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清水河》存在很多疑點,真實的原因可能是這樣的!


《探清水河》存在很多疑點,真實的原因可能是這樣的!

一、藍靛廠和火器營

原來很多人不知道火器營,但自《探清水河》流行後,很多人知道了火器營。

北京西郊的藍靛廠和火器營,不瞭解以為是一個地方,實際上兩者不是一個地,而是相鄰的兩個地方。

藍靛廠,明清時期,出產青藍色染料的基地。明朝叫“內織染局”、清朝改稱“織染局”,織染局外署轄藍靛廠。藍靛廠曾是個商鋪林立的繁華之地,這裡的老字號有“德源成”、“德源興”的醬菜,“月盛齋”的糕點,“永利齋”滿漢餑餑鋪,“仁昌”絨線鋪,“德豐聚”的木工房和西門當鋪,這些店鋪直到五十年代還很紅火。

藍靛廠之所以繁華,因這裡臨近兩個八旗兵營,一個是西側的老營房,另一個是北邊的火器營。

說起老營房,就要說到圓明園八旗護軍營,雍正二年(1724)於圓明園周圍建營房八所,選在京八旗護軍三千名、養育兵九十六人別組成營。因設八旗,分佈於圓明園周圍,而這個老營房,就是圓明園八旗中的鑲藍旗。

關於火器營,最早設於康熙年間,原在京城內。清乾隆35年(1770年),把火器營分兩部分,一部分還在京城內,叫內火器營。另一部分就是遷移到藍靛廠北,叫外火器營。火器營與圓明園鑲藍旗相鄰,兩者同是兵營,因為外火器營建的比較晚,所以圓明園鑲藍旗就被稱為老營房。

清乾隆帝第五子榮純親王永琪七世孫、著名滿學家金啟孮先生小的時候就經常生活在火器營,在清末,火器營和老營房是兩座滿城,有城牆和城門,作為軍事禁區,外人是不許進入的。到了民國,滿城被扒了,兵營已經不存在,八旗兵只能在附近種地,這裡變成農村,老營房和火器營變成村落的名稱。隨著近年城市化改造,這裡已經變的高樓林立,藍靛廠、老營房、火器營,只變成了街道名稱。

藍靛廠,包括廠大街、廠后街、廠北街、廠衚衕、紅門村、下村、石佛寺、戲樓。最出名的是立馬關帝廟。清朝把關帝作為護國神,每個八旗駐地都建有關帝廟,為表示尊敬,八旗兵沒有直接呼關帝名字的,開始叫關瑪法(滿語關爺爺的意思),後通用漢語了,就叫關老爺,關帝廟被俗稱老爺廟。

《探清水河》存在很多疑點,真實的原因可能是這樣的!

二、探清水河的故事和疑點

老營房、火器營這些滿族聚集地,流傳很多民間傳說,也有人幫助收集整理。關於探清水河的故事,因為舊社會在北方各地都非常流行,但被作為淫詞小曲。在新中國,反對低俗,所以這故事被人淡忘了。多虧近年來郭德綱等把這小曲挖掘改編,讓這悽美的愛情故事重見天日,並讓《探清水河》廣為人知。很多人包括一些滿族前輩專家也有過考證,考證都認為是發生在晚清時候火器營的一個真實故事,我也曾寫過文章《《探清水河》在滿族人口中的真實故事是怎樣的?》。

但現在思考,其中有很多疑點,現在分析如下:

1、這故事的發生在清末,經考證宋老三原名是鬆三,鬆的滿族老姓可能鬆加拉氏,鬆三兩口子開了個大煙館。這裡違反了清朝兩條禁令,一是八旗的旗人禁止經商。二是旗人禁止吸菸。

有人或許說,到清末,管理鬆動了,可能沒人管。真的不可能。這是天子腳下,慈禧經常居住頤和園,京郊的滿族都流傳慈禧每次去頤和園,途徑這些營房都會去看望旗兵,慈禧非常嚴厲,發現有違法的事情,也是一頓臭罵。但慈禧又想是自己的大家長,罵歸罵,又非常心疼大家,看到大家生活困難,每次都拿自己的貼己錢給旗兵賞賜,所以在八旗兵裡,慈禧的口碑是非常好的。

即使到清末,旗人不許經商的規定執行的很嚴,所以很多旗人有某項愛好或者說是一技之長,也不許經商賺錢。老北京通金壽申先生寫的《老北京的生活》等書,就記錄了晚清很多老北京旗人真實故事,有的唱戲非常好,但只能當票友,作為愛好玩玩。有的做菜非常好,但也不能開飯館,只是有的人家裡辦喜事等請去給掌勺。

