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秦始皇遇到匈奴'

"
"
當秦始皇遇到匈奴

秦始皇消滅了東方六國,造就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國家。很多人對秦始皇崇拜得不得了,以為簡直就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第一偉人!但,他們往往非常遺憾於秦始皇為什麼沒有能夠消滅匈奴呢?

"
當秦始皇遇到匈奴

秦始皇消滅了東方六國,造就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國家。很多人對秦始皇崇拜得不得了,以為簡直就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第一偉人!但,他們往往非常遺憾於秦始皇為什麼沒有能夠消滅匈奴呢?

當秦始皇遇到匈奴

這裡我首先解釋一下戰國時期秦軍的戰鬥力為什麼那麼強大的問題。商鞅變法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富國強兵。請注意,國是秦國國君的國,不是百姓的國,兵也是秦國國君的兵。所謂的國富就是糧食的積累,所謂的兵強就是對外戰爭中的強大。也就是獎勵耕戰。任何人要想富裕起來,只有一條路,就是種地。要想貴,就只有一條路,就是出去打仗。商鞅的變法,讓整個秦國成了一個高效率的戰爭機器。外出作戰,砍下一顆腦袋,就可以有爵位的上升。而一定的爵位,又和一定的政治、經濟利益相聯繫。所以,秦國每次外出作戰,秦軍士兵都非常踴躍。出兵之前,父親會勉勵兒子,妻子會鼓勵丈夫。甚至一段時間秦軍不出徵,百姓們就會著急了,怎麼還不出去打仗啊?因而,戰國時期的秦軍具有非常強大的戰鬥力。整個秦軍就是一個武裝劫掠集團。相反,東方各國都沒有建立起這樣有效的激勵機制。在戰國時期的戰爭中,東方各國往往都居於劣勢。

"
當秦始皇遇到匈奴

秦始皇消滅了東方六國,造就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國家。很多人對秦始皇崇拜得不得了,以為簡直就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第一偉人!但,他們往往非常遺憾於秦始皇為什麼沒有能夠消滅匈奴呢?

當秦始皇遇到匈奴

這裡我首先解釋一下戰國時期秦軍的戰鬥力為什麼那麼強大的問題。商鞅變法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富國強兵。請注意,國是秦國國君的國,不是百姓的國,兵也是秦國國君的兵。所謂的國富就是糧食的積累,所謂的兵強就是對外戰爭中的強大。也就是獎勵耕戰。任何人要想富裕起來,只有一條路,就是種地。要想貴,就只有一條路,就是出去打仗。商鞅的變法,讓整個秦國成了一個高效率的戰爭機器。外出作戰,砍下一顆腦袋,就可以有爵位的上升。而一定的爵位,又和一定的政治、經濟利益相聯繫。所以,秦國每次外出作戰,秦軍士兵都非常踴躍。出兵之前,父親會勉勵兒子,妻子會鼓勵丈夫。甚至一段時間秦軍不出徵,百姓們就會著急了,怎麼還不出去打仗啊?因而,戰國時期的秦軍具有非常強大的戰鬥力。整個秦軍就是一個武裝劫掠集團。相反,東方各國都沒有建立起這樣有效的激勵機制。在戰國時期的戰爭中,東方各國往往都居於劣勢。

當秦始皇遇到匈奴

而在秦始皇消滅了東方六國之後,秦軍的戰鬥力好像遠不如滅六國的時候那麼威風了。這當然和對手的變化是有關係的。東方各國都是一群種地的農民,而匈奴則是遊牧民族。秦人本質上也是農耕民族。種地的與放羊的,不僅是生產方式的不同,在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等許多方面都有巨大的差異。農耕民族更適合的是陣地戰、攻城戰,遊牧民族更適合的是運動戰。秦軍畢竟是以步兵為主,而匈奴人是以騎兵為主。我們可以想象,步兵在運動戰之中一旦遭遇到了騎兵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秦始皇在消滅六國之後,憑藉著連續勝利的威風,派出三十萬大軍討伐匈奴,也不過是將匈奴人趕走,進而秦始皇下令修建長城,對匈奴採取了守勢。長城,本質上是防禦工程,而非是為了進攻的便利。

"
當秦始皇遇到匈奴

秦始皇消滅了東方六國,造就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國家。很多人對秦始皇崇拜得不得了,以為簡直就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第一偉人!但,他們往往非常遺憾於秦始皇為什麼沒有能夠消滅匈奴呢?

當秦始皇遇到匈奴

這裡我首先解釋一下戰國時期秦軍的戰鬥力為什麼那麼強大的問題。商鞅變法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富國強兵。請注意,國是秦國國君的國,不是百姓的國,兵也是秦國國君的兵。所謂的國富就是糧食的積累,所謂的兵強就是對外戰爭中的強大。也就是獎勵耕戰。任何人要想富裕起來,只有一條路,就是種地。要想貴,就只有一條路,就是出去打仗。商鞅的變法,讓整個秦國成了一個高效率的戰爭機器。外出作戰,砍下一顆腦袋,就可以有爵位的上升。而一定的爵位,又和一定的政治、經濟利益相聯繫。所以,秦國每次外出作戰,秦軍士兵都非常踴躍。出兵之前,父親會勉勵兒子,妻子會鼓勵丈夫。甚至一段時間秦軍不出徵,百姓們就會著急了,怎麼還不出去打仗啊?因而,戰國時期的秦軍具有非常強大的戰鬥力。整個秦軍就是一個武裝劫掠集團。相反,東方各國都沒有建立起這樣有效的激勵機制。在戰國時期的戰爭中,東方各國往往都居於劣勢。

