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霖潤民心——追記慶陽市西峰區什社鄉副鄉長李志霖

慶陽 甘肅 平涼 創業 每日甘肅網 2019-07-01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霖潤民心

——追記西峰區什社鄉副鄉長李志霖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霖潤民心——追記慶陽市西峰區什社鄉副鄉長李志霖

編者按:1987年,從老山前線退伍復員後,李志霖在原西峰區汽車運輸公司工作,後來回鄉創業辦起了全鄉第一家麵粉加工廠。2003年,受黨員群眾推舉,李志霖擔任李嶺村黨支部書記,一心撲在事業上,把一個一窮二白的貧困村帶成了模範村、文明村,成為村民心中公認的好乾部,曾被甘肅省委、慶陽市委授予“五好黨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身邊榜樣最能打動人、感染人、鼓舞人。正在全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明確要求,廣大黨員幹部要主動把身邊的先進典型作為一面鏡子,深入查擺自己各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努力向先進看齊,把初心使命變成黨員幹部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的精氣神和埋頭苦幹、真抓實幹的自覺行動。本報今天推出李志霖同志的先進事蹟報道,希望通過宣傳他一心為民、擔當作為、幹事創業、勇於奉獻的感人故事,引導和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向以李志霖為代表的優秀黨員看齊,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貢獻力量。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安志鵬

李志霖走了。誰也沒有想到,他竟這樣匆匆地離開了。2019年2月25日,慶陽市西峰區什社鄉副鄉長、李嶺村黨支部原書記李志霖上班途中因車禍去世,永遠地離開了這方戀戀故土。

隨後,什社鄉政府微信公眾號發佈訃告。短短兩天時間,點擊量超過3.2萬人次,留言撰寫祭文寄語達上千條。

3月3日,董志塬春寒料峭,雨雪紛飛。李嶺村文化廣場上,四鄰八鄉的鄉親淚眼婆娑,心情沉重,與李志霖最後道別。

“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李志霖離開已兩月有餘,但只要提起他的名字,鄉親們總有道不盡的感激和不捨。

百姓緣何會如此難捨這樣一位副鄉長?

這要從2003年,李嶺村村“兩委”換屆說起。

“2000年前後,李嶺村基礎滯後,賭博成風,各項工作在全鄉靠後,包村幹部不願來,娶媳婦都成問題。”村民李懷德說,當時的李嶺村,太需要一個能人了!

鄉村幹部多方考察後,把目光聚焦在了“傳奇人物”李志霖身上,但誰也沒有把握能請他“出山”。

李志霖是土生土長的李嶺村人,上世紀80年代參軍入伍,曾在老山前線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榮立二等功。轉業後,他成功創辦起全鄉第一家標準化加工企業-——白天鵝麵粉廠。

“我們是全市首家獲得安全生產許可證的麵粉廠,當時麵粉不僅暢銷全市8縣區,還在陝北、平涼華亭等地非常受歡迎,年純收入15萬元以上。”李志霖弟弟李志宏說。

“企業辦得那麼好,咋可能願意當支書呢?”李懷德說,鄉村幹部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與李志霖進行了接觸,沒想到他竟爽快地答應了。

可李志霖的決定遭到了全家人的強烈反對。

“父母覺得老李家貧窮了幾代人,好不容易過上好日子,不能胡折騰。”李志宏說,當村支書哪有辦企業實惠?除此之外,家裡人還有另外一個顧慮:當時李嶺村是個爛攤子,搞不好會“雞飛蛋打”,幹嗎要充當這個“二愣子”?

“咱們廠辦得好好的,幹嗎趟這渾水?”“別人都不幹,你為啥要冒這險?”……父母找來親戚們做李志霖的工作,勸他別幹,但沒有說服李志霖。

李志霖的理由有兩點:一是自己本為窮人出身,深知貧困之苦,如今自己富了,應該想辦法給窮人辦點事;二是自己是黨員、是軍人,關鍵時候看擔當,如果自己都想著退縮,誰還願意向前?

