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劇的角色行當

秦腔 戲曲 音樂 康熙 民間小調吧 民間小調吧 2017-08-30

紹劇,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劇種,來源於秦腔,明末清初時期形成於紹興地區,後興盛於清康熙、乾隆年間,是中國漢族戲曲劇種,又名"紹興亂彈"、"紹興大班"。

紹劇的角色行當

紹劇表演

紹劇是浙江三大劇種之一,已有300多年曆史,擁有400多個劇目。紹劇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獷樸實的音樂、豪放灑脫的表演和文武兼備等特點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1950年定名為紹劇 。

紹劇唱腔的主要曲調:"二凡"、"三五七"和"陽路",以"二凡"為主。唱辭以七字齊言對偶為基礎,劇作內容多為忠奸爭鬥、征戰殺伐之事。

紹劇角色行當分為三檔(藝人習稱"三堂"):白臉堂,包括老生、老外、小生、副末(也稱副老生);花臉堂,包括大花臉(也稱淨、大面)、二花臉(也稱副淨或二面)、小花臉(小丑)、四花臉;旦堂,包括正旦、花旦、老旦、作旦(具武旦性質)、五旦(宮女旦兼男角)。此十三行也稱"十三先生",分工細緻,職責明確。至民國初年,白臉堂增加了幫小生、外末、六白臉;花臉堂增加了副大面、五花臉,合稱"十八子弟"。

2008年6月7日,紹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