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將集聚先進製造項目超100家,產值突破1500億元'

"

半島記者 王媛

近年來,青島以智能家電、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船舶海工裝備為代表的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群加速崛起,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增長6.8%,工業佔全市國民經濟比重為37%左右;規上裝備製造業實現增加值同比增長8.8%,高於全市規上工業2.0個百分點,佔規上工業的比重達49.0%,較上年提升3.2個百分點;全市規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增長8%,較2017年提升3.2個百分點,佔銷售產值比重15.8%。

眼下,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方案的獲批,藉此“東風”,青島先進製造業規模將快速擴張,創新能力將顯著提升,高端產業集聚程度提高,進出口貿易大幅增長,協同創新格局逐步形成。2023年,青島片區先進製造項目將超100家,產值突破1500億元。

機遇之:先進製造業規模快速擴張

通過推行商事制度改革、“極簡審批”等改善營商環境的措施,會使自貿試驗區內註冊成立公司極為簡便;同時,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外商投資保護機制等制度的落實,也會對外資企業產生強大吸引力,吸引包括先進製造業企業在內的大量國內外實體來自貿試驗區註冊經營,省內其他地市的企業也將積極來自貿試驗區設立子公司搶佔政策先行的高地,可以有效地補全、拉長青島片區乃至全市的產業鏈條,擴大製造業規模。

初步預測,未來三年可帶動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等7個重點產業新增工業產值2500億元。

機遇之:創新能力將顯著提升

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體系、優化外籍及港澳臺人才發展環境、促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等政策,將使自貿試驗區內法治環境更加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更加有力,可以解除高科技企業、高端團隊和人才在此發展的後顧之憂,企業創新升級也更容易獲得金融支持。

企業將聯合金融機構、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產業創新平臺,科技成果轉化速度和效益將不斷提高,尤其是先進製造業企業的創新熱情將更加高漲,片區創新能力和水平勢必日益提升,助推先進製造業更好更快發展。

預計未來三年,青島可新增3-4家省級以上製造業創新中心。

機遇之:進出口貿易大幅增長

第三方檢驗檢測結果採信和機構互認、通關便利化以及創新“兩頭在外”業態的保稅監管模式等提升貿易便利化的措施和制度,可以極大地刺激先進製造業企業開展產品、技術、設備等進出口貿易的積極性。

而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區域合作交流便利化等措施,可以帶動更多依賴國際市場的相關製造業產業發展,加快高端產品研發,打造國際化品牌,提升企業在國際價值鏈中的地位。

機遇之:高端產業集聚程度提高

自貿試驗區建設,有助於製造業規避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為製造業提供市場化的交易場所,公司進出口業務和境外融資將更加便利。

一批國內外先進製造業企業將到自貿試驗區投資落戶,將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等高端產業鏈條,形成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高端產業基地。

同時,國內外的行業領軍企業落戶自貿試驗區,必將產生溢出效應,通過產業鏈上下游的影響,帶動我市其他區域產業的集聚發展。

機遇之:協同創新格局逐步形成

通過自貿試驗區建設,將充分發揮青島片區內海爾、正大藥業、華大基因等大企業平臺拉動作用,鼓勵開放共享創新資源,通過配套產業需求帶動一批中小企業加快發展,推進片區產業與經濟結構優化調整,並通過各類平臺集聚共享高端創新人才,提升創新發展能力,加快向創新驅動轉型、向產業鏈高端邁進,逐步打造大中小企業開放共享協同創新的局面。

機遇之:延伸上下游產業鏈條

通過自貿試驗區建設,將推進主導產業與上下游延伸產業相結合,加強產業集聚發展,構建生產技術先進的主導產業與增長率高的關聯產業協同發展模式,引導專業分工和協作配套,延伸產業鏈條,形成相互依託、相互支持的產業集群。

【青島片區先進製造業創新發展方向與路徑】

目標:2023年,青島片區先進製造項目將超100家

目前,在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內,擁有通用五菱、海爾中央空調、正大製藥、海爾滾筒洗衣機等重點先進製造業企業30餘家,2018年實現規上產值逾500億元。

下一步,應對標國際一流標準,突出片區特色,注重政策系統集成、城市功能的有機更新和資源的優化提升,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擴大先進製造和服務業領域開放,聚焦技術溢出和帶動能力強的高端產業和關鍵環節,堅持“藍色、高端、新興、低碳”的產業發展定位,瞄準“產業鏈高端、產品鏈高質、價值鏈高效”的轉型升級方向,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創新驅動戰略,培育形成智能裝備、集成電路和芯片、液晶面板、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儀器儀表等多個新興產業集群。

