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文 | 新地平線

From 新地平線NewSkyline

微信號:XDPXnewskyline

博士,是這個社會中的神祕群體。

他們處在“做著不算工作的工作,也不是全職學生的學生”的社會中間地帶。

同時,他們也是這個社會上處在學歷金字塔頂端的一批人,手持推動人類發展的火把,也經常遇到像是“博士啊!一定很博學吧?” “博士、博士生和博士後有什麼區別?這樣的靈魂拷問。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文 | 新地平線

From 新地平線NewSkyline

微信號:XDPXnewskyline

博士,是這個社會中的神祕群體。

他們處在“做著不算工作的工作,也不是全職學生的學生”的社會中間地帶。

同時,他們也是這個社會上處在學歷金字塔頂端的一批人,手持推動人類發展的火把,也經常遇到像是“博士啊!一定很博學吧?” “博士、博士生和博士後有什麼區別?這樣的靈魂拷問。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就讓我們來看看,在國內外正在就讀博士學位以及已經取得博士學位的他們,又正在經歷著或曾經經歷過怎樣的博士生活。

01

@Weini,28歲

印第安納大學伯明翰大學分校藥學博士

三年級

“那你豈不是30歲之後才能結婚了?”“哇,等你畢業了!我們家孩子都快上學了!” 這樣調侃我經常聽到。

最讓我煩的是,總聽到“女博士”這個詞。

我是博士生,為什麼非要強調我是“女”博士生?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文 | 新地平線

From 新地平線NewSkyline

微信號:XDPXnewskyline

博士,是這個社會中的神祕群體。

他們處在“做著不算工作的工作,也不是全職學生的學生”的社會中間地帶。

同時,他們也是這個社會上處在學歷金字塔頂端的一批人,手持推動人類發展的火把,也經常遇到像是“博士啊!一定很博學吧?” “博士、博士生和博士後有什麼區別?這樣的靈魂拷問。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就讓我們來看看,在國內外正在就讀博士學位以及已經取得博士學位的他們,又正在經歷著或曾經經歷過怎樣的博士生活。

01

@Weini,28歲

印第安納大學伯明翰大學分校藥學博士

三年級

“那你豈不是30歲之後才能結婚了?”“哇,等你畢業了!我們家孩子都快上學了!” 這樣調侃我經常聽到。

最讓我煩的是,總聽到“女博士”這個詞。

我是博士生,為什麼非要強調我是“女”博士生?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今年是我讀博的第三年,我研究的方向是藥學。

我的生活中基本只想三件事:做研究,寫論文,距離畢業還要發幾篇論文。

但從不功利的角度上來說,每天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學一點東西,不斷探索人類知識的邊界,真的挺有意思的。

忘不了,去年冬日,在紐約的實驗室裡熬了無數個夜後,突然研究取得突破,所獲得的極度興奮感。

說實話,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真的在為人類的進步做貢獻,自己做的事情是真的有意義的,也明白了“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的真正含義。

生活方面,真的寂寞!

因為我就讀博士的地點在印第安納州,說白了就是在村裡,基本扔一個杆子到外面都打不到人,當地華人很少,娛樂活動幾乎為零,不過幸好我性格也屬於二次元偏宅的那種,社交需求也沒有很大,所以基本生活上就是實驗室和家裡兩點一線。

隨著年齡漸長,家裡人也會著急婚戀的事情,一想想畢業都三十了,在“嫁不出去”的危險邊緣瘋狂試探著。而且,博士的學歷,是不是聽起來就讓各路小夥聞風喪膽?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文 | 新地平線

From 新地平線NewSkyline

微信號:XDPXnewskyline

博士,是這個社會中的神祕群體。

他們處在“做著不算工作的工作,也不是全職學生的學生”的社會中間地帶。

同時,他們也是這個社會上處在學歷金字塔頂端的一批人,手持推動人類發展的火把,也經常遇到像是“博士啊!一定很博學吧?” “博士、博士生和博士後有什麼區別?這樣的靈魂拷問。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就讓我們來看看,在國內外正在就讀博士學位以及已經取得博士學位的他們,又正在經歷著或曾經經歷過怎樣的博士生活。

01

@Weini,28歲

印第安納大學伯明翰大學分校藥學博士

三年級

“那你豈不是30歲之後才能結婚了?”“哇,等你畢業了!我們家孩子都快上學了!” 這樣調侃我經常聽到。

最讓我煩的是,總聽到“女博士”這個詞。

我是博士生,為什麼非要強調我是“女”博士生?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今年是我讀博的第三年,我研究的方向是藥學。

我的生活中基本只想三件事:做研究,寫論文,距離畢業還要發幾篇論文。

但從不功利的角度上來說,每天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學一點東西,不斷探索人類知識的邊界,真的挺有意思的。

忘不了,去年冬日,在紐約的實驗室裡熬了無數個夜後,突然研究取得突破,所獲得的極度興奮感。

說實話,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真的在為人類的進步做貢獻,自己做的事情是真的有意義的,也明白了“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的真正含義。

生活方面,真的寂寞!

因為我就讀博士的地點在印第安納州,說白了就是在村裡,基本扔一個杆子到外面都打不到人,當地華人很少,娛樂活動幾乎為零,不過幸好我性格也屬於二次元偏宅的那種,社交需求也沒有很大,所以基本生活上就是實驗室和家裡兩點一線。

隨著年齡漸長,家裡人也會著急婚戀的事情,一想想畢業都三十了,在“嫁不出去”的危險邊緣瘋狂試探著。而且,博士的學歷,是不是聽起來就讓各路小夥聞風喪膽?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讀博三年,戀愛方面的機會屈指可數。有次去修車看到一個臺灣小哥還挺帥的,瞬間春心蕩漾!覺得可以發展一下,但後來約會了幾次就沒有然後了。算了不說了,感情生活太貧瘠了。

聽說愛一個人就送TA五篇SCI,請問誰來愛一下我?

02

@David,26歲

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博士

在讀第四年

從小到大,我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因為學習對我來說,真的不費事。

高中我就讀於上海最好的高中,當別人在下課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去食堂,抓緊時間吃完飯回來繼續學習的時候,我都是最後一個慢慢走出教室,再慢慢吃完飯回來的。

結果就是,我在高考前就被保送了北大數學系,但是因為不想學數學,我又自己考了北大物理系。

申請博士對於我來說是一件沒怎麼糾結的事情,因為專業是物理,屬於基礎學科,進入國外的頂尖高校讀博應該算是最好的道路之一。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文 | 新地平線

From 新地平線NewSkyline

微信號:XDPXnewskyline

博士,是這個社會中的神祕群體。

他們處在“做著不算工作的工作,也不是全職學生的學生”的社會中間地帶。

同時,他們也是這個社會上處在學歷金字塔頂端的一批人,手持推動人類發展的火把,也經常遇到像是“博士啊!一定很博學吧?” “博士、博士生和博士後有什麼區別?這樣的靈魂拷問。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就讓我們來看看,在國內外正在就讀博士學位以及已經取得博士學位的他們,又正在經歷著或曾經經歷過怎樣的博士生活。

01

@Weini,28歲

印第安納大學伯明翰大學分校藥學博士

三年級

“那你豈不是30歲之後才能結婚了?”“哇,等你畢業了!我們家孩子都快上學了!” 這樣調侃我經常聽到。

最讓我煩的是,總聽到“女博士”這個詞。

我是博士生,為什麼非要強調我是“女”博士生?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今年是我讀博的第三年,我研究的方向是藥學。

我的生活中基本只想三件事:做研究,寫論文,距離畢業還要發幾篇論文。

但從不功利的角度上來說,每天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學一點東西,不斷探索人類知識的邊界,真的挺有意思的。

忘不了,去年冬日,在紐約的實驗室裡熬了無數個夜後,突然研究取得突破,所獲得的極度興奮感。

說實話,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真的在為人類的進步做貢獻,自己做的事情是真的有意義的,也明白了“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的真正含義。

生活方面,真的寂寞!

