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的是民

蠢的是自己

——說說短命的大秦帝國

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自稱始皇帝,兒子當秦二世,孫子當秦三世,以至千世萬世。夢想是可以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這無可厚非。但秦始皇為什麼這樣自信?

秦始皇自信的理由,有四個。

第一是道路自信。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從弱小走向了強大。嬴政奮先輩之餘烈,橫掃六國、雄視天下。北狄設郡,南蠻置縣,東夷俯首,西戎稱臣。“千古一帝”可不是自封的。作為帝王,還有什麼能比這更自信的呢?

道路,沒有走錯,前方似乎也是康莊大道。

第二是理論自信。秦是靠著商鞅的法家理論崛起的。其它國家也有法家,但在文化繁盛的齊晉諸地,法家不過百家之一種。百家相互間爭得天昏地暗,統治者莫衷一是,老百姓各取所需,法家未有至高地位。但到了文化沙漠的秦國,秦孝公和商鞅相見恨晚、一拍即合。商鞅也將法家理論和秦國的實踐相結合,形成了秦國特色的法家理論。秦國靠著法家理論強大,靠著法家理論一統天下,當然靠著法家理論治理天下。

高舉法家理論的偉大旗幟,是順理成章的事。秦國只有一面旗幟,想舉其它旗幟也是沒有的。

"

愚的是民

蠢的是自己

——說說短命的大秦帝國

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自稱始皇帝,兒子當秦二世,孫子當秦三世,以至千世萬世。夢想是可以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這無可厚非。但秦始皇為什麼這樣自信?

秦始皇自信的理由,有四個。

第一是道路自信。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從弱小走向了強大。嬴政奮先輩之餘烈,橫掃六國、雄視天下。北狄設郡,南蠻置縣,東夷俯首,西戎稱臣。“千古一帝”可不是自封的。作為帝王,還有什麼能比這更自信的呢?

道路,沒有走錯,前方似乎也是康莊大道。

第二是理論自信。秦是靠著商鞅的法家理論崛起的。其它國家也有法家,但在文化繁盛的齊晉諸地,法家不過百家之一種。百家相互間爭得天昏地暗,統治者莫衷一是,老百姓各取所需,法家未有至高地位。但到了文化沙漠的秦國,秦孝公和商鞅相見恨晚、一拍即合。商鞅也將法家理論和秦國的實踐相結合,形成了秦國特色的法家理論。秦國靠著法家理論強大,靠著法家理論一統天下,當然靠著法家理論治理天下。

高舉法家理論的偉大旗幟,是順理成章的事。秦國只有一面旗幟,想舉其它旗幟也是沒有的。

短命的大秦帝國

第三是制度自信。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禮樂制度將周王朝葬送了,那自然該扔進歷史的垃圾堆。嬴政設計的制度無疑都在修訂著周制的錯誤,郡縣制、軍功制、法制代替了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度。三公九卿各司其職,郡守縣令恪盡職守;法典詳備,秩序井然。秦初,看起來是河清海晏,天下太平,一片盛世景象。

制度,無疑是值得信任的。

第四是文化自信了。焚書的秦有文化自信?那你得看怎麼理解文化。雖然沒有一個像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這樣的文化大師產生在秦國,但秦國絲毫不羨慕這些文化大師,相反對這些文化嗤之以鼻。秦是認為知識越多越反動的。秦奉行法家理論,由國家提供給老百姓一個統一的思想和簡單的生活準則。堅持王的領導,堅持法家思想,緊密團結在以王為核心的周圍,全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種方式不好嗎?如若不好,擁有孔子的魯國、擁有老子、屈原的楚國怎麼會被滅了?畢竟,發展才是硬道理,強大才是硬道理。

文化優劣比的不是書籍數量或信奉人數多少,嬴政認為:文化應是由強者來引領和規範的。各國都有文字,哪種文字好?嬴政說:統一成我們秦國的文字!至於半斤是八兩還是250克,這些更是小問題了。

毋庸置疑,秦朝是有文化自信的。

然而,自信滿滿、自信爆棚的大秦帝國僅僅維持了短短的十幾年的時間就轟然坍塌。

"

愚的是民

蠢的是自己

——說說短命的大秦帝國

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自稱始皇帝,兒子當秦二世,孫子當秦三世,以至千世萬世。夢想是可以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這無可厚非。但秦始皇為什麼這樣自信?

