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齊爭霸之三晉角逐,打得秦惠文王自稱西藩之臣

戰國中期,魏國被崛起的齊國幾番羞辱,霸業就此轉讓給了強齊,以齊國霸主,秦國爭霸的戰國局面展開了。在秦國齊國中間的三晉就成了主戰場。

秦齊爭霸之三晉角逐,打得秦惠文王自稱西藩之臣

戰國七雄

韓趙魏,其中趙國由於護送公子贏稷回國即位,因此趙國一直由秦國庇護,另外趙國地處三晉北邊與秦齊兩大勢力碰撞的中原地區有些距離,所以最為悲劇的就是魏國與韓國,一會投奔齊國一會秦國,終於兩大勢力開始正面衝突,故事就在公元前323年展開。

秦齊爭霸之三晉角逐,打得秦惠文王自稱西藩之臣

三晉角逐一:

以逸待勞消滅秦軍

公元前323年,秦國借道魏韓向齊國展開軍事行動,先是越過韓、魏、衛三國,佯攻大野澤左岸的陽晉要道,突然從陽晉南下至齊國西南重鎮亢父,這裡道路險惡,秦軍想出其不意,從這裡北上繞過右壤直插齊國的南陽腹地。但是這些早就被齊威王看穿因此任命匡章為將,率領齊軍前去迎戰。

秦軍行至齊宋邊界處的桑丘,秦軍和匡章率領的齊軍主力相遇,齊、秦兩軍對壘紮營。由於秦軍是孤軍深入,又必須顧及到後方,惟恐韓、魏二國在後圖謀。所以秦軍只是虛張聲勢威脅向齊出兵,實際上卻猶疑不定不敢進攻。匡章充分利用了秦軍欲進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理,在開戰前夕,讓雙方使者多次互相來往。匡章藉機變更了部分齊軍的旗幟標記,混雜到秦軍當中,等待配合齊國的主攻部隊破敵。期間朝廷大臣多次汙衊匡章要降秦,齊威王不接納。不久之後,匡章的戰術大獲成功,秦軍被混進軍營的齊軍士兵和匡章的大部隊內外夾攻,原本戰意就不甚堅決的秦軍一觸即潰。

秦齊爭霸之三晉角逐,打得秦惠文王自稱西藩之臣

齊威王

三晉角逐二:

函谷關破岌岌可危

秦國自當年直接面對強齊之後,自己也不敢直接對齊國動武,只能弄點小動作,比如騷擾騷擾韓,魏,比如還有時間把自己領土忘西北擴張擴展,把自己養肥點,過了一段時間後覺得自己養肥的差不多了但還是不敢正面對齊國,就打了當時的老三楚國,楚國敗了。當時膽肥的秦國把孟嘗君得罪了,不過孟嘗君也確實看到秦國的潛力,現在不除後患無窮,所以由孟嘗君主導的三國伐秦開始了,公元前298年,孟嘗君發起齊、魏、韓三國聯合攻秦,由匡章統帥聯軍,前後有三年之久,先是攻到秦國的函谷關,駐屯大軍,加以封鎖,之後趙、宋兩國也參加,最後終於攻入函谷關,迫使秦國求和。秦國歸還魏、韓一些侵地後,三國聯軍才退去。公元前296年,函谷關被攻破,秦昭王急謀割地自救。齊相孟嘗君聽信韓慶之言與秦議和,放棄滅亡秦國的良機。孟嘗君主意不堅定啊,自己當時就覺得已經把秦國打慘了,起不來了,後來的事情證明了,孟嘗君自己一廂情願的。

角逐結果:

齊國重新確認了霸權,秦國自稱西藩之臣,被打的看似奄奄一息,但是實力依然存在,這導致齊湣王更加盲目與自大,三晉角逐成為齊國號令天下最後的吼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