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吳三桂請求撤藩的奏摺上批了什麼話,讓他下定決心起兵造反

清朝 吳三桂 康熙 順治 晴川論史 晴川論史 2017-09-07

康熙在吳三桂請求撤藩的奏摺上批了什麼話,讓他下定決心起兵造反

影視劇中的吳三桂

康熙皇帝一生經歷了許多大事,除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征討葛爾丹,在這所有的挑戰之中,最令康熙皇帝感覺到痛苦的,恐怕還是吳三桂的叛亂。這是康熙皇帝親政之後不久遇到的最大考驗。

順治初年,清政府委任漢官吳三桂以平西王鎮守雲南、貴州,尚可喜以平南王鎮守廣東,耿精忠以靖南王鎮守福建,並稱“三藩”,異姓異族封王,在當時可以說是大勢所趨,因為東南沿海以及雲貴地區是當時抗清鬥爭的主要活動地區,情況錯綜複雜,為了長治久安,把吳三桂這些威名素著的軍事將領安排到這些地方坐鎮是很好的選擇。

問題是,情況和形勢總是在變化發展的,一件好事經歷了若干年也許就變成壞事了。順治皇帝建藩,願望是希望這些藩王可以世代守衛邊疆,藉以“屏藩王室”,實際情況則是,三藩實力不斷提升,竟成了與朝廷抗衡的強大力量。這些藩王坐擁重兵,大搞軍事割據,中央政府的影響在三藩控制的地區不斷削弱,可以說到了康熙年間,這種狀態已經成為了清政府的心腹大患。

三藩之中,又以吳三桂實力最強,雲南、貴州在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吳三桂的獨立王國。對剛剛親政的康熙皇帝而言,眼看著三藩日益坐大簡直是如鯁在喉,三藩在自己地盤的所得,全部竊為己有,另外還從朝廷索要大量軍餉和經費,當時全國的軍餉額度不過1700萬兩,而云南、福建和兩廣的餉銀竟然需要2000萬兩,負責此項差事的戶部簡直苦不堪言,疲於應付,整個財政狀況極為窘困。

康熙在吳三桂請求撤藩的奏摺上批了什麼話,讓他下定決心起兵造反

康熙戎裝畫像

正因為如此,康熙皇帝才把三藩和河務、漕運刻在宮中柱上,視其為懸頂之劍,日夜不寧。皇帝的焦慮,三藩當然洞若觀火,若不及時化解矛盾,決裂勢所必然,到了那一步,再想回頭收場就難了。駐守兩廣的尚可喜為了保平安,率先提出撤藩,要求歸老遼東,康熙皇帝接到奏摺大喜,立即批准,並予以極高褒獎。另外兩個藩王自然也坐不住了。吳三桂於是也試探性的向朝廷請求撤藩,但這並非他的本意,而是一種試探。

對於吳三桂的企圖,許多朝中大臣是看得很清楚的,他們知道,吳三桂並沒有誠意,如果康熙真敢批准,搞不好就要發生戰亂。即便吳三桂不反,派誰去接手雲貴這麼大一個爛攤子,也成為了爭論不休的問題。整個朝廷裡面,真正能夠支持康熙的人並不多,兵部尚書明珠算一個。爭來爭去總拿不出一個最後方案,康熙皇帝乾綱獨斷,在吳三桂的請求撤藩的奏摺上非常委婉的寫了一段話:“但念王年齒已高,師徒暴露,久駐遐荒,眷懷良切,近以地方底定,故允王所請。”

最後四個字“允王所請”在當時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接到諭旨的吳三桂勃然大怒,下定決心密謀起兵,他調集人馬,斷絕郵傳,封鎖消息,暗自下令境內只許入不許出。康熙卻還沒有察覺異動,以為這件事會有好的結果,他派遣禮部侍郎折爾肯、翰林學士傅達禮到達雲南協助吳三桂,此時,吳三桂表面接受,卻一再遷延動身日期,並加快叛亂步伐,最終殺死雲南巡撫朱國治,逼使雲貴總督甘文焜自殺,扣留康熙派遣的欽差大臣,公開舉兵。消息傳到北京,舉朝震動,人心大亂。索額圖趁機要求懲辦主張撤藩的大臣,以達到排除異己的目的。康熙沒有答應,迅速開始準備平叛。

但是,康熙沒有料到的是,吳三桂是一個異常危險的對手,一場空前的政治危機陡然爆發,令他措手不及。

康熙在吳三桂請求撤藩的奏摺上批了什麼話,讓他下定決心起兵造反

康熙硃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