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高產導演邱禮濤:電影的口碑要等十年之後再去看

專訪高產導演邱禮濤:電影的口碑要等十年之後再去看

題記:去年見邱禮濤時,他身穿一件印著披頭士樂隊《Let it be》的黑色T恤。今年再見他,依舊一件黑T,只不過內容換成了澳大利亞搖滾樂隊AC/DC。

曾擔任《搖滾中國樂勢力》演唱會導演並親自剪輯的邱禮濤,視音樂和電影為自己的人生雙行線。但現在忙碌的電影工作已經不允許他這個瘋狂搖滾迷每天去追新的唱片,這樣的犧牲使得他獲得了現階段中國最高產導演的稱號。

張智霖已經和邱禮濤合作過了五部作品,當記者讓他形容一下導演給他留下的印象時,他選擇了“和氣”一詞。

邱禮濤的高產似乎離不開他性格中的和氣,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隨便的心態。

正如這次的新片《常在你左右》,製片方說要有鬼,那就拍鬼。考慮到要過審,那電影中想表達的“髒東西”就虛化成了一團紅霧。自己不喜歡各種商業場合,但什麼都不做老闆會不開心,那就選擇接受採訪。

好說話、不死磕,可能就是很多投資方願意找邱禮濤執導的首要原因。

專訪高產導演邱禮濤:電影的口碑要等十年之後再去看

但這些表面的和氣只是邱禮濤想要蓋一座大樓時,對外界妥協的地基,地基上面的建築物,就全部是他和氣裡面的堅持了。

製片方想要恐怖片,邱禮濤就用拍恐怖片的手法,但自己該表達的還是會表達。

這次的《常在你左右》是老港恐怖片《陰陽路》系列的二十週年迴歸之作。在邱禮濤的眼中,《陰陽路》系列從來都不是恐怖片,它所講述的都是美麗的故事——第三集中,小歌迷千方百計為偶像做些事情,兩人是溫暖的關係;十一集輸光一切的賭徒一直等待老婆,要說一句對不起。

《常在你左右》裡的張智霖對應第五集的出租車司機,做錯事後就會承擔責任全力彌補;還有代替了雷宇揚的“龍婆”羅蘭,依舊是會在開場結尾告訴你一些人生大道理。片中還有關注整容失敗、被社會取笑而自殺的群體,倒黴的度假屋老闆娘被中介欺騙、又被媒體利用等等,這些全部都是邱禮濤自己想對社會的諷刺。

當記者問他,不拍戲的時候喜歡做什麼時,邱禮濤難得地迴避了眼神:“會研究很多東西,比如,社會權利的分佈……”

邱禮濤似乎已經習慣將自己的堅持,隱晦地表現在電影當中。儘管他前年邱禮濤剛拿到文化研究博士學位,讀碩士時他寫了《一個導演的文化思考與實踐》,讀博士是研究的課題是香港電影的審查制度,但很多人只能看到邱禮濤為拍電影時的“和氣”,而看不到他在電影表達的對社會的思考。

專訪高產導演邱禮濤:電影的口碑要等十年之後再去看

《羅曼蒂克消亡史》裡有一句臺詞,“這是藝術片,是拍給下個世紀的人看的。”

面對如何處理高產和口碑的矛盾時,邱禮濤給了一個類似的回答:“很多電影一出來時候的口碑,跟十年之後回頭看是不一樣的。”

邱禮濤代表作《伊波拉病毒》剛上映時,人們驚歎於片中大量的極度血腥及十八禁的片段,觀眾們的第一反應是為什麼有人會拍這種電影。

但是慢慢地,邱禮濤聽到了不一樣的聲音:“有人說這是經典,並在裡面找到了很多信息,比如種族問題、小人物怎麼去動搖一個社會,評論已經變得不一樣了。”

在邱禮濤的眼中,觀眾是很神祕的。有的電影剛出來時口碑很好,可十年之後有些十大榜單裡並沒有它。可有些電影因為所謂商業元素被人嗤之以鼻,但幾年之後再看,可能又有不同的感受。

電影的口碑,並不等於電影在歷史中的口碑。

專訪高產導演邱禮濤:電影的口碑要等十年之後再去看

姜文曾經說過,“如果一部電影是爛片,那肯定是導演在拍它的時候就在心裡想,我就拍一爛片算了。”雖然口碑參差不齊,但邱禮濤從來沒想過要拍爛片。

一場球賽,觀眾們能清楚地看到誰發揮得好、誰發揮地不好,但所有的球員都是沉浸在比賽之中,興致蓋過了最後的結果。

就像邱禮濤在拍攝現場調度所有人完成一個作品,之後親自剪輯把一個個鏡頭拼接在一起,那種看到成品逐漸成型的快樂,早已經讓人忘卻了之後口碑的問題。

期待未來、享受過程。

總而言之一句話,“有的拍就很開心”完美化解了邱禮濤電影數量和口碑的矛盾。

專訪高產導演邱禮濤:電影的口碑要等十年之後再去看

身兼數職的邱禮濤,除了執導、剪輯,同時也是編劇。

別人好奇怎麼邱禮濤怎麼會有這麼旺盛的傾訴欲,其實他的素材全都來源於平時聽到的、看到的故事。

《性工作者十日談》改編自一部報告文學作品《古老生意新專業——香港性工作者社會報告》。

《等候董建華髮落》源自一起真實案件的少年犯,因為香港法律制度被判為“等候英女皇發落”,無異於終身監禁。

《凶手還未睡》中囚禁室燈光變換的設定來源於邱禮濤聽過的一個故事,說有幾個人在一間屋子裡,突然間燈滅屋子陷入黑暗,緊接著有個人死掉,偵探來到現場一下就找出了犯人。犯人就是那個戴了一隻眼罩的人,因為眼睛長期處於黑暗,即使從亮轉到暗,眼睛也能夠完全適應,所以才殺了人。

專訪高產導演邱禮濤:電影的口碑要等十年之後再去看

《常在你左右》裡蔡卓妍扮演角色,來源於邱禮濤1997年遇見的一段真實經歷。當時邱禮濤正在拍電影,結果就遇到一個有30多個人都在她店裡自殺的老闆娘,邱禮濤覺得她很可憐,念念不忘,之後在自己的電影中呈現了出來 。

電影結尾張智霖飾演的角色採用一種非常罕見的自殺方式,用布條一面固定在鐵柱上,一面捆住自己的脖子然後向前衝,也是邱禮濤做出的設定。這取材於一種軍隊的刑罰,並不是像絞刑一樣窒息致死,而是使脖子的骨頭直接斷掉。

同樣《拆彈專家》裡劉德華飾演的主角最後爆炸而死,邱禮濤也做出解釋,“那個炸彈爆炸的時候時速每秒鐘有八公里,早已粉身碎骨,所以神經根本沒有感覺,一點痛苦都沒有。”

“自殺的方法我都有研究,哪個痛苦哪個不痛苦,我都知道。”說這句話的時候,邱禮濤就像一個展示玩具藏品的小學生,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驕傲。

2017年邱禮濤有四部電影上映,未來已經有一部喜劇動作電影已經敲定,只要邱禮濤對生活依然抱有熱情,他的電影之路就永遠不會止步。

專訪高產導演邱禮濤:電影的口碑要等十年之後再去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