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

我對佛是懷著敬仰的心,俯首拜在佛的腳下。達賴是佛的使者,我更不敢褻瀆,因為我沒有資格。

先簡要的說一下藏傳佛教的歷史吧。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也稱密宗,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之一。我個人覺得,密宗現在信仰的人數和影響力應該僅次於禪宗。雖然,西藏距離印度的直線距離比中原近,但是西藏接觸到佛教,卻要比中原地區晚很多。按照《四十二章經》的說法,佛教傳入中原是在東漢得第二個皇帝漢明帝時期(漢明帝,公元28年-公元75年,光武帝劉秀之子,原名劉陽,當太子之後改名劉莊),而西藏開始引入佛教是從西藏第33任贊普,松贊干布時期(617-650年),之前的西藏信仰的是藏區原始宗教“苯教”。將佛教確立為吐蕃“國教”則一直到了第37贊普赤松德贊(在位時間755-797),相當於中原的唐朝中後期(唐朝618-907年)。赤松德贊時期,印度的蓮花生大士應贊普之邀請,從藏南地區入藏,建立了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寶齊全的寺廟:桑耶寺。這標誌著西藏地區佛教傳播和處於統治地位的開始。如果有興趣,可以看一下蓮花生大士的相關書籍。蓮花生大士在藏傳佛教的地位大概相當於達摩在中原佛教的地位,甚至是更高。在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中,鳩摩智就時常唸叨蓮花生大士。蓮花生大士也成為藏傳佛教的鼻祖,雖然後來藏傳佛教形成了眾多的分支,但是大家都尊崇蓮花生大士。以桑耶寺為中心,也形成了西藏最古老的宗派:寧瑪派。

赤松德贊之後,由於後續的贊普對佛教不是很感興趣,加上“苯教”的擠壓,佛教在西藏地區經歷了幾次浩劫,甚至佛經和佛像都被毀壞殆盡。後來還是中原人入藏,才慢慢的恢復了西藏地區的佛教教義,所以也有人說,藏傳佛教源自中原。

由於佛教一直沒有能夠進入到西藏地區的權利中樞,再加上佛教教義本身的開放性,導致藏傳佛教的弟子們開始墮落,到明朝初年,藏傳佛教弟子們已經一片烏煙瘴氣,追求享樂,貪圖錢財,替代了佛教的清修。在這種情況下,藏傳佛教歷史上另外一位大師宗喀巴決心拯救佛教,恢復佛本身的教義,這已經是明朝永樂年間了。宗喀巴強制弟子遠離金錢,強調清修和苦修。將原來西藏僧侶普遍帶的紅帽改為黃帽,將自己的門派和其他門派進行區分。因此,宗喀巴創立的格魯派也稱為黃帽派。由於宗喀巴的改革,佛教在西藏得到了大多數人民的支持,格魯派也成為西藏地區最大的門派。一直延續至今。“苦修”也稱為格魯派的代名詞,至今大家也會經常在網絡上看到虔誠的信徒一步一跪的去朝拜自己心中的神。

自宗喀巴開始,格魯派開始一統藏傳佛教,他的弟子們為了保持傳承和介入政治的需要,創立了達賴和班禪制度。

達賴和班禪

達賴和班禪都屬於格魯派的活佛。達賴的全稱為達賴喇嘛,是觀音菩薩的化身,而班禪為阿彌陀佛的化身。達賴喇嘛最初是蒙古可汗贈給三世達賴的尊號,達賴是蒙古語海的意思,喇嘛為上人的意思。清世祖順治皇帝福臨正史冊封五世達賴為羅桑加措為“達賴喇嘛”,這也標誌著,中央政府對於達賴的認可,承認了達賴在西藏的地位,同時也標誌著,達賴喇嘛需要得到中央政府的認同。

班禪,即班禪額爾德尼,班為梵語,學者之意,禪為藏語大之意,額爾德尼為滿語,珍寶之意。1645年,蒙古固始汗入藏,封四世班禪為“班禪博克多”,“博克多”是蒙古語(意即睿智英武),即為第一班禪。格魯派確認他為四世班禪,追認宗喀巴的門徒克珠傑為一世班禪,索南卻朗為二世班禪,羅桑丹珠為三世班禪。清聖祖康熙時期,五世班禪入京,正式得到康熙皇帝的冊封。

達賴以拉薩為中心,居前藏,班禪以日喀則為中心居於後藏。班禪制度的確立晚於達賴。班禪和達賴互為老師。確立兩位活佛,是要防止一旦某一位去世,給宗教和權利留下真空期,同時也可以從小培養新的繼承人,讓活佛制度可以得到永存。