因為我就讀博士的地點在印第安納州,說白了就是在村裡,基本扔一個杆子到外面都打不到人,當地華人很少,娛樂活動幾乎為零,不過幸好我性格也屬於二次元偏宅的那種,社交需求也沒有很大,所以基本生活上就是實驗室和家裡兩點一線。

隨著年齡漸長,家裡人也會著急婚戀的事情,一想想畢業都三十了,在“嫁不出去”的危險邊緣瘋狂試探著。而且,博士的學歷,是不是聽起來就讓各路小夥聞風喪膽?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讀博三年,戀愛方面的機會屈指可數。有次去修車看到一個臺灣小哥還挺帥的,瞬間春心蕩漾!覺得可以發展一下,但後來約會了幾次就沒有然後了。算了不說了,感情生活太貧瘠了。

聽說愛一個人就送TA五篇SCI,請問誰來愛一下我?

02

@David,26歲

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博士

在讀第四年

從小到大,我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因為學習對我來說,真的不費事。

高中我就讀於上海最好的高中,當別人在下課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去食堂,抓緊時間吃完飯回來繼續學習的時候,我都是最後一個慢慢走出教室,再慢慢吃完飯回來的。

結果就是,我在高考前就被保送了北大數學系,但是因為不想學數學,我又自己考了北大物理系。

申請博士對於我來說是一件沒怎麼糾結的事情,因為專業是物理,屬於基礎學科,進入國外的頂尖高校讀博應該算是最好的道路之一。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但從小到大一路順風順水的我,卻在讀博的過程中常常“翻車”。

在讀博的第一年,我就面臨著“選研究課題”這塊大山。博一的那一年由於找不到研究方向,常常陷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和“做什麼都不對”的怪圈裡,再加上那段時間與戀人分手,生活一度陷入低谷。

在科研的道路上,自己原本想的課題無法繼續下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基本一篇質量比較高的論文從無到有要經歷兩到三年的打磨,這期間要經歷一次次的修改和被否定,常常感到焦慮、迷茫和孤獨。

每年我們都會去國家實驗室出差做實驗,為了充分利用好世界上頂尖的設備資源,那段時間都要幾乎不休息的熬夜做實驗,生怕浪費一分一秒。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文 | 新地平線

From 新地平線NewSkyline

微信號:XDPXnewskyline

博士,是這個社會中的神祕群體。

他們處在“做著不算工作的工作,也不是全職學生的學生”的社會中間地帶。

同時,他們也是這個社會上處在學歷金字塔頂端的一批人,手持推動人類發展的火把,也經常遇到像是“博士啊!一定很博學吧?” “博士、博士生和博士後有什麼區別?這樣的靈魂拷問。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就讓我們來看看,在國內外正在就讀博士學位以及已經取得博士學位的他們,又正在經歷著或曾經經歷過怎樣的博士生活。

01

@Weini,28歲

印第安納大學伯明翰大學分校藥學博士

三年級

“那你豈不是30歲之後才能結婚了?”“哇,等你畢業了!我們家孩子都快上學了!” 這樣調侃我經常聽到。

最讓我煩的是,總聽到“女博士”這個詞。

我是博士生,為什麼非要強調我是“女”博士生?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今年是我讀博的第三年,我研究的方向是藥學。

我的生活中基本只想三件事:做研究,寫論文,距離畢業還要發幾篇論文。

但從不功利的角度上來說,每天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學一點東西,不斷探索人類知識的邊界,真的挺有意思的。

忘不了,去年冬日,在紐約的實驗室裡熬了無數個夜後,突然研究取得突破,所獲得的極度興奮感。

說實話,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真的在為人類的進步做貢獻,自己做的事情是真的有意義的,也明白了“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的真正含義。

生活方面,真的寂寞!

因為我就讀博士的地點在印第安納州,說白了就是在村裡,基本扔一個杆子到外面都打不到人,當地華人很少,娛樂活動幾乎為零,不過幸好我性格也屬於二次元偏宅的那種,社交需求也沒有很大,所以基本生活上就是實驗室和家裡兩點一線。

隨著年齡漸長,家裡人也會著急婚戀的事情,一想想畢業都三十了,在“嫁不出去”的危險邊緣瘋狂試探著。而且,博士的學歷,是不是聽起來就讓各路小夥聞風喪膽?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讀博三年,戀愛方面的機會屈指可數。有次去修車看到一個臺灣小哥還挺帥的,瞬間春心蕩漾!覺得可以發展一下,但後來約會了幾次就沒有然後了。算了不說了,感情生活太貧瘠了。

聽說愛一個人就送TA五篇SCI,請問誰來愛一下我?

02

@David,26歲

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博士

在讀第四年

從小到大,我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因為學習對我來說,真的不費事。

高中我就讀於上海最好的高中,當別人在下課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去食堂,抓緊時間吃完飯回來繼續學習的時候,我都是最後一個慢慢走出教室,再慢慢吃完飯回來的。

結果就是,我在高考前就被保送了北大數學系,但是因為不想學數學,我又自己考了北大物理系。

申請博士對於我來說是一件沒怎麼糾結的事情,因為專業是物理,屬於基礎學科,進入國外的頂尖高校讀博應該算是最好的道路之一。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但從小到大一路順風順水的我,卻在讀博的過程中常常“翻車”。

在讀博的第一年,我就面臨著“選研究課題”這塊大山。博一的那一年由於找不到研究方向,常常陷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和“做什麼都不對”的怪圈裡,再加上那段時間與戀人分手,生活一度陷入低谷。

在科研的道路上,自己原本想的課題無法繼續下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基本一篇質量比較高的論文從無到有要經歷兩到三年的打磨,這期間要經歷一次次的修改和被否定,常常感到焦慮、迷茫和孤獨。

每年我們都會去國家實驗室出差做實驗,為了充分利用好世界上頂尖的設備資源,那段時間都要幾乎不休息的熬夜做實驗,生怕浪費一分一秒。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在沒讀博士之前,認為進了名校讀博就擁有了一切,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科研中,論文發表都是很輕鬆的事情。但是事實卻是,讀博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瑣碎的事情。我們博士都常說:“讀博士,每天都有三分之一時間在思考吃什麼,還有三分之一時間在修儀器,另外三分之一在改論文。”

但如果能再選擇一次,我還是會讀博,因為時間更自由, 也享受著那份“推動人類發展”的使命感。我現在的打算是,畢業後進入企業,將自己的研究真正應用到工業界中去,做點對社會有用的事 。

03

@阿熊,30

清華大學材料工程博士

已畢業

在清華的第一年到第五年,我的髮際線大概以一年一釐米的速度向上移動著,在畢業後,希望我的髮際線移動速度可以降為0。

讀博士辛苦,在清華讀博士更辛苦。在讀博三和博四的時候,我基本每天九點到實驗室,晚上十一點出實驗室,然後回頭一看實驗樓,三分之二的樓層都是燈火通明的。最崩潰的是,往往做了很久的實驗沒有結果也沒法繼續,一大早打開郵箱又是論文發表被拒的消息。

孤獨,迷茫,自我否定。

國內的996算什麼啊,我們大概算是007了吧。

原來禿了,也不一定變強。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文 | 新地平線

From 新地平線NewSkyline

微信號:XDPXnewskyline

博士,是這個社會中的神祕群體。

他們處在“做著不算工作的工作,也不是全職學生的學生”的社會中間地帶。

同時,他們也是這個社會上處在學歷金字塔頂端的一批人,手持推動人類發展的火把,也經常遇到像是“博士啊!一定很博學吧?” “博士、博士生和博士後有什麼區別?這樣的靈魂拷問。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就讓我們來看看,在國內外正在就讀博士學位以及已經取得博士學位的他們,又正在經歷著或曾經經歷過怎樣的博士生活。

01

@Weini,28歲

印第安納大學伯明翰大學分校藥學博士

三年級

“那你豈不是30歲之後才能結婚了?”“哇,等你畢業了!我們家孩子都快上學了!” 這樣調侃我經常聽到。

最讓我煩的是,總聽到“女博士”這個詞。

我是博士生,為什麼非要強調我是“女”博士生?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今年是我讀博的第三年,我研究的方向是藥學。

我的生活中基本只想三件事:做研究,寫論文,距離畢業還要發幾篇論文。

但從不功利的角度上來說,每天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學一點東西,不斷探索人類知識的邊界,真的挺有意思的。

忘不了,去年冬日,在紐約的實驗室裡熬了無數個夜後,突然研究取得突破,所獲得的極度興奮感。

說實話,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真的在為人類的進步做貢獻,自己做的事情是真的有意義的,也明白了“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的真正含義。

生活方面,真的寂寞!