2003年3月6日,在家人的一片反對聲中,41歲的李志霖當選李嶺村黨支部書記。自此,他將麵粉廠外包,一門心思當起了李嶺的“大當家”。

可李嶺這個家,並不好當。

當時在李嶺,水電路田房,沒有一樣拿得出手的。

“哪裡緊要先從哪裡開刀”。李志霖決心幹一番事業。

“我以前開三輪車到周邊鄉鎮趕集賣菜,這條路我走得最多。”李嶺村村民李富林說,以前這是條坑坑窪窪的土路,每逢下雨天,車子不出去,就得眼睜睜地看著地裡的菜變爛。

“除了難走,路中間還有一個約莫20米深的壕,我們得折下去,再走上來。雨天出去,雨不停就回不來。”李富林說。

在上任後集中入戶走訪中,李志霖聽到最多的一個字就是“路”。“路”成了李嶺人最大的心結。

“有些事暫時做不了,但有的事現在能做,那就把能做的先做完。”李志霖決定,先從平溝填壕開始。

“我走這條路走得少”“這條路又不是我們一個村在走”……李志霖動員群眾投工投勞,但部分群眾並不積極。李志霖率先帶頭,自掏腰包,白天拉土填壕,晚上上門做群眾工作。

在他的感召下,群眾紛紛拉著架子車往深壕裡倒土。眾人拾柴火焰高,很快,這個“霸道”了多年的深壕被填了起來。

受益的不只是李嶺人。自此,武川村、新興村的群眾出行也方便了起來。

隨後,李志霖帶著村“兩委”班子四處“化緣”,白天跑部門、爭項目、要資金,晚上一道做規劃、抓部署,讓村裡的道路一步步蛻變升級。

拓寬、鋪砂石,水泥路、柏油路,主幹道硬化、各村道硬化,從2003年到2016年,李嶺村幾乎年年都在修路,目前村裡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硬化路,有田的地方全部修通了砂石路,田間也都實現了機械化耕作,這在全鄉乃至全區首屈一指。

“以前走街道得半小時,現在十分鐘就到了。”追悼會當天,李富林哭得十分傷心,“這都是李支書的功勞,可惜他走了……”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霖潤民心——追記慶陽市西峰區什社鄉副鄉長李志霖

李志霖(左一)向攝影愛好者介紹李嶺村蘋果產業發展情況(攝於2017年)。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李星元

2005年,李嶺村春旱嚴重,村裡7口機井供水斷檔。

“這7口機井都是上世紀70年代修建的,井淺水量少,採用的是立式水泵,啟動前得先灌壓水。”李懷德說,如果泵打不上來水,還得自己穿著雨鞋舀。

李嶺村11個村民小組,當時僅有這7口110米深的淺水井,由機井所在地村民小組負責管理,平時限量使用,每家每天只能拉一大桶水。

遇到旱情,莊稼人靠天吃飯的短板一下子暴露了出來。“連正常吃水供應都困難,還怎麼可能給莊稼分‘一杯羹’?”這一情況,讓李志霖格外憂心。

“不能讓鄉親們被水困住!”李志霖心裡暗暗發誓,要想方設法解決李嶺人的用水難題。從2005年後季開始,他反覆跑水利和農發部門,多方尋求支持。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6年年初,李嶺村第一口深水機井在小莊組建設,當年7月建成投用。自此,村裡有了第一口深水井。

“井深170米,用的是深井泵,不用灌壓水,按鈕一按水就能上來。”李懷德說,使用很方便,水量也充足,鄉親們都說辦了件大實事。

甘甜的深井水滋潤著李嶺人的心田,但李志霖的“取水”之路並未就此止步。

在動員李嶺村在外創業人士捐資修建溝水上塬工程的同時,李志霖帶著村“兩委”班子成員繼續“跑項目”。

2009年,在農發部門的支持下,李嶺村一次性建成3口170米的深水機井。2014年,又分別建成一口200米和一口300米的深水機井。也是在這一年,李嶺村戶戶通上了自來水。

2018年,在李志霖的努力下,李嶺村的高位水塔開建,目前水塔主體等已經建成,即將投入運營。

截至目前,李嶺村各類引水工程達到16個,不僅解決了群眾生活用水,還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發展。

“如今李嶺村地面上‘冒泡’最多的就是機井和水塔,吃飯、種地再也不用看老天的臉色了。”在當天的追悼會上,作為群眾代表的李懷德幾度哽咽說,“吃水不忘挖井人,李嶺人會永遠記住志霖的好!”