當秦始皇遇到匈奴

而在秦始皇消滅了東方六國之後,秦軍的戰鬥力好像遠不如滅六國的時候那麼威風了。這當然和對手的變化是有關係的。東方各國都是一群種地的農民,而匈奴則是遊牧民族。秦人本質上也是農耕民族。種地的與放羊的,不僅是生產方式的不同,在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等許多方面都有巨大的差異。農耕民族更適合的是陣地戰、攻城戰,遊牧民族更適合的是運動戰。秦軍畢竟是以步兵為主,而匈奴人是以騎兵為主。我們可以想象,步兵在運動戰之中一旦遭遇到了騎兵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秦始皇在消滅六國之後,憑藉著連續勝利的威風,派出三十萬大軍討伐匈奴,也不過是將匈奴人趕走,進而秦始皇下令修建長城,對匈奴採取了守勢。長城,本質上是防禦工程,而非是為了進攻的便利。

當秦始皇遇到匈奴

另外一點要說的是,秦軍戰鬥力的下降,也與士兵們的作戰積極性有關。原來的東方各國經濟比較發達,秦軍每次出征,都會有大量的戰利品。秦軍士兵對於征討東方各國,都非常踴躍。但是,草原上的匈奴,其經濟發展水平顯然是不如秦國。秦軍士兵到了草原上,即便是作戰勝利,把匈奴人趕跑了,也搶不到什麼戰利品。士兵們對於征討匈奴,並不熱心。至少,不會和征討東方各國那樣積極主動。

"
當秦始皇遇到匈奴

秦始皇消滅了東方六國,造就了一個空前龐大的國家。很多人對秦始皇崇拜得不得了,以為簡直就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第一偉人!但,他們往往非常遺憾於秦始皇為什麼沒有能夠消滅匈奴呢?

當秦始皇遇到匈奴

這裡我首先解釋一下戰國時期秦軍的戰鬥力為什麼那麼強大的問題。商鞅變法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富國強兵。請注意,國是秦國國君的國,不是百姓的國,兵也是秦國國君的兵。所謂的國富就是糧食的積累,所謂的兵強就是對外戰爭中的強大。也就是獎勵耕戰。任何人要想富裕起來,只有一條路,就是種地。要想貴,就只有一條路,就是出去打仗。商鞅的變法,讓整個秦國成了一個高效率的戰爭機器。外出作戰,砍下一顆腦袋,就可以有爵位的上升。而一定的爵位,又和一定的政治、經濟利益相聯繫。所以,秦國每次外出作戰,秦軍士兵都非常踴躍。出兵之前,父親會勉勵兒子,妻子會鼓勵丈夫。甚至一段時間秦軍不出徵,百姓們就會著急了,怎麼還不出去打仗啊?因而,戰國時期的秦軍具有非常強大的戰鬥力。整個秦軍就是一個武裝劫掠集團。相反,東方各國都沒有建立起這樣有效的激勵機制。在戰國時期的戰爭中,東方各國往往都居於劣勢。

當秦始皇遇到匈奴

而在秦始皇消滅了東方六國之後,秦軍的戰鬥力好像遠不如滅六國的時候那麼威風了。這當然和對手的變化是有關係的。東方各國都是一群種地的農民,而匈奴則是遊牧民族。秦人本質上也是農耕民族。種地的與放羊的,不僅是生產方式的不同,在生活方式、思想觀念等許多方面都有巨大的差異。農耕民族更適合的是陣地戰、攻城戰,遊牧民族更適合的是運動戰。秦軍畢竟是以步兵為主,而匈奴人是以騎兵為主。我們可以想象,步兵在運動戰之中一旦遭遇到了騎兵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場景。秦始皇在消滅六國之後,憑藉著連續勝利的威風,派出三十萬大軍討伐匈奴,也不過是將匈奴人趕走,進而秦始皇下令修建長城,對匈奴採取了守勢。長城,本質上是防禦工程,而非是為了進攻的便利。

當秦始皇遇到匈奴

另外一點要說的是,秦軍戰鬥力的下降,也與士兵們的作戰積極性有關。原來的東方各國經濟比較發達,秦軍每次出征,都會有大量的戰利品。秦軍士兵對於征討東方各國,都非常踴躍。但是,草原上的匈奴,其經濟發展水平顯然是不如秦國。秦軍士兵到了草原上,即便是作戰勝利,把匈奴人趕跑了,也搶不到什麼戰利品。士兵們對於征討匈奴,並不熱心。至少,不會和征討東方各國那樣積極主動。

當秦始皇遇到匈奴

不僅秦始皇沒有能力消滅匈奴,就連漢武帝在整個西漢王朝安定繁榮了六七十年之後集聚了雄厚的人力物力,尚且只是把匈奴人趕跑了而已。後世,東漢王朝漢和帝的時候竇憲曾經橫掃匈奴,但也只是到燕然山勒石記功而已,很快就撤退回來了。唐朝最輝煌的時候也是如此。為什麼呢?打跑了匈奴,來了鮮卑。鮮卑南下之後,又有了突厥。突厥打跑了,又有回鶻、契丹、女真……農耕民族始終無法實現對草原地區的有效控制,絕大多數只能採取守勢。相對來說,幾千年之中,就清朝人比較成功地解決了北方草原上的威脅。他們是為數不多沒有修建長城的統一王朝。當然,他們是如何解決的。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