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親戚:一年也見不了幾次,你就別為我好了

奇葩說 孔穎達 歷史 橘子娛樂 橘子娛樂 2017-10-14
致親戚:一年也見不了幾次,你就別為我好了

親戚這個詞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中國的詞彙。從字面上去解釋就是指和自己有血親和姻親的人。中國古代唐朝學者孔穎達對親戚的註解為:親指族內,戚言族外。對我們每個人而言,親戚關係又是個很神奇的關係,他們是我們從一出生就註定關聯在一起的一群人,而說這是一個非常中國的詞彙是因為處在人情社會的中國人大多數都喜歡親戚往來。

致親戚:一年也見不了幾次,你就別為我好了

但近兩年,“親戚”這個詞好像變了味一樣的泛濫在社交平臺上,尤其是當過年前後,五一前後以及剛剛放過的十一加中秋節前後。說到這兩個字時大家就好像是在說**一樣同仇敵愾的高潮。我也曾因一些親戚們對自己的不理解表示困惑和憤怒,他們的偏執和過時的論調,讓我也不耐煩做出多餘的解釋和交流。可是,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在第四季《奇葩說》中,傅首爾的一個觀點可能是解釋這種現象的一個理由,“我們自以為從猴子變成了人,親戚是一條割不掉的尾巴,代表我們原生的部分,也代表我們想逃離的階層。”

致親戚:一年也見不了幾次,你就別為我好了

但是,也不得不說,吐槽親戚的現象如此氾濫也並不是毫無由頭的。

“現在的孩子只知道玩手機,連話都不會說了。”

“以後畢業了還是得回家,北京可是不能留,空氣多差啊。”

“你在做娛樂的公司啊,哎呦,你說說你們現在搞得這些亂七八糟的新聞,都把小孩子帶壞了!”

“你學英語的啊?那以後不考研可是真的找不到工作。”

像這樣的話,想必大家都沒有少聽過,而且大多都是冠以“為你好”的名義。這次放假回家我參加了一個婚禮,我趕了5個小時的車剛坐到席間的第一秒,一位我媽媽告訴我是姑姑的親戚便開始話匣子,“哎呦,你看看你怎麼這麼白啊?一點男生的樣子都沒有,你這臉是不是擦粉了?你這頭髮這太長了吧?你看看你表弟這髮型多精神啊,我跟你說啊,在外邊可不能這樣,也就是我這樣跟你至親至近的家人才會說你呢,這是為你好你可別不愛聽!”我當時就真的只能假笑著點頭。

致親戚:一年也見不了幾次,你就別為我好了

說實話,跟親戚聊天這件事本身並沒有什麼可詬病的,因為反正一年也見不了幾次,就隨你說什麼了,可是明明不瞭解可還是非要妄加評判就真的很讓人受不了了。

吃完飯之後我就跟朋友吐槽這位姑姑,結果朋友給我的回覆是:“你這就受不了了?這樣的親戚可以說是很“和藹”了!”我:???

這位朋友跟我“分享”了他和他家親戚的“故事”。朋友是一位媒體人,平時就非常好說話,我們暫且叫他好說話先生,他在上海工作了好多年終於交了一套首付,也就是他住到新房子裡的第一個禮拜,一位自稱是他表弟的只在不知道哪次家庭聚會上加了微信的親戚給他發了一條消息:“我聽我舅媽說你在上海買房子了?真厲害!”在他還猶疑要怎麼回的時候,這位親戚又發了一條:“我十一剛好去上海玩就不訂酒店了。”“住住你那新房子!”好說話先生也沒有多想就答應了。到的第一天好說話先生還特地去機場接了他,然後第一天也還算正常的就過去了。因為是做媒體的,加班都是免不了的事情,十一也並不例外,那天加班回來之後就已經很晚了,好說話先生剛打開手機要點一份外賣,他那表弟就開口說:“這幾天也沒吃到什麼上海有特色的飯館,要不你帶我出去吃吧!”他也沒說什麼就答應了,但他跟我說的是自己的原話是:“我這都快累死了,但我還是帶他去了!”看到這你可能也就覺得還好,比以前聽過的那些奇葩親戚的事差遠了,但是十一放假之後回來,好說話先生告訴我,他表弟還沒走,說想在上海找個實習,讓他幫幫忙找一個,還說“你在上海打拼這麼多年,這個小忙一定不成問題吧!”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差點當場暴斃!

橘子君獨家福利!關注橘子娛樂 微 信 公 眾 號 :(juziyule),快關注起來吧!

致親戚:一年也見不了幾次,你就別為我好了

一直以來,我都堅信一個道理就是:沒有過分擔就永遠不要談分享。好說話先生說他最後還是拒絕了表弟“住到拿到實習的offer再走”這個要求,之前也聽過“能幫就幫,親戚才會越走越近”這樣的話,但像這種“我對你客氣,你還真拿自己不當外人”的親戚真的是不要也罷,因為除了至親,人和人之間只有情分,沒有義務,就算多好說話也是一樣。

致親戚:一年也見不了幾次,你就別為我好了

當然,這也只是極個別的例子而已,不可能發生我們每個人身上(因為畢竟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上海買一套房嘻嘻),可道理卻真的是這個道理。但其實在我訪問的這些人中也有一個跟我說,其實她現在是能理解長輩的這種嘮叨的。她每次看見她小姑,小姑都會催她趕緊找個男朋友,她跟我說她小姑年輕時不肯生孩子,流產後身體受損。過了幾年想要孩子就再也沒有辦法懷孕了。所以小姑見到她的第一面就是:“怎麼還沒有男朋友?女人生孩子越早越好啊。”

按照我這朋友說的,這樣的親戚就算每天喊著你結婚,但也只是本能地想和你傳輸“過來人之道”。但他們沒想過的是這些經驗放在現在還是不是適用,他們更沒意識到年輕人也並不喜歡抬著頭去仰視,聽從他們以長輩的姿態來告誡我們。這時候長輩們的經驗很有可能反而成為桎梏他們的思想的枷鎖,很少有人能夠突破。人的思想觀念在很大程度上,不過是時代的產物,可是20多歲的我們是永遠不可能想象成為50多歲的他們的。

致親戚:一年也見不了幾次,你就別為我好了

所以,並不是想說那些什麼“生命這麼短,世界這麼大,有些人,能裝不認識就裝不認識吧”的極端論調,只是那麼多得“為你好”真的都是適合我們的嗎?我們還是要自己在生活中碰撞過後才能真的到底什麼才是真的對的為我們好的。

一年也見不了幾次,你就別為我好了,讓我自己去體驗這個世界吧。

*號外!號外!我們的新公眾號“橘花”上線啦,小橘子們快關注起來哦!大家可搜索微信號:JUHUA_JuziMedia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