秦始皇自信的理由,有四個。

第一是道路自信。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從弱小走向了強大。嬴政奮先輩之餘烈,橫掃六國、雄視天下。北狄設郡,南蠻置縣,東夷俯首,西戎稱臣。“千古一帝”可不是自封的。作為帝王,還有什麼能比這更自信的呢?

道路,沒有走錯,前方似乎也是康莊大道。

第二是理論自信。秦是靠著商鞅的法家理論崛起的。其它國家也有法家,但在文化繁盛的齊晉諸地,法家不過百家之一種。百家相互間爭得天昏地暗,統治者莫衷一是,老百姓各取所需,法家未有至高地位。但到了文化沙漠的秦國,秦孝公和商鞅相見恨晚、一拍即合。商鞅也將法家理論和秦國的實踐相結合,形成了秦國特色的法家理論。秦國靠著法家理論強大,靠著法家理論一統天下,當然靠著法家理論治理天下。

高舉法家理論的偉大旗幟,是順理成章的事。秦國只有一面旗幟,想舉其它旗幟也是沒有的。

短命的大秦帝國

第三是制度自信。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禮樂制度將周王朝葬送了,那自然該扔進歷史的垃圾堆。嬴政設計的制度無疑都在修訂著周制的錯誤,郡縣制、軍功制、法制代替了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度。三公九卿各司其職,郡守縣令恪盡職守;法典詳備,秩序井然。秦初,看起來是河清海晏,天下太平,一片盛世景象。

制度,無疑是值得信任的。

第四是文化自信了。焚書的秦有文化自信?那你得看怎麼理解文化。雖然沒有一個像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這樣的文化大師產生在秦國,但秦國絲毫不羨慕這些文化大師,相反對這些文化嗤之以鼻。秦是認為知識越多越反動的。秦奉行法家理論,由國家提供給老百姓一個統一的思想和簡單的生活準則。堅持王的領導,堅持法家思想,緊密團結在以王為核心的周圍,全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種方式不好嗎?如若不好,擁有孔子的魯國、擁有老子、屈原的楚國怎麼會被滅了?畢竟,發展才是硬道理,強大才是硬道理。

文化優劣比的不是書籍數量或信奉人數多少,嬴政認為:文化應是由強者來引領和規範的。各國都有文字,哪種文字好?嬴政說:統一成我們秦國的文字!至於半斤是八兩還是250克,這些更是小問題了。

毋庸置疑,秦朝是有文化自信的。

然而,自信滿滿、自信爆棚的大秦帝國僅僅維持了短短的十幾年的時間就轟然坍塌。

短命的大秦帝國

穩固的長城呢?恪盡職守的官員呢?作風優良、能打勝仗的軍隊呢?四個自信呢?當然,眼巴巴等著繼位的秦千世、秦萬世只得另尋投胎去了。

秦,本是有資本自信的。但葬送秦的不僅是陳勝吳廣的起義,更是其引以為豪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自信。

秦將法家的功利和冷酷發揮到極致,除了帝王,所有人都是帝王利用的不許有人性和思想的工具。臣民們存在的價值是為國家服務、為國家犧牲,沒有成為自己的權利。臣民們腦子裡只允許有國家意識、看齊意識,不能有自我意識。

這是,愚民!

