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1-8集觀後感

清朝 李鴻章 張之洞 中國近代史 盛宣懷 遊吟詩人Asik 2018-11-28




走向共和1-8集觀後感

1、跟李鴻章學說話、學辦事。。世上很多事情,其實是人際關係,先將尷尬的氣氛用閒聊緩和後,再漸入實質內容

身居廟堂,危乎高哉,謹言慎行,才是根本

很多想法,想都不要想,更不要說了

內與李蓮英、醇親王打交道,外與各國交涉,各方面處理的如魚得水,左右逢源,故能八面來風,風雨飄搖,權胄掣肘,清流物議之中往往能辦成事情


為了所謂的自尊,蒙受了多大的損失

2、水師和頤和園費用上,李鴻章賣官鬻爵,任天下人唾罵,雖然好氣魄!然權宜之計,天下之事,因此日漸其壞。

3、【李鴻章借錢】都向一家借,借少了你是他孫子,借多了他是你孫子。

4.張之洞說:個人譭譽,何足道哉,李鴻章說“漢陽鐵廠之存亡,關乎國之氣運”政見雖有不同,但目的一致,可謂惺惺相惜

5、皇帝又稱寡,孤獨,風光背後,責任重大,箇中滋味實非凡夫臆測

6、慈禧60大壽挪用水師款項,日本天皇從內府撥錢建設水師。故前者失卻大好河山,後者開拓萬里波濤。殷鑑不遠,後人應戒!

7、袁世凱23歲朝鮮總督,順利完成任務的同時不忘溫柔美人,且磊落豁達,泰然若素

8、盛宣懷:後輩不敢有違禮制

張之洞:杏蓀拯危救難有什麼使不得【豪傑仁仁自然風流,均非迂闊】

9、籌辦漢陽鐵廠,教訓頗多,失誤不少,然一代仁人志士,為了不使之倒閉,通過黑道白道、坑蒙手段、賣文籌款,真可謂: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之晚清版本

10、張之洞請盛宣懷管理漢陽鐵廠,起死回生。莊子所謂: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鴟鵂夜撮蚤,察豪末,晝出瞋目而不見丘山,言殊性也。

商人之力量,靈光微現,已經令張香帥大吃一驚,哈哈哈哈!

11、李鴻章派盛宣懷幫助張之洞盤活漢陽鐵廠,張之洞投桃報李,籌銀一百萬兩與北洋水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來而不往非禮也,高手過招,高風亮節,酣暢淋漓,堪稱佳話!

當時雖然已是國運衰退,亂象紛呈,但暮色之中仍然可見士人之一股精氣神在,光輝不減反増,令後人敬仰!

12、留元氣於閭閻,而後邦本可固。可謂科舉之靈魂。翁同龢所言,事關國家掄才大典,我輩倘不出以公心,他人更復何言!

正是此種精神之大護法!

13、張謇、康有為,一桀驁狂妄,一沉穩平實,雖一時榮枯不同,但青史流輝,弄潮浪頭,皆是時代健兒,不可以一時之得失衡量比較。

14、李鴻章機警,發現黃瑞蘭欺詐,眼力毒,處處戰戰兢兢。

北洋水師處處亂象,顯示必敗徵兆,可知國家精氣凋亡,縱是擎天棟樑也是獨木難支,聊作裱糊匠而已。

15、丁汝昌被彈劾,汗如雨下,李鴻章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一番訓斥,豪氣干雲,酣暢淋漓,語重心長,感人至深。

16、李鴻章斬黃瑞蘭,可與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相媲美,所謂慈不掌兵,義不掌才,須有殺伐決斷,鐵面如山之剛毅。

殺一人,赦一人,獎一人,激一個,看李中堂整頓人心軍風,酣暢淋漓,真是大手筆,始信政治家之風采飛揚,亦有庖丁解牛之化境。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為官者不可不戒。

李鴻章半生戎馬,一生沉浮滔天駭浪之中,處變不驚,譭譽安之若素,是真淡定,真從容,見過大世面,見過真英雄,方能有此大氣魄!可謂深得曾國藩之真傳

17、康有為一股大野龍蛇之氣概,直衝霄漢,亦是千年未有大變局時代激盪下之特殊產物。陸九淵詩云:昂首攀南鬥,翻身依北辰,舉頭天外望,無我這般人!

坐而悟道,你將這道悟清了嗎?只有悟清了這道,才能放手去幹,要想盡破藩籬,首先要悟徹諸天,將這上下五千年之舊學一律摧毀之,廓清之,日日以救世為心,刻刻以救世為事。。。。可知康有為雖然要大變動,但精神內核,仍然與舊時精神一脈相承。

要幹事,就要一步一步的來,更何況我們要乾的是經天緯地的大事!

18、醇親王之死,感慨富貴到頭其實無味。其臨終讓兒子背誦的一段話讓人經行:“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兒孫禍也大。

若問此理是若何?兒孫錢多膽也大,天樣大事都不怕,不喪自家不肯罷。財也小,產也小,後來兒孫禍也小,些許財業知自保,儉使儉用也過了。”

19、西有英國、東有日本。一百個李鴻章也難挽救敗局。福澤諭吉《脫亞論》“既然如此,作為當今之策,我國不應猶豫,與其坐等鄰國的開明,共同振興亞洲,不如脫離其行列,而與西洋文明國共進退。對待支那、朝鮮的方法,也不必因其為鄰國而特別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對他們的態度方式對付即可。與壞朋友親近的人也難免近墨者黑,我們要從內心謝絕亞細亞東方的壞朋友。”

20、日本天皇,學勾踐臥薪嚐膽,水師超過北洋前,日食一餐,激勵國家忠勇之氣,其國家精神之凝聚,令人慨嘆。慈禧一餐有118道菜,猶說無處下箸,可見奢靡之風入骨,暮氣沉沉,以小克大,以弱勝強,一敗一勝,由此可知。大清朝就是在報菜名的貫口中逐漸消亡的。

國民忠勇之氣流於青樓紅燈之區,國家捐軀之志銘於枕蓆之間,日本此種變態之現象,不可怪罪於百姓,實為政治家之挑唆也。

21、翁同龢雖精忠體國,但見識遠不如伊藤博文、福澤諭吉等人,因此不知覺之中,貽誤大事,此為讀書人之誡。並且與奸商李光昭交往之中,被欺之以方,可見應需要謹慎,人只要有弱點,就能找到道兒,李蓮英指點慶王爺如何搞定翁同龢,名在利前,可見好名與好利其本質一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李鴻章被李蓮英吃閉門羹,可嘆人主沒有進取之心,奴才更是膽大妄為,虛與委蛇,誤國不淺矣。

翁同龢作為清流領袖,不知實幹之人舉步維艱,參見北宋狄青之事,殊為可嘆

22、慈禧太后,駕馭臣子之手段實為高明,觀其對李鴻章的態度,可謂明查秋毫,恩威並用,可惜囿於眼界,終於誤國。“事辦的好壞本來沒有什麼,人你得跟對了”慈禧太后房中懸掛匾額“榮景無外”,下句為 富貴在心,可惜依舊奢侈浪費,可嘆

23、光緒帝對李鴻章說的話語重心長,堪稱明白人,事做的好壞、對錯尚且不是第一等,最重要的,是要做!清流物議正有此弊病。

24、恭親王和李鴻章的對話,可謂曾經歷經人間風浪,今為世外高人,如此方能境界恢弘,不落小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