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人唯賢成就秦國第一位王“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為秦孝公的兒子,原名為嬴駟。後人在評價秦惠文王之時,都認為他是位大有作為的秦國君主,後人將嬴駟評價為秦國四雄主之一。嬴駟在位時,將秦國的國土面積進一步擴大,並且加強了君主專制,為後代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秦惠文王名叫嬴駟,嬴是他的姓,自然不必多說。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駟”的含義,從偏旁來看,“駟”為左右結構,左字旁為馬,右字旁為四。從古人造字來看,“駟”字有四匹馬拉車之意,後來經過進一步衍生,“駟”的意思又為說話做事謹慎,表示此話一出四匹馬都拉不回來,類似於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之意。從嬴駟政績來看,他的確做到了謹言慎重。秦惠文王在位時期,秦國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才走向正軌,和楚國、魏國等國家相比起來,秦國還有很多路要走。為了讓秦國走的更遠,秦惠文王每一個決策都要縱觀方方面面來決定施行,如果某一環節沒有想到,可能就會引起其它國家對秦國發起兼併戰爭。從秦惠文王功績來看,他無疑是位賢明的君主後人將嬴駟評價為秦國四雄主之一。嬴駟在位時,將秦國的國土面積進一步擴大,並且加強了君主專制,為後代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任人唯賢成就秦國第一位王“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上位後,第一件事就是除掉了商鞅,商鞅變法深入人心,但是他觸動了統治階層的利益。當時,商鞅變法得到了朝廷上下的支持,民間百姓對商鞅的呼聲也很高,秦惠文王意識到商鞅手握重權,已經威脅到了他的利益。秦國人只知有商鞅而不知有國君。“功高震主”是古往今來的大忌,作為新任秦國君主的嬴駟焉能駕馭這位立有大功的大良造。在他上位後,對商鞅進行車裂,而且順手鏟除了商鞅的黨羽,鞏固了自己的統治權。秦惠文王在除掉商鞅後,以商鞅造反查無實證,公子虔、公孫賈等保守派和甘龍、杜摯等老世族純屬陷害為由,順手除掉了這幾人及其大量黨羽。徹底掃除了執政道路上的所有障礙。秦孝公沒有完成的收尾工作,由秦惠文王出色地完成了。

秦惠文王一生最大的成就在於他善於任用賢才,而秦惠文王也的確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縱觀秦惠文王時期的大將,都是數一數二的能手,比如張儀、樗裡疾、魏冉、公孫衍、司馬錯等。正是因為秦惠文王善於用人,敢於用人,所以秦國才能快速發展。

秦惠文王嬴駟在位其間:武有司馬錯、文有樗裡疾、張儀,也算是文武俱備。張儀雖為丞相,其實就是外交丞相,主職就是分化離間六國;樗裡疾作為右丞相,主領秦國內政;司馬錯作為秦國國尉兼上將軍,主司對六國作戰。張儀對秦惠文王在擴張領土上的建議是連橫說。主張秦國參與各諸侯複雜的鬥爭,秦國在參與過程中,進行謀利。秦惠文王任命張儀為謀士,讓他出使各諸侯國當外交家,張儀不辱使命,他將各諸侯國縱合抗秦一論轉變為連橫親秦,深得秦惠文王的認同和賞識。在擴張上,秦國先對東邊的魏國下手,魏國抵擋不住來勢洶洶的秦兵,隨後便敗下陣來。為了保全國家政權,魏國只好被迫割讓15座城邑給秦國,使得秦國領土進一步得到增加。蘇秦與戰國四公子合縱六國聯軍48萬攻秦,秦人開關延敵,五國之師逡巡而不敢前。於是秦人奮力一擊,六國大軍作了鳥獸散。

除此之外,秦惠文王還平定了義渠。當時,義渠是匈奴的一個分支,他們多次侵害秦國邊境,致使民不聊生。在大臣的建議之下,秦國士兵燒掉了邊境上的草地,讓義渠不敢輕易前來,後來,義渠發生內亂,秦軍乘機平定義渠,秦惠文王時期,討伐了義渠二十五座城。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十三年),秦惠文王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效仿六國,把公稱號廢除,改用王稱號,即廢公稱王,從此秦國曆代君主都稱王。秦惠文王此舉,彰顯了秦國的強大國力,也彰顯了秦惠文王要統一天下的決心。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二十七年),秦惠文王因日夜勤政,最終操勞過度而病死,終年45歲。

秦惠文王死後,兒子秦武王繼承王位,延續秦國未完成的統一天下大業。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