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後,影片也是在一個個的和解中得以結尾。博子從女樹那裡得知了男樹的隱祕——卻是一個唯美純潔的暗戀故事,沒什麼不能原諒的了,何況還有秋葉先生的真愛,對著大山的動情告別,是與心中的痴情與不捨做了最後的和解;女樹親歷死亡邊緣,又從已經逝去的男樹那裡拾起記憶深處的美好,逝去的也可以是如此之美,死,並不可怕,就像冰層中的蜻蜓,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最深處。此外還有媽媽和爺爺的和解,秋葉先生將對逝者的友誼重新寄託在對博子的愛情上。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後,影片也是在一個個的和解中得以結尾。博子從女樹那裡得知了男樹的隱祕——卻是一個唯美純潔的暗戀故事,沒什麼不能原諒的了,何況還有秋葉先生的真愛,對著大山的動情告別,是與心中的痴情與不捨做了最後的和解;女樹親歷死亡邊緣,又從已經逝去的男樹那裡拾起記憶深處的美好,逝去的也可以是如此之美,死,並不可怕,就像冰層中的蜻蜓,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最深處。此外還有媽媽和爺爺的和解,秋葉先生將對逝者的友誼重新寄託在對博子的愛情上。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後,影片也是在一個個的和解中得以結尾。博子從女樹那裡得知了男樹的隱祕——卻是一個唯美純潔的暗戀故事,沒什麼不能原諒的了,何況還有秋葉先生的真愛,對著大山的動情告別,是與心中的痴情與不捨做了最後的和解;女樹親歷死亡邊緣,又從已經逝去的男樹那裡拾起記憶深處的美好,逝去的也可以是如此之美,死,並不可怕,就像冰層中的蜻蜓,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最深處。此外還有媽媽和爺爺的和解,秋葉先生將對逝者的友誼重新寄託在對博子的愛情上。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難道不“治癒”嗎?豈止治癒,而且是治癒系之鼻祖!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後,影片也是在一個個的和解中得以結尾。博子從女樹那裡得知了男樹的隱祕——卻是一個唯美純潔的暗戀故事,沒什麼不能原諒的了,何況還有秋葉先生的真愛,對著大山的動情告別,是與心中的痴情與不捨做了最後的和解;女樹親歷死亡邊緣,又從已經逝去的男樹那裡拾起記憶深處的美好,逝去的也可以是如此之美,死,並不可怕,就像冰層中的蜻蜓,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最深處。此外還有媽媽和爺爺的和解,秋葉先生將對逝者的友誼重新寄託在對博子的愛情上。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難道不“治癒”嗎?豈止治癒,而且是治癒系之鼻祖!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後,影片也是在一個個的和解中得以結尾。博子從女樹那裡得知了男樹的隱祕——卻是一個唯美純潔的暗戀故事,沒什麼不能原諒的了,何況還有秋葉先生的真愛,對著大山的動情告別,是與心中的痴情與不捨做了最後的和解;女樹親歷死亡邊緣,又從已經逝去的男樹那裡拾起記憶深處的美好,逝去的也可以是如此之美,死,並不可怕,就像冰層中的蜻蜓,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最深處。此外還有媽媽和爺爺的和解,秋葉先生將對逝者的友誼重新寄託在對博子的愛情上。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難道不“治癒”嗎?豈止治癒,而且是治癒系之鼻祖!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向我們彰顯了巖井俊二風格的細膩與美感

  九十年代以來,日本電影復甦,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日本新電影運動”。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啟、筱田正浩等老一輩導演繼續有佳作問世外,北野武、巖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批中青年導演也都由於他們優秀的電影作品開始為世界所知。其中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的巖井俊二堪稱日本年輕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中國影迷稱他為“日本王家衛”。

  巖井俊二對於畫面美感極為考究,無論是對空景的選取,還是仔細設計人物在景中的位置,無論是光線的角度、強度還是鏡頭的深焦、柔焦,總之多數鏡頭都是你隨便截圖一張,都是一副美好的畫。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後,影片也是在一個個的和解中得以結尾。博子從女樹那裡得知了男樹的隱祕——卻是一個唯美純潔的暗戀故事,沒什麼不能原諒的了,何況還有秋葉先生的真愛,對著大山的動情告別,是與心中的痴情與不捨做了最後的和解;女樹親歷死亡邊緣,又從已經逝去的男樹那裡拾起記憶深處的美好,逝去的也可以是如此之美,死,並不可怕,就像冰層中的蜻蜓,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最深處。此外還有媽媽和爺爺的和解,秋葉先生將對逝者的友誼重新寄託在對博子的愛情上。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難道不“治癒”嗎?豈止治癒,而且是治癒系之鼻祖!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向我們彰顯了巖井俊二風格的細膩與美感

  九十年代以來,日本電影復甦,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日本新電影運動”。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啟、筱田正浩等老一輩導演繼續有佳作問世外,北野武、巖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批中青年導演也都由於他們優秀的電影作品開始為世界所知。其中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的巖井俊二堪稱日本年輕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中國影迷稱他為“日本王家衛”。

