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那些年》悅悅 (微信公號:jjzsnxn)

《清明上河圖》之謎


北宋的都城汴京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超級城市之一。它到底有多繁華?有畫為證。

《清明上河圖》,這幅中國古代最有名的風俗畫長卷,就用細密的筆觸為後人揭開了這座超級城市的歷史面紗。五米多長的畫卷上,是900多年前汴京在某一天的歷史定格……


如果對汴京的繁華盛景好奇,或是想探究宋人的衣食住用行,你幾乎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答案。然而,這幅盛世長卷也留下了諸多謎題,等待後人一一解讀。

作者之謎


《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誰?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宋人張擇端。但仍有兩個可疑之處:一、作者在畫卷上沒有留下簽名。二、宋代的繪畫專著中沒有提到張擇端。徽宗組織編寫的《宣和畫譜》中,記錄有歷代畫家231人、作品6396幅,竟也不見張擇端和《清明上河圖》的蹤跡。

之所以認為作者是張擇端,是因為在《清明上河圖》畫卷上,金人張著寫下的一段跋文:翰林張擇端,字正道,東武人也。幼讀書,遊學於京師,後習繪事,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別成家數也。按《向氏評論圖畫記》雲,《西湖爭標圖》、《清明上河圖》選入神品,藏者宜寶之。大定丙午清明後一日,燕山張著跋。

這一題跋雖不足百字,但足以讓此畫避免了作者“佚名”,也讓張擇端得以留名青史。題跋中所說另一幅神作《西湖爭標圖》沒能流傳下來,於是這一畫一跋便成了張擇端存在過的孤證。這讓後人對張擇端其人充滿了巨大的好奇心,而後世學者孜孜不倦的考證漸漸使張擇端的生平豐滿起來。

《清明上河圖》之謎

張擇端雕塑

張擇端的名和字分別出於《孟子》《禮記》這樣的儒家經典,從中推斷他可能出生在儒學思想濃厚的家庭。之後他赴京師遊學科考。科舉落榜後,為了自謀生路,半路出家成為徽宗的宮廷畫家。

關於張擇端畫就《清明上河圖》的過程幾乎無據可查。據說當他將汴京城的繁華盛景搬到畫上,呈獻給宋徽宗看時,徽宗大喜過望,用他獨一無二的瘦金體書法在畫卷上寫下“清明上河圖”幾個字,並鈐上雙龍小印。

“靖康之難”以後,宮廷畫家要麼被俘虜北上,要麼南渡到臨安(今浙江杭州)。而戰火離亂中張擇端去了哪裡,無人知曉。

“清明”之謎


或許是在後世的流轉中畫卷遭到破壞,徽宗所題《清明上河圖》幾個字在畫作上已經不見。也是因為張著的題跋,《清明上河圖》有幸留名。但因為記載幾無,加之年代久遠,畫中顏色已經褪去,後世對畫中季節是春季還是秋季產生了疑問。而“清明”二字到底是何意,也引發了諸多猜測和爭議。主要的觀點有三:

其一:“清明”指的是清明節。支持者認為從畫作許多細節中可以看出當時的人是在進行掃墓、踏青等活動,如:畫中有一隊人馬自郊外入城,女主人乘坐的轎子插滿枝葉雜花,而這是北宋開封一帶掃墓時乘轎的特有習俗;畫中還有一家紙馬店;有專家認為畫中行人手提小包,上寫“百八”二字,應為燒的紙錢……

《清明上河圖》之謎

紙馬店

其二:“清明”為地名,即汴京內的清明坊。畫中所繪為從清明坊到虹橋汴河(上河)兩岸人們的活動情景。

其三:“清明”為清明盛世。據傳,宋徽宗畫了一幅《夢遊化城圖》,畫中是他想象中的天宮盛景。為了討好徽宗,蔡京便命張擇端畫下汴京的繁盛,以人間的勝景相應和。金人張公藥曾寫下跋詩稱:“當日翰林呈畫本,昇平風物正堪傳。”說的也是作為皇家畫師的張擇端獻畫表“盛世清明”。而徽宗見圖題字“清明上河圖”,也應有自誇之意。

《清明上河圖》之謎


盛景?危機?