轉世靈童

達賴和班禪繼位人的產生,大體一致。都是在達賴和班禪去世之後,通過尋找轉世靈童來繼位。轉世靈童的確認經歷了兩個階段。

在初期,尋找轉世靈童都是通過達賴和班禪在圓寂的時候或者活著的時候,留下的時間和重要事件為線索,根據這些線索,然後尋找目標靈童,但是這種方法比較粗糙,一些權力家族,為了控制西藏,初期的轉世靈童往往都出身名門望族,甚至為了政治的需要,轉世靈童還選過蒙古人。這樣的結果,顯然不是違背了宗教本身,讓活佛純粹成為政治的傀儡。六世達賴就是政治的犧牲品。為了防止靈童被權利機構控制,在乾隆年間,選擇靈童的方法,採取了“金瓶掣籤”。所謂的“金瓶掣籤”,就是根據上一任達賴留下的線索,尋找多名轉世靈童,然後將這些靈童的名字用滿,漢,藏三種語言書寫,放在金瓶中,然後在駐藏大臣等監督下,擋住抽籤決定。這樣子做防止了單一政治勢力對活佛的控制,也方便中央對西藏的管理。

歷任達賴

從第一任達賴到目前為止,一共產生了十四位達賴。

達賴一世名根敦朱巴(1391~1474)。宗喀巴的弟子。

達賴二世名根敦嘉措(1475~1542)。

達賴三世名索南嘉措(1543~1588)。

達賴四世名雲丹嘉措(1589~1616)。歷代其他達賴都是藏族,唯有四世達賴是蒙族。

達賴五世名羅桑加措(1617~1682)。得到清世祖順治的冊封,將宗教權和管制權首次收歸達賴管理。

達賴六世名倉央嘉措(1683~1706)。名聲最大的達賴。

達賴七世名噶桑嘉措(1708~1757)。首次得到中央確認,實現對西藏管理權的達賴。宗教和政治真正實現統一。

達賴八世名強白嘉措(1758~1804)。

達賴九世名隆朵嘉措,只活了十一歲。

達賴十世名楚臣嘉措(1816~1837),只活了二十二歲。

達賴十一世名凱珠嘉措(1838~1855),只活了十八歲。

達賴十二世名成烈嘉措(1856~1875),只活了二十歲。

達賴十三世名土登加措(1876~1933)。在位初期,西藏受到英國侵略。他雖力主抵抗,但終因兵敗而避難於外蒙古。中英關於西藏問題第二次條約簽訂後,清又重新取得對西藏的部分主權,達賴十三世也返回拉薩。但因與駐藏大臣發生矛盾,遂於1910年逃往印度,投靠了英國。辛亥革命後,重返西藏,在英國的保護下,重掌西藏地方政權。從此西藏處於半獨立狀態,達四十年之久。

達賴十四世名丹增嘉措(1934~ )。出身於青海省的藏族農民家庭。現任達賴,如今流亡在印度,歷任達賴普遍短命,這位達賴也曾擔心自己活的短,但是這位至今還健在。根據轉世靈童的確認方法,不知道在這位達賴去世之後,轉世靈童該如何產生。或許會有兩位繼任者吧。

倉央嘉措生平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生於西藏南部一戶農奴家庭。倉央嘉措的祖上為門巴族,信奉寧瑪派。倉央嘉措也成為唯一一位既不是藏族也不是蒙古族的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原名計美多吉協加袞欽。康熙二十一年,五世達賴洛桑加措在布達拉宮圓寂。五世達賴的弟子同時也是合作伙伴的第巴桑結嘉措(也有寫桑傑加措)祕不發喪,以達賴“入定”為由,一面矇騙康熙和藏民,一面尋找轉世靈童。第巴與達賴的關係大概相當於CEO和董事長的關係,第巴是實際的管理者,俗稱“藏王”。此時,第巴桑結嘉措明白,一旦自己公佈了五世達賴的消息,擁有西藏兵權的拉藏汗會立刻選定一位符合自己統治需要的達賴繼任者。為了維護五世達賴留下的政治基礎,選擇六世達賴的活動都是祕密進行的。

康熙二十四年,桑結嘉措找到了倉央嘉措。桑結嘉措選擇一個信奉寧瑪派的孩子為六世達賴,主要有兩方面的考慮。一、保密,誰也不會想到,桑結嘉措居然會在異教徒中選擇繼任者 。二、擴大格魯派的影響力。擴大格魯派這是桑結嘉措一生的追求,或許桑結嘉措有很多自己的私心,甚至這種私心,直接導致了倉央嘉措的悲劇,但是在推廣格魯派這件事情上,桑結嘉措是不遺餘力的。

