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過年後的第一個假期就這樣來了,雖說這個節日是用來紀念親人的嚴肅節日,但一想到放假,也就難過不起來了。

中計!杜牧的清明不下雨

提到清明必然蹦出的關鍵句:清明時節雨紛紛。雖然說古詩中寫清明節的不在少數,可唯獨杜牧的這首清明簡直是洗腦般的存在,只要提到清明兩個字,身邊總會有人接上這首詩。

中計!杜牧的清明不下雨

不僅洗腦,這首詩還被各方神聖重新改版,比如說改編成五言絕句:清明雨紛紛,行人慾斷魂,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是不是也挺不錯?

改成“三字經”:清明節,雨紛紛;路上人,欲斷魂。問酒家,何處有?牧童指,杏花村。

還能改成劇本: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

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中計!杜牧的清明不下雨

想象一下,時間背景定在清明,畫面有些煙雨濛濛的感覺,營造出陰氣十足的氛圍。主角來到一個陌生的小鎮,發現路過的行人臉上都是面無表情的冷漠,他拉住一個牧童酒館在哪裡,孩子也不講話,只是緩緩的指向一個叫杏花村的門店。然後主角向目的地走去,卻沒發現他身後的行人都意味深長的盯著他的背影……..

中計!杜牧的清明不下雨

拿它來拍個懸疑短片不要太合適好不好。

話說《清明》能拍個懸疑片不是沒道理的,因為這首詩本身就有著好幾條懸案:

懸案一:這首詩的作者到底是誰?

從語文課本到唐詩三百首等各種書籍中,都寫著這首詩出自晚唐著名詩人杜牧之手。

可《全唐詩》中,沒有這首《清明》!!!

沒看錯,當時的國家重點文化工程,收錄了近五萬首,堪稱大百科全書的《全唐詩》,連殘碑斷碣、稗史雜書中的疑似唐詩都兼容幷包了,卻偏偏不把這首《清明》納入。

中計!杜牧的清明不下雨

並且,杜牧的外甥裴延翰整理他的詩作,編纂成《樊川文集》裡面收錄四百多篇作品中並沒收錄這首詩。還有北宋田概編《樊川別集》以及《樊川外集》也根本沒有《清明》。

清明》現在可以查到的最早出處見於南宋孝宗時期編撰的類書《錦繡萬花谷》,該書《後集》“村·杏花村”下錄有《清明》,小注“出唐詩”。但既未署杜牧名,也無“清明”題名。

中計!杜牧的清明不下雨

很顯然,這事有問題!

其實《清明》一詩從未見於唐代諸作,而是直至宋朝方才面世。因此,基本可以斷定,這不是唐詩。杜牧也不可能一口氣活個大好幾百歲,那就更不是唐代杜牧所寫。

畢竟如此一首朗朗上口過目難忘的好詩,寫成之後竟從未有所流傳,直至幾百年後才出現,這無論如何也說不通。

中計!杜牧的清明不下雨

正如梁啟超所言:“前代從未著錄,或絕無人徵引而忽然出現者,十有九皆偽。” 學界一般認為,《清明》這首詩,其實是宋朝人所作,託名杜牧而已。

那麼這就奇怪了,明明自己寫了一首好詩,為什麼要放棄知識產權,把它掛在杜牧的名下呢??

中計!杜牧的清明不下雨

按照常理,一般出現這種情況的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具有某些交易。比如說小說槍手,收錢替人家寫東西,或者導師強行霸佔,不同意就不能畢業;

還有一種就是蹭熱度。比如一個默默無名的人寫了一本懸疑小說估計沒什麼人氣,但要是掛名在東野圭吾或者南派三叔名下,那銷量就不一樣了。

中計!杜牧的清明不下雨

回到《清明》這首詩,杜牧死了幾百年,為買這首詩復活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排除第一個可能。那麼只有可能是第二種。

我們深挖一下,“清明時節雨紛紛”第一次掛上杜牧之名並改題為《清明》,是南宋末年劉克莊主編的《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

這是一本發行量很大的普及性詩歌選本,問題非常多,據考證,這是福建書商盜用劉克莊之名編就的商業暢銷書。

中計!杜牧的清明不下雨

所以很有可能是書商在這本書中偽造了包括《清明》在內很多首詩,然後宣傳說此書收錄了很多詩人未曾面世的優秀作品,這樣一波商業操作,不暢銷都難。

中計!杜牧的清明不下雨

至於這首詩真正的作者是誰,由於年代原因,文史學家們也只能推測,無法確實,至今成為懸案。

懸案二:杏花村在哪裡?