若真如徽宗所認為自己治下一片“清明”,那麼張擇端筆下往來如梭的商業繁榮、熙熙攘攘的街景、百姓的熱鬧家常倒也稱得上是盛世之景。然而“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專家卻從這個超級城市熱鬧且繁華的定格中看到了危機暗藏。

危機從何而來呢?

《清明上河圖》之謎

畫面中汴京城似乎是一座不設防的都城,城牆上下不見守衛和城防工事;

《清明上河圖》之謎

城中用於消防的望火亭上無人值守,更誇張的是,望火樓下的兩排兵營被改作了飯館

《清明上河圖》之謎

北宋初期糧食的經營權都在政府手中,但在《清明上河圖》中,運糧的大多都是私船,政府似乎失去了對糧食市場

《清明上河圖》之謎

在這幅圖的中心位置,畫家還記錄下一場危機——一隻客船險些撞上橋樑……把這個戲劇性危機場景放在畫眼處,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餘輝認為:“這些本不是賞心悅目的繪畫內容,張擇端卻精心描繪,成為其作品深處豐富的潛臺詞。”


讓我們再回到北宋末年,雖然社會維持了表面上的安逸繁榮,但實際上已經大廈將傾,危機四伏:統治危機、方臘起義,邊地遼、西夏的威逼,東北女真崛起……徽宗即位之初,打開言路,朝廷上下紛紛諫言,除了大臣上朝奏議,還出現了詩諫、藝諫等進諫形式。畫諫也成為一種風尚。曾有人作《流民圖》奏報給宋神宗,以此來證明王安石變法之弊,要求廢止新法。元代湯垕說:“畫之為藝雖小,至於使人鑑惡勸善,聳人視聽,為補豈可儕於眾工哉!”而張擇端是否在畫作中暗藏玄機,以畫進諫,則是見仁見智了。

若張擇端果真有畫諫之意,已經接受了“豐亨豫大”之計的徽宗,即使讀懂畫中之意,恐怕也不會就此有所作為。

《清明上河圖》之謎

版本之謎


在現存的《清明上河圖》題跋當中,因為能見到最早的是金人張著的題跋,所以後人推測,“靖康之變”時,金人將北宋宮中珍寶劫掠一空,《清明上河圖》大概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運到了金的首都燕京(現在的北京)。幸運的是經歷了戰亂和各種流離輾轉,900多年後,它又重現在世人面前。


《清明上河圖》不僅被留存下來,而且催生了許多仿作。據統計,《清明上河圖》的版本現存的有30多種。


其中三個版本最精:一、宋本,即宋代張擇端的原作。二、明本,即明代畫家仇英的仿本,它參照了“宋本”的構圖構造,背景為明代姑蘇城。三、清院本是乾隆組織宮廷畫家所作,因為畫家均來自姑蘇,故此畫也以姑蘇為藍本,加入了一些北京的內容。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宋本被認為是張擇端的原作,除了諸多細節之外,最能把它和後世多個版本區分開來的是一項宋代的“黑科技”——懸臂樑橋。

《清明上河圖》之謎

畫中有一座巨大的單孔木橋——虹橋,橫跨汴河兩岸,據推測約三十多米。《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其為:“其橋無柱,皆以巨木虛架,飾以丹雘,宛如飛虹”。這一橋樑建造技術在宋代以後基本失傳。所以,後世臨摹的版本中,此橋都沒有再現宋代虹橋原貌,而是從木橋變成了石頭橋

《清明上河圖》之謎

(明本《清明上河圖》局部)

《清明上河圖》之謎

(清本《清明上河圖》局部)


雖然後世的多版《清明上河圖》在立意和細節上與張擇端版不可同日而語。但是後人對它的模仿讓《清明上河圖》不再是單一繪畫的名稱,而成了一種繪畫的類別,也讓不同時期的歷史勝景用這種形式得到保存和重現。

900多年的時光中,《清明上河圖》的魅力始終不減。在畫家筆下,它成為一種題材,一直被模仿;在學者眼裡,它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值得不斷的挖掘和爭論;而在世人的好奇心中,它的未解之謎還有很多,等待人們一探究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