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親子游戲 不完美媽媽 Cosplay 智力遊戲 汐寶媽咪說 2019-08-13
"

親子游戲要讓孩子帶你玩

我們都知道遊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多麼重要,有很多益處(促進兒童思維、 語言、 運動能力的發展,塑造大腦結構等),但需要明確的是,這些益處並不是由遊戲本身直接作用於孩子的,這些益處是建立在探索之上的。

"

親子游戲要讓孩子帶你玩

我們都知道遊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多麼重要,有很多益處(促進兒童思維、 語言、 運動能力的發展,塑造大腦結構等),但需要明確的是,這些益處並不是由遊戲本身直接作用於孩子的,這些益處是建立在探索之上的。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無論是獨自遊戲還是和夥伴遊戲,都比不上親子游戲帶給孩子在知識,經驗和技能上的發展豐富。因為在親子游戲的互動中,通過成人的引導與幫助,孩子能夠更好地承擔遊戲合作者的角色,因而社會性交往水平要比夥伴遊戲中的交往水平高;親子游戲中的大量言語交往,有助於兒童語言的發展;親子游戲有助於親子間安全依戀的形成等。

你帶孩子玩or孩子帶你玩

雖然很多家長在意識到親子游戲的重要性後積極且主動地投入到這項親子活動中,但由於身份認同或很多其他原因,往往造成家長習慣性以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到親子游戲中,這就由家長和孩子一起玩變成了“家長帶著孩子玩”,家長確實參與到遊戲之中並與孩子產生互動,但這種遊戲模式往往帶著成人的主觀意志。

就好像放風箏,小孩子在抓風箏線的時候容易一會兒拉,一會兒拽,力度掌握不好,家長就會習慣性地告訴孩子,風箏不是這麼放的,你看,你要抓住繩子,慢慢的拉上拉下,讓風箏飄起來~

"

親子游戲要讓孩子帶你玩

我們都知道遊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多麼重要,有很多益處(促進兒童思維、 語言、 運動能力的發展,塑造大腦結構等),但需要明確的是,這些益處並不是由遊戲本身直接作用於孩子的,這些益處是建立在探索之上的。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無論是獨自遊戲還是和夥伴遊戲,都比不上親子游戲帶給孩子在知識,經驗和技能上的發展豐富。因為在親子游戲的互動中,通過成人的引導與幫助,孩子能夠更好地承擔遊戲合作者的角色,因而社會性交往水平要比夥伴遊戲中的交往水平高;親子游戲中的大量言語交往,有助於兒童語言的發展;親子游戲有助於親子間安全依戀的形成等。

你帶孩子玩or孩子帶你玩

雖然很多家長在意識到親子游戲的重要性後積極且主動地投入到這項親子活動中,但由於身份認同或很多其他原因,往往造成家長習慣性以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到親子游戲中,這就由家長和孩子一起玩變成了“家長帶著孩子玩”,家長確實參與到遊戲之中並與孩子產生互動,但這種遊戲模式往往帶著成人的主觀意志。

就好像放風箏,小孩子在抓風箏線的時候容易一會兒拉,一會兒拽,力度掌握不好,家長就會習慣性地告訴孩子,風箏不是這麼放的,你看,你要抓住繩子,慢慢的拉上拉下,讓風箏飄起來~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但其實親子游戲應該是“孩子帶著家長玩”。

實際上,“孩子帶家長玩”強調的是:在以孩子為主導的遊戲中做平等的玩伴而不是權威的父母。從“家長帶著孩子玩”到“孩子帶著家長玩”,這種變化過渡是父母從家長身份走向與孩子同等地位的過程,是將孩子始終放在親子游戲中作為主導地位的遊戲方式。

"

親子游戲要讓孩子帶你玩

我們都知道遊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多麼重要,有很多益處(促進兒童思維、 語言、 運動能力的發展,塑造大腦結構等),但需要明確的是,這些益處並不是由遊戲本身直接作用於孩子的,這些益處是建立在探索之上的。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無論是獨自遊戲還是和夥伴遊戲,都比不上親子游戲帶給孩子在知識,經驗和技能上的發展豐富。因為在親子游戲的互動中,通過成人的引導與幫助,孩子能夠更好地承擔遊戲合作者的角色,因而社會性交往水平要比夥伴遊戲中的交往水平高;親子游戲中的大量言語交往,有助於兒童語言的發展;親子游戲有助於親子間安全依戀的形成等。