牧童那隨便一指的杏花村,它到底在哪啊?在如今這個連西門慶到底出生在哪,都要爭一爭的時代,著名酒品代言人杏花村的歸屬簡直要爭得頭破血流了。山西汾陽、安徽池州、湖北黃州,這三個地方甚至為爭杏花村曾經對簿公堂打起官司。

中計!杜牧的清明不下雨

安徽說“你山西怎麼會清明時節雨紛紛呢?氣候也不吻合啊”。山西的學者就說了,“你們說的是現在,據考證,唐朝的時候,我們山西就是清明時節雨紛紛的”。

除此之外還有南京城西“杏花村”、山東梁山縣“杏花村”、江蘇徐州“杏花村”等等。

中計!杜牧的清明不下雨

這些“杏花村”都稱自己是詩中的那個杏花村本村,各家都找所謂專家學者來論證加持,證據無非就是本詩的“作者”杜牧在XX年去過哪裡任職,在XX地喝醉過之類的…

可是我們剛才說過,這首詩壓根就不是杜牧寫的啊!!!

所以這些論證完全沒用好嗎?

中計!杜牧的清明不下雨

清朝著名彈幕愛好者乾隆皇帝詔令編纂的《四庫全書》中,收錄了清代貴池人郎遂編撰的《杏花村志》,書前按稱:“‘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句,蓋從言風景之詞,猶如楊柳蘆荻洲耳,必指一村以實之,則活句反為滯相矣。”

意思就是說這首詩裡的杏花村完全就是個意象,就和“桃花源”指與世無爭之地一樣。

還有學者專門作了統計,“杏花村”、“杏村”詞組,在現存唐宋詩詞中共出現28次,,都指的是風景優美的地方,根本不是具體的某縣某村。

懸案三:《清明》寫的不是清明?

《清明》這首詩寫的和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根本沒關係,因為不論在唐朝還是宋朝,清明根本不是詩中充斥著大寫的喪的節日!

中計!杜牧的清明不下雨

老黃曆上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 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

能看出清明是個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好日子,再加上清明的前一天是寒食節,連起來就是一個令人想想都激動的小長假啊。

中計!杜牧的清明不下雨

放假當然是要出去玩啦,踏青、郊遊、蹴鞠、盪鞦韆、放風箏一個都不能少。有記載唐玄宗在位期間還專門舉行過大規模拔河比賽來慶祝清明節,想想拔河每個人都精神抖擻的揮灑著荷爾蒙,哪裡有“欲斷魂”的樣子。

再看看宋朝,更是有圖有真相了。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中能看到,路上行人們逛街的,聽相聲的,還有逛yao子的,每個人臉上都寫著“放假真爽啊!!!”,哪裡看得出“喪”字?

中計!杜牧的清明不下雨

既然這首詩不是清明節的紀實片段,那它在說什麼呢?

在眾說紛紜的《清明》解讀中,小編覺得最有說服力也最符合核心價值觀的一種,我們一句一句解釋:

首先,“清明時節”交代一下時間,剛說了,清明節本來應該是一個開心出去浪的日子。“雨紛紛”在電視劇裡分手一定要下雨的原則下,不管有沒有真的下雨都得寫今天在下雨。

所以詩的第一句意思就是應該外出遊玩的時節卻遇到了下雨,就像我本來應該開開心心的卻碰到了一件很糟心的事情,我現在很喪。

中計!杜牧的清明不下雨

“路上行人慾斷魂”所謂“成人世界沒用容易二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麻煩和困難,誰也沒有多餘的精力和能力來幫助可憐的作者,所以這一句表現出了作者強烈的無助感。

“借問酒家何處有”這句簡單,想要借酒澆愁唄,實際上也是說明作者破罐子破摔,想要逃避問題。

中計!杜牧的清明不下雨

“牧童遙指杏花村”中“牧童”就是孩子嘛,天真爛漫無憂無慮。“杏花村”和“桃花源”的意象一樣,都代表著美好生活的景象。“遙指”這個詞最有意思,這意味著看得到,但是還有些距離。

這樣最後一句就可以理解為作者受到一個思想單純的正能量寬慰說,別想太多,只要努力去做,光明就在不遠處。

中計!杜牧的清明不下雨

這樣解讀下來,這篇看似很喪的文章是不是充滿了正能量呢?

看到這裡,你心中的《清明》還是曾經的《清明》嗎?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