關於旗人禁止吸菸,《大清律例》就明確規定:在禁止吸菸地區吸菸的,旗人要枷號(拘留)兩個月。營房內肯定是屬於禁菸之地。1905年6月27日《大公報》以“太后戒菸確聞”為題作了報道:“皇太后近日頗研究衛生要旨,以紙菸有害腦力,於日前將孔雀煙八箱,全行擲棄湖中,並戒在內廷服侍之內監及宮女等人,一概不準再吸紙菸。”慈禧太后連紙菸都禁止,何況鴉片呢?1907年初,學部議定禁止中小學學生吸菸,並通飭各省實施。

所以如果宋老三真是旗人,肯定不許可經商。營房內管理嚴格,更不可能有大煙館。

2、清朝旗人不用漢姓,《探清水河》故事發展在晚清,清朝是命令禁止滿洲旗人用漢姓的。如果按歌詞宋老三,即使是鬆老三也不可能,因為滿洲人習慣是稱名不舉姓,無論是官方文件,還是民間的叫法,是沒有把姓和名連讀。

整個清朝,滿洲人是隻稱名不稱姓。這樣即使是姓鬆加拉氏名老三,一個是不可能把滿姓簡稱鬆,二也不會把姓和名連讀。

即使說老三是綽號或外號,也是不可能帶姓氏的。滿洲人改漢姓和漢姓與名字連讀,是進入民國以後,避免被歧視和迫害而改的,在晚清,是不可能這樣叫法。

在歌詞中男方一直叫小六兒或是六哥哥,考證中說他是佟佳氏,但歌詞是沒有佟小六的說法。小六兒的叫法就符合清朝滿洲人的習俗。

3、營房外人不能進入。前面說了火器營在清朝就是一座滿城,有城牆有城門,作為軍事禁區,外人是禁止進入的。如果把大煙館開到火器營裡面,一是火器營的領導不答應,另一個作為對外人經商,外邊的人根本進不來,如何能經營?

《探清水河》存在很多疑點,真實的原因可能是這樣的!

三、發現新的解說

關於各位專家的考證,因為晚清距今久遠,加上長期《探清水河》作為淫詞小曲,人們也忌諱談論,所以專家採訪的人可能記憶有誤差,或是傳說中有訛傳,所以出現我上邊說的幾點疑點。

最近,京西外火器營正黃旗後裔的老人張寶興給了比較明確的回憶,下邊這一段就張寶興老人的回憶:

歷史久遠,傳說免不了走樣兒。以訛傳訛更是難免。 火器營不是現在有的文章說的僅有幾十戶兒。火器營有南北三條大街和東西一條大街。東西門大街將火器營分為南四旗北四旗。北四旗建空軍學院時被徵佔。只剩了南四旗。衚衕都是東西向。一條衚衕兒就至少四五十家兒。起碼應有兩千家兒左右。

關於《探清水河》裡的宋老三既不是火器營的,更不是藍靛廠的。而是火器營北門外的。宋老三是漢族人,女兒大蓮兒自然也是漢族人,歌詞中的小六兒是旗人,因為滿漢不通婚,雙方家長都是不同意這門親事,才有了《探清水河》故事裡悲劇情節的發生。

關於滿漢不通婚,確切說是不問滿漢,但問旗民,就是八旗內可以通婚,但旗人不能與不在旗的民人結婚。

光緒二十七年(1901)十二月二十三日,慈禧發佈懿旨正式廢除了旗民不通婚,原文如下:

我朝深仁厚澤,淪浹寰區。滿漢臣民,朝廷從無歧視。惟舊例不通婚姻,原因入關之初,風俗、語言或多未喻,是以著為禁令。今則風同道一,已歷二百餘年,自應俯順人情,開除此禁。所有滿漢官民人等,著準其彼此結婚,毋庸拘泥。至漢人婦女,率多纏足,由來已久,有傷造物之和。嗣後搢紳之家,務當婉切勸導,使之家喻戶曉,以期漸除積習。斷不準官吏胥役藉詞禁令,擾累民間。如遇選秀女年份,仍由八旗挑取,不得采及漢人,免蹈前明弊政,以示限制,而恤下情。將此通諭知之。

現在故事具體年代難以考證,即使是發有廢止滿漢不通婚的禁令,但長期的習慣還是要延續很長時間,不要說是晚清,就是到民國,還是有很多旗人家長不讓子女與漢人結婚。

比如老舍與胡絜青是由滿族學者羅常培介紹的,相識的時候,老舍31歲,胡絜青26歲,在民國的時候算非常晚的大齡男女青年,之所以這麼晚,估計一大原因,兩人都是滿洲人,還是想在族內找配偶,最後還是由族內的羅常培介紹成功。

在解放初期搞的民族調查,也發現很多例子。如1958年大連機床廠的滿族工人王某說:我爺爺的民族觀念比較傳統,要求所有子女都要族內通婚,不允許娶漢人。結果,我三十多歲才找到一個滿族女人結了婚。

所以,張寶興老人給的《探清水河》故事版本很可信,悲劇的原因是旗人小六兒父母不同意兩個人婚事,大蓮的父母也不同意,真的類似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故事,最終導致大蓮跳河自盡。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作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