你帶孩子玩or孩子帶你玩

雖然很多家長在意識到親子游戲的重要性後積極且主動地投入到這項親子活動中,但由於身份認同或很多其他原因,往往造成家長習慣性以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到親子游戲中,這就由家長和孩子一起玩變成了“家長帶著孩子玩”,家長確實參與到遊戲之中並與孩子產生互動,但這種遊戲模式往往帶著成人的主觀意志。

就好像放風箏,小孩子在抓風箏線的時候容易一會兒拉,一會兒拽,力度掌握不好,家長就會習慣性地告訴孩子,風箏不是這麼放的,你看,你要抓住繩子,慢慢的拉上拉下,讓風箏飄起來~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但其實親子游戲應該是“孩子帶著家長玩”。

實際上,“孩子帶家長玩”強調的是:在以孩子為主導的遊戲中做平等的玩伴而不是權威的父母。從“家長帶著孩子玩”到“孩子帶著家長玩”,這種變化過渡是父母從家長身份走向與孩子同等地位的過程,是將孩子始終放在親子游戲中作為主導地位的遊戲方式。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就親子游戲而言,我們需要在心裡思考幾個問題:

1、遊戲的性質是什麼?

2、遊戲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

3、如果遊戲的性質與目的不是一致的,那麼遊戲可以被其他活動所取代嗎?

其實遊戲的性質是與快樂相關的。遊戲的首要目的是享受樂趣,當然也可以有延伸的目的。只有當大人與孩子處於平等的地位時,遊戲才能以最自然最真實的狀態進行下去,才能夠了解到孩子最真實的一面,無拘束的,沒有責備的,自主的。在這種平等關係中,孩子不會覺得家長是為了教育而遊戲,也更有利於孩子與父母在情感,在表達上的親近。

"

親子游戲要讓孩子帶你玩

我們都知道遊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多麼重要,有很多益處(促進兒童思維、 語言、 運動能力的發展,塑造大腦結構等),但需要明確的是,這些益處並不是由遊戲本身直接作用於孩子的,這些益處是建立在探索之上的。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無論是獨自遊戲還是和夥伴遊戲,都比不上親子游戲帶給孩子在知識,經驗和技能上的發展豐富。因為在親子游戲的互動中,通過成人的引導與幫助,孩子能夠更好地承擔遊戲合作者的角色,因而社會性交往水平要比夥伴遊戲中的交往水平高;親子游戲中的大量言語交往,有助於兒童語言的發展;親子游戲有助於親子間安全依戀的形成等。

你帶孩子玩or孩子帶你玩

雖然很多家長在意識到親子游戲的重要性後積極且主動地投入到這項親子活動中,但由於身份認同或很多其他原因,往往造成家長習慣性以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到親子游戲中,這就由家長和孩子一起玩變成了“家長帶著孩子玩”,家長確實參與到遊戲之中並與孩子產生互動,但這種遊戲模式往往帶著成人的主觀意志。

就好像放風箏,小孩子在抓風箏線的時候容易一會兒拉,一會兒拽,力度掌握不好,家長就會習慣性地告訴孩子,風箏不是這麼放的,你看,你要抓住繩子,慢慢的拉上拉下,讓風箏飄起來~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但其實親子游戲應該是“孩子帶著家長玩”。

實際上,“孩子帶家長玩”強調的是:在以孩子為主導的遊戲中做平等的玩伴而不是權威的父母。從“家長帶著孩子玩”到“孩子帶著家長玩”,這種變化過渡是父母從家長身份走向與孩子同等地位的過程,是將孩子始終放在親子游戲中作為主導地位的遊戲方式。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就親子游戲而言,我們需要在心裡思考幾個問題:

1、遊戲的性質是什麼?

