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的苦難建國路

“秦王掃六合時,虎視何雄哉”秦始皇的文治武功彪炳千古。

秦朝是我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為後世的封建王朝設定許多套版(什麼三公制,最重要的還是中央集權制度和郡縣制),甚至奠定了中國封建幾千年的主要疆域,最重要是大分裂後的第一次統一。

大秦帝國的苦難建國路

秦朝疆域圖

其實強大的帝國背後是一代代君王勵精圖治的和眾多秦國普通人的拼殺,其實秦國的發家史就是一部奮鬥史外加一部血淚史。

秦人的近祖是紂王身邊的寵臣惡來,《封神演義》中的與費仲齊名的嬖臣,史書對他的記載肯定也就是“為人刁鑽奸猾,翻雲覆雨。善詆譭他人,喜進讒言。紂王聽之信之,枉殺無辜”。他也自然不會被新朝所接納,於是他們這一族的成分就劃為地主惡霸、封建餘孽一類,不過這時候還沒地主應該是奸佞小人。成王敗寇,史書是由勝利者來蓋棺定論的,也有說惡來善戰,英勇無比。《三國演義》中曹操稱讚典韋為“古之惡來”,典韋可是曹操的愛將勇猛無比,不能用這種大奸大惡之人來比方,不過典韋之死太讓人大跌眼鏡了,說明惡來是一員猛將,為殷商與周朝死戰到底,新朝建立這樣的人肯定不能宣揚,那就是一貶再貶。不過秦國的出生其實也沒那麼不好,遠祖雖然是白帝少昊(黃帝的後裔),不知道是不是發家後的攀附,再稍近一點的祖宗可是伯益,可後來是一蟹不如一蟹了!

扯遠了,言歸正傳!歲月是把殺豬刀讓壞人變老,歲月也是一捆忘憂草讓人遺忘仇恨。

到了惡來之孫造父時!他可是是位傳奇的老司機,他駕車帶著周穆王到處兜風獵色,甚至帶著穆王去崑崙山見到了美麗的西王母,見到了美麗動人的西王母,那周穆王自然而然就邁不開腿了,樂而忘歸。

“美若沒有點遺憾怎能有那千般滋味”,如果不是這件事,周穆王肯定是不肯回家的,也只是希望能與西王母多聊聊天而已啦(別瞎想)。前方突然傳來徐國君主稱王,也就是徐偃王,稱王無所謂呀,楚國一個子爵國都已經稱王了,這個可以原諒,不能原諒的是這小子居然還造反了,真是老虎嘴裡拔牙呀!

周穆王非常著急,弄不好國家都沒了,焦頭爛額,關鍵時刻還是得靠老司機造父,他駕車日馳千里(趕得上高鐵的速度了),使周穆王迅速返回了鎬京,及時發兵打敗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亂,穆王一高興將趙城封給了造父老司機,看來學好開車是門好手藝。

虎父無犬子,老司機的兒子至少是個小司機,老司機的孫子就至少會騎馬,說來也巧造父的侄孫非子會養馬,不管騎馬還是養馬反正和馬扯上關係了。非子是給周天子養馬的小官,其實就是弼馬溫這種角色,並且還是個謙卑聽話還樂得當弼馬溫,給周天子的馬兒養的白白胖胖的,周天子一高興就講非子封在秦地作為周王朝的附庸,但是離諸侯等級還差十萬八千里,料想要她是妃子而不是非子,是不是會被封個諸侯?

秦的祖先被封了附庸,雖然沒有什麼地位,但是有了土地,土地人生活的根本,這就有了立足的根本了。你不要以為就能如此輕輕鬆鬆的在這裡立足,那時的秦地並非如今的六朝古都之地八百里秦川富庶之地,而是個實實足足的窮山惡水出刁民一片的邊疆,那裡西戎、犬戎環繞,他們野蠻作戰英勇,茹毛飲血,常常入侵這個新興的附庸國。

非子的後人已經能夠“入鄉隨俗”了,從當初無數次的問候周天子家人變成主動出擊和這些野蠻人幹,也正是如此他的後人秦仲與西戎作戰有功被封為了大夫,地位得到了些許提高,但還只是大夫離諸侯還有段距離,也正是為了地位、為了土地、為了能在夾縫中生存,這位秦朝的先輩英勇的與西戎槓上了,但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秦大夫封地的地位還真有點像是給天子守國門的一個戰略部署,按照現代來說是戰略緩衝地帶,說到這個有點生氣,前幾年聽到一個專家說外蒙古的獨立是天朝有意為之,作為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一個戰略緩衝,當時真想問候他的家人。

給天子守了近百年國門,秦人暴霜露、斬荊棘,一直慘淡經營,也慢慢逐步適應了西錘的惡劣環境,逆境成長的人要麼奮發圖強,要麼就自甘墮落走向然後滅亡,秦人想改變自己的地位那麼只能在逆境中不斷摸索前進,其實力也與日俱增。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周幽王和他漂亮的小娘子褒姒瞎胡鬧,該做的事情都做了,那麼自作孽不可活的時候到了,引起犬戎的進攻導致身死國滅,漂亮老婆也被擄走了。