爭取到2023年,青島片區集聚先進製造項目100家以上,產值突破1500億元。

路徑:

一,智能製造產業崛起,2023年產值超700億元

依託海爾、西門子、明匠製造、澳柯瑪、雷沃工程機械等國內外智能製造龍頭企業和天河智造青島研究院等重點院所,以吸引國外創新要素和推動企業智能化升級為重點,創建智能製造創新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省內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中心、人工智能特色裝備中心、半導體研發生產中心、家電智能製造研發中心等創新支撐平臺,落戶一批工業4.0規模定製項目,推進高端數控機床、先進成型裝備及成組工藝生產線、智能機器人等項目,打造以智能製造為支撐的產業集聚區。

力爭到2023年,智能製造產業產值超過700億元,形成國內知名的專業化智能裝備製造業產業基地。

二,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趕超,建成重要生產基地

依託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乘用車項目,加快上汽新能源汽車乘用化改造和整車生產能力提升,不斷提高整車產品技術含量、附加值和本地配套率,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乘用車為核心、新能源客車與專用車為重點”的發展格局,帶動配套零部件產業高端化發展。

瞄準動力電池、儲能技術和新材料等新技術,扶持力神新能源電池和鋁鋰子電池、青島藍科途電池隔膜、膜材料的生產研發,形成動能完備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加快引進新能源電機、先進變速器、輕量化材料等生產項目。

力爭到2023年,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逐步建成國內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

三,集成電路和芯片產業初具規模,2023年形成完整產業鏈

推進芯恩、安潤封測、亨芯半導體、中微創芯項目擴大產能規模,儘快完成8英寸、12英寸芯片生產線和光掩模版生產線佈局,擴大12寸芯片生產線產能。

瞄準國際集成電路龍頭企業,積極引進下一代先進工藝、大尺寸晶圓生產線,推動製造邁向高端。大力發展特色製造工藝,提升功率器件、模擬、數模混合、MCU等芯片的規模化生產能力,以製造工藝能力提高帶動設計水平提升。

圍繞海工裝備、新能源汽車、5G通信等重點領域,探索佈局GaAs、GaN、SiC等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生產線,滿足高功率、高頻率、高效率等特殊應用需求。

力爭到2023年,集成電路和芯片產業產值規模達到50億元,形成從設計到應用的完整產業鏈條。

四,液晶面板產業力爭突破,2023年出貨量全省第一

加快推進上達電子柔性顯示芯片基板、OLED智能高端裝備製造設備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著力引進京東方、華星光電、中電熊貓等知名高世代顯示面板生產商,推進大尺寸AMOLED 面板、中小尺寸AMOLED 柔性摺疊屏、全面屏、激光顯示面板、量子點顯示面板等研發及產業化,做強面板產業。

培育引進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臺式PC、顯示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車載顯示終端、可穿戴設備、智能燈具等終端整機骨幹企業,以龍頭整機帶動面板、材料、器件的加速聚集,實現集群化發展。力爭到2023年,液晶面板產業產值超過50億元,按面積計算出貨量達到省內第一。

五,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加快擴張,2023年產業規模超120億元

依託華大基因,率先在全國城市範圍內實現對基因相關的出生缺陷和腫瘤的有效控制,逐步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精準醫學研究院;依託青島海洋生物醫藥研究院,大力開發抗腫瘤、降壓、降糖、降脂等系列海洋藥物,加快建設生物技術藥物發現、評價、檢測、安全監測等公共技術平臺,推動藥物生產技術標準國際互認。

依託佳康醫用器材(青島)有限公司、利康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開發可穿戴、便攜式等移動醫療和輔助器具中高端產品,研發新型醫用生物材料、表面活性材料、高分子材料,推進高端現代傷口護理、手術室防護、隔離產品等高風險項目產品的研發。力爭到2023年,產業總體規模超過120億元。

六,儀器儀表產業搶佔高端,建成國內知名產業基地

依託中電科高端儀器儀表科技園,以智能化的電子測試技術為核心,加強高端重大科學儀器和通用電子測量儀器的研製,聚焦微波毫米波、光電、通信、基礎測量,開發應用於衛星、通信、導航、雷達、科研、教育等方向的技術產品。

建設青島儀器儀表產業研究院,爭取引進艾默生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力爭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的高端儀器儀表產業基地。

推進大型電子信息系統的工程建設,重大裝備、通信與電子設備、軟件和關鍵元器件的研製生產,構建一批國內一流的中試線、生產線、裝配線和機加工中心,形成國內電子領域完整的研究、設計、試製、生產及試驗能力體系。力爭到2023年,產業總體規模超過80億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