  巖井俊二對於畫面美感極為考究,無論是對空景的選取,還是仔細設計人物在景中的位置,無論是光線的角度、強度還是鏡頭的深焦、柔焦,總之多數鏡頭都是你隨便截圖一張,都是一副美好的畫。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後,影片也是在一個個的和解中得以結尾。博子從女樹那裡得知了男樹的隱祕——卻是一個唯美純潔的暗戀故事,沒什麼不能原諒的了,何況還有秋葉先生的真愛,對著大山的動情告別,是與心中的痴情與不捨做了最後的和解;女樹親歷死亡邊緣,又從已經逝去的男樹那裡拾起記憶深處的美好,逝去的也可以是如此之美,死,並不可怕,就像冰層中的蜻蜓,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最深處。此外還有媽媽和爺爺的和解,秋葉先生將對逝者的友誼重新寄託在對博子的愛情上。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難道不“治癒”嗎?豈止治癒,而且是治癒系之鼻祖!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向我們彰顯了巖井俊二風格的細膩與美感

  九十年代以來,日本電影復甦,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日本新電影運動”。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啟、筱田正浩等老一輩導演繼續有佳作問世外,北野武、巖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批中青年導演也都由於他們優秀的電影作品開始為世界所知。其中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的巖井俊二堪稱日本年輕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中國影迷稱他為“日本王家衛”。

  巖井俊二對於畫面美感極為考究,無論是對空景的選取,還是仔細設計人物在景中的位置,無論是光線的角度、強度還是鏡頭的深焦、柔焦,總之多數鏡頭都是你隨便截圖一張,都是一副美好的畫。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的開頭已經成為影史最美的經典之一。巖井俊二運用極簡的黑白兩色,置人物的濃情於廣袤冰寒的純白之中,天地的廣大、時間的浩淼,襯比著女性的柔美,配合著背景一種無由的悲傷、物哀的美感就瀰漫開來,極具東方的簡約留白含蓄之神韻。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後,影片也是在一個個的和解中得以結尾。博子從女樹那裡得知了男樹的隱祕——卻是一個唯美純潔的暗戀故事,沒什麼不能原諒的了,何況還有秋葉先生的真愛,對著大山的動情告別,是與心中的痴情與不捨做了最後的和解;女樹親歷死亡邊緣,又從已經逝去的男樹那裡拾起記憶深處的美好,逝去的也可以是如此之美,死,並不可怕,就像冰層中的蜻蜓,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最深處。此外還有媽媽和爺爺的和解,秋葉先生將對逝者的友誼重新寄託在對博子的愛情上。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難道不“治癒”嗎?豈止治癒,而且是治癒系之鼻祖!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向我們彰顯了巖井俊二風格的細膩與美感

  九十年代以來,日本電影復甦,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日本新電影運動”。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啟、筱田正浩等老一輩導演繼續有佳作問世外,北野武、巖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批中青年導演也都由於他們優秀的電影作品開始為世界所知。其中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的巖井俊二堪稱日本年輕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中國影迷稱他為“日本王家衛”。

  巖井俊二對於畫面美感極為考究,無論是對空景的選取,還是仔細設計人物在景中的位置,無論是光線的角度、強度還是鏡頭的深焦、柔焦,總之多數鏡頭都是你隨便截圖一張,都是一副美好的畫。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的開頭已經成為影史最美的經典之一。巖井俊二運用極簡的黑白兩色,置人物的濃情於廣袤冰寒的純白之中,天地的廣大、時間的浩淼,襯比著女性的柔美,配合著背景一種無由的悲傷、物哀的美感就瀰漫開來,極具東方的簡約留白含蓄之神韻。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後,影片也是在一個個的和解中得以結尾。博子從女樹那裡得知了男樹的隱祕——卻是一個唯美純潔的暗戀故事,沒什麼不能原諒的了,何況還有秋葉先生的真愛,對著大山的動情告別,是與心中的痴情與不捨做了最後的和解;女樹親歷死亡邊緣,又從已經逝去的男樹那裡拾起記憶深處的美好,逝去的也可以是如此之美,死,並不可怕,就像冰層中的蜻蜓,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最深處。此外還有媽媽和爺爺的和解,秋葉先生將對逝者的友誼重新寄託在對博子的愛情上。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難道不“治癒”嗎?豈止治癒,而且是治癒系之鼻祖!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向我們彰顯了巖井俊二風格的細膩與美感

  九十年代以來,日本電影復甦,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日本新電影運動”。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啟、筱田正浩等老一輩導演繼續有佳作問世外,北野武、巖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批中青年導演也都由於他們優秀的電影作品開始為世界所知。其中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的巖井俊二堪稱日本年輕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中國影迷稱他為“日本王家衛”。

  巖井俊二對於畫面美感極為考究,無論是對空景的選取,還是仔細設計人物在景中的位置,無論是光線的角度、強度還是鏡頭的深焦、柔焦,總之多數鏡頭都是你隨便截圖一張,都是一副美好的畫。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的開頭已經成為影史最美的經典之一。巖井俊二運用極簡的黑白兩色,置人物的濃情於廣袤冰寒的純白之中,天地的廣大、時間的浩淼,襯比著女性的柔美,配合著背景一種無由的悲傷、物哀的美感就瀰漫開來,極具東方的簡約留白含蓄之神韻。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後,影片也是在一個個的和解中得以結尾。博子從女樹那裡得知了男樹的隱祕——卻是一個唯美純潔的暗戀故事,沒什麼不能原諒的了,何況還有秋葉先生的真愛,對著大山的動情告別,是與心中的痴情與不捨做了最後的和解;女樹親歷死亡邊緣,又從已經逝去的男樹那裡拾起記憶深處的美好,逝去的也可以是如此之美,死,並不可怕,就像冰層中的蜻蜓,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最深處。此外還有媽媽和爺爺的和解,秋葉先生將對逝者的友誼重新寄託在對博子的愛情上。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難道不“治癒”嗎?豈止治癒,而且是治癒系之鼻祖!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向我們彰顯了巖井俊二風格的細膩與美感