在李嶺村,李志霖最大的“手筆”當屬美麗鄉村建設。

2010年前後,李嶺人要麼住在平地裡的地坑院,要麼住在塬邊邊的土窯洞,公共設施難以覆蓋,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多方考察後,李志霖決定藉助國家新農村建設的東風,改變李嶺村的舊面貌。

村“兩委”選址確定後,可群眾誰也不願意讓地。

村民王喜蘭家的2畝蘋果園正好在選址範圍內,而這兩畝果園是家裡的“靠山”,每年能給她家帶來3000多元的收入。因此,王喜蘭堅決不同意徵地。

李志霖上門和她溝通,一次、兩次……直到第五次,王喜蘭終於被說動了。“當時李支書說建了新農村,村裡漂亮了,居住條件好了,娃娃娶媳婦也更容易了。”王喜蘭告訴記者,是李支書堅定的態度讓她改變了主意,他承諾一定要讓李嶺村變個樣子,讓李嶺人變個活法。

“新農村建設的時候,李支書天天守在工地上,晒得黝黑黝黑的,臉上還脫了一層皮。”王喜蘭回憶,當時村裡很多人都說,李支書是不是從中見好處了,不然咋這麼賣命?可誰都知道,他是個敞亮的人。

“新農村不是簡單的建房子”,李志霖對此認識非常明確,他廣泛爭取綠化、亮化、硬化等配套項目落地,為村裡分批建成佔地200畝統一規劃設計、獨具隴東特色的美麗新村。

2015年,李嶺村躋身省級十大美麗鄉村之列。2016年,榮獲“省級生態文明小康村”稱號。“變臉”的李嶺村,宛若一個小景區,海山寺、櫻花大道、農業觀光體驗園、農耕文化產業園,白牆紅瓦、綠柳盈盈,吸引著一批又一批遊客的光臨。

“我現在就住在新農村,門口就是柏油路,走兩步就到文化廣場。”王喜蘭說,李支書用辛苦的付出,兌現了他的諾言。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霖潤民心——追記慶陽市西峰區什社鄉副鄉長李志霖

2017年7月20日,李志霖(右二)調研食品安全工作。西峰區什社鄉政府提供

如果說基礎靚了李嶺,那麼蘋果則富了李嶺。

2000年前後,李嶺村沒有幾個像模像樣的蘋果園,鄭志宏家的10多畝果園算一個。

2005年,老鄭想擴大規模,建設一個標準化的蘋果基地,但群眾不願出讓土地。

老鄭找到李志霖,李志霖覺得這是件好事,既能幫助老鄭把產業做大,還能示範帶動全村人發展蘋果產業。

李志霖對涉及的22戶群眾走訪了一遍,可仍有許多人不願讓地。

“土地流轉是個新事物,群眾不瞭解,而且大家對土地長期依賴,不種地不知道該幹啥去。”曾參與此事的寇新莊組組長寇治發說,土地雖收入不高,但保險穩妥,大家擔心如果老鄭萬一搞砸了,土地流轉費咋兌付?生活咋保障?

