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名醫,人稱半仙的葉天士

清朝 黃帝內經 濟世 蚊子 藥品 橄欖 有關艾灸 2019-04-25

葉天士是清代著名的中醫學家,葉桂最擅長治療時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國最早發現猩紅熱的人。在溫病學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溫病學的奠基人之一。

江南名醫,人稱半仙的葉天士

葉天士

葉天士原名葉桂,他勤奮好學,聰穎過人。從十二歲到十八歲,他先後拜過師的名醫就有十七人。在世八十年,臨終前警戒他的兒子們說:"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借術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吾死,子孫慎勿輕言醫。"——這是一個對自己的言行極端負責的仁者之言。同時也顯示出他在醫學,乃至人生哲理的追求上所達到的極高境界。因為往上走得越高,就越知道天高遠不可及,越知道自己的渺小不足言。最聰明的人,大多是謙虛的人。

在這裡不得不和大家分享幾則關於葉桂的經典故事

他自號香巖,人稱半仙,有手到病除的本事。連康熙皇帝也感激他治好了自己的搭背瘡,御筆親題"天下第一"的匾額賜給他。因他一生治癒過不少奇疾怪症,

傳說連神仙都慕名而來,變做一個平常人請葉天士診斷。葉桂號罷脈後,說了八個字:"六脈調和,非仙即怪。"。不管這一傳說是真是假,可葉桂妙手回春,起死復生的事都是有口皆碑的。有幾個這樣的小故事--

一、按方服一百劑

有一個人患一種慢性病,經常復發,十分苦惱。他找葉桂診治。葉桂開了一個方,囑他按方服一百劑,就不會復發了。病人服了八十劑,病已好了一個多月,他就再不服藥了。不料,事隔一年,病又復發。葉桂對他說:"我叫你服一百劑,你才服八十劑,當然復發了。從今天開始,你聽我的,再服四十劑,病就永不復發。"事情果真如他說的一樣。

二、奇術治暴盲

據史載,清代藩憲向為京官,而清代京官沒有多大實權,極想外任,所以藩憲聽說要到蘇州外任,暴喜而盲,急忙差人去請名醫葉桂療疾。葉桂瞭解他發病詳情之後便說:"我是一方名醫,怎能如此請我?必須備全副儀仗來,方可前往。"差人回稟,藩大怒,眾人相勸,依允名醫要求,若治不好目疾,重罰不遲。於是,令儀仗相迎,但誰也未想到,葉並不去,又說,"去回稟大人,必須由藩夫人親自請!"藩聞後,怒不可遏,咆哮如雷。在這之間,藩大人怒氣未消,而目卻忽明,眾人難解,葉桂已匆匆趕到藩府上請罪了,對藩說:"我並非無禮得罪大人,而是為了治好大人的病。"藩大人由怒轉喜,盡釋前疑,並重禮相酬。葉天士奇術奇在於不藥而癒,於是,葉桂以陽治陰,奇術療暴盲的佳話傳遍蘇州城內外。

葉桂運用《內經》理論,心藏神,過度興奮和喜樂傷神,暴喜將心神蕩散,可致暴盲,怒為陽勝,喜為陰勝,陰勝制陽,陽勝制陰,故讓藩大人暴怒,以陽制陰,陰陽平衡,暴盲激怒消散。

江南名醫,人稱半仙的葉天士

三、葉桂的外孫剛滿一歲,得痘症,痘發不出來,抱回家來請他醫治。葉天士覺得很難治。葉桂的女兒氣得直撞頭,對他說:"父親平常都說'痘無死症',現在就單單外孫兒不能救嗎?那就讓我和他一起死吧!"拿起剪刀就要自殺。葉桂不得已,低頭沉思了好久,最後把嬰兒赤身裸體地抱到一間空屋裡去,自己出去和一幫人打鬥嘻戲。女兒想看嬰兒,門又打不開,叫了幾批人去催父親回來,父親正玩得高興,不聽女兒的話,女兒哭得死去活來。到了半夜,才去開門看嬰兒,痘出得很好,一粒粒就象珠子一樣飽滿晶瑩。原來那間空屋裡蚊子很多,叮咬嬰兒的皮膚就使痘發出來了。