2、遊戲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

3、如果遊戲的性質與目的不是一致的,那麼遊戲可以被其他活動所取代嗎?

其實遊戲的性質是與快樂相關的。遊戲的首要目的是享受樂趣,當然也可以有延伸的目的。只有當大人與孩子處於平等的地位時,遊戲才能以最自然最真實的狀態進行下去,才能夠了解到孩子最真實的一面,無拘束的,沒有責備的,自主的。在這種平等關係中,孩子不會覺得家長是為了教育而遊戲,也更有利於孩子與父母在情感,在表達上的親近。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根據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發展概念,這個時期(0~6歲)也正是孩子獲得信任感、自主感、主動感、克服不信任感、羞愧和疑慮的主要時期。親子游戲能夠開展的先決條件是孩子願意跟父母一起遊戲,而孩子能夠主動找父母一起遊戲則需要以孩子享受親子游戲為前提

親子游戲中的原則

1、讓孩子盡情享受遊戲的樂趣,無拘無束

孩子對遊戲有自己的玩法,他們的遊戲並不講究技巧,規範,方式,也不會在意玩的地方要有多幹淨舒適,地面是否平坦,規則應當如何制定,他們對於所有的東西都有自己的理解,感受以及領悟。但往往家長不經意的話語或動作就將孩子限定在了一條條的框架內,孩子也就無法玩得無拘無束了。

生活中很多家長因為孩子在一些運動活動中弄得髒兮兮而對孩子表示不悅,或在遊戲過程中時刻提醒孩子要注意衛生,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變相的警告,會因為種種的顧慮而沒法好好享受遊戲的樂趣。

"

親子游戲要讓孩子帶你玩

我們都知道遊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多麼重要,有很多益處(促進兒童思維、 語言、 運動能力的發展,塑造大腦結構等),但需要明確的是,這些益處並不是由遊戲本身直接作用於孩子的,這些益處是建立在探索之上的。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無論是獨自遊戲還是和夥伴遊戲,都比不上親子游戲帶給孩子在知識,經驗和技能上的發展豐富。因為在親子游戲的互動中,通過成人的引導與幫助,孩子能夠更好地承擔遊戲合作者的角色,因而社會性交往水平要比夥伴遊戲中的交往水平高;親子游戲中的大量言語交往,有助於兒童語言的發展;親子游戲有助於親子間安全依戀的形成等。

你帶孩子玩or孩子帶你玩

雖然很多家長在意識到親子游戲的重要性後積極且主動地投入到這項親子活動中,但由於身份認同或很多其他原因,往往造成家長習慣性以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到親子游戲中,這就由家長和孩子一起玩變成了“家長帶著孩子玩”,家長確實參與到遊戲之中並與孩子產生互動,但這種遊戲模式往往帶著成人的主觀意志。

就好像放風箏,小孩子在抓風箏線的時候容易一會兒拉,一會兒拽,力度掌握不好,家長就會習慣性地告訴孩子,風箏不是這麼放的,你看,你要抓住繩子,慢慢的拉上拉下,讓風箏飄起來~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但其實親子游戲應該是“孩子帶著家長玩”。

實際上,“孩子帶家長玩”強調的是:在以孩子為主導的遊戲中做平等的玩伴而不是權威的父母。從“家長帶著孩子玩”到“孩子帶著家長玩”,這種變化過渡是父母從家長身份走向與孩子同等地位的過程,是將孩子始終放在親子游戲中作為主導地位的遊戲方式。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就親子游戲而言,我們需要在心裡思考幾個問題:

1、遊戲的性質是什麼?

2、遊戲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

3、如果遊戲的性質與目的不是一致的,那麼遊戲可以被其他活動所取代嗎?

