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海藏咽喉魅力第一站

青海湖 日月山 建築 文成公主 西寧晚報社 2017-05-11

湟源:海藏咽喉魅力第一站

湟源:海藏咽喉魅力第一站

湟源:海藏咽喉魅力第一站

湟源:海藏咽喉魅力第一站

湟源:海藏咽喉魅力第一站

湟源:海藏咽喉魅力第一站

湟源:海藏咽喉魅力第一站

湟源:海藏咽喉魅力第一站

本報記者 安安

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在這裡結合,

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在這裡交融,

這裡被譽為“海藏咽喉”、“茶馬商都”,

這裡是2016中國避暑休閒百佳縣,

這裡處於西寧夏都旅遊圈和環青海湖旅遊圈交集處,是通向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的平臺和青藏旅遊線上的“第一站”,

從西寧出發,向西,汽車在壁立千仞的峽谷中穿行。

這就是聞名遐邇的湟源峽谷,近50公里的峽谷兩側群山對峙,一面山頂怪石嶙峋,山石裸露;另一面山上則鬱鬱蔥蔥,長滿了灌木和喬木,峽谷的右側便是唐蕃舊道,能隱隱看到斷斷續續的舊道殘留,左側是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緊挨著是湟水河,河水挾著泥沙,滾滾奔流。

峽谷的末尾逐步平緩,被大片故鄉風景所取代,平緩的山坡上散落著一片片油菜花,藍天白雲下,與高山流水、村子人家交相輝映。悠久的歷史在這片雄渾厚重的文明沃土孕育了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她就是青藏高原上茶馬互市和文化交流的重鎮——湟源

湟源縣地處青藏高原東端的日月山下,中等海拔高度與四周地勢形成天然空調,造化賦予了獨具的氣候優勢,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每年七八月份,正當全國許多城市熱灼難熬之際,湟源卻清風習習、涼爽宜人。來到湟源的遊客深感“人往高處走,涼從夏都生”的舒心愜意。體驗著擺脫伏暑,晝不淌汗、夜蓋薄被,沒有蚊蟲叮咬,無需空調降溫,夜夜沉入香夢中的幸福,盛讚湟源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消夏避暑之都。

景點篇:

絲路上非去不可的-丹噶爾古城

丹噶爾——被譽為“海藏咽喉”、“茶馬商都”的青海湟源丹噶爾古城,地處黃河北岸,西海之濱,湟水源頭,距西寧市40公里。丹噶爾,即藏語“東科爾”的蒙語音譯,意為“白海螺”,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在這裡結合,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在這裡相交,唐蕃古道與絲綢南路在這裡穿越,眾多民族在這裡集聚,素有“海藏咽喉”、“茶馬商都”、“小北京”之美稱。

青海作為唐蕃古道、茶馬古道和絲綢之路上的必經之路,沿途必有許多重要的驛站和古城,這正是青海的底蘊所在。丹噶爾城在歷史上是唐蕃古道的重要驛站,也是當時有名的茶馬互市。它的地理位置介於農業區和牧業區之間,以茶為代表的農副產品和以馬為代表的畜牧產品在這裡進行交易。造就了曾經的店鋪林立,商家雲集,貿易興盛,體現出農耕文化和牧業文化交匯融合的特異現象。這裡的街景和建築也體現出了藏漢建築風格的統一和融合。

到了丹噶爾古城,首先進入視線的是明清古街南入口的火祖閣,遊客中心就設在火祖閣東側,在這裡可以免費取閱古城的相關資料和地圖,進入丹噶爾古城,就可以看到整條老街了。明清老街作為湟源老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湟源民俗集聚的明清老街,連接著城隍廟、關帝牌坊、文廟、丹噶爾廳署等古建築群,記載著古代西北地區最大貿易市場的發展,老街使用青磚、灰瓦、白牆、硃紅柱廊等,採用明清典型的七彩遍裝法彩繪,民居採用灰、白、硃紅三色飾面,使建築佈局與老城建築格局相吻合。有著600多年曆史的丹噶爾古城散發出的一道道文化光輝、歷史魅力都讓我深深陶醉,那一磚一瓦、一門一窗都能讓我們穿越時空想象到往日的繁華與輝煌……

