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的清朝最後一次外戰 還沒打完大清就滅亡了

歷史就像是黃河,舀一杯水上來七分泥三分水,那七分的泥沙就是歷史長河裡的無名氏。你問我那些在史書上閃閃發光的人在哪裡呢?他們就是大浪淘沙淘出來的真金,數量寥寥無幾。歷史從來不會認真辨認你功過得失的人,只會一股腦地打包處理,選擇將那個時間最重要的事情記錄,留給後人去辯駁,其他的紛紛扔進碎紙機裡。歷史一直記錄著過去的事情,不管你對自己做過的事情有多後悔,歷史都不會給你刪除它的機會。這也造就了歷史的不可逆性。因為歷史上所有的人物都是歷史請來的貴客,只能負責講述自己的故事而不能選擇替歷史這位老先生代筆。翻閱歷史、回顧歷史,歷史老先生記下來的每一件事都有著屬於它的獨特意義。是去看諸葛先生的喝茶,還是看成吉思汗意氣風發呢?小編帶你一起去看一看歷史老先生記錄下來的傳奇人物和他們的人生故事吧。

從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以來,半個世紀間,清朝先後與10餘個歐美列強打過仗。除了1875年——1878年,左宗棠收復新疆一役算是取得了勝利外,其餘戰爭都失敗了。期間甚至還兩次被敵人攻陷首都,皇帝倉皇外逃,顏面掃地。

說來也真是可憐。昔日的“天朝上國”,逐步淪為任人欺負的角色。甚至到了1910年,清朝快要覆滅了,英國人還在雲南中緬邊疆捅了一刀。於是,清朝最後一次外戰打響了。

鮮為人知的清朝最後一次外戰 還沒打完大清就滅亡了


這件事,還得從頭說起。

19世紀,英國以印度為跳板,通過3次英緬戰爭佔領了緬甸。此前,緬甸是中國的藩屬國。可由於中國已經“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無暇他顧。在英國的脅迫下,清朝與英國簽訂了《中英緬甸條約》,承認英國對緬甸的殖民權。

英國人的野心當然不僅僅是緬甸。

19世紀末,英國不斷在中緬邊境挑起事端,入侵中國雲南片馬、江心坡等地。英國人的侵略行徑,受到雲南民族的堅決反擊。

1900年2月,一支英國軍隊闖入騰越廳(今雲南騰衝縣),在滾馬、茨竹、派賴等村寨進行搶劫掠奪。當時,派賴寨駐紮著一支土練,由守備左孝臣、千總楊體榮率領。英軍對這支土練發起突然襲擊。左孝臣、楊體榮等人浴血奮戰、頑強抵抗。在戰鬥中,左孝臣中彈身亡,為國捐軀。

後來,騰越鎮總兵張松林聞訊派兵增援。清廷也罕見地採取了強硬態度,還“史無前例”派遣1標新軍進駐騰越。英軍看到佔不到便宜,這才撤出中緬邊境。

為此,英國外交部評論說:“這種無法持續的短期冒險行為,對付非洲那些部落也許是有效的,但對正在執行邊境前進政策的滿清,不但不解決問題,還讓對方強硬態度顯得有效,給未來的邊境談判增加更多困難。”

此後,清朝和英國在中緬邊境分界問題上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直至“片馬事件”的爆發。

鮮為人知的清朝最後一次外戰 還沒打完大清就滅亡了


1910年12月底,英國一支2000餘人的遠征軍跨過中緬邊境,再次入侵中國雲南片馬地區。

清朝在片馬地區並沒有駐紮軍隊。因此英國遠征軍的推進沒有遇到什麼抵抗。《英人經營滇緬邊境之史實》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片馬地區一名老學究發現英軍入侵後,散佈流言稱中國方面正在備戰。英軍找到了這位老學究,發現純屬虛構,便要他即刻離開。老學究不慌不忙、不卑不亢地離去,留下一道瀟灑的背影……

最終,英軍輕輕鬆鬆地就佔領了片馬地區。時間為1911年初。

就在英軍佔領片馬地區,並以此為根據地繼續蠶食雲南領土之際,中國境內爆發了著名的武昌起義,點燃了辛亥革命的熊熊大火。清廷危在旦夕,根本就顧不上英軍在雲南的入侵,只是向英國方面提出外交抗議和嚴重交涉,沒有派軍前來抵抗。倒是怒江兩岸的當地老百姓,自發組建了一支400多人的抗英弓弩隊,屢次向英軍發起了進攻,沉重地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鮮為人知的清朝最後一次外戰 還沒打完大清就滅亡了


在雲南民眾的頑強抵抗下,英國被迫承認片馬地區是中國的領土。這時候,大清王朝已經在辛亥革命的打擊下土崩瓦解、壽終正寢了。

為了紀念片馬地區民眾的抗英義舉,1987年,中國在片馬地區修建了“片馬人民抗英紀念碑”和片馬抗英紀念館。1993年,片馬人民抗英鬥爭遺址被命名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看完上述內容,諸位有何感想?相比歷史上的人物們已經講完了屬於他們的故事,我們的故事還在歷史老先生的筆下書寫著,還沒有一個結局。真金也是從泥沙裡淘出來的,還是無名氏的你,未來是否會脫去泥沙的外表變成真金還是要靠你自己。歷史會給我們舉例說明,但是從來不會明明白白地教我們任何東西,因為那樣等同於考試作弊,是要被除名在外的。所以,品味歷史,把握當下,力爭在歷史老先生的筆下多幾分精彩吧!

參考資料:《英人經營滇緬邊境之史實》、《新纂雲南通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