其實遊戲的性質是與快樂相關的。遊戲的首要目的是享受樂趣,當然也可以有延伸的目的。只有當大人與孩子處於平等的地位時,遊戲才能以最自然最真實的狀態進行下去,才能夠了解到孩子最真實的一面,無拘束的,沒有責備的,自主的。在這種平等關係中,孩子不會覺得家長是為了教育而遊戲,也更有利於孩子與父母在情感,在表達上的親近。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根據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發展概念,這個時期(0~6歲)也正是孩子獲得信任感、自主感、主動感、克服不信任感、羞愧和疑慮的主要時期。親子游戲能夠開展的先決條件是孩子願意跟父母一起遊戲,而孩子能夠主動找父母一起遊戲則需要以孩子享受親子游戲為前提

親子游戲中的原則

1、讓孩子盡情享受遊戲的樂趣,無拘無束

孩子對遊戲有自己的玩法,他們的遊戲並不講究技巧,規範,方式,也不會在意玩的地方要有多幹淨舒適,地面是否平坦,規則應當如何制定,他們對於所有的東西都有自己的理解,感受以及領悟。但往往家長不經意的話語或動作就將孩子限定在了一條條的框架內,孩子也就無法玩得無拘無束了。

生活中很多家長因為孩子在一些運動活動中弄得髒兮兮而對孩子表示不悅,或在遊戲過程中時刻提醒孩子要注意衛生,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變相的警告,會因為種種的顧慮而沒法好好享受遊戲的樂趣。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2、不要在遊戲中做出價值判斷

很多孩子喜歡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其實滿足孩子喜歡模仿的天性之外,這類活動也有助於家長對孩子的認知有所瞭解。例如:家長與孩子玩老師與學生的遊戲,讓孩子扮演老師的角色,一方面可以從遊戲中瞭解到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孩子對教師這一角色的認知,另一方面也可以有助於孩子鞏固在學校裡學習到的知識。

"

親子游戲要讓孩子帶你玩

我們都知道遊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多麼重要,有很多益處(促進兒童思維、 語言、 運動能力的發展,塑造大腦結構等),但需要明確的是,這些益處並不是由遊戲本身直接作用於孩子的,這些益處是建立在探索之上的。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無論是獨自遊戲還是和夥伴遊戲,都比不上親子游戲帶給孩子在知識,經驗和技能上的發展豐富。因為在親子游戲的互動中,通過成人的引導與幫助,孩子能夠更好地承擔遊戲合作者的角色,因而社會性交往水平要比夥伴遊戲中的交往水平高;親子游戲中的大量言語交往,有助於兒童語言的發展;親子游戲有助於親子間安全依戀的形成等。

你帶孩子玩or孩子帶你玩

雖然很多家長在意識到親子游戲的重要性後積極且主動地投入到這項親子活動中,但由於身份認同或很多其他原因,往往造成家長習慣性以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到親子游戲中,這就由家長和孩子一起玩變成了“家長帶著孩子玩”,家長確實參與到遊戲之中並與孩子產生互動,但這種遊戲模式往往帶著成人的主觀意志。

就好像放風箏,小孩子在抓風箏線的時候容易一會兒拉,一會兒拽,力度掌握不好,家長就會習慣性地告訴孩子,風箏不是這麼放的,你看,你要抓住繩子,慢慢的拉上拉下,讓風箏飄起來~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但其實親子游戲應該是“孩子帶著家長玩”。

實際上,“孩子帶家長玩”強調的是:在以孩子為主導的遊戲中做平等的玩伴而不是權威的父母。從“家長帶著孩子玩”到“孩子帶著家長玩”,這種變化過渡是父母從家長身份走向與孩子同等地位的過程,是將孩子始終放在親子游戲中作為主導地位的遊戲方式。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就親子游戲而言,我們需要在心裡思考幾個問題:

1、遊戲的性質是什麼?

2、遊戲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

3、如果遊戲的性質與目的不是一致的,那麼遊戲可以被其他活動所取代嗎?

