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的久的不一定是能贏,只有笑到最後才是贏家。春秋時期的老秦家就是如此。

大禹治水的時候,有一個助手叫大費。大費對禹的幫助很大。因此大禹完成治水後,帝舜因此功賜大費嬴姓,允許其延續嬴姓血脈。於是大費改名叫柏翳,嬴姓血脈自此誕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從秦朝的發展看歷史

據傳《山海經》作者

帝舜曰:“諮爾費,贊禹功,其賜爾皁遊。爾後嗣將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舜賜姓嬴氏。《史記》

嬴姓在夏商二朝都混的不錯,歷來是朝中重臣。可惜後來商被周代替,嬴姓開始沒落。

到了周穆王時期,嬴姓裡出個叫造父的人,這個人是個老司機,開車技術一流,因此周穆王讓造父為自己駕車,成為自己的專屬司機。

有一天,造父駕車帶著周穆王外出遊玩。結果徐國作亂攻打周國。造父便帶著穆王疾奔回國,據說是一日行千里,最終平息徐國之亂。周穆王為了感謝自己司機的功勞,把趙城賜予造父,嬴姓趙氏自此而來。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從秦朝的發展看歷史

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以救亂。繆王以趙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為趙氏。《史記》

造父的高祖(爺爺的爺爺)是蜚廉,蜚廉有個兄弟叫惡來。惡來這一系混的不太好,只有犬丘的一點點封地。到了造父時期,嬴姓又有了氏,於是惡來一系的人就投靠了趙氏,窮親戚上門不是嗎。

上頭有人好辦事啊。惡來的後裔中有一個叫非子的,算是造父的侄孫(拐著彎的侄孫),深受趙氏的喜愛,於是幫他找了一個替周天子養馬的工作。不要小看養馬,那個時候養馬不亞於現在造航母、火箭。

非子也很給力,靠著養馬入了周天子孝王的法眼,將秦亭(甘肅清水縣東北秦亭鋪鄉)封給非子,將其收為周王室附庸。非子從此號秦嬴氏。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從秦朝的發展看歷史

秦非子

孝王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史記》

注:非子所居的犬丘是當時周朝的國都,趙氏雖然有封地,但肯定有人在天子身邊任職。因此非子才能這麼容易被周孝王賞識。

總算有秦了!

秦非子雖然靠養馬受封,但封地在周朝西陲,那裡可不是養老享受的地方。鎬京剛被西戎攻破(不是春秋時期的攻破)。秦非子封於秦就是幫周天子守西大門的,抵禦西戎的。秦非子死後有兩位秦氏上位,分別是秦侯(非子的兒子,名字不詳)、秦公伯(非子的孫子,名字不詳)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從秦朝的發展看歷史

趙氏造父與秦非子

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史記》

秦公伯死後是兒子秦仲登位。當時周宣王還算英明,他任秦仲為大夫,讓他征伐犬戎。秦仲也不負眾望,常年與西戎征戰。不過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秦仲死於征伐西戎的一場戰爭中。

秦仲死後,長子繼位,稱為莊公。莊公兄弟五個要為父報仇,於是一直希望再次征伐西戎。最終周宣王給他們7000兵馬,莊公兄弟有了資本,於是大破西戎,收回了犬丘。周宣王便把犬丘也賜給了秦氏,讓秦氏為西陲大夫。

秦氏算是在周朝站穩腳跟了。

莊公去世,兒子秦襄公上臺。這個時候恰逢周幽王玩脫——犬戎與申侯攻破鎬京時期。秦襄公派兵保護周平王,安全的把周平王送到了洛邑(平王東遷)。這是勤王大功啊(對周平王也算是救命之恩),於是周平王封秦氏為諸侯,秦氏總算是立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從秦朝的發展看歷史

秦襄公像

周平王這個人也不地道,把岐以西的地封給秦國,這當時都屬於西戎(或者西戎勢力最強盛的地區)。這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啊。不過這也是周朝慣例,分封制不就是如此嗎?我把xx地給你,你自己帶人去那邊玩吧。吃喝自己解決,仗自己打。我大周朝不管,我只管“封”,然後收貢。

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曰:“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與誓,封爵之。襄公於是始國,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乃用緌駒、黃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畤。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生文公。《史記》

秦文公同樣比較生猛,打的西戎諸族節節敗退。秦文公重新奪回了非子當初的封地,即秦亭,算是光宗耀祖了。秦文公最後把岐地(陝西鳳翔縣、岐山縣一帶)東西的百姓都收歸“國有”,岐以東的土地獻給了周王室。

秦文公比較能活,在位五十年,把自己的兒子都給熬死了。最後孫子繼位,號秦寧公。秦寧公把都城遷到了平陽(陝西岐山縣西南四十里)。

秦寧公傳位與兒子武公,武公傳於弟弟德公,德公把秦都城遷到雍城(秦國近300年都以此為都城),德公傳位於兒子宣公,宣公傳於弟弟成公,秦成公同樣傳位於弟弟秦穆公。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從秦朝的發展看歷史

秦穆公很有想法,覺得祖宗們在西邊呆久了,需要多多參與中原的事情,於是開始想要圖霸中原。

秦國想要以晉國為踏板,進入中原。秦穆公利用晉亂,三立晉君,本來想要有個進出中原的門戶,結果自己培養出來個晉文公。晉國硬生生的把秦國進入中原(崤函地區,可以看我的這篇文章)的路給堵住了。沒法秦穆公開始重操祖業——伐西戎,後世也因此把秦穆公送上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寶座。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從秦朝的發展看歷史

秦穆公後,秦國傳14世於秦獻公。穆公與獻公之間的君主比較平庸,或者說是晉楚太強大了(秦要參與中原戰爭,要麼東出函谷,要麼南出武關,一個被晉擋著,一個被楚擋著),反正秦國晃晃蕩蕩的到了戰國時期。

秦獻公將都城遷往櫟陽,以表明自己將要與魏國爭河西之地的決心。獻公生前兩次大破魏國,可謂一吐被堵河西200年的怨氣。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從秦朝的發展看歷史

秦魏少樑之戰

秦獻公雖然軍事上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是秦國在文化上一直收到中原諸侯的鄙視的。因為秦國拿不出有名的文化人啊。春秋戰國有名的各種“子”,沒有一個是出自秦國的。春秋時期諸侯開會甚至不叫秦國,雖然秦國算是四強國之一。但該鄙視還是鄙視——秦戎,呸!

因此,秦獻公的兒子秦孝公的《求賢令》裡說:諸侯卑秦,醜莫大焉!聽這語氣,真是委屈死了。這也就有了衛鞅入秦,秦孝公用其變法,以此圖強的展開。最後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一統天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從秦朝的發展看歷史

獻公以後,雖然秦王任用的賢臣不同,但商鞅變法的成果卻保留了下來。秦國把一時的改革成果,變成了一種制度。而後續的每位君主都嚴格遵守,按之行事。這不得不說是“制度”對於“君權”的一種勝利。

秦以養馬起家,征伐戰鬥中崛起。最後以一西陲小國統一中原,建立亙古未有的大一統帝國,實屬不易。

春秋以前,秦有異族為禍,因此必須警醒而自發強大。到穆公平定西戎,秦國西部安穩,而東部又沒有侵略,因此不在求強,日益安穩。等到獻公、孝公時期,諸強互相吞併,秦有了被吞併的危機,因此而求強,以免被吞併。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從秦朝的發展看歷史

真是那句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我們現代也是如此,還好有美特狼譜不時的提醒我們,我們還有強敵!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從秦朝的發展看歷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