法家是最明確、最系統、最無恥的宣揚愚民思想的,以韓非和商鞅為甚。商鞅赤裸裸地說:“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而弱民根本手段則是使民“樸”。他認為,人民“樸則弱,淫則強;弱則軌,淫則越志;弱則有用,越志則強。”只有使廣大人民愚昧無知、樸實忠厚,老老實實地聽從統治者的擺佈,這樣國家就會容易治理。

"

愚的是民

蠢的是自己

——說說短命的大秦帝國

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自稱始皇帝,兒子當秦二世,孫子當秦三世,以至千世萬世。夢想是可以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這無可厚非。但秦始皇為什麼這樣自信?

秦始皇自信的理由,有四個。

第一是道路自信。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從弱小走向了強大。嬴政奮先輩之餘烈,橫掃六國、雄視天下。北狄設郡,南蠻置縣,東夷俯首,西戎稱臣。“千古一帝”可不是自封的。作為帝王,還有什麼能比這更自信的呢?

道路,沒有走錯,前方似乎也是康莊大道。

第二是理論自信。秦是靠著商鞅的法家理論崛起的。其它國家也有法家,但在文化繁盛的齊晉諸地,法家不過百家之一種。百家相互間爭得天昏地暗,統治者莫衷一是,老百姓各取所需,法家未有至高地位。但到了文化沙漠的秦國,秦孝公和商鞅相見恨晚、一拍即合。商鞅也將法家理論和秦國的實踐相結合,形成了秦國特色的法家理論。秦國靠著法家理論強大,靠著法家理論一統天下,當然靠著法家理論治理天下。

高舉法家理論的偉大旗幟,是順理成章的事。秦國只有一面旗幟,想舉其它旗幟也是沒有的。

短命的大秦帝國

第三是制度自信。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禮樂制度將周王朝葬送了,那自然該扔進歷史的垃圾堆。嬴政設計的制度無疑都在修訂著周制的錯誤,郡縣制、軍功制、法制代替了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度。三公九卿各司其職,郡守縣令恪盡職守;法典詳備,秩序井然。秦初,看起來是河清海晏,天下太平,一片盛世景象。

制度,無疑是值得信任的。

第四是文化自信了。焚書的秦有文化自信?那你得看怎麼理解文化。雖然沒有一個像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這樣的文化大師產生在秦國,但秦國絲毫不羨慕這些文化大師,相反對這些文化嗤之以鼻。秦是認為知識越多越反動的。秦奉行法家理論,由國家提供給老百姓一個統一的思想和簡單的生活準則。堅持王的領導,堅持法家思想,緊密團結在以王為核心的周圍,全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種方式不好嗎?如若不好,擁有孔子的魯國、擁有老子、屈原的楚國怎麼會被滅了?畢竟,發展才是硬道理,強大才是硬道理。

文化優劣比的不是書籍數量或信奉人數多少,嬴政認為:文化應是由強者來引領和規範的。各國都有文字,哪種文字好?嬴政說:統一成我們秦國的文字!至於半斤是八兩還是250克,這些更是小問題了。

毋庸置疑,秦朝是有文化自信的。

然而,自信滿滿、自信爆棚的大秦帝國僅僅維持了短短的十幾年的時間就轟然坍塌。

短命的大秦帝國

穩固的長城呢?恪盡職守的官員呢?作風優良、能打勝仗的軍隊呢?四個自信呢?當然,眼巴巴等著繼位的秦千世、秦萬世只得另尋投胎去了。

秦,本是有資本自信的。但葬送秦的不僅是陳勝吳廣的起義,更是其引以為豪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自信。

秦將法家的功利和冷酷發揮到極致,除了帝王,所有人都是帝王利用的不許有人性和思想的工具。臣民們存在的價值是為國家服務、為國家犧牲,沒有成為自己的權利。臣民們腦子裡只允許有國家意識、看齊意識,不能有自我意識。

這是,愚民!

