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距現代文明最近的一個朝代,可是誰能想到,在滿清初期,殉葬,這種極度殘忍的儀式再度發生,而被逼殉葬之人竟然還是皇后阿巴亥。沒有聽說過她?不要緊,她的三個兒子分別是多爾袞、阿濟格、多鐸,她陪葬的對象就是依靠十三副鎧甲起兵並創立“後金”的努爾哈赤

滿清唯一被逼殉葬的皇后、多爾袞之母——大妃阿巴亥

殉葬制度

殉葬制度起源於春秋時期,在奴隸制時代非常普及,尤其是人殉,是一種相當殘忍、又野蠻的行為。春秋晚期,在秦穆公死後,殉葬制度開始受到質疑和排斥,因為秦穆公死後用了177人進行陪葬,而其中還有3位才能出眾的賢良之士

春秋之後,人殉的做法已經基本消除,取而代之的是木製或泥制的人形偶像殉葬。戰國時的秦國於公元前384年正式下令廢止人殉。可這一切因為秦始皇的死又再次死灰復燃了

滿清唯一被逼殉葬的皇后、多爾袞之母——大妃阿巴亥

秦始皇死後陪葬的人數至今依然是個迷,但所有史料都表明當時殉葬的人數為歷史之最,《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二世曰: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眾。”從這段文字看,後宮女人大約全部殉葬了,這個數目保守估計也在千人以上

到了漢朝,除了邊遠地區的個別少數民族外,這個制度基本被廢棄,可是到了明朝,殉葬制度不但被恢復,而且變得更加瘋狂。明太祖、成祖、仁宗、宣宗和景帝時期,人殉成為皇室的慣例:

明太祖死後,共有40個妃嬪殉葬,除了兩個死在太祖之前,最後得以埋在太祖陵墓的東西兩側外,其餘38人都是殉葬而死;

仁宗死後有5個妃子殉葬;

宣宗死後有10人殉葬;

景帝,史書上僅記載“諸妃嬪唐氏等”殉葬,具體人數不明;

在明朝皇帝之中,英宗朱祁鎮被認為是最沒有建樹的皇帝,可他臨終時,卻作出一個無比英明的決定:從他開始,廢除人殉制度。他的繼任皇帝明憲宗在臨終前也再一次強調不要殉葬,以表達對先帝決定的尊重。這兩代皇帝的堅持執行,終於給明朝瘋狂的人殉制度畫上了句號。

阿巴亥受寵

該回歸我們的主題了。

努爾哈赤在建立後金之後並沒有完善後宮制度,沒有什麼妃、嬪、貴人等說法,這些都是康熙年間才開始規範的。當時“正宮”的稱呼是“大妃”,其他都是“小福晉”。努爾哈赤前後一共有4位大妃,而我們的主角阿巴亥是最後一位

阿巴亥出生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是女真族烏拉部貝勒滿泰的女兒,叔父是烏拉部首領布佔泰。萬曆二十一年,葉赫、烏拉等九個部族聯合攻打後金,結果敗北,布佔泰被俘,可努爾哈赤並沒有為難他,還把他放了回去。從此烏拉和後金再無戰事,而布佔泰為了表示歸附之心,於萬曆二十九年把侄女阿巴亥嫁給了努爾哈赤,當時努爾哈赤43歲,而阿巴亥才12歲

(滿清歷史上的聯姻真的亂的讓人吐血)

滿清唯一被逼殉葬的皇后、多爾袞之母——大妃阿巴亥

年幼的阿巴亥很受努爾哈赤的寵愛,在第三人大妃、也就是皇太極的母親孟古姐姐去世之後,14歲的阿巴亥就被努爾哈赤冊封為大妃。雖然努爾哈赤對阿巴亥恩寵有加,但是阿巴亥年紀尚小又無兒無女,這讓那些輩分高的“福晉”們懷恨在心

而後,阿巴亥先後為努爾哈赤生下了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和十五子多鐸,這讓努爾哈赤極為滿意,對於十四子多爾袞更是喜愛。

波瀾

封建王朝最不缺的就是爭權奪利,作為政治聯姻的後宮也未能置身事外,誰得寵、誰受冷,牽涉的不僅僅是這個女人,背後還有整個家族的利益和榮耀

阿巴亥的得寵召來不少人的嫉妒,很快,“小福晉”代音察就向努爾哈赤告狀,聲稱大妃阿巴亥多次給大貝勒代善送飯,還經常派人到代善家裡,更重要的是大妃有幾次深夜出宮,行蹤詭祕!