因為我就讀博士的地點在印第安納州,說白了就是在村裡,基本扔一個杆子到外面都打不到人,當地華人很少,娛樂活動幾乎為零,不過幸好我性格也屬於二次元偏宅的那種,社交需求也沒有很大,所以基本生活上就是實驗室和家裡兩點一線。

隨著年齡漸長,家裡人也會著急婚戀的事情,一想想畢業都三十了,在“嫁不出去”的危險邊緣瘋狂試探著。而且,博士的學歷,是不是聽起來就讓各路小夥聞風喪膽?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讀博三年,戀愛方面的機會屈指可數。有次去修車看到一個臺灣小哥還挺帥的,瞬間春心蕩漾!覺得可以發展一下,但後來約會了幾次就沒有然後了。算了不說了,感情生活太貧瘠了。

聽說愛一個人就送TA五篇SCI,請問誰來愛一下我?

02

@David,26歲

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博士

在讀第四年

從小到大,我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因為學習對我來說,真的不費事。

高中我就讀於上海最好的高中,當別人在下課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去食堂,抓緊時間吃完飯回來繼續學習的時候,我都是最後一個慢慢走出教室,再慢慢吃完飯回來的。

結果就是,我在高考前就被保送了北大數學系,但是因為不想學數學,我又自己考了北大物理系。

申請博士對於我來說是一件沒怎麼糾結的事情,因為專業是物理,屬於基礎學科,進入國外的頂尖高校讀博應該算是最好的道路之一。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但從小到大一路順風順水的我,卻在讀博的過程中常常“翻車”。

在讀博的第一年,我就面臨著“選研究課題”這塊大山。博一的那一年由於找不到研究方向,常常陷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和“做什麼都不對”的怪圈裡,再加上那段時間與戀人分手,生活一度陷入低谷。

在科研的道路上,自己原本想的課題無法繼續下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基本一篇質量比較高的論文從無到有要經歷兩到三年的打磨,這期間要經歷一次次的修改和被否定,常常感到焦慮、迷茫和孤獨。

每年我們都會去國家實驗室出差做實驗,為了充分利用好世界上頂尖的設備資源,那段時間都要幾乎不休息的熬夜做實驗,生怕浪費一分一秒。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在沒讀博士之前,認為進了名校讀博就擁有了一切,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科研中,論文發表都是很輕鬆的事情。但是事實卻是,讀博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瑣碎的事情。我們博士都常說:“讀博士,每天都有三分之一時間在思考吃什麼,還有三分之一時間在修儀器,另外三分之一在改論文。”

但如果能再選擇一次,我還是會讀博,因為時間更自由, 也享受著那份“推動人類發展”的使命感。我現在的打算是,畢業後進入企業,將自己的研究真正應用到工業界中去,做點對社會有用的事 。

03

@阿熊,30

清華大學材料工程博士

已畢業

在清華的第一年到第五年,我的髮際線大概以一年一釐米的速度向上移動著,在畢業後,希望我的髮際線移動速度可以降為0。

讀博士辛苦,在清華讀博士更辛苦。在讀博三和博四的時候,我基本每天九點到實驗室,晚上十一點出實驗室,然後回頭一看實驗樓,三分之二的樓層都是燈火通明的。最崩潰的是,往往做了很久的實驗沒有結果也沒法繼續,一大早打開郵箱又是論文發表被拒的消息。

孤獨,迷茫,自我否定。

國內的996算什麼啊,我們大概算是007了吧。

原來禿了,也不一定變強。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但讀博的道路上依然有光,讀博士,是對某個熱愛或是想探索的領域,對人類的科研事業做出的 。想想看,人類對某一塊的認知,因為你的存在而往前突破了那麼一點兒,就覺得自己作為世間滄海一粟,也有存在的價值。

在畢業答辯的前半個月,我徹底丟失了睡眠。為了做答辯PPT,整整一週沒有睡覺 。坐下去的那一瞬間是白天,等到一抬頭又是白天,腦子裡只專注在答辯這一件事上。答辯前一小時,準備好所有材料,換上西裝,等待著這五年來給自己的一個交代。

答辯結束後的兩個小時,我接到了答辯通過的消息,我的導師很有力地握住了我的手:“恭喜你!”其實這一刻,我曾經在腦海裡演練了無數次,我幻想著自己一定會欣喜若狂,甚至興奮到上躥下跳。但這一刻真正到來時,我竟然異常平靜,簡單地收拾了一下東西,就回到寢室呼呼大睡。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文 | 新地平線

From 新地平線NewSkyline

微信號:XDPXnewskyline

博士,是這個社會中的神祕群體。

他們處在“做著不算工作的工作,也不是全職學生的學生”的社會中間地帶。

同時,他們也是這個社會上處在學歷金字塔頂端的一批人,手持推動人類發展的火把,也經常遇到像是“博士啊!一定很博學吧?” “博士、博士生和博士後有什麼區別?這樣的靈魂拷問。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就讓我們來看看,在國內外正在就讀博士學位以及已經取得博士學位的他們,又正在經歷著或曾經經歷過怎樣的博士生活。

01

@Weini,28歲

印第安納大學伯明翰大學分校藥學博士

三年級

“那你豈不是30歲之後才能結婚了?”“哇,等你畢業了!我們家孩子都快上學了!” 這樣調侃我經常聽到。

最讓我煩的是,總聽到“女博士”這個詞。

我是博士生,為什麼非要強調我是“女”博士生?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今年是我讀博的第三年,我研究的方向是藥學。

我的生活中基本只想三件事:做研究,寫論文,距離畢業還要發幾篇論文。

但從不功利的角度上來說,每天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學一點東西,不斷探索人類知識的邊界,真的挺有意思的。

忘不了,去年冬日,在紐約的實驗室裡熬了無數個夜後,突然研究取得突破,所獲得的極度興奮感。

說實話,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真的在為人類的進步做貢獻,自己做的事情是真的有意義的,也明白了“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的真正含義。

生活方面,真的寂寞!

因為我就讀博士的地點在印第安納州,說白了就是在村裡,基本扔一個杆子到外面都打不到人,當地華人很少,娛樂活動幾乎為零,不過幸好我性格也屬於二次元偏宅的那種,社交需求也沒有很大,所以基本生活上就是實驗室和家裡兩點一線。

隨著年齡漸長,家裡人也會著急婚戀的事情,一想想畢業都三十了,在“嫁不出去”的危險邊緣瘋狂試探著。而且,博士的學歷,是不是聽起來就讓各路小夥聞風喪膽?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讀博三年,戀愛方面的機會屈指可數。有次去修車看到一個臺灣小哥還挺帥的,瞬間春心蕩漾!覺得可以發展一下,但後來約會了幾次就沒有然後了。算了不說了,感情生活太貧瘠了。

聽說愛一個人就送TA五篇SCI,請問誰來愛一下我?

