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全州戰役,南王馮雲山戰死

清朝 太平天國 馮雲山 洪秀全 方誌廣西 2017-03-27

全州是桂北大地上的一顆明珠,物產豐富。它的西北是嶺,東南是山,中間是江河,處於湘江上游,是連結湖南、廣西兩省(區)的水陸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要隘。太平天國革命爆發後,清朝的一些有識之士也意識到了奪得全州就可直取湖南,當時的漢陽同知張目翟孫就曾上書湖北巡撫說:“全州為楚粵要塞,若全州不守,賊必入楚,未易遏也!”認為“全州固則楚境安”。但腐敗的清朝廷已無暇顧及。數日之間,太平軍就迅速攻佔了全州這座重鎮,撕開了通往中原大地的口子。

太平軍全州戰役由攻城戰和蓑衣渡血戰組成。

太平軍全州戰役,南王馮雲山戰死

一、全州攻城戰

1852年4月中旬,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後,“由小路過牛角、瑤山,出馬嶺,上六塘高田、圍桂林。”桂林城堅敵眾。太平軍圍攻一月不下,便撤圍,“由靈田圩襲陷興安”,並繼續北上。在沿途老百姓的大力支持下,數萬太平軍勢如破竹,迅速進入全州境內。

當時,全州的新任知州曹燮培聞知太平軍進入州境,大為恐慌,匆忙抓募壯丁300餘人,晝夜訓練,並苦苦挽留前任知州瑞麟共守全州。剛好湖南寶慶協都司武昌顯率兵500人路過全州,馳援桂林,因全州形勢緊張,被曹知州挽留駐守。這樣,全州城的兵力共約千人,守城官吏就是曹燮培、瑞麟、武昌顯3人。守城官兵雖少,但城防比較牢固;城牆都用青石固砌,高達1丈5尺左右;城牆上每隔30步就建一小房,可容10人,炮樓林立;城外有護城河,而且東南方面臨湘江、羅水,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城池。

5月24日,太平軍抵達全州城下,守城清軍發炮亂轟。洪秀全、楊秀清令3000多太平軍將士,三面包圍全州城,發起了激烈的攻城戰。由於城高牆厚,加上曹燮培令城中居民熬煮桐油、松脂、大糞等高熱髒物,向用呂公車、雲梯攻城的太平軍將士澆潑,一連數日,太平軍傷亡甚大。清《賊情彙纂》記載說:“守城殲‘賊’最多,則莫過全州之桐油糜淖……‘賊’中至今談之,尤切齒股慄。”太平軍見強攻州城不下,便決定採用獨創的“掘地攻城術”攻城。正當為選擇何處“掘地”(挖地道)犯愁時,一個自稱曾是瑞麟幕僚的全州人來到了洪秀全的營帳中,獻出了全州城的佈防圖。洪秀全見後大悅,決定選在防禦相對薄弱的西門掘地攻城。於是,在這個幕僚的引導下,一家民戶主動讓出了自己簡陋的住房,讓太平軍的“工兵”從這裡開挖通向城牆的地道。為鼓勵和掩護躲在民房內挖地道的將士,洪秀全親身率軍在西門外江西會館(今城關完小側門)安置大炮,轟擊防守西門的清軍。經過數日挖掘,在6月3日午時左右,地道挖成,太平軍用棺材裝上16擔火藥,推入地道,點燃引線,轟然一聲巨響,一舉炸塌了西門城牆,太平軍將士們如潮水般地攻入州城。據《平桂紀略》載:“火發城崩二丈餘,秀全率部攻入城中。”清軍千總葉永林、把總張之福、前知州瑞麟等當場斃命。

太平軍攻入州城後,懲治貪官汙吏,斬殺惡霸地主;安撫黎民百姓,贏得全州人民的擁護,很多人加入太平軍,革命隊伍更加強大。據《太平天國革命在廣西資料彙編》說:“太平軍破城後,州官曹燮培躲進東門義倉底,被搜出來殺了……太平軍圍攻全州城,頭天破城,第二天午時,下令封入。”當時,太平軍依例處決了知州曹燮培、都司武昌顯、參將楊映河等清地方官吏30多人,團部黃建極率100多人奪路逃走。太平軍終於奪取了全州這座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古城。

但是,沿路“追剿”太平軍的餘萬清、劉長青率領的清軍很快集結到了離城十里的太平鋪、魯板橋,楚軍悍將江忠源也率部抵達城外富塘鋪一帶,清將和春亦統兵至全州附近。全州城處於清軍的包圍之中。面對緊張的形勢,洪秀全與眾將商議,“欲竄回廣東,楊秀清原籍湖南,熟悉楚省形勢,力勸赴楚。”洪等深然之。因此,太平軍在城內休整3日後,兵分水陸兩路,撤離全州城,向湖南進發。6月6日,水路大軍順流而下,至蓑衣渡口,與在此設防的清軍江忠源部展開了一場更加慘烈的血戰。

太平軍全州戰役,南王馮雲山戰死

二、蓑衣渡血戰

蓑衣渡離縣城約10裡,是由全州沿湘江進入湖南境內的必經之處。當時,清軍在這一帶的湘江兩岸駐守了重兵,並在岸上一個土地堂旁架設了數門大炮,可直轟江心;並砍伐大松樹、樟樹,攔在江中,阻止船隻通行。《清朝先進事略》載:“全州既陷,銳意出湖南。忠源先諸軍扼富塘鋪,秀全不能越,則悉載其輜重舟中,水陸並下。忠源伐木塞河,截蓑衣渡,血戰二晝夜,秀全舟掛樹不得前。”江忠源是湖南新寧縣人,因鎮壓太平軍而被提升為清安徽巡撫,1854年在蘆州被太平軍打敗,城破自殺。

太平軍將士因乘坐的船隻被河中木頭堵塞,又遭岸上清軍傾射如注的炮火轟擊,損失慘重。但太平軍將士依然英勇奮戰,船隻被炮火炸壞了,便棄舟上岸,揮舞著刀槍棍棒與清軍展開肉搏戰,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激戰中,指揮作戰的南王馮雲山不幸被炮火擊中,因傷勢過重而英勇犧牲,年僅39歲。馮雲山的犧牲,使太平天國失去了一位優秀的領導者和組織者。《醒世文》記載:“南翼軍師為輔佐,前導開國扶聖君,克取省郡如反掌,開疆拓土功勞深”。故當馮雲山死時,洪秀全哭曰:“天不欲我定天下耶?何奪我良輔之速也!”

在蓑衣渡,太平軍將士與清軍鏖戰二晝夜,重創清兵後,衝出了清軍的堵截,於6月9日拋棄船隻,由全州的扁擔坳、黃沙河一帶向零陵方向進軍。開始了揮師北進、橫掃長江中下游、直取南京的戰略方針。清《賊情彙纂》卷十一記載:“楊秀清曰:‘今日上策,莫如舍粵不顧,直前衝擊,循江而東,專意金陵,據為根本’,洪‘逆’等深然之。”於是,太平軍繼續北上,聲勢日益壯大,終於在1853年春攻佔南京,改名天京,定為都城,建立了與腐敗的清王朝相對峙的、長達14年之久的農民革命政權,在中國近代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廣西地方誌辦公室出品

責編:郎尚德 黃榆林

審校:吳輝軍 遊 勇

總編:李秋洪 鄧敏傑

廣西地情網:www.gxdqw.com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