰好與「興字頭」、「大」同形。

這也就是是古文字演變成今文字中出現的「偏旁的變形和混同」,也叫「隸合」和「隸分」。

舉例子就能秒懂:

今文字「大」的古文字來源其實很多,這叫「隸合」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注1

《說文》對「爨」的篆文字形構造解釋是:「象持甑,冂為灶口,廾推林內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依據《說文》將篆文來分解一下,有五個字符構成,如下所示: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馬敘倫先生認為「爨」字的上部字形其實「雙手持鬲」【注2】: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綜上可見,不管是「持甑」還是「持鬲」,「爨」字其實有「四隻手」,這就是在描述古代用柴火灶做飯的場景:一人在灶臺上「抖鍋」,一人在灶頭加柴燒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後來引申可用以指做飯的爐灶,與「灶(灶)」同意: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同注1


二、今文字「爨」:訛變為「興字頭」和「大字底」

「爨」在今天是冷僻字,在秦漢時代並不是很冷僻。秦漢簡牘和璽印中可以見到這個字: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可以看出《睡虎地秦簡》的古隸,有些字形相比篆文有所簡省: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睡虎地秦簡中的「爨」

傳世的傳抄古文字有各種簡體和異體: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後來,「爨」字的「雙手持甑」的部件,漸漸訛變成「興字頭」,下面的「雙手」則連筆草寫成「大」形: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古文字的「興」其實也有「四隻手」,字形如下: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裘錫圭先生認為「興」四隻手共同一起舉起「筒」或者「桶」一類物體,表示「舉起」。

所以,《說文》釋「興」為「起也」:

《說文》:起也。從舁從同,同力也。

「四個手」的符號其實就是《說文》所說的「舁(yu2)」,《說文》釋為「共舉」也: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所以,從字源角度來說,「爨」字中並沒有「興字頭」「大字底」,而是經過訛變恰好與「興字頭」、「大」同形。

這也就是是古文字演變成今文字中出現的「偏旁的變形和混同」,也叫「隸合」和「隸分」。

舉例子就能秒懂:

今文字「大」的古文字來源其實很多,這叫「隸合」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古文字「雙手」符號演變成很多今文字字形,包括「大」,這叫「隸分」: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注1

《說文》對「爨」的篆文字形構造解釋是:「象持甑,冂為灶口,廾推林內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依據《說文》將篆文來分解一下,有五個字符構成,如下所示: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馬敘倫先生認為「爨」字的上部字形其實「雙手持鬲」【注2】: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綜上可見,不管是「持甑」還是「持鬲」,「爨」字其實有「四隻手」,這就是在描述古代用柴火灶做飯的場景:一人在灶臺上「抖鍋」,一人在灶頭加柴燒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後來引申可用以指做飯的爐灶,與「灶(灶)」同意: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同注1


二、今文字「爨」:訛變為「興字頭」和「大字底」

「爨」在今天是冷僻字,在秦漢時代並不是很冷僻。秦漢簡牘和璽印中可以見到這個字: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可以看出《睡虎地秦簡》的古隸,有些字形相比篆文有所簡省: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睡虎地秦簡中的「爨」

傳世的傳抄古文字有各種簡體和異體: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後來,「爨」字的「雙手持甑」的部件,漸漸訛變成「興字頭」,下面的「雙手」則連筆草寫成「大」形: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古文字的「興」其實也有「四隻手」,字形如下: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裘錫圭先生認為「興」四隻手共同一起舉起「筒」或者「桶」一類物體,表示「舉起」。

所以,《說文》釋「興」為「起也」:

《說文》:起也。從舁從同,同力也。

「四個手」的符號其實就是《說文》所說的「舁(yu2)」,《說文》釋為「共舉」也: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所以,從字源角度來說,「爨」字中並沒有「興字頭」「大字底」,而是經過訛變恰好與「興字頭」、「大」同形。