  九十年代以來,日本電影復甦,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日本新電影運動”。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啟、筱田正浩等老一輩導演繼續有佳作問世外,北野武、巖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批中青年導演也都由於他們優秀的電影作品開始為世界所知。其中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的巖井俊二堪稱日本年輕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中國影迷稱他為“日本王家衛”。

  巖井俊二對於畫面美感極為考究,無論是對空景的選取,還是仔細設計人物在景中的位置,無論是光線的角度、強度還是鏡頭的深焦、柔焦,總之多數鏡頭都是你隨便截圖一張,都是一副美好的畫。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的開頭已經成為影史最美的經典之一。巖井俊二運用極簡的黑白兩色,置人物的濃情於廣袤冰寒的純白之中,天地的廣大、時間的浩淼,襯比著女性的柔美,配合著背景一種無由的悲傷、物哀的美感就瀰漫開來,極具東方的簡約留白含蓄之神韻。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後,影片也是在一個個的和解中得以結尾。博子從女樹那裡得知了男樹的隱祕——卻是一個唯美純潔的暗戀故事,沒什麼不能原諒的了,何況還有秋葉先生的真愛,對著大山的動情告別,是與心中的痴情與不捨做了最後的和解;女樹親歷死亡邊緣,又從已經逝去的男樹那裡拾起記憶深處的美好,逝去的也可以是如此之美,死,並不可怕,就像冰層中的蜻蜓,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最深處。此外還有媽媽和爺爺的和解,秋葉先生將對逝者的友誼重新寄託在對博子的愛情上。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難道不“治癒”嗎?豈止治癒,而且是治癒系之鼻祖!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向我們彰顯了巖井俊二風格的細膩與美感

  九十年代以來,日本電影復甦,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日本新電影運動”。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啟、筱田正浩等老一輩導演繼續有佳作問世外,北野武、巖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批中青年導演也都由於他們優秀的電影作品開始為世界所知。其中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的巖井俊二堪稱日本年輕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中國影迷稱他為“日本王家衛”。

  巖井俊二對於畫面美感極為考究,無論是對空景的選取,還是仔細設計人物在景中的位置,無論是光線的角度、強度還是鏡頭的深焦、柔焦,總之多數鏡頭都是你隨便截圖一張,都是一副美好的畫。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的開頭已經成為影史最美的經典之一。巖井俊二運用極簡的黑白兩色,置人物的濃情於廣袤冰寒的純白之中,天地的廣大、時間的浩淼,襯比著女性的柔美,配合著背景一種無由的悲傷、物哀的美感就瀰漫開來,極具東方的簡約留白含蓄之神韻。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在用光方面,大膽大量使用高光、逆光拍攝,統一提高曝光量,從而能夠看清人物的面孔,同時讓人物的輪廓融化在稍微曝光過度的背景中,呈現出一種夢幻般的光線效果。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後,影片也是在一個個的和解中得以結尾。博子從女樹那裡得知了男樹的隱祕——卻是一個唯美純潔的暗戀故事,沒什麼不能原諒的了,何況還有秋葉先生的真愛,對著大山的動情告別,是與心中的痴情與不捨做了最後的和解;女樹親歷死亡邊緣,又從已經逝去的男樹那裡拾起記憶深處的美好,逝去的也可以是如此之美,死,並不可怕,就像冰層中的蜻蜓,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最深處。此外還有媽媽和爺爺的和解,秋葉先生將對逝者的友誼重新寄託在對博子的愛情上。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難道不“治癒”嗎?豈止治癒,而且是治癒系之鼻祖!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向我們彰顯了巖井俊二風格的細膩與美感

  九十年代以來,日本電影復甦,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日本新電影運動”。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啟、筱田正浩等老一輩導演繼續有佳作問世外,北野武、巖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批中青年導演也都由於他們優秀的電影作品開始為世界所知。其中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的巖井俊二堪稱日本年輕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中國影迷稱他為“日本王家衛”。

  巖井俊二對於畫面美感極為考究,無論是對空景的選取,還是仔細設計人物在景中的位置,無論是光線的角度、強度還是鏡頭的深焦、柔焦,總之多數鏡頭都是你隨便截圖一張,都是一副美好的畫。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的開頭已經成為影史最美的經典之一。巖井俊二運用極簡的黑白兩色,置人物的濃情於廣袤冰寒的純白之中,天地的廣大、時間的浩淼,襯比著女性的柔美,配合著背景一種無由的悲傷、物哀的美感就瀰漫開來,極具東方的簡約留白含蓄之神韻。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在用光方面,大膽大量使用高光、逆光拍攝,統一提高曝光量,從而能夠看清人物的面孔,同時讓人物的輪廓融化在稍微曝光過度的背景中,呈現出一種夢幻般的光線效果。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後,影片也是在一個個的和解中得以結尾。博子從女樹那裡得知了男樹的隱祕——卻是一個唯美純潔的暗戀故事,沒什麼不能原諒的了,何況還有秋葉先生的真愛,對著大山的動情告別,是與心中的痴情與不捨做了最後的和解;女樹親歷死亡邊緣,又從已經逝去的男樹那裡拾起記憶深處的美好,逝去的也可以是如此之美,死,並不可怕,就像冰層中的蜻蜓,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最深處。此外還有媽媽和爺爺的和解,秋葉先生將對逝者的友誼重新寄託在對博子的愛情上。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難道不“治癒”嗎?豈止治癒,而且是治癒系之鼻祖!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向我們彰顯了巖井俊二風格的細膩與美感