02

@David,26歲

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博士

在讀第四年

從小到大,我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因為學習對我來說,真的不費事。

高中我就讀於上海最好的高中,當別人在下課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去食堂,抓緊時間吃完飯回來繼續學習的時候,我都是最後一個慢慢走出教室,再慢慢吃完飯回來的。

結果就是,我在高考前就被保送了北大數學系,但是因為不想學數學,我又自己考了北大物理系。

申請博士對於我來說是一件沒怎麼糾結的事情,因為專業是物理,屬於基礎學科,進入國外的頂尖高校讀博應該算是最好的道路之一。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但從小到大一路順風順水的我,卻在讀博的過程中常常“翻車”。

在讀博的第一年,我就面臨著“選研究課題”這塊大山。博一的那一年由於找不到研究方向,常常陷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和“做什麼都不對”的怪圈裡,再加上那段時間與戀人分手,生活一度陷入低谷。

在科研的道路上,自己原本想的課題無法繼續下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基本一篇質量比較高的論文從無到有要經歷兩到三年的打磨,這期間要經歷一次次的修改和被否定,常常感到焦慮、迷茫和孤獨。

每年我們都會去國家實驗室出差做實驗,為了充分利用好世界上頂尖的設備資源,那段時間都要幾乎不休息的熬夜做實驗,生怕浪費一分一秒。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在沒讀博士之前,認為進了名校讀博就擁有了一切,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科研中,論文發表都是很輕鬆的事情。但是事實卻是,讀博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瑣碎的事情。我們博士都常說:“讀博士,每天都有三分之一時間在思考吃什麼,還有三分之一時間在修儀器,另外三分之一在改論文。”

但如果能再選擇一次,我還是會讀博,因為時間更自由, 也享受著那份“推動人類發展”的使命感。我現在的打算是,畢業後進入企業,將自己的研究真正應用到工業界中去,做點對社會有用的事 。

03

@阿熊,30

清華大學材料工程博士

已畢業

在清華的第一年到第五年,我的髮際線大概以一年一釐米的速度向上移動著,在畢業後,希望我的髮際線移動速度可以降為0。

讀博士辛苦,在清華讀博士更辛苦。在讀博三和博四的時候,我基本每天九點到實驗室,晚上十一點出實驗室,然後回頭一看實驗樓,三分之二的樓層都是燈火通明的。最崩潰的是,往往做了很久的實驗沒有結果也沒法繼續,一大早打開郵箱又是論文發表被拒的消息。

孤獨,迷茫,自我否定。

國內的996算什麼啊,我們大概算是007了吧。

原來禿了,也不一定變強。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但讀博的道路上依然有光,讀博士,是對某個熱愛或是想探索的領域,對人類的科研事業做出的 。想想看,人類對某一塊的認知,因為你的存在而往前突破了那麼一點兒,就覺得自己作為世間滄海一粟,也有存在的價值。

在畢業答辯的前半個月,我徹底丟失了睡眠。為了做答辯PPT,整整一週沒有睡覺 。坐下去的那一瞬間是白天,等到一抬頭又是白天,腦子裡只專注在答辯這一件事上。答辯前一小時,準備好所有材料,換上西裝,等待著這五年來給自己的一個交代。

答辯結束後的兩個小時,我接到了答辯通過的消息,我的導師很有力地握住了我的手:“恭喜你!”其實這一刻,我曾經在腦海裡演練了無數次,我幻想著自己一定會欣喜若狂,甚至興奮到上躥下跳。但這一刻真正到來時,我竟然異常平靜,簡單地收拾了一下東西,就回到寢室呼呼大睡。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路還很長,一切才剛剛開始。

對了!別人單身的時候,我還沒畢業;人家喜提對象了,我還沒畢業;在後來收到別人的喜帖了,我還沒畢業;現在人家孩子都會走路了,我終於畢業了。

老懷甚慰。

04

@石油大哥,28歲

斯坦福大學能源工程博士

三年級

讀博士最大的感受就是,挺開心的!我們系每年都有博士生壓力大到自殺,但是我覺得讀博這兩年的玩耍時間比之前工作時多很多!

週一到週五,我每天的課程表比較固定。因為現在是博士第二年,所以還需要上課,一般來說9點上課,上兩門或者四門課到中午12點休息,然後上完課開始做科研到5點,寫寫作業到7點左右,晚上八點之後的時間完全留給自己的私人生活 。

雙休日我就更不學習啦!一般就看看電影,或者逃離灣區去其他地方轉轉,放鬆一下。

我沒什麼科研理想,以後也不準備進高校做老師。我讀博士的原因就是想畢業後開個屬於自己的能源諮詢公司,因為做能源諮詢大多數都需要博士學位。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文 | 新地平線

From 新地平線NewSkyline

微信號:XDPXnewskyline

博士,是這個社會中的神祕群體。

他們處在“做著不算工作的工作,也不是全職學生的學生”的社會中間地帶。

同時,他們也是這個社會上處在學歷金字塔頂端的一批人,手持推動人類發展的火把,也經常遇到像是“博士啊!一定很博學吧?” “博士、博士生和博士後有什麼區別?這樣的靈魂拷問。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就讓我們來看看,在國內外正在就讀博士學位以及已經取得博士學位的他們,又正在經歷著或曾經經歷過怎樣的博士生活。

01

@Weini,28歲

印第安納大學伯明翰大學分校藥學博士

三年級

“那你豈不是30歲之後才能結婚了?”“哇,等你畢業了!我們家孩子都快上學了!” 這樣調侃我經常聽到。

最讓我煩的是,總聽到“女博士”這個詞。

我是博士生,為什麼非要強調我是“女”博士生?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今年是我讀博的第三年,我研究的方向是藥學。

我的生活中基本只想三件事:做研究,寫論文,距離畢業還要發幾篇論文。

但從不功利的角度上來說,每天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學一點東西,不斷探索人類知識的邊界,真的挺有意思的。

忘不了,去年冬日,在紐約的實驗室裡熬了無數個夜後,突然研究取得突破,所獲得的極度興奮感。

說實話,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真的在為人類的進步做貢獻,自己做的事情是真的有意義的,也明白了“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的真正含義。

生活方面,真的寂寞!

因為我就讀博士的地點在印第安納州,說白了就是在村裡,基本扔一個杆子到外面都打不到人,當地華人很少,娛樂活動幾乎為零,不過幸好我性格也屬於二次元偏宅的那種,社交需求也沒有很大,所以基本生活上就是實驗室和家裡兩點一線。

隨著年齡漸長,家裡人也會著急婚戀的事情,一想想畢業都三十了,在“嫁不出去”的危險邊緣瘋狂試探著。而且,博士的學歷,是不是聽起來就讓各路小夥聞風喪膽?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讀博三年,戀愛方面的機會屈指可數。有次去修車看到一個臺灣小哥還挺帥的,瞬間春心蕩漾!覺得可以發展一下,但後來約會了幾次就沒有然後了。算了不說了,感情生活太貧瘠了。

聽說愛一個人就送TA五篇SCI,請問誰來愛一下我?

02

@David,26歲

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博士

在讀第四年

從小到大,我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因為學習對我來說,真的不費事。

高中我就讀於上海最好的高中,當別人在下課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去食堂,抓緊時間吃完飯回來繼續學習的時候,我都是最後一個慢慢走出教室,再慢慢吃完飯回來的。

結果就是,我在高考前就被保送了北大數學系,但是因為不想學數學,我又自己考了北大物理系。

申請博士對於我來說是一件沒怎麼糾結的事情,因為專業是物理,屬於基礎學科,進入國外的頂尖高校讀博應該算是最好的道路之一。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但從小到大一路順風順水的我,卻在讀博的過程中常常“翻車”。

在讀博的第一年,我就面臨著“選研究課題”這塊大山。博一的那一年由於找不到研究方向,常常陷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和“做什麼都不對”的怪圈裡,再加上那段時間與戀人分手,生活一度陷入低谷。

在科研的道路上,自己原本想的課題無法繼續下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基本一篇質量比較高的論文從無到有要經歷兩到三年的打磨,這期間要經歷一次次的修改和被否定,常常感到焦慮、迷茫和孤獨。

每年我們都會去國家實驗室出差做實驗,為了充分利用好世界上頂尖的設備資源,那段時間都要幾乎不休息的熬夜做實驗,生怕浪費一分一秒。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在沒讀博士之前,認為進了名校讀博就擁有了一切,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科研中,論文發表都是很輕鬆的事情。但是事實卻是,讀博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瑣碎的事情。我們博士都常說:“讀博士,每天都有三分之一時間在思考吃什麼,還有三分之一時間在修儀器,另外三分之一在改論文。”