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太害怕犬戎了,老子的仇也不報了,反正他是咎由自取,甚至連祖宗的基業和故都也不要了,史學家平王東遷到了成周(今洛陽),建立東周,說白點就是實實在在的逃躥。周平王一想這次逃跑多虧晉文侯姬大爺、鄭武公姬大叔和秦大夫趙大爺等等大爺大媽的幫助,有功就得賞,不能再讓秦大爺當附庸了,封為諸侯吧。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周平王的一句話讓奮鬥了百餘年的秦國,終於第一次能夠與齊楚晉這些大國甚至宋衛虢這些小國稱兄道弟平起平坐了。由於秦襄公護送有功,被平王始封為諸侯,爵位為伯爵,竟比楚國爵位還高了一等,而且周平王還給了一張空頭支票那就是“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雖然秦國如今得到了身份地位,象徵性的得到了周天子的大家之地岐山(周天子也真是真的,不被滅亡才怪,冒青煙的祖墳之地給了秦國,那麼不是等著別人冒青煙發財了麼),但是地處西陲,周圍佈滿了戎、狄部落,可謂地非好地呀,還是得在夾縫中求生呀。秦襄公想想周平王也真是坑我,給點地還是在別人手裡,當年還把親妹妹繆贏送給戎人和親,怎麼想怎麼想都心有不甘,而且越想越生氣,一氣之下覺得不在自己手上那隻能自己去搶了,於是連年向戎、狄發動進攻。秦襄公有一次率兵終於攻到屬於自己的封地岐山,但未能立足,只好退回西垂故地,最後還因此掛掉了,不對現在是諸侯了應該是薨了(有點像被大炮哄一聲然後歇菜了)。

接下來肯定兒子接著來完成老子的事業,就行愚公所曰:“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虎父無犬子,襄公的兒子文公也是沒事就和戎、狄幹仗,幹著幹著終於贏了一次,把底盤擴大到了岐山以西,還收編了周朝的遺民,這下子算是大發了。他不僅會打仗還會他文治,為了不讓人忘了自己,他設置史官記事,不然這些歷史天知道。制定了罪誅三族的法令,秦國法令真是狠,這時已經顯現,是時秦人始完全定居從事農業,奠定了秦國的農業基礎。而後的子孫還是不停的和戎人爭鬥,越戰越勇嘛,秦人把戎族人越趕越遠,底盤也越來越大,順帶還滅掉了小虢國。秦朝一天天強大起來,在西陲算站住腳了,但是強大到什麼地步呢?和中原大國還是無法相比,那麼還是隻能乖乖地當孫子。

秦國建國後幾乎都在考慮征戰這些外政,內政似乎還可以,基本上做到兄友弟恭,百姓安居,對王位的僭越之心比較小,要知道那時候當國君有多危險,好幾個基本上都死在征伐西戎的事業上,還不如乖乖當個閒散貴族。內政不修外政怎麼能發展的好呢,正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呢?秦國的王位傳承可不是兄終弟及,但自憲公到穆公這一段時間卻是兄死弟及,不知道是弟弟太強大了還是兒子太孬了。憲公死後的太子居然被大臣給廢掉了,立了幼子出公(記住這個出,有這個字的都沒有好下場,此以後再表),這是個黃口小兒,應該說好控制,卻被三父那些大臣控制下場就是被宰掉了。也不知道三父這幾個大臣是腦袋短路還是缺根筋,居然把被他們廢掉的太子秦武公又拿回來當國君,那等著他們的就是掉腦袋,全家都掉腦袋。

秦武公還是比較有武功的,先後征服、併吞了綿諸、邶戎、冀戎、義渠戎、翟和貘等戎族,初設縣制以管理所得之地,次年使秦國勢力達到關中渭水流域。武公的後代那就更厲害了,他兒子公子白沒能繼承大統,他的子孫就以白為姓氏,後代出了武神白起,他還有件武的事情就不值得提了,他死後首開活人殉葬制度之風,這種沒有人性的制度居然活到了清朝初年。武公死後弟弟德公繼位,可能他胳膊比公子白大,他繼位後就遷都到了雍陽,雖說在位兩年卻滅掉了芮國和樑國,然後秦國的國君就在他兒子手中傳遞了。秦國國君的武功都很好,不是說他們會江湖的功夫,他們打仗真的厲害,秦宣公居然和大國晉國幹上了,晉國是大國,發展肯定與秦國有難免的摩擦和碰撞,沒事就找這個新興的小弟秦國麻煩,最後秦國也忍無可忍那就無須再忍了,和晉國開戰,居然打贏了,以後秦晉幹仗就越來越多啦。秦國也不再與蠻族開戰了,開始敢於和東方文明的諸侯國開戰了。那也就不再自認為是蠻夷之族,也不再甘於偏安於荒涼的西戎蠻族的土地了。別人也來說秦國是蠻人,秦人這是有了土地走了身份了,可是得不到尊重,那麼這個也只能自己爭取了,開始向那些所謂的文明的國度進軍了,自此也不再自認為低人一等了。但是怎麼樣使得秦國更強大呢?宣公和弟弟成公沒時間想了,就給弟弟任好了,秦國的建國之路可謂艱辛困苦。

大秦帝國的苦難建國路

秦朝世系譜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