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丨又是一季芳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來源:詩詞天地

清明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8天。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對清明節留下了詩詞,清明節來臨之際,我們不妨欣賞一下與清明節相關的古詩詞吧。


詩詞丨又是一季芳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我們只要看到了杏花村,我們就想到了清明的美酒。看到了清明的美酒,我們就想到了杜牧,我們想到了杜牧,我們就彷彿看到了在大唐時代那樣一幅春雨的圖景和那樣一個無比美妙的清明節。

詩詞丨又是一季芳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在清明節的前一兩天。本是晉國人為了悼念介之推而流傳下的節日,因為介之推葬身火海,所以這一天禁火,只能吃冷飯,所以叫寒食。韓翃的這首詩是諷刺得寵的權貴,本來寒食節禁火,受寵的太監和大官卻得到皇帝的格外恩賜,享有特權。

詩的諷刺很巧妙,不直接譏諷,而是巧隱暗示,卻深刻地鞭撻了黑暗的社會現實,充分體現了詩人的社會責任感。

詩詞丨又是一季芳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雖有清明,卻意在紙外,寫出懷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過了”,別有韻味,此詩取材,構思都別具一格;此詩也展現了詩人留戀美景,深恐春天將去的微妙心理,但無一字直抒胸懷,而詩人惜春之意無疑自顯。

詩詞丨又是一季芳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這首詩寫出了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的災難。戰爭帶來死亡,處處都在上墳,燃燒紙錢的煙升起來,卻不是百姓做飯的炊煙,淒涼之景讓人不忍心多看。

該詩立意深刻,不僅憑弔亡人,更是警醒活著的人不要忘記戰亂的苦痛。

詩詞丨又是一季芳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

這是一首最“正點”的清明詩,寫出了上墳時的感受。大好春光,在上墳的眼裡卻看不到美景,卻看到危橋破屋……好不淒涼!

以田野、小路做對比,寄託哀思,寫出了對亡者深深的哀思和自己的孤獨。親友一旦離世,再無相見之日,因此,無論親情還是友情,都要多多珍惜。

詩詞丨又是一季芳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寒食野望吟》

(唐)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生死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細緻的描寫渲染氣氛:隨風飄飛的紙錢,一座座古墓,梨花、白楊……墳場的一切都給人蕭殺之感,令人頓生悲情。

暮雨中歸去,看似蕭條,實則是一種棄死向生的象徵——暮雨過後必有晴朗的明天。離開代表死亡的墓地,走向人間煙火處,這才是對待死亡的正確態度。

詩詞丨又是一季芳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帝都清明,熱熱鬧鬧,詩人卻滿腔憂愁思念。車馬聲在路上喧鬧,郊外楊柳青翠,欣欣向榮的大自然、車馬喧鬧的郊遊又關詩人何事?

放棄追求仕途,走進無拘無束的大自然?於心不甘啊。淡泊使人明志,人生在世,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多麼重要啊。

詩詞丨又是一季芳草綠,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佳節清明,大自然的一片生機,百花盛開。大自然蓬勃的春景與人生難道生死形成鮮明的對比。

人不能逃脫的死亡的命運,無論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無論智愚高低,最後都是一個歸宿:死亡。還是活在當下吧,保持自己的操守,做最好的自己。

一年一年的清明,一歲一歲的牽掛,一次一次的想念,一分一秒的記憶。

願你所懷之人,不在遠遠鄉;

願你所念之人,近在咫尺望。

林清玄曾說:“如果人能快樂的歸去,死亡就不能殺人,反而是人殺掉了死亡。”

生死是我們唯一不能左右的事,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坦然而快樂地告別。

比起害怕離別,恐懼死亡,不如去面對它,用愛去溫暖它,或許這就是清明節最美的意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