但如果能再選擇一次,我還是會讀博,因為時間更自由, 也享受著那份“推動人類發展”的使命感。我現在的打算是,畢業後進入企業,將自己的研究真正應用到工業界中去,做點對社會有用的事 。

03

@阿熊,30

清華大學材料工程博士

已畢業

在清華的第一年到第五年,我的髮際線大概以一年一釐米的速度向上移動著,在畢業後,希望我的髮際線移動速度可以降為0。

讀博士辛苦,在清華讀博士更辛苦。在讀博三和博四的時候,我基本每天九點到實驗室,晚上十一點出實驗室,然後回頭一看實驗樓,三分之二的樓層都是燈火通明的。最崩潰的是,往往做了很久的實驗沒有結果也沒法繼續,一大早打開郵箱又是論文發表被拒的消息。

孤獨,迷茫,自我否定。

國內的996算什麼啊,我們大概算是007了吧。

原來禿了,也不一定變強。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但讀博的道路上依然有光,讀博士,是對某個熱愛或是想探索的領域,對人類的科研事業做出的 。想想看,人類對某一塊的認知,因為你的存在而往前突破了那麼一點兒,就覺得自己作為世間滄海一粟,也有存在的價值。

在畢業答辯的前半個月,我徹底丟失了睡眠。為了做答辯PPT,整整一週沒有睡覺 。坐下去的那一瞬間是白天,等到一抬頭又是白天,腦子裡只專注在答辯這一件事上。答辯前一小時,準備好所有材料,換上西裝,等待著這五年來給自己的一個交代。

答辯結束後的兩個小時,我接到了答辯通過的消息,我的導師很有力地握住了我的手:“恭喜你!”其實這一刻,我曾經在腦海裡演練了無數次,我幻想著自己一定會欣喜若狂,甚至興奮到上躥下跳。但這一刻真正到來時,我竟然異常平靜,簡單地收拾了一下東西,就回到寢室呼呼大睡。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路還很長,一切才剛剛開始。

對了!別人單身的時候,我還沒畢業;人家喜提對象了,我還沒畢業;在後來收到別人的喜帖了,我還沒畢業;現在人家孩子都會走路了,我終於畢業了。

老懷甚慰。

04

@石油大哥,28歲

斯坦福大學能源工程博士

三年級

讀博士最大的感受就是,挺開心的!我們系每年都有博士生壓力大到自殺,但是我覺得讀博這兩年的玩耍時間比之前工作時多很多!

週一到週五,我每天的課程表比較固定。因為現在是博士第二年,所以還需要上課,一般來說9點上課,上兩門或者四門課到中午12點休息,然後上完課開始做科研到5點,寫寫作業到7點左右,晚上八點之後的時間完全留給自己的私人生活 。

雙休日我就更不學習啦!一般就看看電影,或者逃離灣區去其他地方轉轉,放鬆一下。

我沒什麼科研理想,以後也不準備進高校做老師。我讀博士的原因就是想畢業後開個屬於自己的能源諮詢公司,因為做能源諮詢大多數都需要博士學位。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我是比較特殊的,我在研究生畢業之後在一家能源公司工作了三年再讀的博士。所以我工作過,也做過科研,對於工作和讀博的區別我很有發言權:

在我看來工作的流程性比較強,很多時候需要考慮很多其他人的習慣,比如和你對接工作的人的習慣、上司的習慣。

讀博的話,相對於來說比較自由一點。如果你有新的想法,就去做,沒有所謂的合理不合理,博士要做的就是“創造合理性”。但是相應的,因為沒有很強的規則性,所以很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最後我真的是要呼籲一下,請大家關注一下博士生的心理健康,去年我們系裡已經有兩個博士生因為壓力太大,在實驗室裡上吊自殺了。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文 | 新地平線

From 新地平線NewSkyline

微信號:XDPXnewskyline

博士,是這個社會中的神祕群體。

他們處在“做著不算工作的工作,也不是全職學生的學生”的社會中間地帶。

同時,他們也是這個社會上處在學歷金字塔頂端的一批人,手持推動人類發展的火把,也經常遇到像是“博士啊!一定很博學吧?” “博士、博士生和博士後有什麼區別?這樣的靈魂拷問。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就讓我們來看看,在國內外正在就讀博士學位以及已經取得博士學位的他們,又正在經歷著或曾經經歷過怎樣的博士生活。

01

@Weini,28歲

印第安納大學伯明翰大學分校藥學博士

三年級

“那你豈不是30歲之後才能結婚了?”“哇,等你畢業了!我們家孩子都快上學了!” 這樣調侃我經常聽到。

最讓我煩的是,總聽到“女博士”這個詞。

我是博士生,為什麼非要強調我是“女”博士生?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今年是我讀博的第三年,我研究的方向是藥學。

我的生活中基本只想三件事:做研究,寫論文,距離畢業還要發幾篇論文。

但從不功利的角度上來說,每天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學一點東西,不斷探索人類知識的邊界,真的挺有意思的。

忘不了,去年冬日,在紐約的實驗室裡熬了無數個夜後,突然研究取得突破,所獲得的極度興奮感。

說實話,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真的在為人類的進步做貢獻,自己做的事情是真的有意義的,也明白了“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的真正含義。

生活方面,真的寂寞!

因為我就讀博士的地點在印第安納州,說白了就是在村裡,基本扔一個杆子到外面都打不到人,當地華人很少,娛樂活動幾乎為零,不過幸好我性格也屬於二次元偏宅的那種,社交需求也沒有很大,所以基本生活上就是實驗室和家裡兩點一線。

隨著年齡漸長,家裡人也會著急婚戀的事情,一想想畢業都三十了,在“嫁不出去”的危險邊緣瘋狂試探著。而且,博士的學歷,是不是聽起來就讓各路小夥聞風喪膽?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讀博三年,戀愛方面的機會屈指可數。有次去修車看到一個臺灣小哥還挺帥的,瞬間春心蕩漾!覺得可以發展一下,但後來約會了幾次就沒有然後了。算了不說了,感情生活太貧瘠了。

聽說愛一個人就送TA五篇SCI,請問誰來愛一下我?

02

@David,26歲

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博士

在讀第四年

從小到大,我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因為學習對我來說,真的不費事。

高中我就讀於上海最好的高中,當別人在下課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去食堂,抓緊時間吃完飯回來繼續學習的時候,我都是最後一個慢慢走出教室,再慢慢吃完飯回來的。

結果就是,我在高考前就被保送了北大數學系,但是因為不想學數學,我又自己考了北大物理系。

申請博士對於我來說是一件沒怎麼糾結的事情,因為專業是物理,屬於基礎學科,進入國外的頂尖高校讀博應該算是最好的道路之一。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但從小到大一路順風順水的我,卻在讀博的過程中常常“翻車”。

在讀博的第一年,我就面臨著“選研究課題”這塊大山。博一的那一年由於找不到研究方向,常常陷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和“做什麼都不對”的怪圈裡,再加上那段時間與戀人分手,生活一度陷入低谷。

在科研的道路上,自己原本想的課題無法繼續下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基本一篇質量比較高的論文從無到有要經歷兩到三年的打磨,這期間要經歷一次次的修改和被否定,常常感到焦慮、迷茫和孤獨。

每年我們都會去國家實驗室出差做實驗,為了充分利用好世界上頂尖的設備資源,那段時間都要幾乎不休息的熬夜做實驗,生怕浪費一分一秒。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在沒讀博士之前,認為進了名校讀博就擁有了一切,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科研中,論文發表都是很輕鬆的事情。但是事實卻是,讀博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瑣碎的事情。我們博士都常說:“讀博士,每天都有三分之一時間在思考吃什麼,還有三分之一時間在修儀器,另外三分之一在改論文。”

但如果能再選擇一次,我還是會讀博,因為時間更自由, 也享受著那份“推動人類發展”的使命感。我現在的打算是,畢業後進入企業,將自己的研究真正應用到工業界中去,做點對社會有用的事 。

