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來源: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

作者:沉堅述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我有國士,天下無雙。

他們樸實無華,用畢生奉獻,挺起大國崛起的脊樑。

生命,是在年輕時繁華多姿,還是在老年時餘暉絢爛?

在一些我們熟悉的老藝術家,科學家身上,老這件事顯得那麼風輕雲淡。八九十歲依然過得自信、活得美麗,真令人羨慕!

那他們到底有什麼祕訣呢?

01

化悲痛為力量的能力

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一名外科醫生。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配圖|吳孟超

他出身貧寒,5歲那年跟從父母去馬來西亞謀生,1940年,原本可以接受父親橡膠生意的他,毅然決然回到祖國,他懷揣一腔熱血,決心救祖國與危難之中,卻不成想與父母的這一別竟是永別。

後來,他的父親因為膽囊結石和膽管結石去世,而他作為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之一,帶著失去親人的痛苦,依舊堅守在崗位上,走在肝病研究的前沿,為他熱愛的祖國和人民貢獻著力量。

2004年,82歲高齡的他,不顧眾人的反對,接下了一臺複雜的肝臟腫瘤切除手術。

手術的對象肝臟的腫瘤比籃球還大,朋友勸告他別人都不敢切,你也不要切了,萬一出事,你的名譽就不保了。

可是他說:“救治病人是我的天職——名譽算什麼!”

2011年,國家科技部舉行小行星命名儀式,將17606號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而他的手因為長時間的握手術刀,已經發生嚴重的變形,如今他已有96歲的高齡,卻依舊堅持每週至少三臺手術。

他就是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吳孟超。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配圖|吳孟超

02

要有精神寄託,看開人生

她是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她出身名門卻歷經家族的衰落,她的父親在戰亂中失聯,母親也死於傷病。

17歲,她少年喪母,作為家中的長女,她要讀書,更要照顧兩個弟弟。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配圖|葉嘉瑩

1948年,年輕國民黨海軍趙鍾蓀走進她的生命,為他清貧苦楚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光。

不久兩人結為夫妻,然而,那時的中國正值多難,她隨丈夫遷居臺灣。她的丈夫趙鍾蓀被抓時,他們的大女兒剛剛出生四個月,丈夫一走就是三年,音訊全無,無依無靠的她只能帶著女兒寄居於他人屋簷之下。

那一年,她只有27歲。

三年之後,她的丈夫終於無罪釋放,三年的牢獄生活,使趙鍾蓀性情變得暴躁。原本以為是新生活的希望,誰能料到接下來更大的失望。

面對丈夫的暴躁,她忍了,她知道他也是命運的受害者。

在她最為艱難的日子裡,是詩詞拯救了她的靈魂,她把她的美好希望全都寄託在了詩詞裡。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配圖|葉嘉瑩

經歷了人生的無可奈何,她在詩詞領域變得通透有靈力。因為自己在詩詞上的潛心研究,她受到很多高校的邀請。

1966年,她被臺灣大學赴派往美國講學,先後任美國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客座教授。

1969年,她定居加拿大溫哥華,任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

1974年,在與祖國分別30年之久後,她終於回到了令她魂牽夢繞的家鄉。

就在生活繼續向前,苦難終將過去之時。她得到的卻是大女兒夫婦因車禍遇難的噩耗,這猶如晴天霹靂,壓垮了這位歷經磨難的老人。

她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最終還是詩詞拯救了她,她決定要把她的一生交給詩詞。

她的一生都在漂泊在風中,先是逃亡臺灣,又是漂泊海外;她少年經歷了喪母之痛,中年又痛失愛女。如今已經94歲高齡的她,已經站在五尺講臺上,用她的生命闡述著詩詞。

2018年,94歲壽誕之前,她宣佈將個人全部財產捐贈給南開大學,用於設立“迦陵基金”,目前已完成的初期捐贈是1857萬元。

有人用泰戈爾的詩歌來形容她:“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她就是將自己獻給詩詞的葉嘉瑩先生。