代善是努爾哈赤的兒子,自從褚英死後(被努爾哈赤處死),努爾哈赤已經默認代善為自己的繼承人,而代善從褚英事件中吸取教訓,安分守己、寬厚待人,威望也很高。努爾哈赤也曾表露過,百年之後,大妃和幼子都會交給代善照顧。再直白點說,大妃早晚都是代善的人。可是“送給你”是一回事,現在就勾搭又是一回事,努爾哈赤的怒火可想而知,他派了四個得力大臣徹查此事,得到的回報是“確有此事”,而且指出大妃在宴席上多次和代善眉目傳情

努爾哈赤顧及顏面,以將宮中財物私藏在阿濟格家中、私贈衣服給將領之妻為由免去了阿巴亥的大妃職位,當時如果不是考慮到孩子年幼、需人照顧,努爾哈赤甚至都有殺了阿巴亥之心。而代善,在被努爾哈赤懷疑之後就徹底失去了皇位的競爭力

滿清唯一被逼殉葬的皇后、多爾袞之母——大妃阿巴亥

事情真的屬實嗎?也許阿巴亥考慮長遠,她和努爾哈赤有著31歲的年齡差,努爾哈赤死後肯定要取寵於代善,早點出手也沒錯,這可能算是個解釋;可是還有個疑點,那就是當時負責調查的四位大臣全是皇太極的親信,其中三位還都是隸屬皇太極的正白旗。如果瞭解到這些,前面那個“勾引”的論點就完全被推翻,如果這些都是皇太極一手捏造,那可真是一石二鳥,一來廢除了大妃阿巴亥,打壓了多爾袞兄弟;二來動搖了代善的“儲君”之位。無論哪一點,對於覬覦皇位的皇太極來說都至關重要

香消玉損

火頭上的努爾哈赤雖然罷免了阿巴亥的大妃之位,但是,冷靜下來之後,努爾哈赤內心依然是喜歡這個女人的,再加上對幾個孩子的寵愛,不到一年,平息了怒火的努爾哈赤就重新把阿巴亥接到宮中,並恢復了大妃一職,而阿巴亥也感恩戴德,對努爾哈赤的照顧更是滴水不漏,這讓年邁的努爾哈赤很是歡心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病逝,病重那些天阿巴亥始終陪在身邊。第二天,四位貝勒宣稱奉先帝遺言,讓大妃阿巴亥殉葬,阿巴亥百般求饒也沒能挽回,最後自縊身亡。也有不少史書和影視作品中說是“被弓弦勒死”,《太祖武皇帝實錄》的記載是:

後(阿巴亥)饒風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吾終,必令之殉”

爭議

關於阿巴亥的死,歷來爭議不斷,“遺詔說”和“逼殉說”相持不下。

“遺詔說”堅持是努爾哈赤下令賜殉的,他們認為努爾哈赤英明果斷、思慮長遠,為了江山社稷曾經逼死弟弟、賜死兒子,在江山面前更不會吝嗇一個“美人”。況且,當時努爾哈赤麾下兩個黃旗(60個牛錄)中的45個牛錄掌握在阿巴亥和多爾袞三兄弟手裡,努爾哈赤死後,誰也保不準她們敢幹什麼,只要有可能影響到社稷的人,努爾哈赤都不會手軟;

“逼殉說”的人認為,努爾哈赤對於多爾袞、多鐸等人的寵愛有目共睹,當年就是因為孩子年幼,才又召回阿巴亥。在孩子正需要人照顧的時候,斷不會再下遺詔讓阿巴亥陪葬。至於牛錄,努爾哈赤如果認為阿巴亥她們母子是威脅,為何臨死前還決定將手裡的15個牛錄交給多鐸?這說明努爾哈赤始終都是相信阿巴亥的。還有一點就是,殉葬的除了阿巴亥,還有當年向努爾哈赤舉報阿巴亥與代善“私通”的代音察,為何這麼湊巧?

滿清唯一被逼殉葬的皇后、多爾袞之母——大妃阿巴亥

如果仔細琢磨這兩種說法,它們是有一個共同點的,那就是“政治和皇位”。努爾哈赤賜死阿巴亥是出於政治考慮,逼殉也無非是皇太極為了減少競爭,終極目標都是那個皇位。阿巴亥,純粹就是一場博弈的犧牲品

皇太極繼位後,不但追封了他的母親,還把神牌供於太廟內,對於另一位大妃阿巴亥卻不聞不問;後來順治登基,多爾袞以攝政王的身份獨攬朝綱,他才以順治帝的名義追封了母親阿巴亥,將神牌也供於太廟。只可惜好景不長,多爾袞去世後,順治展開了對多爾袞的“清算”,阿巴亥的封號被追奪,神牌也從太廟中撤出。

到了乾隆年間,乾隆承認了多爾袞對大清的豐功偉績,恢復了多爾袞所有的名號,但是對於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卻隻字不提,好像世間從來就沒有這個人一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