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給孩子最好的早教

親子游戲 玩具 睡眠 早期教育 父母世界 2017-04-13

很多媽媽以為早教是“早早地教孩子學知識”,但真正的早教是給孩子創造環境讓他在與周圍事物的互動中獲得感受和理解。

“我在做過近600家寶寶個性化早教指導的過程中感受到,爸爸媽媽都能夠在寶寶的教育上親力親為的寶寶,其成長指標的總和普遍要好於由其他親人或保姆教育的寶寶。”——中華育嬰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特邀專家:翁裼

在胎兒期到2歲前,寶寶的學習很多時候是無意識的,也就是感知性的學習,此階段的寶寶感到什麼就學到什麼。寶寶臥房的鮮豔色彩、廣播電視裡傳出的音樂、爸爸媽媽交談的聲音等,都可以成為給寶寶的豐富早教內容。

在生活中給孩子最好的早教

早教道具就在生活中

很多媽媽也會問什麼樣的智力開發項目或玩具適合作為早教道具。其實,寶貝喜歡踩的淺水窪、院子裡的臺階、嘩嘩的流水、地上散落的樹葉、山上的石頭等這些生活中的各種事物,只要家長善於利用,都能成為很好的早教道具。

讓寶貝儘量多地感受和體驗就能起到真正的早教作用

體驗是最適合開發寶貝情智的早期項目,因為這個過程中寶貝用所有的感官感受周圍的環境,並且感覺到自己能對周圍的環境產生作用。比如,讓寶貝撕紙,撕各種各樣的紙(軟的、硬的、粗糙的、光滑的),撕成各種形狀和大小,在撕紙的過程中,既鍛鍊了寶貝的手指精細運動,也讓他感知到軟硬、厚薄、大小、形狀等的區別,在玩耍中就獲得了理性知識。

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是寶貝的早教導師

寶貝能從接觸的每一個人身上學習東西,如看奶奶炒菜、聽媽媽唱歌、看爺爺下棋,他在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摸到的、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他學習的內容。於是,寶寶出生後就給家裡設立了一個課題,這個課題需要家庭成員不斷學習更新育兒理念和實踐,同寶寶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而家庭中每個接觸寶寶的成人都是課題組的成員。家庭成員是否是合格的老師,課題的完成效果如何,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就會得到答案。

最好的早教導師是父母

我在做過近600家寶寶個性化早教指導的過程中感受到,爸爸媽媽都能夠在寶寶的教育上親力親為的寶寶,其成長指標的總和普遍要好於由其他親人或保姆教育的寶寶。

所以我建議:從寶寶出生的那一刻起,爸爸媽媽就要承擔起撫育和教育寶寶的責任,在適當的時機用遊戲方法引導寶寶,充分激活寶寶大腦細胞,建立大腦網狀通路。在遊戲中培養寶寶的記憶、觀察、專注、想象、思維、創造、語言、動手和運動能力。這些能力看似沒有“知識”,但正是這些能力的培養,將會為寶寶的身心全面發展,並且建立一個自發學習、積極探索的個性打下良好的基礎。

早教的收穫在於堅持

很多讓孩子去早教中心接受專業早教課程指導的媽媽認為,早教並沒有對寶貝的智力等發展產生明顯的作用。但究其問題的癥結,不在早教課程的設置上,而在早教所花的時間上,一週一次的早教的確不能夠對寶寶起到太大的作用,但是專業早教的宗旨卻是在課程中教會父母如何安全、正確地操作遊戲,以及此類遊戲對孩子的影響與作用。當爸爸媽媽瞭解這些內容後,在家裡每週7天進行重複性訓練,這樣才能對寶寶的腦神經發育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親子游戲可以讓寶寶越來越聰明

3歲以內的寶寶,促進其大腦發育的最好方式就是親子間的交流。不停地和寶寶說話,對他進行愛撫、和他一起讀書、講故事,經常帶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親子間的活動越多,寶寶的頭腦就會越聰明。另外,平衡的飲食和充足的睡眠也是聰明的前提。白天讓寶寶充分地遊戲,晚上一定要讓寶寶睡個好覺。給大腦足夠的刺激,也給大腦足夠的休息時間。

資深媽媽談早教

早教是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可能我們大部分父母受傳統理念的影響,一說到“教育”,就覺得必須有點什麼作用,所以,外界把早教渲染得很功利——開發早期智力、培養健康性格,甚至跟小學教育也扯上關係,彷彿做了早教就能贏在起跑線上。早教是否有作用?我的切身體會是有的。但是,早教的目的不是讓孩子學到多少知識,而是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早教中,更應該學習的是父母,學會怎麼跟孩子溝通,怎麼有效陪伴,這才是最好的早教。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環境教育”佔到所有教育的80%,其中家庭環境的健康,又佔到80%。所以,早教的核心其實是父母。——了了媽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