  九十年代以來,日本電影復甦,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日本新電影運動”。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啟、筱田正浩等老一輩導演繼續有佳作問世外,北野武、巖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批中青年導演也都由於他們優秀的電影作品開始為世界所知。其中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的巖井俊二堪稱日本年輕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中國影迷稱他為“日本王家衛”。

  巖井俊二對於畫面美感極為考究,無論是對空景的選取,還是仔細設計人物在景中的位置,無論是光線的角度、強度還是鏡頭的深焦、柔焦,總之多數鏡頭都是你隨便截圖一張,都是一副美好的畫。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的開頭已經成為影史最美的經典之一。巖井俊二運用極簡的黑白兩色,置人物的濃情於廣袤冰寒的純白之中,天地的廣大、時間的浩淼,襯比著女性的柔美,配合著背景一種無由的悲傷、物哀的美感就瀰漫開來,極具東方的簡約留白含蓄之神韻。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在用光方面,大膽大量使用高光、逆光拍攝,統一提高曝光量,從而能夠看清人物的面孔,同時讓人物的輪廓融化在稍微曝光過度的背景中,呈現出一種夢幻般的光線效果。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後,影片也是在一個個的和解中得以結尾。博子從女樹那裡得知了男樹的隱祕——卻是一個唯美純潔的暗戀故事,沒什麼不能原諒的了,何況還有秋葉先生的真愛,對著大山的動情告別,是與心中的痴情與不捨做了最後的和解;女樹親歷死亡邊緣,又從已經逝去的男樹那裡拾起記憶深處的美好,逝去的也可以是如此之美,死,並不可怕,就像冰層中的蜻蜓,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最深處。此外還有媽媽和爺爺的和解,秋葉先生將對逝者的友誼重新寄託在對博子的愛情上。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難道不“治癒”嗎?豈止治癒,而且是治癒系之鼻祖!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向我們彰顯了巖井俊二風格的細膩與美感

  九十年代以來,日本電影復甦,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日本新電影運動”。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啟、筱田正浩等老一輩導演繼續有佳作問世外,北野武、巖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批中青年導演也都由於他們優秀的電影作品開始為世界所知。其中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的巖井俊二堪稱日本年輕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中國影迷稱他為“日本王家衛”。

  巖井俊二對於畫面美感極為考究,無論是對空景的選取,還是仔細設計人物在景中的位置,無論是光線的角度、強度還是鏡頭的深焦、柔焦,總之多數鏡頭都是你隨便截圖一張,都是一副美好的畫。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的開頭已經成為影史最美的經典之一。巖井俊二運用極簡的黑白兩色,置人物的濃情於廣袤冰寒的純白之中,天地的廣大、時間的浩淼,襯比著女性的柔美,配合著背景一種無由的悲傷、物哀的美感就瀰漫開來,極具東方的簡約留白含蓄之神韻。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在用光方面,大膽大量使用高光、逆光拍攝,統一提高曝光量,從而能夠看清人物的面孔,同時讓人物的輪廓融化在稍微曝光過度的背景中,呈現出一種夢幻般的光線效果。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經典的一個畫面是,男樹靠在窗邊看書,身旁白色的窗簾隨風舞動,男孩在窗簾旁若隱若現。此時,光線從窗外打進來,男孩處於逆光的位置。若是普通拍攝,男孩的面目將會暗淡不清,導演於是做了補光的處理,使男孩的面孔足夠清晰而又與窗簾的高光部分形成對比,出現局部光斑的效果,亦真亦夢。女樹不經意地抬起頭,注視著沉默的少年,朦朧的情愫暗暗鋪開。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後,影片也是在一個個的和解中得以結尾。博子從女樹那裡得知了男樹的隱祕——卻是一個唯美純潔的暗戀故事,沒什麼不能原諒的了,何況還有秋葉先生的真愛,對著大山的動情告別,是與心中的痴情與不捨做了最後的和解;女樹親歷死亡邊緣,又從已經逝去的男樹那裡拾起記憶深處的美好,逝去的也可以是如此之美,死,並不可怕,就像冰層中的蜻蜓,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最深處。此外還有媽媽和爺爺的和解,秋葉先生將對逝者的友誼重新寄託在對博子的愛情上。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難道不“治癒”嗎?豈止治癒,而且是治癒系之鼻祖!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向我們彰顯了巖井俊二風格的細膩與美感

  九十年代以來,日本電影復甦,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日本新電影運動”。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啟、筱田正浩等老一輩導演繼續有佳作問世外,北野武、巖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批中青年導演也都由於他們優秀的電影作品開始為世界所知。其中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的巖井俊二堪稱日本年輕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中國影迷稱他為“日本王家衛”。