03

@阿熊,30

清華大學材料工程博士

已畢業

在清華的第一年到第五年,我的髮際線大概以一年一釐米的速度向上移動著,在畢業後,希望我的髮際線移動速度可以降為0。

讀博士辛苦,在清華讀博士更辛苦。在讀博三和博四的時候,我基本每天九點到實驗室,晚上十一點出實驗室,然後回頭一看實驗樓,三分之二的樓層都是燈火通明的。最崩潰的是,往往做了很久的實驗沒有結果也沒法繼續,一大早打開郵箱又是論文發表被拒的消息。

孤獨,迷茫,自我否定。

國內的996算什麼啊,我們大概算是007了吧。

原來禿了,也不一定變強。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但讀博的道路上依然有光,讀博士,是對某個熱愛或是想探索的領域,對人類的科研事業做出的 。想想看,人類對某一塊的認知,因為你的存在而往前突破了那麼一點兒,就覺得自己作為世間滄海一粟,也有存在的價值。

在畢業答辯的前半個月,我徹底丟失了睡眠。為了做答辯PPT,整整一週沒有睡覺 。坐下去的那一瞬間是白天,等到一抬頭又是白天,腦子裡只專注在答辯這一件事上。答辯前一小時,準備好所有材料,換上西裝,等待著這五年來給自己的一個交代。

答辯結束後的兩個小時,我接到了答辯通過的消息,我的導師很有力地握住了我的手:“恭喜你!”其實這一刻,我曾經在腦海裡演練了無數次,我幻想著自己一定會欣喜若狂,甚至興奮到上躥下跳。但這一刻真正到來時,我竟然異常平靜,簡單地收拾了一下東西,就回到寢室呼呼大睡。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路還很長,一切才剛剛開始。

對了!別人單身的時候,我還沒畢業;人家喜提對象了,我還沒畢業;在後來收到別人的喜帖了,我還沒畢業;現在人家孩子都會走路了,我終於畢業了。

老懷甚慰。

04

@石油大哥,28歲

斯坦福大學能源工程博士

三年級

讀博士最大的感受就是,挺開心的!我們系每年都有博士生壓力大到自殺,但是我覺得讀博這兩年的玩耍時間比之前工作時多很多!

週一到週五,我每天的課程表比較固定。因為現在是博士第二年,所以還需要上課,一般來說9點上課,上兩門或者四門課到中午12點休息,然後上完課開始做科研到5點,寫寫作業到7點左右,晚上八點之後的時間完全留給自己的私人生活 。

雙休日我就更不學習啦!一般就看看電影,或者逃離灣區去其他地方轉轉,放鬆一下。

我沒什麼科研理想,以後也不準備進高校做老師。我讀博士的原因就是想畢業後開個屬於自己的能源諮詢公司,因為做能源諮詢大多數都需要博士學位。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我是比較特殊的,我在研究生畢業之後在一家能源公司工作了三年再讀的博士。所以我工作過,也做過科研,對於工作和讀博的區別我很有發言權:

在我看來工作的流程性比較強,很多時候需要考慮很多其他人的習慣,比如和你對接工作的人的習慣、上司的習慣。

讀博的話,相對於來說比較自由一點。如果你有新的想法,就去做,沒有所謂的合理不合理,博士要做的就是“創造合理性”。但是相應的,因為沒有很強的規則性,所以很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最後我真的是要呼籲一下,請大家關注一下博士生的心理健康,去年我們系裡已經有兩個博士生因為壓力太大,在實驗室裡上吊自殺了。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讀博很像爬山,一步步攀登,大部分時候還不知道終點在哪裡。只有保持好的心態,不驕不躁,要逼自己,但是也別太逼自己,才能更好地做科研和學習。

畢竟,人活著還是得圖一個開心!

05

@yescanda,29歲

南京大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

在讀第四年

讀博本身這件事並不是很難,難的是你得面對在讀博期間面對的科研困難、整個社會環境帶給你的壓力以及在科研道路上遇到的自我否定、暗示和繼續煎熬的過程。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文 | 新地平線

From 新地平線NewSkyline

微信號:XDPXnewskyline

博士,是這個社會中的神祕群體。

他們處在“做著不算工作的工作,也不是全職學生的學生”的社會中間地帶。

同時,他們也是這個社會上處在學歷金字塔頂端的一批人,手持推動人類發展的火把,也經常遇到像是“博士啊!一定很博學吧?” “博士、博士生和博士後有什麼區別?這樣的靈魂拷問。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就讓我們來看看,在國內外正在就讀博士學位以及已經取得博士學位的他們,又正在經歷著或曾經經歷過怎樣的博士生活。

01

@Weini,28歲

印第安納大學伯明翰大學分校藥學博士

三年級

“那你豈不是30歲之後才能結婚了?”“哇,等你畢業了!我們家孩子都快上學了!” 這樣調侃我經常聽到。

最讓我煩的是,總聽到“女博士”這個詞。

我是博士生,為什麼非要強調我是“女”博士生?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今年是我讀博的第三年,我研究的方向是藥學。

我的生活中基本只想三件事:做研究,寫論文,距離畢業還要發幾篇論文。

但從不功利的角度上來說,每天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學一點東西,不斷探索人類知識的邊界,真的挺有意思的。

忘不了,去年冬日,在紐約的實驗室裡熬了無數個夜後,突然研究取得突破,所獲得的極度興奮感。

說實話,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真的在為人類的進步做貢獻,自己做的事情是真的有意義的,也明白了“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的真正含義。

生活方面,真的寂寞!

因為我就讀博士的地點在印第安納州,說白了就是在村裡,基本扔一個杆子到外面都打不到人,當地華人很少,娛樂活動幾乎為零,不過幸好我性格也屬於二次元偏宅的那種,社交需求也沒有很大,所以基本生活上就是實驗室和家裡兩點一線。

隨著年齡漸長,家裡人也會著急婚戀的事情,一想想畢業都三十了,在“嫁不出去”的危險邊緣瘋狂試探著。而且,博士的學歷,是不是聽起來就讓各路小夥聞風喪膽?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讀博三年,戀愛方面的機會屈指可數。有次去修車看到一個臺灣小哥還挺帥的,瞬間春心蕩漾!覺得可以發展一下,但後來約會了幾次就沒有然後了。算了不說了,感情生活太貧瘠了。

聽說愛一個人就送TA五篇SCI,請問誰來愛一下我?

02

@David,26歲

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博士

在讀第四年

從小到大,我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因為學習對我來說,真的不費事。

高中我就讀於上海最好的高中,當別人在下課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去食堂,抓緊時間吃完飯回來繼續學習的時候,我都是最後一個慢慢走出教室,再慢慢吃完飯回來的。

結果就是,我在高考前就被保送了北大數學系,但是因為不想學數學,我又自己考了北大物理系。

申請博士對於我來說是一件沒怎麼糾結的事情,因為專業是物理,屬於基礎學科,進入國外的頂尖高校讀博應該算是最好的道路之一。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但從小到大一路順風順水的我,卻在讀博的過程中常常“翻車”。

在讀博的第一年,我就面臨著“選研究課題”這塊大山。博一的那一年由於找不到研究方向,常常陷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和“做什麼都不對”的怪圈裡,再加上那段時間與戀人分手,生活一度陷入低谷。

在科研的道路上,自己原本想的課題無法繼續下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基本一篇質量比較高的論文從無到有要經歷兩到三年的打磨,這期間要經歷一次次的修改和被否定,常常感到焦慮、迷茫和孤獨。

每年我們都會去國家實驗室出差做實驗,為了充分利用好世界上頂尖的設備資源,那段時間都要幾乎不休息的熬夜做實驗,生怕浪費一分一秒。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在沒讀博士之前,認為進了名校讀博就擁有了一切,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科研中,論文發表都是很輕鬆的事情。但是事實卻是,讀博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瑣碎的事情。我們博士都常說:“讀博士,每天都有三分之一時間在思考吃什麼,還有三分之一時間在修儀器,另外三分之一在改論文。”