這也就是是古文字演變成今文字中出現的「偏旁的變形和混同」,也叫「隸合」和「隸分」。

舉例子就能秒懂:

今文字「大」的古文字來源其實很多,這叫「隸合」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古文字「雙手」符號演變成很多今文字字形,包括「大」,這叫「隸分」: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引自注3


三、結論

古文字「爨」字本從「舁」、從「鬲」、從「冂(內)」、從「林」、從「火」,是一個會意字,以「兩手加薪燒灶,兩手持鬲烹煮」會意,表示「炊」之意,後來也引申表示「灶」。

古文字中的「舁」上面的「兩雙手」和「鬲」,在今文字中訛變「興字頭」,「舁」下面「一雙手」演變成「大字底」。

當然,我這裡並不是說「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的順口溜是錯誤的,「爨」字作為一個十分複雜的冷僻字,編這個順口溜便於記憶,是無傷大雅的。

同時「爨」也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今天「爨」姓很少見,但是在秦漢魏晉為望族大姓。

比如:雲南曲靖出土的「二爨碑」——《爨[cuàn]寶子碑》、《爨龍顏碑》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注1

《說文》對「爨」的篆文字形構造解釋是:「象持甑,冂為灶口,廾推林內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依據《說文》將篆文來分解一下,有五個字符構成,如下所示: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馬敘倫先生認為「爨」字的上部字形其實「雙手持鬲」【注2】: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綜上可見,不管是「持甑」還是「持鬲」,「爨」字其實有「四隻手」,這就是在描述古代用柴火灶做飯的場景:一人在灶臺上「抖鍋」,一人在灶頭加柴燒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後來引申可用以指做飯的爐灶,與「灶(灶)」同意: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同注1


二、今文字「爨」:訛變為「興字頭」和「大字底」

「爨」在今天是冷僻字,在秦漢時代並不是很冷僻。秦漢簡牘和璽印中可以見到這個字: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可以看出《睡虎地秦簡》的古隸,有些字形相比篆文有所簡省: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睡虎地秦簡中的「爨」

傳世的傳抄古文字有各種簡體和異體: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後來,「爨」字的「雙手持甑」的部件,漸漸訛變成「興字頭」,下面的「雙手」則連筆草寫成「大」形: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古文字的「興」其實也有「四隻手」,字形如下: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裘錫圭先生認為「興」四隻手共同一起舉起「筒」或者「桶」一類物體,表示「舉起」。

所以,《說文》釋「興」為「起也」:

《說文》:起也。從舁從同,同力也。

「四個手」的符號其實就是《說文》所說的「舁(yu2)」,《說文》釋為「共舉」也: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所以,從字源角度來說,「爨」字中並沒有「興字頭」「大字底」,而是經過訛變恰好與「興字頭」、「大」同形。

這也就是是古文字演變成今文字中出現的「偏旁的變形和混同」,也叫「隸合」和「隸分」。

舉例子就能秒懂:

今文字「大」的古文字來源其實很多,這叫「隸合」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古文字「雙手」符號演變成很多今文字字形,包括「大」,這叫「隸分」: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引自注3


三、結論

古文字「爨」字本從「舁」、從「鬲」、從「冂(內)」、從「林」、從「火」,是一個會意字,以「兩手加薪燒灶,兩手持鬲烹煮」會意,表示「炊」之意,後來也引申表示「灶」。

古文字中的「舁」上面的「兩雙手」和「鬲」,在今文字中訛變「興字頭」,「舁」下面「一雙手」演變成「大字底」。

當然,我這裡並不是說「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的順口溜是錯誤的,「爨」字作為一個十分複雜的冷僻字,編這個順口溜便於記憶,是無傷大雅的。

同時「爨」也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今天「爨」姓很少見,但是在秦漢魏晉為望族大姓。

比如:雲南曲靖出土的「二爨碑」——《爨[cuàn]寶子碑》、《爨龍顏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