  巖井俊二對於畫面美感極為考究,無論是對空景的選取,還是仔細設計人物在景中的位置,無論是光線的角度、強度還是鏡頭的深焦、柔焦,總之多數鏡頭都是你隨便截圖一張,都是一副美好的畫。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的開頭已經成為影史最美的經典之一。巖井俊二運用極簡的黑白兩色,置人物的濃情於廣袤冰寒的純白之中,天地的廣大、時間的浩淼,襯比著女性的柔美,配合著背景一種無由的悲傷、物哀的美感就瀰漫開來,極具東方的簡約留白含蓄之神韻。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在用光方面,大膽大量使用高光、逆光拍攝,統一提高曝光量,從而能夠看清人物的面孔,同時讓人物的輪廓融化在稍微曝光過度的背景中,呈現出一種夢幻般的光線效果。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經典的一個畫面是,男樹靠在窗邊看書,身旁白色的窗簾隨風舞動,男孩在窗簾旁若隱若現。此時,光線從窗外打進來,男孩處於逆光的位置。若是普通拍攝,男孩的面目將會暗淡不清,導演於是做了補光的處理,使男孩的面孔足夠清晰而又與窗簾的高光部分形成對比,出現局部光斑的效果,亦真亦夢。女樹不經意地抬起頭,注視著沉默的少年,朦朧的情愫暗暗鋪開。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後,影片也是在一個個的和解中得以結尾。博子從女樹那裡得知了男樹的隱祕——卻是一個唯美純潔的暗戀故事,沒什麼不能原諒的了,何況還有秋葉先生的真愛,對著大山的動情告別,是與心中的痴情與不捨做了最後的和解;女樹親歷死亡邊緣,又從已經逝去的男樹那裡拾起記憶深處的美好,逝去的也可以是如此之美,死,並不可怕,就像冰層中的蜻蜓,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最深處。此外還有媽媽和爺爺的和解,秋葉先生將對逝者的友誼重新寄託在對博子的愛情上。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難道不“治癒”嗎?豈止治癒,而且是治癒系之鼻祖!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向我們彰顯了巖井俊二風格的細膩與美感

  九十年代以來,日本電影復甦,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日本新電影運動”。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啟、筱田正浩等老一輩導演繼續有佳作問世外,北野武、巖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批中青年導演也都由於他們優秀的電影作品開始為世界所知。其中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的巖井俊二堪稱日本年輕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中國影迷稱他為“日本王家衛”。

  巖井俊二對於畫面美感極為考究,無論是對空景的選取,還是仔細設計人物在景中的位置,無論是光線的角度、強度還是鏡頭的深焦、柔焦,總之多數鏡頭都是你隨便截圖一張,都是一副美好的畫。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的開頭已經成為影史最美的經典之一。巖井俊二運用極簡的黑白兩色,置人物的濃情於廣袤冰寒的純白之中,天地的廣大、時間的浩淼,襯比著女性的柔美,配合著背景一種無由的悲傷、物哀的美感就瀰漫開來,極具東方的簡約留白含蓄之神韻。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在用光方面,大膽大量使用高光、逆光拍攝,統一提高曝光量,從而能夠看清人物的面孔,同時讓人物的輪廓融化在稍微曝光過度的背景中,呈現出一種夢幻般的光線效果。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經典的一個畫面是,男樹靠在窗邊看書,身旁白色的窗簾隨風舞動,男孩在窗簾旁若隱若現。此時,光線從窗外打進來,男孩處於逆光的位置。若是普通拍攝,男孩的面目將會暗淡不清,導演於是做了補光的處理,使男孩的面孔足夠清晰而又與窗簾的高光部分形成對比,出現局部光斑的效果,亦真亦夢。女樹不經意地抬起頭,注視著沉默的少年,朦朧的情愫暗暗鋪開。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後,影片也是在一個個的和解中得以結尾。博子從女樹那裡得知了男樹的隱祕——卻是一個唯美純潔的暗戀故事,沒什麼不能原諒的了,何況還有秋葉先生的真愛,對著大山的動情告別,是與心中的痴情與不捨做了最後的和解;女樹親歷死亡邊緣,又從已經逝去的男樹那裡拾起記憶深處的美好,逝去的也可以是如此之美,死,並不可怕,就像冰層中的蜻蜓,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最深處。此外還有媽媽和爺爺的和解,秋葉先生將對逝者的友誼重新寄託在對博子的愛情上。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難道不“治癒”嗎?豈止治癒,而且是治癒系之鼻祖!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向我們彰顯了巖井俊二風格的細膩與美感

  九十年代以來,日本電影復甦,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日本新電影運動”。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啟、筱田正浩等老一輩導演繼續有佳作問世外,北野武、巖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批中青年導演也都由於他們優秀的電影作品開始為世界所知。其中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的巖井俊二堪稱日本年輕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中國影迷稱他為“日本王家衛”。

  巖井俊二對於畫面美感極為考究,無論是對空景的選取,還是仔細設計人物在景中的位置,無論是光線的角度、強度還是鏡頭的深焦、柔焦,總之多數鏡頭都是你隨便截圖一張,都是一副美好的畫。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的開頭已經成為影史最美的經典之一。巖井俊二運用極簡的黑白兩色,置人物的濃情於廣袤冰寒的純白之中,天地的廣大、時間的浩淼,襯比著女性的柔美,配合著背景一種無由的悲傷、物哀的美感就瀰漫開來,極具東方的簡約留白含蓄之神韻。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在用光方面,大膽大量使用高光、逆光拍攝,統一提高曝光量,從而能夠看清人物的面孔,同時讓人物的輪廓融化在稍微曝光過度的背景中,呈現出一種夢幻般的光線效果。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經典的一個畫面是,男樹靠在窗邊看書,身旁白色的窗簾隨風舞動,男孩在窗簾旁若隱若現。此時,光線從窗外打進來,男孩處於逆光的位置。若是普通拍攝,男孩的面目將會暗淡不清,導演於是做了補光的處理,使男孩的面孔足夠清晰而又與窗簾的高光部分形成對比,出現局部光斑的效果,亦真亦夢。女樹不經意地抬起頭,注視著沉默的少年,朦朧的情愫暗暗鋪開。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後,影片也是在一個個的和解中得以結尾。博子從女樹那裡得知了男樹的隱祕——卻是一個唯美純潔的暗戀故事,沒什麼不能原諒的了,何況還有秋葉先生的真愛,對著大山的動情告別,是與心中的痴情與不捨做了最後的和解;女樹親歷死亡邊緣,又從已經逝去的男樹那裡拾起記憶深處的美好,逝去的也可以是如此之美,死,並不可怕,就像冰層中的蜻蜓,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最深處。此外還有媽媽和爺爺的和解,秋葉先生將對逝者的友誼重新寄託在對博子的愛情上。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難道不“治癒”嗎?豈止治癒,而且是治癒系之鼻祖!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向我們彰顯了巖井俊二風格的細膩與美感