四、治貧

一天,葉桂正在藥房給病人號脈,忽見一個衣衫破爛的人冒冒失失的闖了進來。他不等主人問語,就拱一拱雙手說:"向先生請安!聽說先生是當今的活神仙,能治百病。我有一致命的病症,不知先生能治否?"葉桂說:"只要我能治得好,一定效勞,你有什麼病直說無妨。"那人說:"人不欺病,病難欺人。其實我一無內患,二無外傷,只是太貧窮了,你可會治貧嗎?"葉桂還沒回答,來看病的人卻火了:"我看你這個人是無理取鬧!走遍天下,哪有醫生能治貧的?"不料葉桂捋著長鬚笑道:"貧也算種病嘛,既無佳餚滋補,又頻添憂愁傷身,可謂有損元氣。不過要治它也不太難。我看這樣吧,我給你一枚橄欖,只許你吃肉,光留核,再把它種下,到明年自然就不窮了。"看病的人聽了這番話,像降到五里霧中摸不著真山實水。來人也覺得種橄欖核與治貧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本當不信,又見葉桂說得誠懇,便拿著一枚橄欖滿腹狐疑地回去了。

那人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照葉天士的話辦了。第二年,橄欖樹就長高了。挺拔的小樹上長滿了綠葉,就是不開花,不結果。那人想:無果樹有啥用?就去問葉桂。葉桂笑道:"到時候了,過幾天自有人送錢來。"那人還是不信,悻悻地回家了。沒過三天,怪事出現了,買橄欖葉的人竟像趕會一樣,後腳跟著前腳地接踵而來。雖然每人只買幾片,價錢也便宜,但一樹濃葉何止萬千,所以那人為此發個小財。再以這筆錢做個小本買賣,不久便成了小康之家。他十分感激葉天士,抽空帶了一份厚禮去向這位神醫道謝,並探問其中的奧妙。葉天士婉言謝絕了對方的饋贈,把買橄欖葉的祕密告訴了他。原來,葉桂早料到這一季節有某種傳染病流行,配治醫治此病的藥物少不了橄欖葉,所以在開藥方時,每方必加幾片。俗話說:"藥不分貴賤,能治病就是好藥。"可滿城的藥肆就是沒有這東西,病家只好在葉桂的指點下,到那人的住處買橄欖葉了。這也是葉天士平時遵循醫德,樂善好施,對貧苦人的一片心意。

史書亦稱"當時名滿天下",為眾醫之冠。民間則普遍傳說其為"天醫星下凡"

當時的尚書沈德潛曾為他立傳說:"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販夫豎子,遠至鄰省外服,無不知有葉桂先生,由其實至而名歸也。"可見當時其知名度之高。。傳記載其處理"疑難證"方法:"或就其平日嗜好而得救法;或他醫之方,略與變通服法;或竟不與藥,而使居處飲食消息之;或於無病時預知其病;或預斷數十年後:皆驗。"雖然史書盛讚其獨一無二的高超醫術,但對於民間廣傳的葉天士治病的神奇案例卻又不敢相信,稱其為"傳聞附會,往往涉於荒誕",因而"不具錄"。若以當時老百姓的反映而論,葉桂可謂中醫史上醫名最著者。民間傳聞,特別是全國性的,絕非空穴來風,往往有其常人不可知解的原因,而"天醫星下凡"的說法也只有這一回。史官因為自己不能理解和接受,就"不具錄"其超常醫案,實為一憾。

江南名醫,人稱半仙的葉天士

葉桂首次闡明溫病的病因、感受途徑和傳變規律,明確提出"溫邪"是導致溫病的主因,突破了"伏寒化溫"的傳統認識,從根本上劃清了溫病與傷寒的界限。《溫熱論》開宗明義第一句話"溫邪上受,首先犯肺",指明溫邪的傳入是從口鼻而來,首先出現肺經症狀,如不及時外解,則可順傳陽明或逆傳心包,與傷寒之邪按六經傳變完全不同。其中"逆傳心包"之說,確屬對溫病傳變認識的一大創見,也是對《傷寒論》六經傳變理論的一大突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