文成公主的動人傳說-日月山

日月山位於湟源、海晏、共和三縣之間,北接大通山、東接拉脊山,相傳文成公主動身西去和番之時,悲痛萬分,唐王陪送了一面寶鏡勸慰她,要她到了漢藏分界的地方,取出來照看,從鏡子裡就能夠看見家鄉和父母親人。歷經艱幸,輾轉到了赤嶺,公主思親心切,便取出寶鏡照看,鏡中顯現的只是自己消瘦的面容和殘陽斜照下的赤嶺山脈,她此時才明白,父母是為江山社稷而哄騙了自己,悲憤傷心之下,把寶鏡扔了出去,摔成了兩半,正好落在兩個小山包上,東邊的半塊朝西,映著落日的餘輝,西邊的半塊朝東,照著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

今天的日山和月山上各修建了兩座亭子,分別叫日亭和月亭,經幡飄舞的亭子裡面用碑文和壁畫記錄了公主入藏時的種種情景。山上是無數藏人用虔誠和信仰堆起的瑪尼堆,石堆上插滿了盤樹虯枝。山下是文成公主廟,矗立著巍峨的文成公主漢白玉雕像。藏歌悠悠,牛羊如雲,無數經幡和高昂的藏歌迎著日光漠風飄揚,表達出一代又一代人們對那美麗靈魂的深深崇敬。站在被稱為青海高原皇冠的日月山頂遠眺,山下女兒般溫柔的草原漣漪般湧來,湧來退去,青翠靜謐的感情漣漪般湧來,湧來又退去。東麓是富饒美麗的湟水流域,清澈的響河水蜿蜒曲折,盤山繞嶺,滋潤著兩岸豐腴的田野,養育著這裡勤勞的人民。西北方便是波瀾壯闊的青海湖。西南山巒綿亙,草原無際,帳篷點點,炊煙裊裊,數不盡的牛羊駿馬猶如五彩斑斕的珍珠在綠油油的草地上滾動。

神祕的藏王寺院-贊普林卡

湟源縣贊普林卡是目前青藏高原上唯一的一所集藏傳佛教八大教派為一體的藏王寺院,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個藏王寺院,而兩尊玉佛也是獨一無二的。他是漢藏民族團結的歷史見證,漢藏民族文化的結晶。贊普林卡的修建也給青藏高原旅遊熱線上又添加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文物景點。

贊普林卡,位於西寧西大門-湟源,109、315國道及西湟高速公路的交接處,是古絲綢南路、三峽(巴燕峽、藥水峽、東峽)交匯、海藏咽喉之地,分前後兩院,前院為佛殿,後院為藏式賓館和皇家園林。前院主殿為五層樓藏式建築:三層中空,塑有現世界最大的藏王松贊干布和王妃文成公主、遲尊公主佛像。還塑有藏傳佛教格魯派、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噶當派、覺囊派、希結派、苯教八大教派創始人塑像,以及藏傳佛教五大護法、四大天王,還有各大小佛教共計一百餘尊。四、五層塑有藏傳佛教三世佛(過去佛―燃燈佛、現代佛―釋伽佛、未來佛―彌勒佛)。另外,大殿四曾還供奉著藏王“松贊干布”與王妃“文成公主”的兩尊玉佛像。玉佛跌坐而坐,神態安詳,另人歎為觀止。而兩尊玉佛體內卻還裝有和田玉製作的小佛像兩尊,松贊干布體內是阿彌陀佛像,文成公主體內是大日如來佛,雕工精緻,栩栩如生,精美絕倫。但另人嚮往的卻是兩尊小佛像裡邊竟然還有裝藏物,雖然專家預測裡邊應是舍利子,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打開,這也為這兩尊千年玉佛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