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商議後,李志霖採取了兩個辦法:一是由村幹部或親友上門做工作,幫群眾算收入賬;二是動員村裡願意流轉土地的群眾出讓土地,給流轉區願意種地的群眾,相互置換。

這樣一來,200畝土地很快流轉到位。

有了土地,老鄭的蘋果基地很快建了起來,而且經常邀請專家現場指導,帶動其他果農免費參觀、跟班學習。

如今,鄭志宏的蘋果基地已經進入了盛果期,帶動全村蘋果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

據瞭解,李嶺村6800畝耕地,就有4800畝果園,僅蘋果一項每年讓李嶺村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

2015年,是李嶺村蘋果產業收益最好的一年,全村3000口人,蘋果收入3000多萬元,人均僅蘋果單項收入過萬元。與此同時,李嶺村有六七百人組成不同工種的工程隊在外創業,戶均年收入1.2萬元以上。

在李志霖的推動下,李嶺村還成立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成櫻桃園、核桃園、蘋果園等休閒觀光體驗園。成立旅遊公司,負責全村旅遊開發,已連續成功舉辦四屆旅遊文化節。

目前,李嶺村人均純收入從2003年的不足2000元,一躍達到現在的9855元,徹底摘掉了“爛杆村”的帽子,全村除3戶兜底戶外,其餘群眾皆已踏上小康之路。

“不僅要把群眾領到富路上,還要把群眾領到正路上。”這是李志霖給李嶺村村“兩委”立下的“規矩”。

在“人”的問題上,李志霖毫不含糊,一抓班子,二抓教育,三抓群眾。

李治軍原來在北京創業,生意小有成就。李懷濤販賣蘋果,遠近聞名。李志霖打起了他們的“主意”。

“一家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李嶺養育了我們,我們得想辦法為李嶺做些事”……多番動員後,李治軍、李懷濤分別成了李嶺村村主任和村黨支部副書記。

“再窮不能窮教育”。當家李嶺之初,李志霖就帶頭捐款,換掉了李嶺小學的老大門和土圍牆,讓學生有了安全的學習環境。隨後,他多方爭取,為李嶺小學建成三層單面框架結構的教學樓一幢。

“今年後半年,李嶺的孩子就可以在新教學樓裡上學。”李懷濤說,按照李志霖的設想,等孩子到了新教學樓,就把老校舍騰出來,收拾一下,讓中午不能回家的孩子在這裡休息。

有了好的領路人,李嶺的民風也跟著好了起來。

李彥儒曾是李嶺村有名的匠人,泥瓦活幹得非常出色。一次施工過程中,他不小心摔傷,致使腰部骨折,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從此,他便“放縱”自己,經常打麻將度日。

近些年,李嶺村各種工程多了起來,李志霖便找到李彥儒,讓他這個行家帶工監工。“李支書不讓我乾重活,就負責把小工帶好。”李彥儒說,“現在我的用處可大了!”

在日漸忙碌而充實的生活中,李彥儒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慢慢遠離了麻將。在李嶺村農耕文化產業園建設中,李彥儒帶頭將自家的老莊子免費贈送給了村裡。

為引領村民樹立清風正氣,李志霖幾乎對所有村民開展過“頭腦風暴”,倡導建成新時代農民講習所和精神文明等主題文化街,積極開展“傳家訓、亮家風”等文明創建活動,引導群眾得到美的享受、養成美的德行、過上美的生活。

在移風易俗中,李嶺村在全區率先成立紅白理事大廳,設立集中喪葬區,併發布“限高令”,規定紅白事每次最多不超過34桌,每桌不超過400元,煙不超10元,酒不超30元。

在李志霖的引導下,李嶺村的賭博之風逐漸休止,這些年也未曾發生過一起上訪事件。2015年,李嶺村榮獲“省級文明村”稱號。

2016年6月,這位省委授予的“五好黨支部書記”“感動慶陽人物”、慶陽市優秀共產黨員因工作出色,被推舉為什社鄉副鄉長。

其間,李志霖分管的各項工作在全區名列前茅,僅2018年,就為全鄉協調新修道路60多公里。去世前兩天,他還在為李嶺海山寺固溝保塬項目積極奔走。

如今,李志霖走了,把生命定格在這片他熱愛的土地上,留給了人們無限的眷戀和思念。

有網友這樣留言:“當兵衛國,你是功臣;回家創業,你是頭雁;當了村官,你是主心骨;當了鄉幹部,你是好公僕!”……

追悼會上,淚雨紛飛。斯人雖逝,但李志霖依然是村民心中難忘的好支書。他用赤誠和奉獻,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寫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熱愛與忠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