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雜談:洪承疇寧死不降清朝,范文程觀察到一細節後斷定他必降

明末之時,各地農民起義軍蜂擁而起,關外清軍也意圖吞併遼東虎視中原,明王朝可謂內憂外患。袁崇煥固守遼東,為大明贏得一絲喘息之機,不料卻被崇禎藉故處死,自毀長城。之後又把兵部尚書洪承疇推上了薊遼總督的位置。

清史雜談:洪承疇寧死不降清朝,范文程觀察到一細節後斷定他必降

洪承疇本是崇禎朝的大學士,因在西北鎮壓農民起義,卓有成效而聲名鵲起,取得崇禎的信任。然而洪承疇的軍事才能遠不如前任袁崇煥,在鬆錦之戰中,洪承疇兵敗,做了清軍的俘虜。

皇太極一看抓了條大魚,想要勸降洪承疇。因為洪承疇是大明重臣,又身為遼東明軍的最高指揮官,必然知道很多國家機密,一旦洪承疇歸降清朝,對於明朝漢臣也有一種強大的示範作用。

清史雜談:洪承疇寧死不降清朝,范文程觀察到一細節後斷定他必降

不過勸降洪承疇卻令皇太極煞費苦心,剛開始,洪承疇表現的大義凜然,寧死不降,甚至以絕食來表現自己對於大明的忠心。由於敵我雙方均有密探,最後洪承疇被俘絕食的消息傳到了北京崇禎耳朵裡。崇禎對於洪承疇的英勇氣概深受感動,在群臣面前大加褒獎,甚至親自為洪承疇寫好悼詞,沉痛祭奠。

皇太極這邊也很是著急,派了不少漢臣前去勸降,都被洪承疇罵的狗血噴頭,悻悻而回。不過皇太極的耐心也是有限的,見洪承疇頑固不化堅貞不屈,那就只好成全他的大義凜然,既然不能為我所用,那就殺了吧。

清史雜談:洪承疇寧死不降清朝,范文程觀察到一細節後斷定他必降

這時,范文程跟皇太極說,讓我去勸勸,若是還不肯降,再殺不遲。皇太極一聽也好,死馬當活馬醫吧。這個范文程也是漢臣,足智多謀。曾用反間計使崇禎冤殺袁崇煥,為多爾袞撕破寧錦防線立下大功。

范文程來到獄中,洪承疇仍然是一副要殺要剮隨你便的樣子。范文程並沒有直接勸降,而是採用旁敲側擊的委婉方式,與洪承疇談天說地。正好房樑上掉落一塊塵土,落到洪承疇肩膀上,洪承疇邊說邊拂去灰塵,見拂不淨,又反覆拍打肩膀處。

見到這一幕,范文程心中有數了,於是告辭洪承疇,來向皇太極彙報情況。范文程把剛才所見描述了一番,信誓旦旦的說,洪承疇並非想死。他連自己的衣服都那麼愛惜,絕不是求死之人的作為。皇太極認為很有道理,卻又疑惑洪承疇既不想以死就義,又拒不投降。

清史雜談:洪承疇寧死不降清朝,范文程觀察到一細節後斷定他必降

范文程已然明白了癥結所在,他告訴皇太極,崇禎認為洪承疇已死,已經將他樹立成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了,盛名之下,洪承疇必為氣節所累,須以體面而有尊嚴的方式才可使其歸順,換句話說,洪承疇需要找個理由,來說服自己的內心,抵消負罪感。

皇太極也是聰慧之人,一點就透。此後,皇太極對洪承疇以禮相待,關懷備至,將洪承疇迎至太廟,脫下自己的九龍大氅親自為洪承疇披上禦寒。九龍大氅乃是皇帝才能穿的,洪承疇頓時受寵若驚,感嘆皇太極是禮賢下士的明主,終於同意歸順清朝。

清史雜談:洪承疇寧死不降清朝,范文程觀察到一細節後斷定他必降

皇太極於是向洪承疇諮詢入主中原的良策,洪承疇則毫無保留的獻上入關三議,受到皇太極的採納。在洪承疇獻計獻策之下,清朝剿撫並用,沿途守城漢臣紛紛被洪承疇勸降,加速了清朝入主中原的進程。

雖然明臣降清早有先例,如祖大壽,雖被迫降清,但卻並不為清朝出力。而洪承疇卻賣力的幫助清朝出謀劃策,鎮壓抗清農民武裝,並剿滅明宗室中的反清力量。完全不念及舊主的恩情,不但原來的同事臣僚大罵洪承疇無恥變節,連他的家人也罵他不忠不孝。

清史雜談:洪承疇寧死不降清朝,范文程觀察到一細節後斷定他必降

儘管洪承疇為清初的統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清朝統治者頗有點兔死狗烹的意味,至乾隆四十一年,乾隆帝下令編一部貳臣傳,洪承疇因名節有虧,赫然入列。洪承疇降清偷生二十餘年,換來的卻是千古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