桑傑加措拿出幾樣東西讓孩子們挑,只有倉央嘉措選中了五世達賴的遺物,就這樣,六世達賴誕生了。但桑結嘉措並沒有把意圖告訴這個孩子的父母。

這一年,納蘭性德去世。(1655-1685)

一切都是祕密進行的,除了桑結嘉措以外,其他人都不知道真正意圖。倉央嘉措的父母不知道,作為孩童的倉央嘉措就更不知道了,只是經常會有得道高僧前來指導倉央嘉措,像是在祕密傳授什麼武功祕籍。就這樣,倉央嘉措一直生活到了14歲,在這期間,倉央嘉措沒有受戒,還有了自己的夢中情人。寧瑪派本身也不限制男女之情。

第巴桑傑加措與蒙古的噶爾丹是很好的朋友,那會蒙古勢力大,藏王往往依附於蒙古。這兩位一位是藏王,一位是蒙古王,一位為了擴大格魯派,希望格魯派不僅在西藏發揚光大,也希望格魯派傳遞到蒙古,一位心比天高,不僅夢想統一蒙古,還希望建立像成吉思汗一樣的大帝國。成就自己的偉業是需要幫手的,這兩位就走到了一起。

倉央嘉措不願踏入政治,自己也不懂政治,怎奈何自己的一生都在受政治的牽累。康熙二十三年,康熙評定噶爾丹,在投降的俘虜中偶然得知,五世達賴早已經圓寂。康熙很生氣,下詔書嚴厲斥責第巴桑結嘉措。桑結嘉措趕緊向康熙皇帝認錯,另外,趕緊派人迎接倉央嘉措入住布達拉宮。大清王朝剛剛平定噶爾丹,再進攻西藏,恐怕康熙也明白,心有力而力不足吧。康熙也只是斥責,在桑結嘉措上書之後,康熙也再沒有下詔書斥責,更沒有派兵。算是各讓一步,畢竟退一步海闊天空,鬧僵了對誰都沒有好處。就這樣,倉央嘉措進入了布達拉宮。

康熙二十四年,14歲的少年,自己也沒有搞明白,為什麼一個農奴的孩子,突然就變成了“西藏最大的王”,而成為這個王,還需要付出代價,要受戒,要離開自己的情人,自己失去了自由,倉央嘉措是拒絕的。但是,這事情由不得一個孩子。倉央嘉措以五世班禪羅桑益喜為師,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還得到了康熙皇帝的冊封,正式成為六世達賴。

達賴的生活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布達拉宮的生活,完全不是倉央嘉措想要的,渴望自由,更渴望自己“傾城”。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傀儡,沒有一點點的權利,又沒有自由,這個少年的心開始叛逆了。據說,沒到晚上,拉薩的街頭都會出現一個美麗的少年,留戀酒家,留戀佳人,誰也不知道這位長髮飄飄的美少年居然是達賴。直到一個雪夜,從街頭偷偷回到布達拉宮的倉央嘉措,在雪地上留下了腳印,讓他行蹤敗露。拉藏汗趁機發難,著急各位高僧開會,要求廢除這位活佛。可是結局並不是廢除這位活佛,大家一致的意見是:倉央嘉措只是一位迷失的菩薩。規勸之後,活佛還是活佛,達賴還是達賴。不知道這樣的結局是喜還是悲,對於拉藏汗顯然是懊惱的,或許倉央嘉措自己也不想要自己的結局,自己何嘗不希望被廢掉,恢復自己的自由。

政治的犧牲品

第巴和拉藏汗的矛盾越來越尖銳了,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康熙四十四年,桑結嘉措終於決定先下手為強,他祕密派人在拉藏汗的飯中下毒,卻被發現,拉藏汗大怒,立刻調集大軍擊潰藏軍,殺死桑結嘉措,並上書康熙,奏報桑結嘉措謀反,又報告說桑結嘉措所立的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沉溺酒色,不理教務,不是真正的達賴,請予貶廢。康熙皇帝於是下旨:“拉藏汗因奏廢桑結所立六世達賴,詔送京師。”

關於康熙的這道詔書,歷來有兩方面的解讀,一方面,康熙相信了拉藏汗,要六世達賴進京接受審判。另一方面認為,這是康熙在保護倉央嘉措,因為康熙知道,拉藏汗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只有讓倉央嘉措進京才能保護他,畢竟西藏是天高皇帝遠,自己也無能為力啊。

