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人魏傑後人謹守家訓 將好家風代代相傳

清朝 魏徵 建築 沈葆楨 福州新聞網 2017-05-24
清代名人魏傑後人謹守家訓 將好家風代代相傳

老魏(左二)耐心向遊客講述魏傑家風故事。

福州新聞網5月22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李白蕾/文 通訊員 史芙蓮/攝)在福州有一個很出名的家族,各知名學校和醫院都有這個家族的人。在這個家族1000多人總人口中,從教者佔15%以上,行醫者佔10%以上,還有5%以上建築工程師。這就是清代福州歷史文化名人魏傑的後裔。魏傑是唐代名相魏徵的後裔,他在世時立下了好家訓,一代代人遵守先輩囑咐,讀書報國成為共識。21日,記者來到魏傑家風館,聽他的後人講述魏家家風好故事。

魏傑家風館(魏傑故居)位於金雞山上彩虹橋邊,佔地面積380平方米,是一座黑瓦白牆仿古建築。平日裡主要是他的第六代後人魏貽欽負責管理。老魏告訴記者,最近晉安區出資,正在對魏傑家風館進行修繕完善,預計本月底可完工開放。“這個故居於2002年10月建成。此次修繕不僅包括水電等基礎工程,還要補充展示魏徵和魏傑的資料,並將一間屋子改造成20多平方米有桌椅的書寫室,週末可以接待愛好書法的孩子,平常也可以在此開課講授家風故事。”

“魏傑的祖上是後唐時從河南遂平府隨王審知入閩的。魏傑出生於清嘉慶元年,他的家境還不錯,人也聰慧好學,多才多藝。”老魏說,清代船政名人沈葆楨與魏傑是好友,在與沈葆楨的交往中,魏傑接觸到了西方科技,眼界也變得開闊了,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他從船政學堂回來後就開始辦學,把自己的三進屋子加上後花園全部騰出來開辦學堂,這個學堂就是現在晉一小的前身。”

“魏傑把自己的財產都捐出去辦學了,他留給的後人只有精神財富。”老魏說,聽祖輩講,魏傑立下的家訓大意是:家裡16歲以下孩子,不管男女,都必須讀書,要愛國,學成必須報效國家。正是在這一家訓指引下,遍佈海內外的魏家後人英才輩出。抗日戰爭時就出過一位名人,她是老魏的姑婆,她去世時朱德送來了親手寫的“教子有方”四字牌匾。原來,她的兒子阮家金是印尼泗水福州同鄉會會長,抗戰期間組織華僑青年為前線送去大量當時最急需的抗生素,挽救了許多戰士的性命。

“你是不是很好奇我們家族為什麼老師、醫生、建築工程師特別多,這也和魏傑家訓有關呢。”老魏說,魏傑生活在動盪的年代,他清醒地認識到“教書可以育人,治病可以救人,建房可以住人。教師、醫生、建房者這三種職業,無論在哪種年代都需要。”他自豪地說。

老魏說,魏傑後人特別團結,每年農曆2月第一個週日都會集中到魏傑家風館祭祖。由於家族醫生多,不乏專家級人物,組織起來開展義診也是常有的事。家族文化人多,春節義寫春聯也堅持了好多年。“我跟你講個我自己家裡的故事,你就知道魏傑家訓的影響。”老魏說,他妹妹的兒子黃希,特別優秀,2008年獲英國政府在亞洲唯一全額獎學金名額,赴英攻讀博士和博士後,學成後他放棄英國優厚薪資回國在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工作。“祖上交代學成必須報效國家,所以他自己以及我們長輩都認為回國是正確的選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