03

生命要由自己掌握

他是中國著名翻譯家,他將《牡丹亭》、《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同時翻譯成英文與法語,

他又將《追憶逝水年華》、《紅與黑》、《包法利夫人》、《莎士比亞》等翻譯成中文。

他早在1958年,也就是六十年前便出版過中譯英、中譯法的書。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配圖|許淵衝

他是名副其實的“詩譯英法唯一人”。

2007年,他被檢查出來患有直腸癌,醫生說他最多隻有7年生命。知道這個消息後,他沒有時間悲傷,他依舊工作如日常。

在2014年,也就是醫生說的那個生命的終點,他獲得了世界最高翻譯獎項“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他是亞洲獲得這個獎項的第一人。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配圖|許淵衝

他豁達地笑說:“看見沒有,生命是自己可以掌握的。”

他不僅活過了那七年,2018年,97歲的他在《朗讀者》舞臺上說:“生命不是你活過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多少日子。”

他就是許淵衝先生。

04

富足的精神追求

她出身名門望族,她卻受"文革"影響,顛沛流離,客居海外。

6歲開始學琴;

18歲,她和上海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貝多芬第一鋼琴協奏曲;

1954年,她擔任北京中央樂團第一任鋼琴獨奏家。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配圖|巫漪麗

1962年被評為國家一級鋼琴演奏家,並曾受到周恩來親切接見;

88歲高齡的她曾在《經典詠流傳》的節目舞臺上,用顫巍的雙手彈下了一首《梁祝》。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配圖|巫漪麗

她就是中國第一代鋼琴家巫漪麗。

05

樂觀的生活態度

她是著名演員藝術家,在事業上顯有成就的她,第一段婚姻卻非常不幸,她第一任丈夫嗜酒如命,並對她實施家暴,她終不堪折磨,最終選擇了離婚,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配圖|秦怡

第二段婚姻中她育有一子,她的丈夫於1983年去世,

兒子在16歲時被診斷為急性輕度精神分裂症,兒子患病的四十多年,秦怡始終守護照顧在兒子的身邊,然而,兒子還是在2007年去世。

在臨近中年時失去愛人,又痛失愛子,在晚年她又查出身患癌症,手術過後她依舊奔波忙碌在工作中。

生活的無情沒有將她打敗,她依舊為自己的生活奔波忙碌。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配圖|秦怡

2008年,秦怡向汶川地震災區捐款20萬元,如今95歲高齡的她依舊活的光芒燦爛,她就是歷經磨難依然堅強的秦怡老師。

06

堅強的意志和毅力

她曾經是《白毛女》中的“喜兒”,《黨的女兒》中的李玉梅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她是我國是著名錶演藝術家,曾經獲獎無數;她是八一製片廠演員劇團原團長;她在年老退休後積極的參加公益活動,她曾經籌款6萬餘元,為河北阜陽捐建了一所小學;她創辦了一所藝術院校,並親自擔任了校長。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可能老天要給這些才華出眾的人一些磨難,從優雅端莊走到到白髮蒼蒼,她本該安享晚年,從2008年開始,家中卻連續出現了四位癌症患者,那時的她已有80歲的高齡。

然而為了養家,她不得不承擔起養家重擔,雖然急需用錢,但她依舊拒絕了200萬的商業廣告。

如論多麼艱難,她都堅守著要自己賺錢的底線。

然而她丈夫和兒子還是先後被癌症奪去了生命,喪子之痛,喪夫之殤沒有將她打到。

如今她已經90歲了,面對不公的命運,她不肯繳械投降,依然活的體面。

她就是有著堅強的意志和毅力的田華老師。

07

堅守是生命的力量

他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他曾經擔任過基地副司令員兼研究所所長。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配圖|程開甲

他首次建立了熱力學系統內耗理論;他為了研究核武器,隱姓埋名二十年,還培養出10位院士。

作為中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在2017年被簽署命令:授予了“八一勳章”。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配圖|程開甲