山水靈動自然天成-大黑溝

大黑溝森林公園是省級森林公園,距離湟源縣縣城10公里,8公里長的山溝成丫字型,置身於其中,那潺潺的流水聲,百鳥秋蟬的歌唱聲醉人心扉,那綠樹白樺,叢叢灌木,紅花綠草,置身於其中,那潺潺的流水聲,百鳥秋蟬的歌唱聲醉人心扉,那綠樹白樺,叢叢灌木,紅花綠草,險峰絕壁,令人留戀忘返。

相傳,文成公主進藏路過此地,清澈的溪水、百鳥的歡歌,秀麗的風景令其駐足。在大黑溝曾住數日,從此大黑溝的聲名遠播,吸引遊人紛至沓來。如今西寧及郊縣的許多遊客前往大黑溝休閒、度假、登山。

湟源三寶篇

來湟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型代表——排燈、被列入青海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陳醋、被稱為青藏高原民間藝術的一絕,為湟源人民所獨創的——皮繡,你一定不能錯過。

不得不看非遺代表-排燈

湟源排燈是流傳於青海省湟源縣的一種漢族民間節日燈綵藝術。湟源排燈起源於商號廣告牌燈箱,在裡面點燃蠟燭,掛在商號大門上,後來逐漸發展成有底座、圖案,形式多樣的燈綵藝術。湟源排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型代表,充分體現了湟源排燈河湟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收藏價值和研究價值。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湟源排燈形式多樣,有長方形、臥橋形、梅花形、扇子形、立櫃形橢圓形等,大都由四格組成,意為“春夏秋冬”周而復始,四季長春,永葆其年,千秋萬代。每格由長3尺,寬2尺方格的紗窗組成,排燈兩面,共八格,長約丈餘。惟在拱海門首掛“八仙慶壽”排燈,迎春門尾掛“龍鳳呈祥”排燈。萬安橋有“鳳兒”排燈一架,張家尕鋪有“臥橋”排燈一架,排燈用料是蘇、杭上等絲紗,由國內繪畫高手或名師手工製作。繪畫內容豐富多彩,分別取自歷史故事、民間故事、宗教故事等。每架排燈以連環畫形式,集中展現一個故事或某段情節,因而人物生動,場面活現,栩栩如生。尤其是當蠟燭火焰旺盛,燈光閃爍之時,畫面人物靜中有動,惟妙惟肖。

今年5月底,為給遊客帶來更好的旅遊體驗,湟源縣將舉辦排燈文化旅遊節、丹噶爾杯風箏大獎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不得不嘗湟源味道-陳醋

如果用味道形容這座縣城,湟源一定是酸的,這裡有青海久負盛名的——湟源陳醋。有200多年傳統釀造工藝的湟源陳醋,在經歷了起起落落後,如今,帶著各種不同的“酸味”產品走南闖北,在青海、甘肅、西藏等地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湟源陳醋歷史悠久,其製作方式來源於山西醋,但由於所用原料不同,又加入了中藥材,其香味更加濃郁,質地也比較濃厚。據掌握制醋祕方的技術人員介紹,湟源陳醋始於乾隆年間,生活在湟源的制醋匠人“從事製作,互相傳授,精益求精,甚至擁有祕方,祖輩相傳不易示人”。到清代末年,湟源頗負盛名的醋坊有四家,陳醋坊、馬醋坊、簡醋坊、林醋坊。技術人員表示,目前,這種傳統的制醋祕方,依然只有少數技術人員掌握。現在技術人員在傳統工藝上,進行了新的探索,所以湟源陳醋無論口感,還是質地、色澤都進一步提高。湟源陳醋不僅深受青海人喜愛,更受到了外地人的褒獎,在甘肅、西藏等地區,湟源陳醋都有不錯的銷量。在上海、成都、南京、北京也都有銷售點。現湟源也正在建設湟源陳醋博物館,讓更多的人瞭解到湟源陳醋的獨特魅力。