但如果能再選擇一次,我還是會讀博,因為時間更自由, 也享受著那份“推動人類發展”的使命感。我現在的打算是,畢業後進入企業,將自己的研究真正應用到工業界中去,做點對社會有用的事 。

03

@阿熊,30

清華大學材料工程博士

已畢業

在清華的第一年到第五年,我的髮際線大概以一年一釐米的速度向上移動著,在畢業後,希望我的髮際線移動速度可以降為0。

讀博士辛苦,在清華讀博士更辛苦。在讀博三和博四的時候,我基本每天九點到實驗室,晚上十一點出實驗室,然後回頭一看實驗樓,三分之二的樓層都是燈火通明的。最崩潰的是,往往做了很久的實驗沒有結果也沒法繼續,一大早打開郵箱又是論文發表被拒的消息。

孤獨,迷茫,自我否定。

國內的996算什麼啊,我們大概算是007了吧。

原來禿了,也不一定變強。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但讀博的道路上依然有光,讀博士,是對某個熱愛或是想探索的領域,對人類的科研事業做出的 。想想看,人類對某一塊的認知,因為你的存在而往前突破了那麼一點兒,就覺得自己作為世間滄海一粟,也有存在的價值。

在畢業答辯的前半個月,我徹底丟失了睡眠。為了做答辯PPT,整整一週沒有睡覺 。坐下去的那一瞬間是白天,等到一抬頭又是白天,腦子裡只專注在答辯這一件事上。答辯前一小時,準備好所有材料,換上西裝,等待著這五年來給自己的一個交代。

答辯結束後的兩個小時,我接到了答辯通過的消息,我的導師很有力地握住了我的手:“恭喜你!”其實這一刻,我曾經在腦海裡演練了無數次,我幻想著自己一定會欣喜若狂,甚至興奮到上躥下跳。但這一刻真正到來時,我竟然異常平靜,簡單地收拾了一下東西,就回到寢室呼呼大睡。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路還很長,一切才剛剛開始。

對了!別人單身的時候,我還沒畢業;人家喜提對象了,我還沒畢業;在後來收到別人的喜帖了,我還沒畢業;現在人家孩子都會走路了,我終於畢業了。

老懷甚慰。

04

@石油大哥,28歲

斯坦福大學能源工程博士

三年級

讀博士最大的感受就是,挺開心的!我們系每年都有博士生壓力大到自殺,但是我覺得讀博這兩年的玩耍時間比之前工作時多很多!

週一到週五,我每天的課程表比較固定。因為現在是博士第二年,所以還需要上課,一般來說9點上課,上兩門或者四門課到中午12點休息,然後上完課開始做科研到5點,寫寫作業到7點左右,晚上八點之後的時間完全留給自己的私人生活 。

雙休日我就更不學習啦!一般就看看電影,或者逃離灣區去其他地方轉轉,放鬆一下。

我沒什麼科研理想,以後也不準備進高校做老師。我讀博士的原因就是想畢業後開個屬於自己的能源諮詢公司,因為做能源諮詢大多數都需要博士學位。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我是比較特殊的,我在研究生畢業之後在一家能源公司工作了三年再讀的博士。所以我工作過,也做過科研,對於工作和讀博的區別我很有發言權:

在我看來工作的流程性比較強,很多時候需要考慮很多其他人的習慣,比如和你對接工作的人的習慣、上司的習慣。

讀博的話,相對於來說比較自由一點。如果你有新的想法,就去做,沒有所謂的合理不合理,博士要做的就是“創造合理性”。但是相應的,因為沒有很強的規則性,所以很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最後我真的是要呼籲一下,請大家關注一下博士生的心理健康,去年我們系裡已經有兩個博士生因為壓力太大,在實驗室裡上吊自殺了。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讀博很像爬山,一步步攀登,大部分時候還不知道終點在哪裡。只有保持好的心態,不驕不躁,要逼自己,但是也別太逼自己,才能更好地做科研和學習。

畢竟,人活著還是得圖一個開心!

05

@yescanda,29歲

南京大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

在讀第四年

讀博本身這件事並不是很難,難的是你得面對在讀博期間面對的科研困難、整個社會環境帶給你的壓力以及在科研道路上遇到的自我否定、暗示和繼續煎熬的過程。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如果你對於科研感興趣,而且真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靜”得下來,加上強大的內心與自我激勵,我是鼓勵你讀博的。

在我讀博期間,昔日的同學已經在各行各業有所建樹,賺了錢,成了家,買了車買了房,從不否認有時候會羨慕,但從沒有否定過自己當初選擇讀博的決定。

這並不是酸葡萄,我經歷過:人前光鮮的密友等飯局結束後,拉著我聲淚縱橫;坐在管理幾十億資金的青年才俊車上,轉頭看到的是緊縮的眉頭,因缺乏睡眠而蒼白憔悴的臉和一根接一根的煙;就算爸媽嘴裡別人家的某某某,幹著人人羨慕的事業,妻兒環繞,也曾經半夜給我打電話打到泣不成聲。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文 | 新地平線

From 新地平線NewSkyline

微信號:XDPXnewskyline

博士,是這個社會中的神祕群體。

他們處在“做著不算工作的工作,也不是全職學生的學生”的社會中間地帶。

同時,他們也是這個社會上處在學歷金字塔頂端的一批人,手持推動人類發展的火把,也經常遇到像是“博士啊!一定很博學吧?” “博士、博士生和博士後有什麼區別?這樣的靈魂拷問。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就讓我們來看看,在國內外正在就讀博士學位以及已經取得博士學位的他們,又正在經歷著或曾經經歷過怎樣的博士生活。

01

@Weini,28歲

印第安納大學伯明翰大學分校藥學博士

三年級

“那你豈不是30歲之後才能結婚了?”“哇,等你畢業了!我們家孩子都快上學了!” 這樣調侃我經常聽到。

最讓我煩的是,總聽到“女博士”這個詞。

我是博士生,為什麼非要強調我是“女”博士生?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今年是我讀博的第三年,我研究的方向是藥學。

我的生活中基本只想三件事:做研究,寫論文,距離畢業還要發幾篇論文。

但從不功利的角度上來說,每天踏踏實實做每一件事,學一點東西,不斷探索人類知識的邊界,真的挺有意思的。

忘不了,去年冬日,在紐約的實驗室裡熬了無數個夜後,突然研究取得突破,所獲得的極度興奮感。

說實話,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是真的在為人類的進步做貢獻,自己做的事情是真的有意義的,也明白了“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的真正含義。

生活方面,真的寂寞!

因為我就讀博士的地點在印第安納州,說白了就是在村裡,基本扔一個杆子到外面都打不到人,當地華人很少,娛樂活動幾乎為零,不過幸好我性格也屬於二次元偏宅的那種,社交需求也沒有很大,所以基本生活上就是實驗室和家裡兩點一線。

隨著年齡漸長,家裡人也會著急婚戀的事情,一想想畢業都三十了,在“嫁不出去”的危險邊緣瘋狂試探著。而且,博士的學歷,是不是聽起來就讓各路小夥聞風喪膽?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讀博三年,戀愛方面的機會屈指可數。有次去修車看到一個臺灣小哥還挺帥的,瞬間春心蕩漾!覺得可以發展一下,但後來約會了幾次就沒有然後了。算了不說了,感情生活太貧瘠了。

聽說愛一個人就送TA五篇SCI,請問誰來愛一下我?

