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大揭祕: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青銅器大揭祕: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近兩年,《國家寶藏》、《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節目的播出加上各博物館的花式宣傳,人們開始對博物館產生興趣,也讓很多人養成了旅遊必看博物館的習慣。而青銅器則是各大博物館的重頭戲,國家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幾乎收藏了國內最重要的青銅器,也成了青銅器愛好者的必去之地。那麼,對於初入門的愛好者來說,除了欣賞那種不可言說的“獰厲神祕”,我們還應知道些什麼呢?

大體上,我們可以從器型、紋飾、顏色、製作方法、銘文等幾個方面去了解它們。

一、 器型——青銅器的用途和命名

大部分青銅器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們的用途是什麼,比如鼎是用來煮肉的鍋,鍾是用來敲擊的樂器,尊是用來盛酒的,爵是用來直接喝酒的。還有一些器型不太常見,比如觚[gū]、觶[zhì]、甗[yǎn]等,我們下面會做一些簡單介紹。在已發掘的數以萬計的青銅器中,一般有以下幾種類型:食器、酒器、水器、兵器、樂器等。

青銅器大揭祕: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部分青銅器的器型

1. 食器

:在考古發現有些鼎的底部有煙炱(音苔)過的痕跡,表明鼎有加溫煮食的功能,為烹煮肉食的器皿。

簋[guǐ]:盛放煮熟了的糧食的器皿。

鬲(音立):一般認為是煮粥或者盛放流食的,也有用來放肉的。鬲的特點是有三個或四個乳狀的袋腹,可以加大受熱面積、增大容積。

青銅器大揭祕: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用來煮流食的鬲

:盛放醃菜、肉醬的器具。據說周人研製了120多種的醬料,其中包括蝸牛醬、魚子醬等等,比咱們現在吃的火鍋醬料還要多,而且都是天然食材。

青銅器大揭祕: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豆——放醃菜和肉醬

2.酒器

酒器的話大致分為兩種:飲酒器和盛酒器。飲酒器包括爵、觚、觶、斝[jiǎ]等;盛酒器包括尊、壺、卣[yǒu]、彝等

青銅器大揭祕: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酒器——卣

3.水器

常見的水器有盤、匜,其中盤用來承接水,匜用來倒水,先秦時期進行沃盥之禮(重要儀式之前洗手以示莊重、潔敬)時常用到這兩件青銅器。其他的有(盛水)、(盛水放冰)等。想象一下先秦貴族洗個手,要有人專門舉著一個大個兒的銅匜(常見的長度30-40釐米,高20釐米左右),也挺累的呢。

青銅器大揭祕: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銅匜

4.樂器

以打擊樂器為主,有鐃、鉦、鍾、鎛、錞於、鼓等。

青銅器大揭祕: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湖北省博的編鐘

5.兵器

戈、戟、矛、鉞、劍等。

青銅器大揭祕: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兵器——戈

青銅器的名稱當中有很多生僻字不知道讀音,大家可以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留意一下展板上的英文翻譯,會有驚喜哦!

二、紋飾——獰厲神祕的美

在青銅器剛產生的時候人們就有意在上面鑄花紋了,它的淵源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時代用彩繪和刻畫形式表現的陶器紋飾,如各種抽象、變形的動物紋和幾何紋

青銅器大揭祕: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獸面紋(最初也稱饕餮紋,來歷複雜,可參看我們以前的文章)

獸面紋是最常見的一種紋飾,其形象來源於動物,卻又不是真實的動物,而是屬於“真實的想象”出來的某種東西。

鳳鳥被認作是吉祥的象徵,因為鳥可上天可入地,人們認為鳳鳥有信使的作用,溝通人間和天帝,而且在甲骨文中,“鳳”也常被寫做“風”。所以人們把鳳鳥紋鑄在青銅器上表示吉祥。

青銅器大揭祕: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青銅器上的鳳紋

像這樣的動物紋飾在青銅器上隨處可見,它們完全是變形了的、幻想的、可怖的動物形象,呈現給我們的是一種神祕的威力和獰厲的美。它們之所以有威嚇神祕的力量,不在於這些怪異動物形象本身有如何的威力,而在於以這些怪異形象為象徵符號,指向了某種超世間的權威神力的觀念。它不僅是恐怖的化身,還是保護的神祇。人類為了生存,最初使用了非常野蠻和殘忍的手段。商周時期,部落間就時有野蠻的吞併戰爭,屠殺、掠奪、奴役、剝削才是當時的常態。而凶怪恐怖的獸面紋便被當成保護氏族的神祇。野蠻的時代必須通過這種血與火的威力、凶殘來開闢生存的道路,因此以感傷的態度便無法理解青銅時代的藝術

三、顏色——吉金

青銅器是以銅為主,加入適量的錫和鉛配比而成的,所以剛被製造出來的時候都是金燦燦的,只是後來長期被埋在地底下氧化成了青灰色,宋代的金石學家給它們命名為“青銅器”。而影視劇中看到的青灰色的青銅器其實是不正確的。正因如此,我們偶爾看到青銅器上斑駁的金色是很難得的。

青銅器大揭祕: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西周)叔五父銅匜,寶雞青銅器博物館藏品

四、製作方法——火與銅的藝術、智慧的工匠

很多人都以為青銅器上的銘文是“刻”上去的,其實大部分的銘文都是“鑄”上去的。因為當時人們還沒有發現硬度更大的鐵器,所以銘文很難刻上去。說到“鑄”銘文,我們就必須瞭解一下青銅器的鑄造方法了。

青銅器大揭祕: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青銅器的鑄造過程(上博)

在青銅器的鑄造過程中,使用時間最長也最廣泛的一種方法是模範法。首先用泥捏出一個內模,在上面刻花紋和銘文,再用同樣的泥模做一層外範,這樣,花紋和銘文便翻印在外範上了。等外範半乾時,將其切成幾塊,放在一旁風乾,同時把內模上的銘文和花紋均勻的颳去一層。將外範和內模組合,在中間的空隙中澆鑄銅液。等它凝固之後,將外範和內模打碎取出即可。

雖然鑄造方法描述起來簡單,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難度極大,需要工匠們不斷地摸索。

五、銘文——一字千金

銘文其實是一件青銅器最重要的部分,而在本文中我們將其放在最後一部分,因為對於初入門的朋友來說,金文較難理解,學界對銘文的解讀也各不相同。另外,一些博物館落後的陳列方式使得參觀者很難看到內底或蓋子內部的銘文。

青銅器大揭祕:當我們談論青銅器時,我們在談些什麼?

青銅器何尊底部的銘文:宅茲中國

青銅器中的銘文可謂一字千金。往往我們在青銅器上發現銘文會使它身價倍增,因為先秦時期留下來的文字資料非常有限,又常有後人篡改的成分,難以辨別真偽。而青銅器是鐵證,若有偽造的痕跡很容易辨別。通過對銘文的研究,我們可以瞭解到商周時期的歷法、家族、制度、風俗、文化等,從而更好的還原上古中華民族的生活場景。

文史君說

青銅器不僅僅是火與銅煅煉的產物,更是上古文化、藝術、歷史的物質載體。無數的人為了研究和保護青銅器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這是我們世代相傳的遺產,所以我們更要去親近青銅器。它不僅在博物館的展櫃裡,也在鄉村田野的風俗文化裡,在中國人的行為習慣中。

參考文獻:

1.李澤厚《美的歷程》,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2009-7-1

2.李朝遠等,《中國青銅器》,五洲傳播出版社,2004-9

3、王棟樑:《產品設計中的民族文化研究》,東北大學2006年碩士學位論文。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酒神)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