結局

在拉藏汗派兵捉拿倉央嘉措入京的時候,信徒堵住大門,禁止拉藏汗的兵捉拿倉央嘉措,但是拉藏汗急了,下令:如果誰在阻攔,格殺勿論。倉央嘉措怎麼能夠看著信徒們在自己的眼前倒下。倉央嘉措選擇了投降。這大概就是自己的歸宿吧。

按照正史記載,倉央嘉措在途徑青海湖的時候圓寂。

另外還有多種說法:

一、被拉藏汗派人祕密殺死

二、倉央嘉措最終到達北京,被囚禁於五台山,這個說法來自後來入京的西藏活佛,據說他還到五臺山見過倉央嘉措

三、被康熙在半路祕密釋放

四、靠自己的神通,逃離牢籠。

流傳最廣的是,被自己的信徒祕密釋放,後來倉央嘉措化名阿旺曲扎嘉措。在阿拉善傳法。倉央嘉措的蒙古弟子阿旺多吉還留下了《倉央嘉措祕傳》記錄倉央嘉措的後半生。倉央嘉措後來到過北京,遊歷過五臺山,印度,尼泊爾,還回到過自己的老家,最後成就大道。在乾隆年間圓寂,去世時64歲。

不管倉央嘉措的結局如何,倉央嘉措早已稱為世間最美的情郎。在倉央嘉措去世之後,拉藏汗自己弄了一個達賴,但是藏民不承認,甚至現在說的七世達賴,剛開始的時候,認為是六世達賴,清政府直接忽略了倉央嘉措的存在。知道後來,乾隆在冊封七世達賴的時候,才使用了七世達賴這個稱呼,算是官方默認了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的詩歌

“他和平常人沒什麼兩樣”

在此沒有稱為倉央嘉措的情歌。因為《倉央嘉措情歌》是一個奇怪的名字,在藏語中本來是被叫做“倉央嘉措道歌”。“情歌”是漢族人的淺陋,擅自定下的名字,只是因為這些歌,大部分是歌頌愛情的。

倉央嘉措情歌是藏族人的詩經,記錄的是最純最真的心靈。正如詩經,用最簡單的賦比興,卻勾勒了最美好的想象。大巧若拙。最簡單的寫法恰恰是最難的寫法,需要有一顆真誠的心。為什麼寫“詩經”的倉央嘉措偏偏是六世達賴。

關於倉央嘉措的詩歌的一些誤會:

1、信徒(這是一首朱哲琴演唱的現代歌,只是在倉央嘉措情歌的專輯裡,被誤認為是倉央嘉措的原作)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

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2、你見,或者不見(作者為扎西拉姆多多)

你見,或者不見

我就在那裡

不悲不喜(摘抄了前面幾句,這首詩很長)

3、十誡詩

第一最好不相見,

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

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

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

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

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

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

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

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

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

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

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

免教生死作相思。

只有前四句和後四句是出自倉央嘉措,前四句是于道泉翻譯的第62首,後四句是曾緘翻譯的第66首。中間都是後人加的,至於是誰加的

現在流傳下來的倉央嘉措的詩歌一共有66首。

比較有名的翻譯有:曾緘,劉希武,于道泉等,現摘錄幾首比較流行的(不是同一個作者翻譯的),這些都是倉央嘉措的原作。

第二十四首(曾緘譯)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第六十六首(曾緘譯)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辛苦作相思。

(以下兩首搞不清是第幾首了,也不知道翻譯者)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這麼多年 你一直在我心口幽居 我放下過天地 卻從未放下過你 漸悟也好 頓悟也好 世間事除了生死 哪一件事不是閒事

問佛(這個天長了,免得佔用篇幅,放到最後)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一現,用來矇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她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

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

和有情人,做快樂事,

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說: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明年才懂得珍惜

我問佛:你多大

佛說:我就算一歲,我也是佛,你就算100歲如果固守自己的心靈那也是人

我問佛:世事本無常是什麼意思

佛說:無常便是有常,無知所以無畏

我問佛:我的感情總是起起落落

佛說:一切自知,一切心知,月有盈缺,潮有漲落浮浮沉沉方為太平

佛曰:執著如淵,是漸入死亡的沿線

佛曰:執著如塵,是徒勞的無功而返

佛曰:執著如淚,是滴入心中的破碎,破碎而飛散

佛曰:不要再求五百年,入我空門,早已超脫涅磐

我再拜無言,飄落,墜入地獄無間

佛曰:緣為冰,我將冰擁在懷中;

冰化了,我才發現緣沒了

我信緣,不信佛

緣信佛,不信我

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

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

六道眾生要經歷因果輪迴,從中體驗痛苦。

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只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

鳳凰,涅盤。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

不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

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

的剎那。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以後有機會,在充實一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