02

@David,26歲

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博士

在讀第四年

從小到大,我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因為學習對我來說,真的不費事。

高中我就讀於上海最好的高中,當別人在下課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去食堂,抓緊時間吃完飯回來繼續學習的時候,我都是最後一個慢慢走出教室,再慢慢吃完飯回來的。

結果就是,我在高考前就被保送了北大數學系,但是因為不想學數學,我又自己考了北大物理系。

申請博士對於我來說是一件沒怎麼糾結的事情,因為專業是物理,屬於基礎學科,進入國外的頂尖高校讀博應該算是最好的道路之一。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但從小到大一路順風順水的我,卻在讀博的過程中常常“翻車”。

在讀博的第一年,我就面臨著“選研究課題”這塊大山。博一的那一年由於找不到研究方向,常常陷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和“做什麼都不對”的怪圈裡,再加上那段時間與戀人分手,生活一度陷入低谷。

在科研的道路上,自己原本想的課題無法繼續下去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且基本一篇質量比較高的論文從無到有要經歷兩到三年的打磨,這期間要經歷一次次的修改和被否定,常常感到焦慮、迷茫和孤獨。

每年我們都會去國家實驗室出差做實驗,為了充分利用好世界上頂尖的設備資源,那段時間都要幾乎不休息的熬夜做實驗,生怕浪費一分一秒。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在沒讀博士之前,認為進了名校讀博就擁有了一切,能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科研中,論文發表都是很輕鬆的事情。但是事實卻是,讀博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瑣碎的事情。我們博士都常說:“讀博士,每天都有三分之一時間在思考吃什麼,還有三分之一時間在修儀器,另外三分之一在改論文。”

但如果能再選擇一次,我還是會讀博,因為時間更自由, 也享受著那份“推動人類發展”的使命感。我現在的打算是,畢業後進入企業,將自己的研究真正應用到工業界中去,做點對社會有用的事 。

03

@阿熊,30

清華大學材料工程博士

已畢業

在清華的第一年到第五年,我的髮際線大概以一年一釐米的速度向上移動著,在畢業後,希望我的髮際線移動速度可以降為0。

讀博士辛苦,在清華讀博士更辛苦。在讀博三和博四的時候,我基本每天九點到實驗室,晚上十一點出實驗室,然後回頭一看實驗樓,三分之二的樓層都是燈火通明的。最崩潰的是,往往做了很久的實驗沒有結果也沒法繼續,一大早打開郵箱又是論文發表被拒的消息。

孤獨,迷茫,自我否定。

國內的996算什麼啊,我們大概算是007了吧。

原來禿了,也不一定變強。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但讀博的道路上依然有光,讀博士,是對某個熱愛或是想探索的領域,對人類的科研事業做出的 。想想看,人類對某一塊的認知,因為你的存在而往前突破了那麼一點兒,就覺得自己作為世間滄海一粟,也有存在的價值。

在畢業答辯的前半個月,我徹底丟失了睡眠。為了做答辯PPT,整整一週沒有睡覺 。坐下去的那一瞬間是白天,等到一抬頭又是白天,腦子裡只專注在答辯這一件事上。答辯前一小時,準備好所有材料,換上西裝,等待著這五年來給自己的一個交代。

答辯結束後的兩個小時,我接到了答辯通過的消息,我的導師很有力地握住了我的手:“恭喜你!”其實這一刻,我曾經在腦海裡演練了無數次,我幻想著自己一定會欣喜若狂,甚至興奮到上躥下跳。但這一刻真正到來時,我竟然異常平靜,簡單地收拾了一下東西,就回到寢室呼呼大睡。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路還很長,一切才剛剛開始。

對了!別人單身的時候,我還沒畢業;人家喜提對象了,我還沒畢業;在後來收到別人的喜帖了,我還沒畢業;現在人家孩子都會走路了,我終於畢業了。

老懷甚慰。

04

@石油大哥,28歲

斯坦福大學能源工程博士

三年級

讀博士最大的感受就是,挺開心的!我們系每年都有博士生壓力大到自殺,但是我覺得讀博這兩年的玩耍時間比之前工作時多很多!

週一到週五,我每天的課程表比較固定。因為現在是博士第二年,所以還需要上課,一般來說9點上課,上兩門或者四門課到中午12點休息,然後上完課開始做科研到5點,寫寫作業到7點左右,晚上八點之後的時間完全留給自己的私人生活 。

雙休日我就更不學習啦!一般就看看電影,或者逃離灣區去其他地方轉轉,放鬆一下。

我沒什麼科研理想,以後也不準備進高校做老師。我讀博士的原因就是想畢業後開個屬於自己的能源諮詢公司,因為做能源諮詢大多數都需要博士學位。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我是比較特殊的,我在研究生畢業之後在一家能源公司工作了三年再讀的博士。所以我工作過,也做過科研,對於工作和讀博的區別我很有發言權:

在我看來工作的流程性比較強,很多時候需要考慮很多其他人的習慣,比如和你對接工作的人的習慣、上司的習慣。

讀博的話,相對於來說比較自由一點。如果你有新的想法,就去做,沒有所謂的合理不合理,博士要做的就是“創造合理性”。但是相應的,因為沒有很強的規則性,所以很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最後我真的是要呼籲一下,請大家關注一下博士生的心理健康,去年我們系裡已經有兩個博士生因為壓力太大,在實驗室裡上吊自殺了。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讀博很像爬山,一步步攀登,大部分時候還不知道終點在哪裡。只有保持好的心態,不驕不躁,要逼自己,但是也別太逼自己,才能更好地做科研和學習。

畢竟,人活著還是得圖一個開心!

05

@yescanda,29歲

南京大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博士

在讀第四年

讀博本身這件事並不是很難,難的是你得面對在讀博期間面對的科研困難、整個社會環境帶給你的壓力以及在科研道路上遇到的自我否定、暗示和繼續煎熬的過程。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如果你對於科研感興趣,而且真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靜”得下來,加上強大的內心與自我激勵,我是鼓勵你讀博的。

在我讀博期間,昔日的同學已經在各行各業有所建樹,賺了錢,成了家,買了車買了房,從不否認有時候會羨慕,但從沒有否定過自己當初選擇讀博的決定。

這並不是酸葡萄,我經歷過:人前光鮮的密友等飯局結束後,拉著我聲淚縱橫;坐在管理幾十億資金的青年才俊車上,轉頭看到的是緊縮的眉頭,因缺乏睡眠而蒼白憔悴的臉和一根接一根的煙;就算爸媽嘴裡別人家的某某某,幹著人人羨慕的事業,妻兒環繞,也曾經半夜給我打電話打到泣不成聲。

《北美博士圖鑑》:同齡人孩子打醬油了,我也終於畢業了

誠實地說,當時選擇讀書,周圍朋友都不理解,之後幾年還各種鼓動我說別讀了,窮,沒錢,出來工作吧,慢慢地,等到我臨近畢業,終於畢業,他們的話慢慢變成:

“遇到瓶頸了,學歷不夠上不去了”

“最近太累了,想去國外讀個書了”

“在職博士現在怎麼報考?”

“知識儲備不夠用了,報了個mba進修班”

......

他們也開始羨慕我終於熬了出來,一如我當時羨慕他們事業上的發展。

說回自己,我覺得讀博,最大的好處,就是自由,時間可以自由支配,思維可以隨性發展,有想法也可以隨時實踐,這是人生一輩子最恣意成長,最無功利目的性增長見識知識的階段。

更何況,現在的政策,還有一定的經濟補貼,對於真正暢遊在知識海洋中的人來說,還有比這個更好的選擇麼?還有比這幸福感更高的事業麼?我覺得這四年,充實卻滿足,辛苦卻踏實,平淡卻幸福。

成長是一個去神化的過程,我們總會在成長的某個階段對已經達到一定高度的人充滿了崇敬、欽佩或是不理解。

博士在成為博士之前,或許也沒想到自己會成為這個世界上學歷最高的一批人中的一份子。他們獨攬不斷突破人類知識邊界的欣喜,也會經歷自我懷疑甚至情緒的間歇崩潰。

相對於其他人,他們也只是在某個領域更精進、更深入,在世界上一片鮮少有人到達的知識領域中,等候著炬火。

說到底,還是得關愛博士們。

畢竟,關愛博士,就是關心人類的未來。

本文系授權發佈,By 新地平線,From 新地平線NewSkyline,微信號:XDPXnewskyline。歡迎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微信公號後臺回覆關鍵詞【安全】,獲取《出國後才知道的殘酷真相:真正的安全是用錢和知識換來的》

微信公眾號又雙叒叕改版了…

為了讓大家第一時間看到優質的海外內容

千萬!千萬!千萬!

記得【星標】或【置頂】INSIGHT視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