  九十年代以來,日本電影復甦,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日本新電影運動”。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啟、筱田正浩等老一輩導演繼續有佳作問世外,北野武、巖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批中青年導演也都由於他們優秀的電影作品開始為世界所知。其中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的巖井俊二堪稱日本年輕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中國影迷稱他為“日本王家衛”。

  巖井俊二對於畫面美感極為考究,無論是對空景的選取,還是仔細設計人物在景中的位置,無論是光線的角度、強度還是鏡頭的深焦、柔焦,總之多數鏡頭都是你隨便截圖一張,都是一副美好的畫。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的開頭已經成為影史最美的經典之一。巖井俊二運用極簡的黑白兩色,置人物的濃情於廣袤冰寒的純白之中,天地的廣大、時間的浩淼,襯比著女性的柔美,配合著背景一種無由的悲傷、物哀的美感就瀰漫開來,極具東方的簡約留白含蓄之神韻。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在用光方面,大膽大量使用高光、逆光拍攝,統一提高曝光量,從而能夠看清人物的面孔,同時讓人物的輪廓融化在稍微曝光過度的背景中,呈現出一種夢幻般的光線效果。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經典的一個畫面是,男樹靠在窗邊看書,身旁白色的窗簾隨風舞動,男孩在窗簾旁若隱若現。此時,光線從窗外打進來,男孩處於逆光的位置。若是普通拍攝,男孩的面目將會暗淡不清,導演於是做了補光的處理,使男孩的面孔足夠清晰而又與窗簾的高光部分形成對比,出現局部光斑的效果,亦真亦夢。女樹不經意地抬起頭,注視著沉默的少年,朦朧的情愫暗暗鋪開。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後,影片也是在一個個的和解中得以結尾。博子從女樹那裡得知了男樹的隱祕——卻是一個唯美純潔的暗戀故事,沒什麼不能原諒的了,何況還有秋葉先生的真愛,對著大山的動情告別,是與心中的痴情與不捨做了最後的和解;女樹親歷死亡邊緣,又從已經逝去的男樹那裡拾起記憶深處的美好,逝去的也可以是如此之美,死,並不可怕,就像冰層中的蜻蜓,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最深處。此外還有媽媽和爺爺的和解,秋葉先生將對逝者的友誼重新寄託在對博子的愛情上。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難道不“治癒”嗎?豈止治癒,而且是治癒系之鼻祖!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向我們彰顯了巖井俊二風格的細膩與美感

  九十年代以來,日本電影復甦,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日本新電影運動”。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啟、筱田正浩等老一輩導演繼續有佳作問世外,北野武、巖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批中青年導演也都由於他們優秀的電影作品開始為世界所知。其中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的巖井俊二堪稱日本年輕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中國影迷稱他為“日本王家衛”。

  巖井俊二對於畫面美感極為考究,無論是對空景的選取,還是仔細設計人物在景中的位置,無論是光線的角度、強度還是鏡頭的深焦、柔焦,總之多數鏡頭都是你隨便截圖一張,都是一副美好的畫。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的開頭已經成為影史最美的經典之一。巖井俊二運用極簡的黑白兩色,置人物的濃情於廣袤冰寒的純白之中,天地的廣大、時間的浩淼,襯比著女性的柔美,配合著背景一種無由的悲傷、物哀的美感就瀰漫開來,極具東方的簡約留白含蓄之神韻。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在用光方面,大膽大量使用高光、逆光拍攝,統一提高曝光量,從而能夠看清人物的面孔,同時讓人物的輪廓融化在稍微曝光過度的背景中,呈現出一種夢幻般的光線效果。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經典的一個畫面是,男樹靠在窗邊看書,身旁白色的窗簾隨風舞動,男孩在窗簾旁若隱若現。此時,光線從窗外打進來,男孩處於逆光的位置。若是普通拍攝,男孩的面目將會暗淡不清,導演於是做了補光的處理,使男孩的面孔足夠清晰而又與窗簾的高光部分形成對比,出現局部光斑的效果,亦真亦夢。女樹不經意地抬起頭,注視著沉默的少年,朦朧的情愫暗暗鋪開。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中大量運用手提攝影,使鏡頭更具生活的真實質感,讓觀眾更有臨場感。搖搖晃晃、隨意運動的手提攝影也帶來獨特的節奏美感。此外還有流暢的搖移、轉場的設計、節奏的控制,細細琢磨,皆妙不可言。

"