法家是最明確、最系統、最無恥的宣揚愚民思想的,以韓非和商鞅為甚。商鞅赤裸裸地說:“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而弱民根本手段則是使民“樸”。他認為,人民“樸則弱,淫則強;弱則軌,淫則越志;弱則有用,越志則強。”只有使廣大人民愚昧無知、樸實忠厚,老老實實地聽從統治者的擺佈,這樣國家就會容易治理。

短命的大秦帝國

商鞅立一木頭,叫人隨便搬到另一個地方,獎賞十兩金子。這是不合情理的事情,它透露的信息是領導的做法哪怕是荒謬的,也得服從,服從就有好處。比如領導指著鹿說:這是馬。這就必須是馬!

在秦國,“步過六尺者有罰,棄灰於道者被刑”。讓百姓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終日生活於恐懼氛圍中,最後大家都膽小怕事、畏頭畏腦,成為弱民,成為愚民。

百姓能做的事情是積極從事農耕和參軍作戰。國家杜絕文化生活,“詩、書、禮、樂、辯”都在禁絕之例。讓百姓保持矇昧的思想,過僵滯的生活。每個人都是國家戰車上的一顆螺絲釘,生為國家,死為國家。

秦統治者的想法是:愚蠢的老百姓好統治,就像牛馬一樣在主人的鞭笞下不知疲倦的幹活,而不能思考這是為什麼?

但統治者搞錯了的是,愚民也是人,並不是任你宰割的動物。人沒有了文化,有常識,沒有常識有人的本能。

陳勝不能按期到達目的地,按秦律當斬。但陳勝想啊,反正都是一死,拼一下說不定還有點兒機會。這是求生的本能。

"

愚的是民

蠢的是自己

——說說短命的大秦帝國

秦王嬴政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過五帝”,自稱始皇帝,兒子當秦二世,孫子當秦三世,以至千世萬世。夢想是可以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這無可厚非。但秦始皇為什麼這樣自信?

秦始皇自信的理由,有四個。

第一是道路自信。商鞅變法之後,秦國從弱小走向了強大。嬴政奮先輩之餘烈,橫掃六國、雄視天下。北狄設郡,南蠻置縣,東夷俯首,西戎稱臣。“千古一帝”可不是自封的。作為帝王,還有什麼能比這更自信的呢?

道路,沒有走錯,前方似乎也是康莊大道。

第二是理論自信。秦是靠著商鞅的法家理論崛起的。其它國家也有法家,但在文化繁盛的齊晉諸地,法家不過百家之一種。百家相互間爭得天昏地暗,統治者莫衷一是,老百姓各取所需,法家未有至高地位。但到了文化沙漠的秦國,秦孝公和商鞅相見恨晚、一拍即合。商鞅也將法家理論和秦國的實踐相結合,形成了秦國特色的法家理論。秦國靠著法家理論強大,靠著法家理論一統天下,當然靠著法家理論治理天下。

高舉法家理論的偉大旗幟,是順理成章的事。秦國只有一面旗幟,想舉其它旗幟也是沒有的。

短命的大秦帝國

第三是制度自信。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禮樂制度將周王朝葬送了,那自然該扔進歷史的垃圾堆。嬴政設計的制度無疑都在修訂著周制的錯誤,郡縣制、軍功制、法制代替了分封制、宗法制和禮樂制度。三公九卿各司其職,郡守縣令恪盡職守;法典詳備,秩序井然。秦初,看起來是河清海晏,天下太平,一片盛世景象。

制度,無疑是值得信任的。

第四是文化自信了。焚書的秦有文化自信?那你得看怎麼理解文化。雖然沒有一個像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這樣的文化大師產生在秦國,但秦國絲毫不羨慕這些文化大師,相反對這些文化嗤之以鼻。秦是認為知識越多越反動的。秦奉行法家理論,由國家提供給老百姓一個統一的思想和簡單的生活準則。堅持王的領導,堅持法家思想,緊密團結在以王為核心的周圍,全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種方式不好嗎?如若不好,擁有孔子的魯國、擁有老子、屈原的楚國怎麼會被滅了?畢竟,發展才是硬道理,強大才是硬道理。