其實遊戲的性質是與快樂相關的。遊戲的首要目的是享受樂趣,當然也可以有延伸的目的。只有當大人與孩子處於平等的地位時,遊戲才能以最自然最真實的狀態進行下去,才能夠了解到孩子最真實的一面,無拘束的,沒有責備的,自主的。在這種平等關係中,孩子不會覺得家長是為了教育而遊戲,也更有利於孩子與父母在情感,在表達上的親近。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根據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發展概念,這個時期(0~6歲)也正是孩子獲得信任感、自主感、主動感、克服不信任感、羞愧和疑慮的主要時期。親子游戲能夠開展的先決條件是孩子願意跟父母一起遊戲,而孩子能夠主動找父母一起遊戲則需要以孩子享受親子游戲為前提

親子游戲中的原則

1、讓孩子盡情享受遊戲的樂趣,無拘無束

孩子對遊戲有自己的玩法,他們的遊戲並不講究技巧,規範,方式,也不會在意玩的地方要有多幹淨舒適,地面是否平坦,規則應當如何制定,他們對於所有的東西都有自己的理解,感受以及領悟。但往往家長不經意的話語或動作就將孩子限定在了一條條的框架內,孩子也就無法玩得無拘無束了。

生活中很多家長因為孩子在一些運動活動中弄得髒兮兮而對孩子表示不悅,或在遊戲過程中時刻提醒孩子要注意衛生,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變相的警告,會因為種種的顧慮而沒法好好享受遊戲的樂趣。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2、不要在遊戲中做出價值判斷

很多孩子喜歡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其實滿足孩子喜歡模仿的天性之外,這類活動也有助於家長對孩子的認知有所瞭解。例如:家長與孩子玩老師與學生的遊戲,讓孩子扮演老師的角色,一方面可以從遊戲中瞭解到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孩子對教師這一角色的認知,另一方面也可以有助於孩子鞏固在學校裡學習到的知識。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角色扮演中家長不要將自己對某種角色的固有認識直接表現出來,多聽孩子所說的,多觀察孩子所表現的,可以通過角色遊戲幫助孩子建立更好的社會認知。

在角色遊戲中,就算孩子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例如:在老師與學生的角色扮演中,孩子所扮演的老師要對孩子進行打手掌這類的懲罰時,家長不要用自己的價值判斷教訓孩子,而應該多觀察孩子這種行為的習得的來源是什麼,是通過電視節目,還是孩子在學校真實的經歷等,後續再調整。

3、引導為主,不要灌輸知識經驗

親子游戲中家長要注意與孩子的交流,並多采取提問的方式刺激孩子思考,適當的時候做出必要的提示與引導,不要直接給出答案,告訴孩子要怎麼做。例如:拼圖遊戲中可以與孩子就某塊拼圖的顏色,從邊緣輪廓形狀著手等方式啟發孩子的拼圖策略,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拼圖應該拼在哪裡。採用提示,啟發,問問題這些方法有助於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

"

親子游戲要讓孩子帶你玩

我們都知道遊戲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有多麼重要,有很多益處(促進兒童思維、 語言、 運動能力的發展,塑造大腦結構等),但需要明確的是,這些益處並不是由遊戲本身直接作用於孩子的,這些益處是建立在探索之上的。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無論是獨自遊戲還是和夥伴遊戲,都比不上親子游戲帶給孩子在知識,經驗和技能上的發展豐富。因為在親子游戲的互動中,通過成人的引導與幫助,孩子能夠更好地承擔遊戲合作者的角色,因而社會性交往水平要比夥伴遊戲中的交往水平高;親子游戲中的大量言語交往,有助於兒童語言的發展;親子游戲有助於親子間安全依戀的形成等。

你帶孩子玩or孩子帶你玩

雖然很多家長在意識到親子游戲的重要性後積極且主動地投入到這項親子活動中,但由於身份認同或很多其他原因,往往造成家長習慣性以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到親子游戲中,這就由家長和孩子一起玩變成了“家長帶著孩子玩”,家長確實參與到遊戲之中並與孩子產生互動,但這種遊戲模式往往帶著成人的主觀意志。

就好像放風箏,小孩子在抓風箏線的時候容易一會兒拉,一會兒拽,力度掌握不好,家長就會習慣性地告訴孩子,風箏不是這麼放的,你看,你要抓住繩子,慢慢的拉上拉下,讓風箏飄起來~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但其實親子游戲應該是“孩子帶著家長玩”。

實際上,“孩子帶家長玩”強調的是:在以孩子為主導的遊戲中做平等的玩伴而不是權威的父母。從“家長帶著孩子玩”到“孩子帶著家長玩”,這種變化過渡是父母從家長身份走向與孩子同等地位的過程,是將孩子始終放在親子游戲中作為主導地位的遊戲方式。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就親子游戲而言,我們需要在心裡思考幾個問題:

1、遊戲的性質是什麼?

