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的謎樣人生

多爾袞的謎樣人生多爾袞的謎樣人生

多爾袞的一生是謎一樣的一生。他生前戰功顯赫,位至極尊,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權傾朝野;死後不到兩個月又被追罪,全面清算、削爵、擢宗室、籍家產、罷廟享、斷其後嗣、掘墓、開棺、鞭屍。

歷史上的多爾袞給後人留下了無數的謎:多爾袞與孝莊皇太后的關係之謎、爭奪後金汗位失敗之謎、爭奪大清帝位失敗之謎……

遷都北京定鼎中原之後,多爾袞的第一步設想“分封諸王”就失敗了。

是誰阻止了權傾朝野的多爾袞呢?

這要從清初定鼎中原時期的社會環境以及清初朝廷互相牽制的政治勢力說起。

為崇禎皇帝發喪

清軍進入北京,前明文武官員出迎五里外。多爾袞入武英殿升座,前明官員伏地叩頭,呼萬歲。

多爾袞的謎樣人生

清軍進京之初,人心不穩,百廢待舉。第一位的是安定民生,穩定社會秩序。清軍必須做到不擾民,嚴格紀律,秋毫無犯。為此,多爾袞下令軍隊駐紮城外,不得隨便進城,嚴禁進入百姓家,嚴禁殺掠。京城中的百姓借搜捕農民軍殘餘為名,互相指控,紛紛告狀。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農曆五月三日,大學士范文程建議攝政王,應來令禁止,以免互相仇害,無端生事,擾亂民心。多爾袞深以為然,下令禁止。

多爾袞的謎樣人生

范文程

為了博得前明官民、漢族地主們的擁護,清軍還根據范文程建議,為崇禎皇帝發喪。多爾袞因為“明清世仇”,本不情願這麼做,但大學士范文程據理勸說:清軍本是打著為明報仇的旗號起兵入關,不可失信於天下。要維繫前明新歸附官員的人心,不可不做。於是,多爾袞五月四日發諭旨,令前明官民為崇禎帝服喪三日,然後將其葬于思陵。廟號懷宗,諡號端,即懷宗端皇帝。

多爾袞的謎樣人生

崇禎皇帝

與此同時,多爾袞宣諭前明內外官民,各衙門官員照舊錄用,明朱姓各王,凡歸順大清者,不改削王爵,仍舊享受原有的待遇。

暫緩“強制剃髮”收攏人心

大清向來以剃髮易服為歸降的標誌,進京伊始就要求官民剃髮歸順。漢族人不習慣,認為這是懲罰和羞辱。為了避免立足未穩時遭到眾人的反抗,於是多爾袞五月二十四日宣佈:天下臣民“照舊束髮,悉從其便”。只命令軍隊要一律剃髮,叫做“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

多爾袞的謎樣人生

這些做法得到了北方漢族地主階級的擁護和支持,前明官員、漢族地主、知識分子一致認可,甚至感激涕零。民心漸漸安穩。

五月二十六日,皇太后、順治帝以“底定燕京(即北京),殄滅流寇”,派遣官員到北京賜給諸王、貝勒、貝子等及將士牛羊,表示慰問。

多爾袞的謎樣人生多爾袞的謎樣人生

無奈放棄“分封諸王”

多爾袞在平定中原的過程中,採納范文程、洪承疇等人的建議,採取廣泛團結漢族地主階級的政策,贏得了北方及部分南方漢族地主階級的擁護和支持,紛紛來歸,使清朝得以迅速入主中原,並順利進軍江南。當時江南各省,階級矛盾也比較尖銳,南明政權腐朽沒落,內爭不息,社會動盪不安。

多爾袞的謎樣人生

洪承疇

如果清朝繼續貫徹在北方行之有效的政策,團結江南士大夫,有可能緩和民族矛盾,減少阻力,較快地實現全國統一。然而在關鍵時刻,清朝統治者卻對江南政策以及統治方式卻產生了分歧。有人主張“分封諸王”,但如何分封未見記載。分析是欲將滿族的封建領主制度推向江南,以滿洲諸王分封各地,建立若干邦國,有如西周的分封制。

多爾袞的謎樣人生

分封諸王雖然也有可能較快平定江南,但容易出現諸侯割據、混亂紛爭的局面。另外,八旗是一個整體,集中起來力量十分強大,如果諸王各率所部分據一方,不僅力量分散,戰鬥力削弱,而且有被各個擊破的危險。但多爾袞卻對“分封諸王”大感興趣,召集諸王大臣專門討論。吏部啟心郎索尼以兩黃旗大臣的身份參加諸王、貝勒、大臣議政會議。他在會上明確表示反對分封。順治帝的兩位族叔吏部尚書鞏阿岱和內大臣錫翰見索尼竟敢反對攝政王的建議,立即叫喊:“索尼不欲王平天下乎? ”並請求給索尼處罰。

多爾袞的謎樣人生

赫舍裡·索尼

然而,多爾袞卻深知索尼的態度反映的是皇太后的意圖,不敢再堅持,無奈放棄“分封諸王”的設想。

多爾袞未能分封同姓諸王,但後來還是分封了異姓王。他在派兵對江南四川等地進行多次輪番征剿後,於順治六年五月,改封恭順王孔有德為定南王,懷順王耿仲明為靖南王,智順王尚可喜為平南王,各授金冊、金印,令率所部分鎮廣西、廣東。從此,漢人藩王出鎮地方。

至順治末年,開成吳三桂、尚可喜、耿繼茂(耿仲明之子)分鎮雲南、廣東和福建。割據稱霸的局面,埋下了後來“三藩叛亂”的隱患。

多爾袞的謎樣人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