(本文是【經典,何以成為經典】系列第三篇,歡迎點贊關注。)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如果每人列一個最佳電影榜單,巖井俊二的《情書》,肯定會在許多人那裡榜上有名。《情書》實在太經典了,甚至在現實中演變成一種儀式,讓北海道的城市小樽成為《情書》迷們的朝聖之地。(相似原因成就巡禮聖地的傑作還有《東京愛情故事》、《花名未聞》等)

  這麼多年過去了,看過《情書》的你,肯定已經嘗過了愛情的滋味,心裡有過某個揮之不去的身影,生命中有過熱烈燃燒的激情,那麼,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情書》何以成就經典?接下來,不妨讓我們重新品讀一番。

《情書》是呈現日本文化中物哀美學的典範之作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一種獨有的審美意識。川端康成多次強調:“平安朝的‘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悲與美是相通的。”葉渭渠指出:“日本國民性的特點……更愛殘月、更愛初綻的蓓蕾和散落的花瓣兒,因為他們認為殘月、花蕾、花落中潛藏著一種令人憐惜的哀愁情緒,會增加美感。這種無常的哀感和無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物哀反映到人生,就是一種生死觀。其主體追求“瞬間美”,不惜在美的瞬間“求得永恆的靜寂”。川端康成既認為“物哀成為日本美的源流”,也“認為死是最高的藝術,是美的一種表現。……認為藝術的極致就是死滅”。葉渭渠更指出:“日本人的美意識中存在著一種‘瞬間美’的理念,即讚美‘美之短暫’。”古代日本人“更以櫻花自比,將那‘瞬間美’的觀念轉變為視自殺為人生之極點的行為。他們的殉死,其意義也在於追求瞬間的生命的閃光,企圖在死滅中求得永恆的靜寂”。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不多說了,總之,日本多災多難而又美麗多姿的地理特性,孕育了日本人的物哀意識,這種意識一來認為萬物無常,美與悲哀同為一體,二來對死亡有一種瞬間美(戛然而止才能永恆長存)的由衷欣賞。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就是圍繞著死亡、逝去展開的,卻並沒有透徹的悲哀。從頭至尾,影片都是以一種含蓄的、哀而不傷的、追憶的調子來進行敘事兼抒情。雪山,是藤井樹逝去的地方,也是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相思對象,可以說是藤井樹的死亡的化身,但影片對雪山的呈現卻是在朝陽下覆蓋著皚皚的白雪(朝陽的暖色調,地平線上的線條起伏),美麗,沉靜,甚至溫柔。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其實影片本身就是在把“逝去”當成一種“美”來解讀。渡邊博子對藤井樹的哀思多美啊,在雪地,在天地間,那美麗的容顏與身姿,帶著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念。女藤井樹追憶男藤井樹的點滴過去多美啊,那個羞澀的少年,在窗紗邊一站,就站在了記憶不朽的彼岸,任誰都心動莫名,儘管都是錯過,儘管永遠回不來。甚至,女藤井樹生病咳嗽的樣子都美,蜻蜓凍僵在冰層裡的樣子也美……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村上春樹在《挪威的森林》中說:“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是對死的一種延續狀態的接受。影片中,渡邊博子給同名的藤井樹寄信才引發了整個故事,渡邊博子對著雪山喊“你好嗎?” “我很好”的情節相信讓很多人感動得淚下,秋葉也對著雪山喊話,讓藤井樹把博子交給他照顧。因為來回的書信交流,女藤井樹重新找回了一段逝去的暗戀之情。死去的藤井樹,以另一種方式在生人的生命中存在並延續著。

  可以說,如果你能領悟《情書》中的淡淡的傷感的物哀之美,就已經領略了影片的精髓之所在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全想象

  之所以說傳統的女性美,是跟傳統的屬於男性的雄壯、陽剛、粗獷、強大之美的相對的審美範疇。在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規範下,女性應該是明顯區別於男性的陰柔之美和恰當的孩子氣,而不能如現今這個時代的女性一般心機勃勃,爭強好勝,個性張揚。

  博子的溫柔、柔弱、一往情深,女樹的天然、純真、可愛,一人分飾兩角,從兩方面滿足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美的完美想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首先,電影在劇作本身就充分利用了雙胞胎樣貌的故事設定以及雙線平行的敘事手法,通過不斷的交叉剪輯對比,將博子和女樹迥然相異的性格鮮明地凸顯出來,一靜一動,一柔一俏,一深情一活潑,這是非常討巧又非常高明的對比手法。更不用說最外在的兩個人的髮型和衣著了。

  其次,在劇情設計上,導演非常明白劇情設計要符合人物性格,人物性格推進劇情發展的原理。若不是博子的一往情深就不會寄出一封發往天國的信,若不是女樹的率真可愛,就不會惡作劇式地給博子回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博子的溫柔突出表現為讓人心疼的隱忍:在未婚夫祭日上的落落寡合、強作歡顏,男友秋葉嫉妒不理解時的默默堅持,知道未婚夫喜歡藤井樹真相時的哭出聲來,幫助女樹回憶起那段讓自己心痛的真相,面對未婚夫死去的雪山終於忘情地呼喊。傳統的女性的溫柔再沒有比這更舞臺化的集中展示的了。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女樹的純真可愛則更多的在於豐富的日常細節和人物襯托:打噴嚏噴出滿手的鼻涕,逃避醫院,不想上班;圖書館女同事的神祕中二,郵遞員對她的迷之追求,爺爺的頑固不化,姑父的尬笑不止……在女樹的身周,總伴隨著活潑可愛的喜感元素。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再次,女演員中山美穗的精細入微的表演,準確地抓住了兩個角色的性格特色,從打扮到眉眼、從舉止到心境,堪稱形神具備的殿堂級表演!看到中山美穗飾演的博子和女樹,我們不禁感嘆:啊,這才是女人啊,女人是這樣惹人憐愛的生物啊!