到今年,他已經101歲了,還在科學研究的路上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他就是已然耄耋之年卻依然堅守的程開甲老先生。

08

心中有愛,有信念

他是中國核潛艇之父,被稱為中國的李科維爾;他是2013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他把的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貢獻給了中國的核潛艇事業。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配圖|黃旭華

在他的研究下,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在研製工作緊張的那段日子裡,他從沒有回過一次老家探望雙親。

1988年南海深潛試驗,他順道回了一趟家,這次與母親見面間隔了30年,那時,他的母親已經95歲了,他也已經62歲。

在指揮深潛實驗時,他作為總設計師,他堅持親自下潛水下300米,成為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他就是如今已經92的黃旭華。

09

勇敢而堅強

他曾經與于敏、鄧稼先一起參與“兩彈一星”的研製工作,

1964年剛剛從山東大學物理學畢業的他,被派到青海蔘與第一顆氫彈的研製。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配圖|魏世傑

那時的他,負責炸藥性能測試,每100次實驗就要有20次一定會爆炸,在一次實驗中,他的四位同事犧牲。

他奔赴戈壁荒灘26年,在哪裡他奉獻了全部青春,這26個年頭,他一直工作在國防科研戰線上工作;

他還寫了《原子小演義》以及長篇小說《東方蘑菇雲》、《隱姓埋名的人》、《禁地青春》。

他曾自稱為“核彈老頭”,又自稱為“倒黴老頭”。

他有一個先天性智力障礙的兒子,還有一個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的女兒。

面對這些,他說,“人生就是這樣,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這一面是苦,那一面是樂”。

他是一位勇敢的科學家,也一位堅強的父親。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配圖|魏世傑

他就是77歲的魏世傑老人。

10

不服老的心態

他是新中國自己培養出的第一代傑出地質地貌學家,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他是我國研究現代冰川的先驅者,在國內地質學界德高望重。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配圖|崔之久

他是我國最早完成了南極、北極、珠穆朗瑪峰三極探險的科學家。

1957年,我們國家第一次獨立組織一隻登山隊,要攀爬貢嘎山的主峰,在北大讀地質地貌研究生的他選中參加這次攀登。

那個時候,貢嘎山主峰七千五百多米,那時,攀登它的死亡率高於珠穆朗瑪峰。

他瞞著家裡參加了這次改變他一生的行動,然而,在這次攀爬中他們遇到了雪崩,這次雪崩裡他失去了一名隊友。

從貢嘎山回到北大後,他把專業轉到冰川研究方向。

在參與貢嘎山攀爬兩年後,他毫不猶豫地參加了攀登慕士塔格峰的隊伍,這一次他為了記錄冰川上的每一個細節,不斷的脫下手套。

回到北京發現右手手指已經全部壞死。這次攀登他凍斷五指,還患上了嚴重的雪盲後遺症。

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配圖|崔之久

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他依然爬過眾多高山,見過無數冰川,無數次的與死神擦肩而過。

在這幾十年裡,他三次面癱,腳指頭也失去兩個。

如今85歲的他依然說,“如果死,我也想死在冰川上。”

他就是著名的地質科學家崔之久先生。

生命在剛開始時都是相似的,但精彩的過程各不相同。

人生總是起起伏伏,面對生活中的挫折,不糾結於得失,修煉一顆平常心,這樣方能活的開心。

我們改變不了生命中出現的災難,但是我們可以讓自己有個積極的心態。

把苦難的生活過成快樂的樣子,把長長的歲月雕刻進年齡,過豐富且自在的人生。

*注:配圖來自網絡

作者:沉堅述 ,淘漉音樂孵化營作者。爆文作者,足跡遍佈幾十個國家,撰寫了大量情感、婚姻、親子美文,她的文字感動了無數人。本文首發慈懷讀書會(ID:cihuai_dushuhui)因書明理,以慈懷道,轉載請聯繫微信號(chenyu19950215)授權。

領導說了

您點一個為什麼他們歷經坎坷,卻還如此高壽

小編工資漲5毛!

小編:依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