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第一次接觸到梅派戲曲,聽到葆玖先生唱的貴妃醉酒,便對梅派傾心不已。看到葆玖先生為了宣傳梅派藝術,時常帶著他的親傳男旦弟子胡文閣,經常看到葆玖先生跟文閣在一起同臺演出, 眼裡滿是對徒弟的疼愛與期待,漸漸的我也聽和文閣唱的梅派戲,雖與師傅甚至師姐尚有差距,但其對藝術的認真和執著打動了我,唱的也有自己個人特色,我便開始對胡文閣先生有了興趣,畢竟也是玖爺唯一親傳的男旦,現在玖爺已經作古,真是令人唏噓心痛。胡文閣在拜玖爺為師之前,是一名秦腔演員,後來又當起中國第一名反串歌手,我看過他唱秦腔的視屏,然後就對秦腔有了興趣。

如何去看陝西秦腔和甘肅秦腔的區別與發展?

查閱秦腔典籍,方知秦腔的歷史與魅力 。秦腔又稱亂彈,亂彈源於西秦腔,而梆子腔則來源於老秦腔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主要流行於中國西北地區的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地,又因其以棗木梆子為擊節樂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稱“桄桄子”。

今天的陝西寶雞和甘肅天水為古代西秦之地,西秦腔源於甘肅天水,後經來往商客帶入長安,使其得以壯大,發展 。

秦腔表演樸實粗獷,細膩,以情動人,富有誇張性。行當則分為四生,六旦,二淨,一醜,共計13門,又叫十三頭網子。

一直到乾隆年間,由於乾隆為拜壽,魏長生進京演出秦腔,轟動京師。對各地梆子聲腔的形成有著直接影響。

如何去看陝西秦腔和甘肅秦腔的區別與發展?

秦腔因其流行地區的不同,則分為不同的流派:

1.流行於關中東部渭南地區大荔、蒲城一帶的稱東路秦腔,也叫同州綁子,老秦腔、東路梆子。

2.流行於關中地區西部的寶雞地區和甘肅省天水一帶的則稱西路秦腔也叫西府秦腔、西路梆子。

3.流行於漢中地區的為南路秦腔,又叫漢調秦腔、桄桄戲。

4.流行於西安一帶的稱中路秦腔,也就是西安亂彈。

東路秦腔在進入我們大河南後就發展成現在的豫劇,豫劇大師常香玉為此唱出了名。而在河北友成了河北梆子,我們熟悉的相聲演員郭德綱就是唱河北梆子出身。傳入山西有則成為晉劇,晉劇名家丁果仙和她的八大弟子,我都非常喜歡。後來西路秦腔入四川就稱之為梆子戲。可以說句公道話,秦腔乃梆子戲的始祖,京劇,豫劇,蒲劇,晉劇等各路梆子戲都吸收了秦腔的優點與特徵。

在清乾隆年間,秦腔一度成為京城的主要戲曲,京劇無人問聽,後來由於京城禁演秦腔,秦腔一路南下,到了江南地區,風頭一度蓋過崑曲。可見,秦腔在清朝乾隆年間有多麼盛行。

到現在,秦腔則成為西部主要流行戲曲。現在的陝甘寧青新五省還均有秦劇團,可以說起源同體,當然在日後發展中各自有獨特的特徵和風格。

如何去看陝西秦腔和甘肅秦腔的區別與發展?