  巖井俊二就是這樣塑造了兩個相互對照、相互補足的經典的傳統美的女性形象。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可以稱得上是治癒系作品的鼻祖

  《情書》誕生於1995年,直到1999年,音樂家阪本龍一發表的單曲《ウラBTTB》才是真正以治癒系作品為標榜的開端,此後,從音樂,到小說,到動漫,到影視,到娛樂偶像,治癒系成長為蔚然大觀的一大門類,僅在動畫領域就有Key社三大催淚神作、《花名未聞》、《好想告訴你》、《夏目友人帳》等眾多傑出作品。

  治癒系作品一般節奏舒緩,情節平淡清新,注重捕捉、發現生活中的點滴細節,沒有絕對的邪惡,以治癒心靈的創傷、修補心靈的缺陷為主旨追求,溫暖人心,淨化心靈,能使悲傷的人生得到安慰。

  電影《情書》當然講了愛情,博子對男樹的痴情不忘、南樹對女樹的年少暗戀,都是影片中濃墨重彩的手筆,但圍繞“死亡”、“逝去”的這些追蹤和追憶,最終的主旨,其實是“和解”。

  對的,“和解”,準確的說“與自己的和解”,才是影片真正的故事內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藤井樹逝世三年,渡邊博子始終活在過去的悲傷的陰影中走不出來,甚至在她得知藤井樹選擇她的真相時,心中更增加了無法原諒的糾結,在這段虛妄的愛戀中她丟失了自己的座標。

  女樹呢?她寧願病在家裡,也不願去醫院,因為她親眼看到父親死在那裡,從此,死亡就在她心中遮下了一片陰翳。

  秋葉先生對好友逝去的內疚與對博子的愛交織在一起;男樹媽媽因為還有人那麼愛著自己的孩子而放聲慟哭;女樹媽媽則一直對女樹爸爸的死怨念在心,試圖離開悲傷的老房子,過上新生活;女樹爺爺則對女樹爸爸的死懷著自責之情,頑固地不願走出悲傷之地。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中,每個主要角色都揹負著自己的十字架。種種心靈創傷如何尋到最終的出路才是影片劇情的內在動力。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後,影片也是在一個個的和解中得以結尾。博子從女樹那裡得知了男樹的隱祕——卻是一個唯美純潔的暗戀故事,沒什麼不能原諒的了,何況還有秋葉先生的真愛,對著大山的動情告別,是與心中的痴情與不捨做了最後的和解;女樹親歷死亡邊緣,又從已經逝去的男樹那裡拾起記憶深處的美好,逝去的也可以是如此之美,死,並不可怕,就像冰層中的蜻蜓,永遠留存在記憶的最深處。此外還有媽媽和爺爺的和解,秋葉先生將對逝者的友誼重新寄託在對博子的愛情上。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難道不“治癒”嗎?豈止治癒,而且是治癒系之鼻祖!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向我們彰顯了巖井俊二風格的細膩與美感

  九十年代以來,日本電影復甦,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日本新電影運動”。除了今村昌平、熊井啟、筱田正浩等老一輩導演繼續有佳作問世外,北野武、巖井俊二、周防正行、竹中直人等一批中青年導演也都由於他們優秀的電影作品開始為世界所知。其中以影像清新獨特、感情細膩豐富著稱的巖井俊二堪稱日本年輕一代導演中的佼佼者。中國影迷稱他為“日本王家衛”。

  巖井俊二對於畫面美感極為考究,無論是對空景的選取,還是仔細設計人物在景中的位置,無論是光線的角度、強度還是鏡頭的深焦、柔焦,總之多數鏡頭都是你隨便截圖一張,都是一副美好的畫。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情書》的開頭已經成為影史最美的經典之一。巖井俊二運用極簡的黑白兩色,置人物的濃情於廣袤冰寒的純白之中,天地的廣大、時間的浩淼,襯比著女性的柔美,配合著背景一種無由的悲傷、物哀的美感就瀰漫開來,極具東方的簡約留白含蓄之神韻。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情書》在用光方面,大膽大量使用高光、逆光拍攝,統一提高曝光量,從而能夠看清人物的面孔,同時讓人物的輪廓融化在稍微曝光過度的背景中,呈現出一種夢幻般的光線效果。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最經典的一個畫面是,男樹靠在窗邊看書,身旁白色的窗簾隨風舞動,男孩在窗簾旁若隱若現。此時,光線從窗外打進來,男孩處於逆光的位置。若是普通拍攝,男孩的面目將會暗淡不清,導演於是做了補光的處理,使男孩的面孔足夠清晰而又與窗簾的高光部分形成對比,出現局部光斑的效果,亦真亦夢。女樹不經意地抬起頭,注視著沉默的少年,朦朧的情愫暗暗鋪開。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影片中大量運用手提攝影,使鏡頭更具生活的真實質感,讓觀眾更有臨場感。搖搖晃晃、隨意運動的手提攝影也帶來獨特的節奏美感。此外還有流暢的搖移、轉場的設計、節奏的控制,細細琢磨,皆妙不可言。

多年以後,愛過的你,是否真的看懂了《情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