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技巧:麻將審牌要領

審牌是麻將比賽勝負的關鍵,也是牌手牌技水平高低的主要標誌。顧名思義,審牌是指審視自己的牌和別人亮明的牌,要審得清,審得準,審得遠。審牌要領可以高度概括為一句話,即《孫子兵法》中所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有些人並不能準確無誤地理解和運用這一精神而又通俗的軍事原理,往往自覺不自覺地只重視“知彼”而忽略了“知己”,或重“知彼”輕“知己”。像有些牌手常常煞費苦心地去洞察和分析別人的情況,對自己的牌力和主攻方向,分析和判斷卻不準確,在進入決戰階段猶疑不決,不能審時度勢,盲目樂觀或悲觀,對別人卡牌很死,而自己也不能和牌,這便是不能“知己”的反映。

麻將技巧:麻將審牌要領

春秋與戰國交替時期,大思想家、孫子的老師鬼谷子在《鉤言術》一文中說:“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這句話就是說,若要觀察和了解別人,就要先客觀地觀察和認識自己。南北朝時最先輯錄華佗《五禽戲》的著名學者陶弘景譯註鬼谷子這句話,並進一步引申說: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後明生,明能生智;故欲知人,須先自知。”比如我們能把箭靶看得極為清楚,也掌握了風向和風力,卻不瞭解自己的箭直不直,弓力能不能射到箭靶靶心上,以及自身臂力強弱和技術水平的狀況,這樣便不能保證射中靶心。“知己”與“知彼”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應該明確“知己”是基礎,是先決條件。若不能“知己”,即使十分清楚地“知彼”,又有何用?

麻將技巧:麻將審牌要領

審牌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從開牌、立牌、海底出現第一張牌開始,直到一家告和為止。在行牌的全部過程中部需要準確全面地審牌。擴而言之,參加競賽的全部過程中,時時刻刻離不開審牌,因為審牌才能確立自己的作戰方案,才能正確找到順利不順利的原因,從而調整自己兵力,去爭取勝利(和牌);審牌才能隨時分析判斷對手的實力和目的,從而採取相應對策。因此說,審牌不能侷限於一時一牌、一盤一局,而是貫徹在比賽過程的始終。不僅要審牌,同時還要審人,既要自我審視技戰術表現和心理狀態,也要細心洞察和揣摩同桌其他三位牌手的技戰術變化和神情變化。 審牌既然要貫徹和體現在比賽的全部過程之中,就不可能把審牌的注意力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狀態,也不能不分主次和輕重緩急地平均使用在比賽活動的各個階段和各個環節上。

麻將技巧:麻將審牌要領

如果比賽使用144張牌,以各家抓滿13張為基數,還有144—13X4=92張,若暫不計算開槓牌,平均每家有依次間隔陸續再抓23張牌的機會。在一般情況下,可以把每一盤行牌過程的審牌,劃分為3個階段:海底不足20張和有的牌手只亮明或吃或碰l副牌,這時可作為備戰階段;除個別牌手抓到比較順當牌能比較早聽牌之外,多數牌手都處於調理各自牌的狀態;海底出現20張至40張牌,可視做進入交戰階段;已出現明爭暗鬥的高潮狀態,對留牌和出牌都要深思熟慮謹慎而行,海底的牌已超過40張,又有牌手已亮明2副或3副牌,即各牌手已約有10次進牌和出牌的調整機會後,都進入聽牌狀態,留牌和舍牌更需慎之又慎,此時審牌的注意力都更加全面仔細,稍有疏忽,便可能力‘出炮牌,為人家點炮,這是決戰階段。在少數情況下,還會出現堅守階段,這是指行牌至還剩下12張時,各家都意識到和牌的可能性很小了,便考慮到自己不能和牌,也防止出禍牌點炮,便會舍和求平盤,自然需要極慎重地審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