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大清對南美洲的炮艦外交,載灃其實是個聰明人

大清始於攝政王,終於攝政王

很多人認為清朝最後毀在了軟弱無能的攝政王載灃手中,就是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而清朝入關之始是攝政王多爾袞攝政,奠定了大清在國內的基業,所以有大清有始於攝政王,終於攝政王的說法。1910年大清對南美洲的炮艦外交,載灃其實是個聰明人

攝政王載灃

那麼攝政王載灃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載灃是皇族中第一個去西方學習的人,18歲的載灃代替清廷去西方國家賠罪,德國皇帝本想借機羞辱中國,可是看到18歲的載灃非常老練“慎重外交,不辱使命”。所以德皇對載灃稱讚有加,並且告誡載灃,不論發生什麼事情,都要把軍隊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當慈禧臨死時讓溥儀做皇帝,載灃攝政的時候,西方國家對滿清後期推行的改革是抱有非常大的期待的,他們認為載灃會是一個好的改革家。而載灃並不是一貫所說的懦弱無能之輩,外界對載灃的這種認識恰恰是載灃的過人之處,他非常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一個君主立憲的制度,從後來清室退位我們可以看出,清室是有清室優待條約的,這和後期載灃的努力不無關係。歷史上哪個朝代改朝換代上一屆君主都沒有好的結局,清室能住在紫禁城繼續招募宮女太監,享受皇帝的禮遇算是比較好的待遇了。1910年大清對南美洲的炮艦外交,載灃其實是個聰明人

紫禁城

攝政王載灃知道日本東北組建的偽滿不會幫助自己復國,而自己希望的君主立憲制度只有國內的和平革命才能達到,所以載灃堅決拒絕去東北參與偽滿洲國。

載灃是一個支持革命派改革方案的攝政王,他對革命派百依百順,這讓革命派認為不需要革命就可以達到想要的目的,可是問題就出來了地方官員這兒了,君主立憲制度,是利君利民不利官,因為這樣皇室真正是鐵帽子皇室,永遠都不會被推翻,所以慈禧晚年聽到載灃西方學習回來後的報告,也為君主立憲的好處所打動。
1910年大清對南美洲的炮艦外交,載灃其實是個聰明人

慈禧太后

然而我國古代的君主專治,很多時候是君權和相權的一種平衡,而不是皇帝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很多時候以宰相為首的大臣始終是制衡著君主權力的。如此一來地方上率先搶著獨立自治,所以載灃不是阻礙改革,而是沒有把握住改革的步子,改革太快損壞了地方的利益。因為載灃太希望實行君主立憲制度了,載灃不想再在紫禁城中做著讓自己非常勞煩的事情,用載灃自己的一句話,“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

攝政王載灃支持下的南美炮艦外交

1910年,南美洲華工遭到不平等待遇,這個時候恰好清政府一艘戰艦路過南美洲,這個時候赴南美官員為了維護華工利益,直接電報國內派兵船過來,很快兵船到了,這就是海圻號戰艦很快從附近開了過來,這個時候大清的戰艦在南美響噹噹的做了一次炮艦外交,這需要載灃的支持,也需要艦上官員的勇敢。1910年大清對南美洲的炮艦外交,載灃其實是個聰明人

海圻號巡洋艦

所以很多人認為的是載灃的軟弱無能導致了清廷的滅亡,其實載灃恰恰是利用這種外衣,在滿清已經滿目瘡痍的情況下最大程度達到保全皇室的目的,只是載灃也確實缺少殺伐果斷的手段,很多時候罵名就是要決策者來背的。而載灃一味的順從,誰說好就聽誰的。我們可以說載灃是一個好的父親,好的丈夫,卻不是一個好的治國者,總的來說就是政治經驗不足吧,畢竟只是20多歲的人,可也不是一貫所認為的那麼不堪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