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近3億人為內容買單 蜻蜓FM、喜馬拉雅FM接連推付費音頻

蜻蜓FM 喜馬拉雅山 自媒體 上海書展 每日經濟新聞 2017-06-14

每經記者 夏冰 每經編輯 盧祥勇

2011年前後,互聯網產業鏈上開始出現移動音頻這個細分領域,到今天,市場上已經湧現出喜馬拉雅FM、蜻蜓FM、荔枝FM等幾家市場份額較大的公司。

通常認為,移動音頻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種:廣告、付費音頻和虛擬禮物,其中,付費音頻是目前各家發展的重點。

6月12日,高曉鬆聯合出品的付費音頻節目《矮大緊指北》正式登陸蜻蜓FM。就在前幾天(6月6日),喜馬拉雅FM打造的內容消費行業首個會員日的成績單也頗為靚麗:截至6月8日24點,召集342萬會員,期間會員共產生知識消費6114萬元。

爭奪頭部內容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內容付費用戶規模為0.98億人,預計2018年用戶規模將達到2.92億人。內容付費忽如一夜春風來,原因之一就是得益於移動音頻的發展。

在內容付費的探索上,蜻蜓FM曾在2016年上海書展期間獲得了金庸武俠小說全集的有聲版音頻,並以此首次試水內容付費。隨後,其又與臺灣美學大師蔣勳合作,他所主講的《細說紅樓夢》成最受歡迎的付費欄目。

喜馬拉雅FM本身是做UGC內容起家,在各個垂直類目運營都有豐富經驗,而這一經驗也被遷移到付費內容上。截止目前,喜馬拉雅FM“付費精品”專區目前已擁有2000位知識網紅、超過10000節付費課程,平臺已湧現出諸多由此原生的知識IP,可見其對各層級KOL(意見領袖)的孵化重視。據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報道,喜馬拉雅FM在版權購買方面目前已投入超億元。

“從2015年開始,我們在獲取用戶的同時也做流量變現。如今做付費其實也是流量變現的一種手段。希望能在商業上形成一個良性的閉環發展模式,這種模式也會促進我們跟內容方的合作,因為只有更好的商業回報,內容方才會更願意長久的跟你捆綁在一起。”蜻蜓FM董事長張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群雄逐鹿知識付費

知識付費已經是一個新的風口,因此吸引了大大小小的公司創業佈局。

5月6日,36kr發佈了知識付費年度報告,指出該領域目前總體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0-500億元,成為“新風口”;5月17日,知乎上線“知識市場”,推出類似淘寶的“7天無理由退款”等規則;5月18日,得到舉辦知識發佈會,羅胖(羅振宇)發佈了12款知識產品,其訂閱專欄銷售數量已經達到206萬份;6月3日,千聊召開“知識變現破局”峰會,邀請300多位KOL,該平臺已有註冊講師80萬,做次課程且收入超過500元的講師達到5萬人。

另外,TMT行業自媒體如虎嗅、36kr、鈦媒體分別推出了各自的知識付費會員服務。

記者注意到,“群雄逐鹿”知識付費領域,各個內容生產者和平臺都在思考如何差異化競爭,還能提供什麼樣的高品質內容。“未來我相信,內容正在從視頻從文字開始往音頻演化,音頻內容成了爆款以後也會向全媒體的方向去演化。”張強表示。

但有人覺得知識付費並不等同於內容付費,兩者是有區別的。網易文學漫畫總經理範少卿表示,“從我個人角度來看,我覺得知識付費其實是一個偽命題。知識可能根本不會通過在線付費的途徑來獲得,其實更恰當的角度上講應該還是內容付費”。

範少卿認為,內容付費仍然還處在覺醒期,內容付費用戶群體會有更大規模的增長,內容付費專欄各平臺也會越來越多,無論是從內容創作還是從用戶的角度來講現在其實都處於覺醒後的爆發期,同時可能還處在洗牌階段。從創作者角度還是從用戶的角度,接下來都會傾向於精品化還有更加專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