2、遊戲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

3、如果遊戲的性質與目的不是一致的,那麼遊戲可以被其他活動所取代嗎?

其實遊戲的性質是與快樂相關的。遊戲的首要目的是享受樂趣,當然也可以有延伸的目的。只有當大人與孩子處於平等的地位時,遊戲才能以最自然最真實的狀態進行下去,才能夠了解到孩子最真實的一面,無拘束的,沒有責備的,自主的。在這種平等關係中,孩子不會覺得家長是為了教育而遊戲,也更有利於孩子與父母在情感,在表達上的親近。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根據心理學家埃裡克森的發展概念,這個時期(0~6歲)也正是孩子獲得信任感、自主感、主動感、克服不信任感、羞愧和疑慮的主要時期。親子游戲能夠開展的先決條件是孩子願意跟父母一起遊戲,而孩子能夠主動找父母一起遊戲則需要以孩子享受親子游戲為前提

親子游戲中的原則

1、讓孩子盡情享受遊戲的樂趣,無拘無束

孩子對遊戲有自己的玩法,他們的遊戲並不講究技巧,規範,方式,也不會在意玩的地方要有多幹淨舒適,地面是否平坦,規則應當如何制定,他們對於所有的東西都有自己的理解,感受以及領悟。但往往家長不經意的話語或動作就將孩子限定在了一條條的框架內,孩子也就無法玩得無拘無束了。

生活中很多家長因為孩子在一些運動活動中弄得髒兮兮而對孩子表示不悅,或在遊戲過程中時刻提醒孩子要注意衛生,這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變相的警告,會因為種種的顧慮而沒法好好享受遊戲的樂趣。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2、不要在遊戲中做出價值判斷

很多孩子喜歡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其實滿足孩子喜歡模仿的天性之外,這類活動也有助於家長對孩子的認知有所瞭解。例如:家長與孩子玩老師與學生的遊戲,讓孩子扮演老師的角色,一方面可以從遊戲中瞭解到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孩子對教師這一角色的認知,另一方面也可以有助於孩子鞏固在學校裡學習到的知識。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角色扮演中家長不要將自己對某種角色的固有認識直接表現出來,多聽孩子所說的,多觀察孩子所表現的,可以通過角色遊戲幫助孩子建立更好的社會認知。

在角色遊戲中,就算孩子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例如:在老師與學生的角色扮演中,孩子所扮演的老師要對孩子進行打手掌這類的懲罰時,家長不要用自己的價值判斷教訓孩子,而應該多觀察孩子這種行為的習得的來源是什麼,是通過電視節目,還是孩子在學校真實的經歷等,後續再調整。

3、引導為主,不要灌輸知識經驗

親子游戲中家長要注意與孩子的交流,並多采取提問的方式刺激孩子思考,適當的時候做出必要的提示與引導,不要直接給出答案,告訴孩子要怎麼做。例如:拼圖遊戲中可以與孩子就某塊拼圖的顏色,從邊緣輪廓形狀著手等方式啟發孩子的拼圖策略,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拼圖應該拼在哪裡。採用提示,啟發,問問題這些方法有助於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

親子游戲 連接親子感情的紐帶

與孩子在進行智力遊戲時建議以孩子式的語言進行對話,不要將自己的方法思維直接灌輸給孩子,就比如,如果孩子在拼圖遊戲中堅持要一塊一塊的嘗試拼圖,家長也不要直接將自己的方法灌輸給孩子,耐心的與孩子一起玩耍,在不斷試錯的拼圖過程中慢慢引導,引導一次不行就多引導幾次。

我們作為家長可以引導遊戲的類型,遊戲的過程,但不要控制遊戲,也不要限制孩子。站在與孩子平等的地方,讓孩子帶著家長來玩遊戲,實現遊戲本身與延伸的意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