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能夠收復臺灣,靠得還是施琅簡單粗暴的武力

清朝 施琅 康熙 臺灣 浮生舊夢 浮生舊夢 2017-08-27

臺灣是我國的寶島,清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著名的民族英雄鄭成功率大軍進攻佔據臺灣的荷蘭殖民者,經過激烈的戰鬥,於順治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公元1662年2月1日)最終取得勝利,從殖民者手中收復國土,成為我國曆史上抗擊外國侵略者的一次偉大的勝利。

康熙能夠收復臺灣,靠得還是施琅簡單粗暴的武力

但之後不久,於康熙元年(公元1662)五月初八日,鄭成功病逝,鄭氏集團內部出現分裂。鄭成功死後,他的弟弟鄭世襲想繼承兄長的王位,但當時留守在廈門的鄭成功的兒子鄭經也想繼位,叔侄間為此產生矛盾,形同水火,鄭氏集團內部的將領間也開始分幫分派,相互猜忌,人心動搖。

三藩叛亂時,在吳三桂的煽動下,鄭經率部在廣東佔地奪城,但很快被平定,鄭經被迫退回臺灣。清廷派人前去招撫,但鄭經拒絕剃髮易服,要求清朝按照朝鮮的事例,以外國之禮相待。和談失敗後,清廷也曾派軍武力征討,但幾次都因不瞭解臺灣海峽的情況,遭遇颱風襲擊無功而返。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鄭經去世,他的長子鄭克塽監國。大將馮錫範殺死克臧,擁立年幼的鄭克塽繼位,藉機篡奪大權。臺灣島內人心惶惶,為爭權奪利,不惜相互殘殺,使得很多將士和百姓紛紛投向清朝,政局十分不穩。

康熙能夠收復臺灣,靠得還是施琅簡單粗暴的武力

而此時,大陸的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平定三藩之亂雖然耗費了8年,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它所獲得的效果和意義是極其重大的,它使清朝在一個更為堅固的基礎上實現了新的統一。

而此後,康熙採取了一系列緩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大陸已經基本走上和平、穩步發展的道路,國家各方面的實力大增。此前,康熙為收復臺灣積極籌備,還任命了兩位重量級人物——福建總督姚啟聖和水師提督施琅。

姚啟聖,字熙之,浙江會稽人。康熙二年考中舉人,任廣東知縣。三藩叛亂後,他投靠在康親王的軍中,屢獻奇謀,很受器重,後來被提升為福建都督。期間他對前來投降的鄭經部下的官兵極盡保護和厚待,在漳州還特意設立起一座修來館專門接待這些人,並做到官有俸,兵有餉,想回歸家鄉的還分撥土地。他實行的招撫政策,深受鄭氏官兵的歡迎,半年內前來投降的官兵就達12000多人,極大地削弱了鄭氏軍隊的力量。他在福建當地也施政有方,深得地方百姓的愛戴,被稱為“姚青天”。

施琅,祖輩世居福建晉江衙口,原來是明朝總兵部下的左衝鋒,後來隨鄭成功抗清,英勇善戰。但因不願入臺抗清等意見分歧,加上他個性倔犟,竟與鄭成功反目成仇,被鄭成功逮捕,想處死他。幸虧得到部下的暗中相救,得以逃出,而他的父親、弟弟和侄兒都被鄭成功斬殺了,施琅被逼之下投靠清軍。因為他在作戰中屢立戰功,又熟悉海上情況和水戰,被康熙任命為福建水師提督。在皇帝的支持下,他在福建選練士兵、修造戰船,積極籌備。

姚啟聖和施琅都是對臺的積極主戰派,姚啟聖負責催辦糧餉,保證軍需供應和穩固後方,施琅統率大軍準備征戰,二人一文一武,默契配合,是對臺作戰能取得勝利的關鍵因素。

康熙能夠收復臺灣,靠得還是施琅簡單粗暴的武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康黑二十二年(公元1638)六月四日,趁海上南方之勢,施琅統率水師2萬餘人,戰船300艘,從銅山出發,浩浩蕩蕩,直奔臺灣的門戶——澎湖列島。

鎮守澎湖的是鄭軍有名的大將劉國軒。施琅的戰船剛剛接近小島,島上的大炮就震天地響起來,集中火力射向施琅的指揮艦。施琅胸懷殺父之仇,全然不顧個人安危命自己的戰艦衝在最前面。看到主帥如此英勇,將士們深受鼓舞,也個個奮勇向前。

但澎湖的防守十分堅固,雙方都深知這是一次生死對決,因此戰鬥異常慘烈。交戰不久,雙方的幾隻戰船都燃著了,熊熊的火光中,炮火聲、戰鼓聲、吶喊聲以及戰艦的碰撞聲和海浪聲響成一片。施琅手持紅旗,指揮艦隊擺開“五梅花”的陣勢,命隨徵都督陳蟒、魏明率領50只戰船,從東面的雞籠島、四角山夾攻;命隨徵總兵董義、康同玉也率50只船從四面的牛心灣牽制、疑惑敵人;而施琅自己親率主力大船56只,分成8隊,每隊7只船,成為層層進逼之勢,正面進攻;餘下的80只船,則靈活機動,作為後援。施琅的部署十分精妙,清軍戰艦陣勢整齊,可分可合,戰鬥力強且適應海上作戰的規律。經過七八個小時的激戰,一舉將劉國軒打敗,鄭軍士兵被燒死的,被炮火射死的,以及跳入水中溺死的達12000多人,死傷的將領達300多人,另外還有160多名將領帶著4800多名士兵投降,只有劉國軒一人駕著一艘快船逃回臺灣。

康熙能夠收復臺灣,靠得還是施琅簡單粗暴的武力

此次戰役成果輝煌,全殲了鄭軍的主力,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奠定了基礎。澎湖是臺灣的咽喉重地,澎湖一失守,臺灣全島再無險可依,指日可下。施琅率大軍趁勢直抵臺灣島,向固守其中的鄭氏政權勸降,恩威並用,施加壓力。劉國軒見大勢已去,放棄了抵抗,並派兵脅迫鄭克塽、馮錫範向清朝投降。鄭克塽見再無路可走,於是上表求降。當年八月,鄭克塽開城相迎,施琅不戰而勝,率清軍進入臺灣受降。

清朝終於收復臺灣,這標誌著中國完全實現了統一,是清朝入關以來取得的一項重大成就。

感謝您閱讀我們的原創文章,如果覺得內容不錯請為我們點贊,若有不同的觀點請進行評論和大家一起討論,小編真誠歡迎您能關注我們,從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