(一) 古文字「爨」:一人燒灶,一人做飯

北京西郊門頭溝的群山中,隱藏一座明代以來形成的古老村落——爨底下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讀為「cuàn」,是一個非常冷僻的漢字,當地人為「爨」這個字編了一個順口溜——「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底下村的「爨字牆」

據《說文》記載,「爨」是戰國齊國的方言字,本義「炊」,也就是「做飯」的意思。

《說文》:爨,齊謂之炊爨。

「爨、炊」同為齒音,古音也很相近,故「爨、炊」音近義同,文獻中「爨、炊」互訓: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注1

《說文》對「爨」的篆文字形構造解釋是:「象持甑,冂為灶口,廾推林內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依據《說文》將篆文來分解一下,有五個字符構成,如下所示: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馬敘倫先生認為「爨」字的上部字形其實「雙手持鬲」【注2】: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綜上可見,不管是「持甑」還是「持鬲」,「爨」字其實有「四隻手」,這就是在描述古代用柴火灶做飯的場景:一人在灶臺上「抖鍋」,一人在灶頭加柴燒火: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爨」後來引申可用以指做飯的爐灶,與「灶(灶)」同意: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同注1


二、今文字「爨」:訛變為「興字頭」和「大字底」

「爨」在今天是冷僻字,在秦漢時代並不是很冷僻。秦漢簡牘和璽印中可以見到這個字: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可以看出《睡虎地秦簡》的古隸,有些字形相比篆文有所簡省: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睡虎地秦簡中的「爨」

傳世的傳抄古文字有各種簡體和異體: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後來,「爨」字的「雙手持甑」的部件,漸漸訛變成「興字頭」,下面的「雙手」則連筆草寫成「大」形: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古文字的「興」其實也有「四隻手」,字形如下: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裘錫圭先生認為「興」四隻手共同一起舉起「筒」或者「桶」一類物體,表示「舉起」。

所以,《說文》釋「興」為「起也」:

《說文》:起也。從舁從同,同力也。

「四個手」的符號其實就是《說文》所說的「舁(yu2)」,《說文》釋為「共舉」也: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所以,從字源角度來說,「爨」字中並沒有「興字頭」「大字底」,而是經過訛變恰好與「興字頭」、「大」同形。

這也就是是古文字演變成今文字中出現的「偏旁的變形和混同」,也叫「隸合」和「隸分」。

舉例子就能秒懂:

今文字「大」的古文字來源其實很多,這叫「隸合」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古文字「雙手」符號演變成很多今文字字形,包括「大」,這叫「隸分」: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引自注3


三、結論

古文字「爨」字本從「舁」、從「鬲」、從「冂(內)」、從「林」、從「火」,是一個會意字,以「兩手加薪燒灶,兩手持鬲烹煮」會意,表示「炊」之意,後來也引申表示「灶」。

古文字中的「舁」上面的「兩雙手」和「鬲」,在今文字中訛變「興字頭」,「舁」下面「一雙手」演變成「大字底」。

當然,我這裡並不是說「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的順口溜是錯誤的,「爨」字作為一個十分複雜的冷僻字,編這個順口溜便於記憶,是無傷大雅的。

同時「爨」也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今天「爨」姓很少見,但是在秦漢魏晉為望族大姓。

比如:雲南曲靖出土的「二爨碑」——《爨[cuàn]寶子碑》、《爨龍顏碑》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咬文嚼字:冷僻字「爨」——興字頭,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燒

不但是隸楷過度的「活化石」——爨體,也反應魏晉南北朝時代的漢蠻交融,爨氏家族為「雲南王」的歷史。【注5】

---------------------------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1987),《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湖北辭書出版社,頁2413
  2. 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編纂.(2001).,《古文字詁林》,上海教育出版社,冊3 ,頁250。
  3. 裘錫圭(2014),《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2014,頁89
  4. 同注1
  5. 馬喜梅. (2016). 爨氏統治時期雲南民族關係的演變——基於“二爨”碑的研究. 學術探索(1), 113-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