文化優劣比的不是書籍數量或信奉人數多少,嬴政認為:文化應是由強者來引領和規範的。各國都有文字,哪種文字好?嬴政說:統一成我們秦國的文字!至於半斤是八兩還是250克,這些更是小問題了。

毋庸置疑,秦朝是有文化自信的。

然而,自信滿滿、自信爆棚的大秦帝國僅僅維持了短短的十幾年的時間就轟然坍塌。

短命的大秦帝國

穩固的長城呢?恪盡職守的官員呢?作風優良、能打勝仗的軍隊呢?四個自信呢?當然,眼巴巴等著繼位的秦千世、秦萬世只得另尋投胎去了。

秦,本是有資本自信的。但葬送秦的不僅是陳勝吳廣的起義,更是其引以為豪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自信。

秦將法家的功利和冷酷發揮到極致,除了帝王,所有人都是帝王利用的不許有人性和思想的工具。臣民們存在的價值是為國家服務、為國家犧牲,沒有成為自己的權利。臣民們腦子裡只允許有國家意識、看齊意識,不能有自我意識。

這是,愚民!

法家是最明確、最系統、最無恥的宣揚愚民思想的,以韓非和商鞅為甚。商鞅赤裸裸地說:“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而弱民根本手段則是使民“樸”。他認為,人民“樸則弱,淫則強;弱則軌,淫則越志;弱則有用,越志則強。”只有使廣大人民愚昧無知、樸實忠厚,老老實實地聽從統治者的擺佈,這樣國家就會容易治理。

短命的大秦帝國

商鞅立一木頭,叫人隨便搬到另一個地方,獎賞十兩金子。這是不合情理的事情,它透露的信息是領導的做法哪怕是荒謬的,也得服從,服從就有好處。比如領導指著鹿說:這是馬。這就必須是馬!

在秦國,“步過六尺者有罰,棄灰於道者被刑”。讓百姓們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終日生活於恐懼氛圍中,最後大家都膽小怕事、畏頭畏腦,成為弱民,成為愚民。

百姓能做的事情是積極從事農耕和參軍作戰。國家杜絕文化生活,“詩、書、禮、樂、辯”都在禁絕之例。讓百姓保持矇昧的思想,過僵滯的生活。每個人都是國家戰車上的一顆螺絲釘,生為國家,死為國家。

秦統治者的想法是:愚蠢的老百姓好統治,就像牛馬一樣在主人的鞭笞下不知疲倦的幹活,而不能思考這是為什麼?

但統治者搞錯了的是,愚民也是人,並不是任你宰割的動物。人沒有了文化,有常識,沒有常識有人的本能。

陳勝不能按期到達目的地,按秦律當斬。但陳勝想啊,反正都是一死,拼一下說不定還有點兒機會。這是求生的本能。

短命的大秦帝國

你說你是天的兒子,替天行道,而老天爺實行計劃生育,全世界只有你一個天子。但劉邦看見秦始皇威風凜凜的車隊經過時,豪情萬丈地說:“大丈夫當如此也!”這是追求富貴的本能。

嬴政說他是秦一世,兒子是秦二世,子子孫孫永為帝王。但陳勝想啊,從夏王到商王,再到周王,都這麼說。但還不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所以他朝大家喊了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告訴大家一種常識。

要知道,你統治者能愚民,別人也能愚民。陳勝叫吳廣在半夜裡裝神弄鬼地叫:“大楚興,陳勝王”。這些“愚民”很快就被連哄帶騙地倒向了陳勝。“愚民”既能夠給你做奴才,也可能被別人騙去,與你勢不兩立。

“坑灰未冷東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最終不讀書的劉邦和項羽將大秦帝國埋葬了。

愚的是民,蠢的是自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