而我們則就主題,主要談一談我個人認為的陝西秦腔和甘肅秦腔的區別與發展。

陝西作為西府秦腔的主要繼承地,其主要劇團如省戲曲研究院、易俗社、三意社等湧現了一大批優秀的秦腔演員,其中不乏很多獲獎的演員,在研究和繼承上陝西秦腔也做得非常好,相反,甘肅秦腔在這方面就稍遜於陝西秦腔。

而在表演的方式上和創新上面,陝西秦腔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出了一部分影響很大的現代戲。甘肅秦腔則努力致力於傳統,在堅守傳統風格的老戲上面一直堅持演古戲,特別是西周時期《封神榜》這類故事有很多的演繹。其實兩省的秦腔劇團都很優秀,而且在來往上也很密切,都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方,努力的發展著我國秦腔戲曲文化。

作為一個喜歡聽秦腔的戲迷來說,我覺得甘肅秦腔,則更好的繼承了傳統,可能跟聽京劇也有關係,在聽京戲上我喜歡聽傳統骨子老劇。甘肅秦腔相較於陝西秦腔,在堅持傳統上一直做得非常好也非常的專一,它保留了原秦腔的粗獷豪邁和原生態,蒼勁岡陽做工講究,出了很多淨角名家如劉茂森、張蘭秦等,都是我喜歡的花臉演員,聽著非常過癮。陝西秦腔做工上,則傾向於生角和旦角,做工花俏,受到許多年輕觀眾的喜歡,近年來,由於一直在做創新改革致力於討好年輕觀眾的受眾,在改革的道路上有進步,當然也有非議,有些創新,創新的非常好,有些創新,則讓人難以適應。所以喜歡聽傳統的則更傾向於甘肅秦腔,喜歡聽創新的,則可以聽陝西秦腔。但是現在由於陝西秦腔發展更為接近時代的浪潮,加上樂隊又十分的龐大,樂器齊全,用現代媒體的手段,在推廣上做到了很好的發展與時代結合,用了很多創新的元素,所以大家似乎覺得陝西是做得最好的,又因為西安是省會城市,又是中路秦腔的發源地,再加上領導的重視,所以發展一路向前,湧現出一大批的獲獎演員,使得陝西秦腔發展的有聲有色,但是我認為在唱腔上似乎陝西秦腔已經跟甘肅秦腔的傳統味道相比稍有變味,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陝西秦腔的發展為秦腔藝術的發展上不小的功勞。

陝西秦腔一直致力於走出大西北,走向全國,走向海外,這些年所做的努力非常有目共睹,陝西的劇團經常在甘肅演出。由於西北五省,從古代到今天一直是遊牧民族與少數民族的結合,特別是魏晉以後不斷建立起來的民主政權,導致少數民族的文化和漢民族的文化的有機融合,也促使了民樂和佛教音樂的融合,所以早期的甘肅秦腔中有大量的佛曲曲牌如《達摩》《三十三天》《高腔》,等等。到清晚期甘肅秦腔則以演鬼神戲,俠義戲為主,突出忠義和世道輪迴,它以曲子開場,然後再轉入秦腔,部分觀眾稱這種形式為“風,雪,攪”。在唱腔的上下兩句上會加一個襯詞,並附加逗樂,還夾雜著鄉語和地方色彩。

如何去看陝西秦腔和甘肅秦腔的區別與發展?

甘肅秦腔現在的演出很多劇團都下鄉在農民之中,與民同樂。雖發展上不及陝西秦腔的與時俱進,但是在堅守傳統上做得非常好,近年來,甘肅電視臺也致力於發揚甘肅秦腔的民族文化,不斷的推廣語傳播,在電視臺的黃金時段都能看到甘肅秦腔的身影。所以很多喜歡地道的秦腔,老秦腔的一些觀眾還是比較喜歡聽甘肅秦腔,能聽到很多傳統的骨子老戲。

所以,並不能說二者誰比誰的影響更大,誰比誰的優勢更多,不管是陝西秦腔還是甘肅秦腔,都在努力的發揚與傳播這門古老的戲曲藝術,使之不斷的發展壯大,讓我們這一民族瑰寶永遠在人們口中口口相傳流傳下去。這是我們愛秦腔人的所有心願。

現今,我們喜歡秦腔的朋友,看戲不應帶有偏見去賞戲,要有繼承和發展的眼光去欣賞這門藝術,這才是正確的,你說你,歡迎你的評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