拍案叫絕全國獨有-皮繡

皮繡是一種在各類皮張上進行刺繡的民間手工藝術。丹噶爾皮繡是湟源人民創造的一種卓越的手工藝術品,具有精湛的技藝、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豐厚的文化蘊含,至今已有上千年的發展歷史。繡品構圖嚴謹,色彩鮮明,針法千變萬化,內容豐富多彩。欣賞把玩皮繡藝術品,令人心曠神怡,妙不可言。居家裝飾也以皮繡體現品位和個性,給人一種富貴、高雅、脫俗的感受。可以說,丹噶爾皮繡是青藏高原民間藝術的一絕,為湟源乃至全國所獨有。

皮繡的發展歷史悠久,早在這裡生活的羌族先民們開始用羊毛、皮繩等材料,在皮制服裝、靴帽及箭筒等物品上簡單刺繡原始的圖騰符號,作為裝飾或崇拜物。此後,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多種民族、文化的交流,皮繡也逐漸融會了南北各地的繡法和技藝,培養了質樸而優美的藝術風格,內容、用料和製作工藝也越來越豐富、繁雜和精美。

近年來,湟源縣把丹噶爾皮繡作為打造文化湟源品牌的主要抓手,建立研發領導機構,指定專門人員,並組織或邀請有關文化專業人士,蒐集典型實物和文獻資料,進行了挖掘和整理,初步摸清了其起源、發展、分佈和保存現狀等情況。同時,培養民間藝人和能工巧匠,對傳統皮繡進行了保護和藝術革新,製作出一批精美的皮繡產品。

經過藝術革新的丹噶爾皮繡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採用現代各種刺繡技巧和新型材料,使其形式更加多樣,題材更加廣泛,並融入堆繡、盤繡、藏繡、刺繡等手法,精選具有教育意義的典故、文學作品、民間故事、傳說和反映當地的自然風貌、文物古蹟及民間藝術等內容,運用多種針法和顏色的繡線,發揮針法的表現力,精細入微地刻劃物象外形內質。從而,使丹噶爾皮繡這一高原民間藝術更加生動逼真,質感強烈,形神兼備,賦予了新的藝術生命力,更具觀賞性、研究性和收藏性。

同時,還融入名人軼事、神話故事、忠誠良將、家鄉美景、風土人情等寓教於樂的內容,藝術地表達了人們對鄉土的熱愛,美好生活的追求,清平盛世的讚頌,體現了普天同慶、吉祥和諧的社會發展理念,使不同層次、不同族群、不同年齡的人,不但得到美的享受,而且從中受到教育和啟迪。

自駕遊線路推薦:

線路1. 唐蕃古道 西寧—日月山—青海湖—黃河源(瑪多)—玉樹—昌都—八宿—波密—林芝—拉薩—那曲—西寧

線路2. 絲路環線 西寧—湟源—青海湖—茶卡—德令哈—外星人遺址—敦煌—嘉峪關—張掖—祁連—門源—西寧

線路3. 崑崙尋根問祖線路 西寧—扎麻隆鳳凰山—丹噶爾古城—金銀灘原子城—沙島—剛察—天峻(石窟)—德令哈—大柴旦(魔鬼城水上雅丹)—不凍泉—崑崙山—西王母瑤池—胡楊林—格爾木—貝殼樑—都蘭—茶卡鹽湖—西寧

線路4 環青海湖線路: 西寧—湟源—日月山—倒淌河—黑馬河—鳥島—仙女灣—西海鎮—金銀灘—沙島—西寧

當地美食推薦:

來湟源一定要品嚐湟源的美食,歷史上湟源有四大名吃:韓羊頭、馬涼麵、嚴釀皮、餘甜醅。由於種種原因現在傳承下來的只有嚴釀皮了,但是大街小巷仍有不少雜碎鋪,甜醅鋪等,每天食客都絡繹不絕。

湟源還有傳統的宴席,老八盤、十大碗,其中最具代表的菜餚為湟源裡脊,酸辣爽口、外酥裡嫩,百年傳承祕方調和芡汁的湟源裡脊是不容錯過的佳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